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586章 太过骇人听闻了吧?

我岳父是朱元璋 第586章 太过骇人听闻了吧?

作者:悠小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4:45:33 来源:书海阁

也正是因为常二郎身边的那些同僚能够给大明朝廷带来向好的展望。

所以朱标也才会将常二郎要求的助手解决,一步到位。

虽然常二郎搞出来的好东西,为了保证百分之一百的成功率,还一直在后期的校验以及测试阶段。

可是朱标这位大明太子爷却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来看个究竟。

毕竟之前单单是那个热气球,就让他嗨皮得不行。

而另外三个科研项目,同样也令他怦然心动不已,充满了期待。

相比起那个可以登高望远的项目而言,那种可以将铸币就是亏损的传统亏损项目扭亏为盈,那可以说是自有金属货币以来的伟大胜利。

从春秋战国之时,开始出现青铜货币以来,铸钱,就等于是亏钱。

可是每一个国家,又或者是每一个王朝,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亦希望能够在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铸币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再加上当初大秦帝国一统华夏之后,打出来的就是口号以及实行的标准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秦始皇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严惩私人铸币,确保货币的质量和统一?,秦朝使用的货币为方孔圆钱,这种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首先,铜价波动是导致铜钱制作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铜本位时期,铜价的不稳定使得铸钱成本波动较大。

当铜价上涨时,导致铸钱成本增加,可能出现铸钱亏本的情况?。

大明王朝一直以来,都想增加铜钱的供给,却面临成本高企的尴尬局面。就像现如今根据工部那边的精密计算,想要铸造五文铜钱,所需要耗费约七文铜钱的成本。

也就是说,每铸造一千文钱,那么朝廷就会亏损四百文钱。

可问题是铜钱这东西原本就是大明的基础货币,需求量极大,这也是一个极其令朝廷头疼的国家大政。

可偏偏常二郎那日在老朱的跟前,可是拍着胸口打起了包票,说他要去解决的四个问题里边就包含这一款。

所以,朱标今天过来,可不仅仅只是他自己的意愿,后边还有老朱在那里怂恿的结果。

老朱之所以不出现,主要还是担心常二郎还没有整出来,因为他的出现而产生心理压力。

“如今铸一千文钱的成本能够降低到多少?贤弟你今日怎么也该给愚兄一个句实话。”

面对着有些迫不及待的姐夫哥,常二郎倒也不作隐瞒,而是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今市面上,一百斤铜料价格大约是在十五两之间,锡料一百斤约在……”

“而我们经过这些年的青铜浇铸锻造件的各种测试下来。确定一文钱如果铜的含量在百分之八十,锡能占到百分之六,剩下的则是铅和锌。这样的比例之下,铜钱的耐用性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一千文钱需要五斤六两铜料,约合八钱四分银,再加上那锡、铅、锌的成本,约合八钱八分银。”

“若是过去铸币,用的是浇铸法,人工成本,燃料成本,周期成本下来之后,一千文钱,需要再增加差不多五百文。”

“这便是过去铸币之所以亏损的原因。”

常二郎与朱标在前方缓步而行,常二郎就大明的铸币的那些情况,说得那样的头头是道。

听得那自认学识渊博的解缙与那杨士奇则是一脸茫然。

他们可真的是从来没有专研过这个问题,顶多也就只是看看农书,去商铺、酒楼、勾栏之类的地方去花销一番,顺便也就能够体察民性,大约知晓物价,消费等也就差不多了。

可从来没有见过,像常二郎这种直接把所有的数字精确到如此精准的地步。

更何况,在他们二人看来,除了读书之外的其他各行各业,呵呵……不能说是贱业,可是都不是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应该去做的。

可常二郎说得如此详细,而朱标这位大明常务副皇帝也听得如此津津有味。

就好像过去觉得自己只要读好书,天下事就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

可眼前的一切,让二人明悟,这,似乎才像是在做事情的样子。

毕竟他们听到了常二郎的这番分析之后,这才明白,朝廷被铸一千钱,那就要亏损四百文钱。

而朝廷每年都需要铸新钱,少则二十万贯,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三十万贯。

仅仅只是在铸钱方面的亏损,十万贯,就要亏损四万贯,三十万贯,则会亏损十二万贯。

光是这个数字,就足以令二人瞠目结舌。

莫说是他们二人,便是太子爷朱标也同样是连连摇头不已,然后这才向常二郎问道。

“那不知升弟你这边攻关的铸币之法,能不能让朝廷铸币不至于亏损太多?”

“当然不会亏损,我们的铸币样机,目前已经推进到了第二代。只需要三名工匠操作,在原料足够的情况下,每一时辰能够生产一万零两百文制钱。”

“也就是十贯零两百文……”常二郎说完,看向身边,没看到人,一扭头,这才看到傻站在后方落后数步的朱标,还有那同样一副被震惊到呆掉的解缙与杨士奇。

“你们怎么这副表情,赶紧走啊。”

“那个升弟,你确定三个人一个时辰能铸币一万文制钱?而不是一天?”

“当然不是,姐夫若是不信,一会过去亲自观察就明白小弟我所言非虚。”

“好好好,那就赶紧,一个时辰就一万文,一天十时辰,岂不就达十万零四千文制钱……”

朱标的脚步下意识地加快了几分,毕竟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炸裂了点。

要知道现如今的大明京师铸币厂里边的工匠可是有近千之数,一年下来,也才不过二三十万贯。

现在常二郎却告诉自己,三个人,一台机械,一个时辰就能整十贯,这哪怕是一天只铸四个时辰,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二百二十四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