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 第52章 胜利!匈奴妥协

“杀——!”

“杀……!”

“杀!!”

在匈奴回撤救援大营的必经之路上,汉军的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将匈奴左贤王彻底吓呆住了。

左贤王光思考着后方,没有注意到四周的地形,没想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埋伏之中。

这里都是山地,确实最适合埋伏。

“左贤王,想去哪儿啊!”

大汉的步军方阵分三路齐齐杀来,分别由张武、周谷、苏意三位小将带领,在前面包围了匈奴的骑兵。

在山地里,匈奴骑兵受地形的影响,速度大大降低,想逃出去会很困难。

况且,面对汉朝大军的包围,匈奴人已经自乱了阵脚,发生了不小的自相踩踏事件……

……

就在匈奴左贤王已经绝望了的时候,汉军的包围忽然被戳开了一个口子;

原来是匈奴的骑兵支援到了,他们得到了左贤王被围的消息,飞马赶来支援。

左贤王大喜,立马组织大家突围。

张武并没有再追,顺势将左贤王放走了。

当然了,将左贤王放走也是苏云计划的其中之一。

这左贤王是匈奴冒顿的侄子,是冒顿最好兄弟的儿子,和下一任单于的继承人关系也匪浅。

他要死在这儿,汉匈之间的关系当真就无法调和了。

这便是韩信大胆的计策。

左贤王的每一步决策,都和韩信预料的一模一样,韩信已经将他算的连裤衩子都不剩。

唯一无法预测的,便是在草原上行进的路线。

这也是没办法的,20多年来,几乎没有汉人的大军深入过这里,大军对这里的地形地势不了解,是极容易迷路的。

所以匈奴的左贤王,从来没想过汉军敢深入到匈奴境内,并且能找到匈奴驻扎的大营和粮道。

至于汉军为什么能找到匈奴的粮道,这就要问韩信了。

韩信:猜的,猜出来的。

韩信敏锐地发现,今年在草原上并没有下什么雨,普遍比较干旱,而且气温也不是很高,因而水草长得并不是很好。

由于匈奴骑兵为主,而马儿又需要足够的草料来饲养,所以必须选择水草长势相对较好的地方扎寨和运粮。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马儿利用好这些水草资源,还能减轻匈奴人的粮食损耗。

因此,匈奴人一定会选择漠南西部地区作为运粮的粮道,因为那里有一条道路全是宽广的平原地带,水草相对茂盛的同时,对匈奴大军的展开也大为有利。

韩信就凭此,推断出了匈奴大营和粮道的大致路线。

韩信就让苏云派周亚夫前去突袭,不仅要吸引匈奴的目光,更要一举袭破匈奴的大寨和粮道。

即便匈奴的大营迁徙,粮道也绝不可能变,所以这场突袭,汉军一定能占上风。

左贤王在掩护下撤退,汉军大胜,当真是最好的结果!

——————————

“先锋营营长周亚夫,率领汉军骑兵归队!”

周亚夫下马朝苏云行礼,他手下的万余士兵皆整整齐齐地下马,跟着周亚夫一齐行礼。

他们深入匈奴腹地,断了匈奴的粮道,截获了匈奴的粮食,可谓是大功一件。

率领两万骑兵深入匈奴腹地的,正是周亚夫,先锋营是他一手训练的,正是未来他手下细柳营的前身。

“干的很好,周亚夫,此一战能大胜,便记你一份大功劳!”

看着周亚夫,苏云欣慰的很。

周亚夫这孩子是自己看大的,如今有这样的成就,自己也可以放心了。

韩信站在苏云身旁,看着周亚夫统领的军队如此军纪严明,韩信不禁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今日之周亚夫,未必不能是昔日之韩信啊!

……

匈奴左贤王撤回大营,后撤50里下寨整顿。

苏云整顿兵马,全军撤回上郡。

双方都需要休整,统计战损,况且打了一个胜仗,苏云还要请示刘恒下一步的打算。

事关国家大势,不是一句“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能解决的。

苏云将战报写好,飞马传回京城。

这一仗对匈奴的损失并不大,主要是挫败了匈奴的士气,破了匈奴的粮道,双方并没有大规模地正面开战。

但这一仗,也足以让远在匈奴王庭的冒顿震动了。

得到消息的刘恒大喜,不仅发明诏向全国公布,还亲自书信一封派人送往前线。

“云哥统领大军在前,大事小事云哥可自行决断,抵御在前线,一定要逼得匈奴先低头,这场仗才算全面获胜。”

收到书信的苏云点了点头,整顿好大军后继续前往汉匈边境。

苏云带领着大军和匈奴又小战了几场,虽说没什么大战绩,却也拖的匈奴喘不过气来。

到最后,匈奴实在是不能拖下去了。

匈奴是一个部落联盟式的国家,冒顿病重,许多小部落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现在必须赶紧处理好单于位继承的问题。

冒顿无奈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表示愿意献上金银马匹牛羊等,和汉朝永结盟好。消息一到长安,再一次让刘恒喜出望外。

这是大汉的荣耀啊!

三十年了,终于轮到匈奴来求和,并献上金银物资了。

为了汉匈之间的盟好,刘恒还是决定另选皇室之女,嫁到匈奴去。

刘恒这么做,是有自己考虑的。

这次要嫁的,是匈奴单于的继承人稽粥。

继续嫁女过去和亲,是为了实行贾谊当年提出的汉化匈奴的政策。

未来稽粥继承了单于之位,嫁过去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就有了继承单于之位的资格。

同时,嫁过去女人也会推动匈奴地区的汉化,带去汉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物资,匈奴人自然愿意接受。

通过汉化瓦解匈奴,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去战争的损失,这才是长久之计。

刘恒挑来挑去,选好了一位皇族公主,决定让他随着匈奴的使者前往匈奴,嫁到匈奴去。

在为公主挑选服侍之人时,挑中一个燕国的宦官,此人名叫中行说。

按理说,这中行悦要跟着和亲队伍一起前往匈奴,做公主的随行内侍。

他虽然出生在燕国,可一直在中原长大,早已习惯了中原的生活方式,不想前往那环境恶劣的北方草原。

无论他怎么劝说挑选的官员,那官员都是拒绝,并命令他必须跟着公主前往汉朝。

他心怀不满,愤恨道:“若让我跟着公主前往匈奴,我必然会投靠匈奴,做大汉的祸患!”

那挑选的官员只是笑了笑,只当他说气话,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中行悦应当感谢汉朝,正是大汉宽松的环境保了他一命,以他说的这话,放到清朝绝对是手起刀落掉脑袋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