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 第101章 发展巴蜀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第101章 发展巴蜀

作者:回顾云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19:40:48 来源:书海阁

发展巴蜀地区,刘恒是有这个想法,要真具体实施的话,还有些犹豫不决。

要发展巴蜀地区,前期肯定要投入大量的钱粮和人力,之后还得持续投入很多年才能有成效,而且还不一定发展成功。

朝廷本来就没钱,目前来看有些太亏。

刘恒把想法告诉了云哥,想听听云哥的想法。

对刘恒发展巴蜀的想法,苏云是大大地支持。

如今朝廷实控的郡县中,只有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两大平原比较适合种地,其他的地方大多都是山地,土地开垦难度大。

况且苏云熟知历史,蜀地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发展巴蜀对现在的大汉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要是真将巴蜀地区发展上文帝、景帝两代人,假如日后是武帝登了基,就不用再愁钱粮的事了。

真有足够钱粮的话,武帝朝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苏云已经想到汉武帝高兴的样子了。

苏云暗中嘀咕:“以后用巴蜀地区钱粮的话,记得谢谢苏爷爷。”

“可是云哥呀,不是我不实行,实在是前期要投入大量的钱。

今年确实利用郡国均输法赚了不少钱,但大部分都投到了军事上,要真发展蜀地的话,国库的钱就基本上剩不下了。”

苏云直接跑到刘恒身边,抓着刘恒的衣服,“哎呀,相信我,现在投入一些绝对不吃亏。

仅靠关中一带盛产粮食根本不够,巴蜀一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将来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关中。

现在钱粮不够,就不用全面发展,只需要投入一部分钱粮,将那些受灾地区的百姓迁去巴蜀,鼓励他们自己开垦土地,开始大量屯田耕种。

至于入蜀的道路,没必要选择子午道的栈道,朝廷日后有钱了,可以拿出钱来修修补补栈道。

反正从关中地区入蜀共有五条道路,都在朝廷的控制之中,入蜀的道路没必要选那些险道,走最平缓的陈仓道和褒斜道就行。”

看着云哥激动的样子和诚挚的眼神,刘恒的内心也有所动摇。

“这些我也想到了,只不过是因为前期要投入太多的钱而烦恼。

既然对大汉百利而无一害,云哥你又那么赞同,那就苦一苦我,多造福一下子孙后代。”

决定了就不再犹豫,刘恒大笔一挥,将国库里的钱全都批给了苏云。

“这项目,我刘恒投了!”

……

苏云以前干过治粟内吏,知道国库的以往储量如何,再对比一下现在的国库,这郡国均输法确实让朝廷赚了不少钱。

虽然刘恒将国库里的钱粮都批给了自己,但出于实际考虑,自己并不能把所有钱都拿走,还要留出一批来应对突发情况。

苏云写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在几天后的大朝会上拿了出来,刘恒顺便问了一下大家的意见。

还像上回一样,没人反对,还纷纷表示愿为刘恒分忧,承担其中相应的责任。

自从上次苏云杀官之后,那些功二代们就老老实实地,再也不敢闹什么乱子了。

毕竟当初他们相互检举的内容被苏云写在了小本本上,苏云又把这个小本本交给了刘恒,他们现在有把柄在刘恒手中。

另外申屠嘉也确实佩服苏云,他也在从中调和大家的关系。

所以他们现在不敢再闹什么乱子,都乖乖地为朝廷服务,君臣上下也呈现出一派祥和的场面。

所有人一致同意,又一致愿意出力,刘恒自然高兴,开始一一安排工作。

苏云将发展巴蜀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年左右,第二个阶段是五年左右,第三个阶段就是长期的了。

第一个阶段,先拿出一部分钱来,修缮一下相对平缓的陈仓道和褒斜道,保证难民和百姓能正常迁徙到巴蜀地区。

同时还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愿意前往蜀地的百姓安家。

除了无路可退的难民外,一般的普通百姓肯定不愿去道路艰险的蜀中。

因此就必须和当初边境上屯田一样,拿出足够的利益来,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前往。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大量的花钱安置,这个阶段朝廷几乎是大投入、零回报,每一笔钱的开支都让刘恒很肉疼。

但他知道,既然决定了要发展巴蜀地区,就必须全力拿钱支持云哥。

—————————————

最开心的肯定是巴蜀地区的官员,他们本来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官,现在朝廷大量的往这投钱粮,要往他们这建设,他们自然高兴的很。

苏云要的是绝对有能力又忠心的官员,因此换掉了一批巴蜀的官员,给那些还在任上的官员给予了警告。

其实只要认干的官员,苏云几乎就没有动,毕竟他们常年扎根在这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他们又熟悉这里,再换新官推行政策就相对麻烦一些。

第一波先调动了数万民夫,让他们先进入巴蜀地区开垦田地,修建房屋,保证迁进来的百姓和流民有地方住。这一批调动民夫的钱,都是邓通和苏云捐的,二人分别给朝廷捐了50万钱。

苏云是产业多,邓通是有一座铜山不缺钱,想要多少钱自己铸就是。

要真搞经济战,可以把铸造的钱全部都流通到吴国去,把吴国的物资都换到朝廷手中来;

然后使劲铸钱使吴国通货膨胀,把吴国的经济市场给弄崩溃掉。

但苏云没提出来,因为邓通钱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一个操作不好要把大汉的经济给搞崩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

那些功二代们也没闲着,自愿到地方上安置流民和迁徙百姓。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如今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对巴蜀的发展势在必得。

苏云是丞相,不能轻易离京,苏云就派贾谊到地方上监督。

贾谊在治安策中,就提到了这些年朝廷开垦土地的弊端,贾谊提出要专门发展一地的,只是没有想到发展哪里。

因为大汉是农业国,要发展农业,就必须有土地,但大汉的技术有限,一亩土地产的粮食是有数的。

要想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垦土地。

这些年,朝廷是漫无目的的开垦土地,不但没有扩大土地规模,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与其漫无目的的开垦土地,不如专门发展一处地方,朝廷往那投入足够的钱粮,迁徙大量的百姓,全面扩大开垦的规模,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苏云发展巴蜀的想法,和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到的不谋而合,因此贾谊有经验、有想法,苏云就把他派到了地方上做总指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