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449章 疑古派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第449章 疑古派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2:49:32 来源:书海阁

第449章 疑古派

【司马迁不辞辛劳,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在民间寻找那些尚且残留下来的书籍,资料,残片,文字等等,甚至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等等。

经过了深入仔细的分析之后,将那些看着就很虚假的内容放弃,只采用可信的内容。

又或者当他也无法确定某个历史事件的哪一种说法才是真的时,就会采用疑问的标注或者将几种说法全部写入书中,以此来提醒后人,又或者他是想将这些问题留给后人,期待哪一天后人能解决这个不确定。

一本史书,如果有些差错也是在所难免,但至少《史记》的绝大部分都应该是准确的。

相信有人会说,晋朝时期出土的战国之魏国史官写的《竹书纪年》就和《史记》的一些内容有出入,竹书纪年更早,所以史记错了。

但这还真不一定!

就比如《竹书纪年》说,虞舜是把唐尧给放逐了,才得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还有帮助成汤推翻夏朝的着名贤相伊尹,在竹书纪年里也是放逐了太甲,之后太甲找机会将伊尹杀了。

而《史记》则是说伊尹因为太甲无道,放逐了他,然后太甲悔悟三年,被伊尹接了回来,最后伊尹善终。

那么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竹书纪年比史记更早,所以它就该一定是准确的吗?

三十多年前,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上面的内容写的是尧禅让给了舜!

并且,郭店楚墓竹简的成书时间,比竹书纪年还要早些,大概是在战国中期!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为何竹书纪年里有不少内容和其他史料有差别呢?

史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因为写书的人带有厚重的法家思想,加上当时的战国,礼崩乐坏,臣子杀大王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一些人就认为,上古那些禅让的事情不符合人性,所以他们有可能就重构了上古历史。

但是同样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的韩非子呢?

虽然他对尧舜禹的禅让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否定禅让这件事。

他主要是觉得,君是君,臣是臣,你尧是君,因为觉得臣子舜贤能,就把位置让给舜;你舜是臣子,竟然因为贤能得到了君主的位置,这是相当于用自己的贤能威胁到了君主,这不乱套了吗?

至于成汤、周武王,在韩非子的眼里,那就更低一级了,虽然是有道伐无道,但这就相当于用道义谋夺了君主之位,也是乱套。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韩非子并不是否定上古的历史。

只是他以法家的思想,认为那些什么有道无道的,德啊行的,都是虚的,都不如秩序重要,只要大家都遵守秩序,那社会就不会乱。

而对于当时那种直接就把上古历史的史实给改变了的事情,他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认为,拿着现在的社会风气就去轻易断定上古的事实,这是不行的。

另外更早的一些法家超级大拿商鞅,也是认为尧舜禹是禅让的!

所以,研究历史,如果发现有不确定,冲突的地方,一定是要小心求证,不能直接武断的定论。

这里,我就不得不想要多说几句前面提到的“疑古派”的事情了。

这个学派的诞生,是在软弱国府时期,华夏民族的自信心严重缺失的时代。

一批知名学者,轻易听信了西方学者刻意引导的,坚信所谓二重证据法,也就是史书必须和实物证据互相验证,才可以确定为信史,否则就不可信。

所以,这疑古派的人,就开始对华夏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很多历史进行各种怀疑。

如代表人物顾颉刚说:“夏商周完全不可信。”

还有被现在很多嘲讽那些崇洋媚外之人的精神祖师胡适:“东周以前一个字也不可信,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然而,他们苛刻的对待华夏自己的历史,张嘴二重证据,却从不去怀疑提出二重证据法,但自己的历史和实物简直离谱到无语的西方的历史。

看他们的很多言论,那简直和现在网络上的跪族和搞阴谋论的那些人很像。

历史,不是不可以怀疑,但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学者,若是怀疑,肯定是在找到足够的证据之后,才会将研究成果公布,而不是有一丁点的怀疑,就到处大肆宣扬,甚至还能给你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搞错了怎么办?

疑古派,显然是走得太极端了!说的都是什么话啊?

就像现在的一些历史阴谋论,整天在网上宣传,搞得现在很多人一张嘴就是于谦是大奸臣,张居正卖国,还有什么看看西湖边上岳飞墓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祭奠,于谦墓就没什么人去,说明百姓都是心里明白的。

这都什么玩意啊?

问他们证据在哪里,证据就是同一部史书,同样的词语,同样的句子!几百年了,上千年了,无数历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都没看出毛病,就他们现在看出来了。要是用他们所谓的逻辑和人性把他们给怼住了,干脆他们就给你来一句,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这简直...

不过,好在,随着后来,特别是我们的科技水平提升上来之后,考古事业的进展极大。

当初那些疑古派的观点绝大部分都被推翻了。

所以,身正则影直,屁股歪了,是很难经得起考验的。

那么疑古派有没有贡献呢?倒也是有一点点,他们把华夏先秦历史几乎质疑了个遍,最终大约是考证出来了那么极少的一点内容符合他们的质疑。

就比如他们质疑《易经》,提出了很多质疑点,最终研究来研究去,大约只把易经的成书年代和经传性质这一点点问题给整清楚了,而其他的绝大部分说法,都经不起推敲。

另外,还有一些贡献,那就是他们逼得我们那些坚信华夏文明伟大的学者们去各种寻找证据来让他们闭嘴,从而找到了很多很多珍贵的历史实物证据,证明了,我们华夏的古代史是可信的。

那可能有人要说了,现在网上也有一批人整天逮着西方历史各种质疑,也很难找到什么实物证据啊,还整天说这个事情。你怎么不批评他们。

为什么不批评他们?

因为他们是华夏人,因为我也是华夏人,因为当年的西方就是这么来整我们的!

就这么简单。

找证据?让西方人自己找去!

哈哈哈,反正我又不是历史学家!

扯远了,回到主题,《史记》的行文优美,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后世的许多文学家,也同样从史记之中获益匪浅。

就如唐朝最刚强的男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掀起的古文运动,也是从史记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司马迁身残志坚,宁肯背负污名耻辱,也要坚持下去,最终完成了他父亲的遗愿,也达成了他的志向,受到了后世无数文人骚客,帝王将相的敬重,更为后世华夏留下了巨大宝贵的历史财富,

所以,说一句伟大,一点也不过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