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恶娇 > 第121章 锋镝(一)

恶娇 第121章 锋镝(一)

作者:刘相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4:43:35 来源:书海阁

意行搁了茶盏,顺着往下说:“我今日正是为此而来。国难危急,宁王领兵北上,实是补天栋梁。他在前抗敌,却因抄家筹饷一事,被诸臣诋毁詈辱,朝廷岂能如此对待忠良?”

叹气道:“为平物议,也为宁王在前安心打仗,有一封赏事,我需与江老商议。”

“何事?”

“宁王府荣光已极,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敢问江老,还有甚么能用来抚恤臣心的荣宠?”

江今策正沉吟不语,亭外迎风走来一人,妥帖地收走冷茶,新添了炉子温酒。

江今策抬眼一瞧,面色肃了几分:“不在后院修书,怎来近前伺候了?”

李清文颔首道:“老师,我有一事相求。”

他性子圆融周道,少有这般莽撞的时候。

江今策道:“何事?你且说来。”

李清文徐徐道来,他入京赶考时结识了三位友人,八股文章做得庸常,但颇通算学律科。

今日三人上门拜见,想求江今策采用,得个合宜吏职。

江今策主管吏部,取才用士不拘一格,听得李清文如此推崇友人,恰好意行也有兴致一观,便令家仆将人带到亭中。

三位寒门士子先拜了江今策,见亭里还有位穿蟒袍的贵人,一时慌神,不知如何称呼。

“这位是太子殿下。”

李清文引着三人行过礼,便让他们展露本事。

三人一番显耀,确如李清文所说,皆是非一般的人才。

其中有个懂律科的,能将《周律》倒背如流,任江今策如何抽考选问,都能从容应对。

江今策颇为中意,当即就将这人收进府中作僚属。

意行收了另外两人,状若无意道:“八股实在荼毒士子,许多人才得不到重用。上月有件荒唐事,不知江老可曾听说?”

“未曾,臣洗耳恭听。”

“那是景益多少年的老状元来着……”意行笑,“记不清了,总之一手八股文章做得极好,颇受吴尚书重用,以天命之年,弃笔从戎作将官。”

“上月他作战不力,敌兵入城。我军溃逃,势不可止。他不思回旋,竟以将官之尊,跪在路旁向溃逃的将士们叩头,嚷嚷着什么家国大义,求将士们奋发作战。”

“无人懂他的圣人言夫子曰,自然也无人理会他。最终他在混乱中被马蹄人脚踏成一滩肉泥,也算是为国捐躯了。”

意行捻着茶盏,倾盏一斜,茶水落地凝冰。

“可讥可叹,可怜可敬。”

江今策望着冰封的湖面,叹道:“早几年边衅未起时,我曾上书谏言陛下,仿唐睿宗时开制科,广纳贤才,不可只以八股取纳不通世事的书生入朝。”

“当时陛下还未崇道,也有此意,正准备缓缓改制,战乱便起了。”

意行接过话:“此事我与尚书一心。从前过错不可追,但亡羊补牢未尝不可。不若尽快阁议,出个新章程,开设官学,收拢世族子弟?”

眼下局势动荡,正是需要笼络人心、培养人才的要紧关头,改制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这法子虽好,但意行的目的在于收拢世族子弟,这些人出身高门,进京后难免不分派站党。

官学若是没拿在手里,便是帮意行与吴党培植党羽。

江今策沉吟片刻,道:“殿下方才说不知赏宁王一家甚么,臣想到了。”

“哦?”

“宁王爷独自抗敌,留修逸怅然北望,岂有不愤愤之理?他是一等一的将才,徒耗光阴实在可惜,与其留在僻远云州,不如入京进官学,教授武艺兵法。”

意行道:“只怕他不肯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请殿下与我共同手书一封,合印压封,请他进京。”

江今策顿了顿,又道:“按理说,王侯入京不可带兵马。但为国养才,岂是他一人能做到的?非得需要亲兵一同演示配合方可。他若肯来,还请殿下允他带两千兵随行。”

意行屈起指节,敲着桌案思虑片刻,似笑非笑道:“好。”

——

安置罪户是个苦差事,昭昭忙活半月才回。

进城那日是个大晴天,路上积雪全化了,湿泞不堪。马儿嫌粘脚,走得格外慢。

昭昭也不急,骑在马背上慢慢晃,头顶是暖融融的阳光,耳边是街边茶客的谈天声。

她听那些人言辞激昂,说的却不是宁王北上抗敌的事,而是京里开制科招才俊,有家世的都能入官学。

昭昭心下一动,停马提步进去,要了碗热炒青,笑问邻桌几位穷书生:“打搅,敢问这入官学要几等门第?”

书生们瞧她是个小丫头,本不想搭理,但见外头停的马膘肥体壮,等闲人家可养不起,答道:“父职八品以上即可。”

八品?昭昭眼眸一亮。

回话那人又补了一句:“但是嘛,此次只招才俊,不录女流。”

“有家世也不行?”

“也不行。”

昭昭把头点点,正起身要走,却听耳边响起一声嗤笑:

“狗屁不录女流!只要家世够,丁点儿本事没有也能去当太学老师!”

说话的是个白发老秀才,潦倒却清高,言语间怨气极重:

“你们难道忘了几日前的清晨?东宫卫举着几十道黄麾幡进城,那阵仗,那排场……”

有相熟的捂老秀才嘴,示意不可妄言。

他拨开人家的手,愤愤道:

“我偏要说!太子殿下派亲卫来请,又有堂堂翰林院五品大学士鞠身来迎,她个哑巴病秧子凭甚么不答应?”

“太学乃是天下读书人圣地,她以出身忝居高位,不感恩戴德就罢了,还抗旨不领!宁王在前浴血奋战,世子爷也决意进官学传授武艺兵法,她为何不能学学她老子和兄长的忠义,入京为国效力?”

昭昭眉毛一跳,修逸难道没去北边?

“老秀才,你这说得好难听。”有人驳道,“人家郡主一向扶弱济贫,你家揭不开锅时也喝过王府施的粥,怎么连‘哑巴病秧子’都骂得出口?”

又有人道:“就是!郡主只是没当众应下,何曾抗旨不领了?王府这几日一直外放家仆,岂知没有郡主入京的缘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