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370章 换防关宁锦防线

待众人退下,殿内安静下来,余大成缓缓开口:“陛下,想要在不增加开支的基础上多办事情,唯有节流一途。”

“关宁锦防线每年花费最大的亏空无非就是吃空饷,节流的第一步,便是要换掉关宁锦防线所有守将。”

“只需用山东军,换防关宁锦防线所有军将,微臣有信心彻底解决关宁锦防线吃空饷的问题。”

“只要陛下再允诺户部拨款后的银子,都由微臣来操作,臣也可以协调各方利益,再省出一部分开支出来,如此一来,可在不继续增加开支的基础上,五年之内,初步完成屯田计划。”

“五年后,朝廷每年支援关宁锦防线的银子,必将逐年递减。”

崇祯听了余大成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可转瞬又被疑虑所笼罩。

“余爱卿,关宁锦防线换防问题,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一引起兵变,余爱卿可知其严重后果?”

余大成:“陛下,后金已成尾大之势,问题如不解决,关宁锦防线只会虚耗银两,内忧外患之下,大明迟早会出大问题。”

“微臣愿以人头担保,若事有不利,陛下可宣布臣伪造圣旨,微臣愿一力承担所有问题的后果,望陛下明见。”

崇祯皇帝默然不语,没办法,换防关宁锦防线所有军将,事关重大,崇祯一时之间是真的不敢下定决心。

“余爱卿,换防之事,容朕再思索一番。”

余大成心中也明白此事太过重大,崇祯需要时间权衡,于是恭敬地跪地叩首:“微臣遵旨,望陛下早日决断,蓟辽之地形式已经是越发严峻,每一日的耽搁都可能让局势更加严峻。臣回府静候陛下圣裁。”

崇祯帝点点头:“余爱卿,你且回府休息。”

“微臣遵旨。”

说罢,余大成缓缓起身,倒退着走出乾清宫。

好吧,陈平安给出的计策很是大胆,就是要余大成狮子大开口,跟崇祯提条件统管蓟辽、山东两地。

当然,正是因为条件苛刻,崇祯皇帝要是不答应的话,他就可以顺势而为,推辞掉蓟辽总督之位,继续在山东当他的土皇帝。

毕竟,辽东之事确实难办,但哥们都想出好办法来了,皇帝你要是不同意,哥们就算去了辽东,也干不出什么成就来,只会被后金给慢慢蚕食掉关宁锦防线。

哥们推掉蓟辽总督之事,皇帝你也说不出毛病来。

要是崇祯皇帝真的答应余大成的计划,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可就得陈平安出力了。

单单换防关宁锦防线,就不是余大成能搞定的,但余大成明白,陈平安确实有那个实力。

陈平安如今手里,可是有十万精兵呢,当然了,都是家丁,军饷都是走的陈平安自己的私钱,所以,陈平安在山东各县都有1000家丁的事情,余大成其实并没有上报。

余大成等一众山东高官,都是以民间团练的名义,允许通过的陈平安在山东各县练兵的行为。

余大成上报给朝廷的,也是每县都自发组织了一个千人协防民团。

不需要朝廷出钱的事情,朝廷根本就没在意什么民团不民团的事儿。

但实际上,余大成非常明白陈平安的实力。

这也是余大成要和陈平安结亲的原因。

接下来两个人要一起干的事儿,不结亲,他余大成心里不踏实啊!

余大成走后,乾清宫内,崇祯皇帝眉头紧锁,他在仔细思量着余大成的“两面夹击,移乱民屯田”策略。

可行吗?好像确实可行,迁移陕西、山西等流贼泛滥之地农民,到山东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这可是从根本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民势力消灭不尽,还日趋不断扩大的问题。

叛乱的基础都没了,自然而然,流贼对付起来就简单了。

既屯了田,用来积蓄力量对付后金,又解决了流贼的根基问题,这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但,真的要实施这个计划吗?

余大成的这个计划一旦开始,第一个要干的事情就是拿掉关宁锦防线上吃空饷的那些军将世家。

以祖氏家族为核心的军将世家和以吴氏家族为核心的军将世家,已经在辽东深耕数十年。

而且祖家和吴家还有亲戚关系。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所以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吴家和祖家通过这层婚姻关系成为了姻亲。

现在的关宁锦防线,基本上就是以祖吴两家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说了算的。

祖大寿投降后金,后又诈降逃回锦州城内,崇祯皇帝都只会安抚,根本不敢责难。

当然责难也责难不了,人家祖家已经在关宁锦防线彻底扎根。

除非彻底给关宁锦防线来个大换血,不然的话,崇祯皇帝真拿祖大寿没有丝毫办法。

崇祯皇帝是真怕余大成一个搞不好,祖吴两家兵乱啊!

不过,崇祯皇帝越想越觉得余大成的办法可行。

历史上,靠屯田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东汉末年,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及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屯田制。分为民屯和军屯,招募流民及利用士兵开垦荒地,设置专门的屯田官管理。屯田制使曹操在战乱中积累了大量粮食,吸引了人口归附,为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刘秀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也重视屯田。他鼓励军队和百姓在新占领地区开垦土地,恢复农业生产。屯田保障了军队供给,稳定了社会经济,为刘秀统一全国、重建汉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近利用屯田做大事的就是他崇祯的老祖宗朱元璋。

元末,朱元璋在占领应天等地后,实行屯田。令军队在驻地开垦荒地,且制定了严格的屯田制度,规定士兵屯田的数量及考核标准等。通过屯田,朱元璋的军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减轻了百姓负担,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为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越是这样想,崇祯皇帝就越觉得余大成的屯田之策靠谱。

自己的老祖宗都是靠屯田发家的,自己再靠屯田解决掉后金这个大祸患,这也算是自己在效仿老祖了。

...........

感谢月下独酌听琴声的奶茶和点赞。感谢送花和用爱发电的所有老板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