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369章 有何良策,细细说来

余大成:“陛下,袁崇焕虽有功,但亦有取死之道,陛下捉拿袁崇焕,应当。”

崇祯闻言,不由哈哈一笑:“不对吧,当年余爱卿可是为袁崇焕鸣冤,多次与兵部尚书梁廷栋争辩,认为袁崇焕有大功,不应被下狱的。”

余大成:“陛下,臣只是认为在当时后金入寇之时,不宜捉拿袁崇焕,但袁崇焕确实有取死之道。”

崇祯皇帝闻言,也是叹了口气:“唉,当时拿下袁崇焕,确实是朕急躁了些。”

“不说他袁崇焕了,余爱卿,此次召你入京,委以督师蓟辽重任,实乃社稷安危所系。爱卿且说说,爱卿可有信心稳住辽东局势,亦或能否更进一步,平定辽东?”

余大成起身,恭敬地向前一步后跪地,清了清嗓子道:“陛下,辽东后金势力猖獗,即便陛下许臣蓟辽总督之职,臣也无能为力。”

崇祯闻言,满怀期待的心情不由一下子拔凉拔凉。

“余爱卿所言之意,是辽东那边已经是没救了吗?”

余大成:“陛下,若是六年前,陛下派微臣去督师蓟辽,微臣有八成把握,花费十年时间,平定辽东。”

“但如今,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鞑子已经做大,若微臣还以蓟辽一地守辽东,臣在辽东之地,已确实无法有所作为,关宁锦防线,臣最多只能是守住山海关而已。”

“天长日久之下,锦州城,宁远城必将会被鞑子逐渐蚕食,臣也无能为力也。”

“但陛下莫慌,臣有一计,可先行压制后金,但若要平辽,非得十五年往上不可。”

余大成的一番话,让心情拔凉的崇祯瞬间又来了精神:

“余爱卿,快快起身,先坐,先坐,有何良策,细细说来。”

余大成谢恩起身,也没有重新落座,而是从怀中拿出一个折子,开口道:“陛下,平辽说难很难,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关键在于两个字:屯田。”

“现如今,鞑子已成气候,想要速平鞑子,已不可能,唯有移民屯田,慢慢图之,方可平之。”

“陛下,微臣回京路上,已经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屯田计划,请陛下过目。”

崇祯:“快快,王承恩赶紧把余爱卿的折子拿过来。”

王承恩快步上前,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余大成手中的折子,转身呈到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迫不及待地展开,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行字,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时而飞扬。

起初听余大成所说屯田二字,崇祯皇帝虽然感觉这事儿好像靠谱,但又想不通这事儿到底会靠谱在哪里。

看完余大成的折子之后,崇祯皇帝瞬间感觉通透了。

余大成屯田之计的中心思想是九个字:两面夹击,移乱民屯田。

要想压制后金,单凭蓟辽之地,已经远远不够,需得再加山东之底蕴,方可成功。

之所以要加上山东,那是因为山东之地富庶,山东之地管理的东江镇,是牵制后金后方军力重要力量。

而且,山东一地还是屯田的重中之重。

山东富庶,远离关宁锦防线,完全可以安心开展屯田大计。

可迁移陕西、山西等流贼泛滥之地农民,到山东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能够消化流贼作乱区域的乱民,还能凭空在山东之地开垦出数之不尽的良田来,完全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好处。

而且山东之地靠海,屯田所得粮食可通过海运,无论是运往关宁锦之地,还是运往东江镇都非常的便利。

一边利用关宁锦防线和东江镇两地夹击后金,施以压力,一边施行屯田之计策。

只要屯田之事一成,大明的财政压力便可立马减轻,徐徐图之,十年之后,便可反攻后金,平定辽东。

“余爱卿,你这计划看似可行,可屯田所需的物力、财力甚巨,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又多有疾苦,想要再凑齐一笔屯田所需额外开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啊。”崇祯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

余大成微微欠身:“陛下,关宁锦防线每年花费银两几何?”

崇祯:“辽者合四镇,崇祯二年那会儿还只花费480万两左右,如今随着鞑子的越发猖獗,四镇投入也是越发甚巨,去年已经是达到了600万两。”

“关宁锦防线在整个辽东防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一年就需花费400万两之多。”

余大成:“那陛下又可知道,这400万两,真正能花到关宁锦防线上的银子,能有多少?”

崇祯闻言,不由揉了揉脑袋:“据朕所知,应该有300万两吧。”

余大成:“陛下,据臣所知,仅虚报兵额一项,下面官员就可贪污100万两左右。”

“官员与供应商勾结,采购军需物资,通过此途径可贪污四五十万两不在话下。”

“其他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贪污途径,七七八八下来,400万两白银能有一半用到关宁军防线上,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崇祯皇帝闻言,很是愤怒的捶了龙案一拳,随后又一脸的颓然。

崇祯难道不知道大明朝的**问题吗?肯定是知道的。

崇祯曾多次在朝堂上对官员的**、推诿等现象进行斥责,表达对官场**的不满和担忧。

崇祯也试图通过改革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如完善考课制度等,希望能以此遏制**现象。

尽管崇祯帝知道**问题,但由于明朝积弊已久,加上当时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等多种因素,**问题根本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余大成:“陛下,微臣有一策,可在不继续增加开支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屯田之事。”

崇祯:“余爱卿,何策之有,但说无妨。”

余大成起身躬身一拜:“陛下,微臣接下来所言,事关重大,陛下可否屏退左右,只留王公公在场?”

崇祯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王承恩立马屏退乾清宫内所有闲杂人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