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231章 死讯之后(二)

禁卫军 第231章 死讯之后(二)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宁远的目光穿过飘飞的雪花注视着残垣断壁的总督衙门,心里却在想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应对各方的反应。

首先,列强肯定会有反应,应该怎么应对?尤其是与朝阳在经济上绑定很深的德美两国,必须正确应对,否则对禁卫军,对北方特区,前途不利。

其次,奉天防线,日本人肯定会有大动作,这个倒是不怕,他相信禁卫军完全能应付,王超辉已经去奉天掌握兵权了,不会出问题。

第三,特区政府内部,很多有心人,趁此时机,肯定会有想法,对于这样的人,特区安全内务部和廉政调查局,会成为他们的噩梦。

第四,北京的满清朝廷,也会有反应,会怎么反应呢?不论怎么反应,他们都鞭长莫及,对特区的管理,影响都不会太大。

第五,特区的建设,才迈出了一小步,后面应该怎么走?

最后,禁卫军内部,会不会也有人有别的什么想法呢?

唉,太难了,完全没有头绪。今天才知道,以前大哥默默地背负了多少,而自己一直在坦然的吃现盛的。宁远深刻地反省着自己,也在深深地自责,如果上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一定帮大哥多承担一些,仰望渐渐放亮,依然灰暗的天空,上苍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发誓,我一定更多的承担。

一名红楼警卫走到宁远近前,敬礼,然后低声道:“参谋长,总司令平安无事,他让您不要声张,让您在总督衙门后门,为他准备一辆车。”红楼警卫说完,敬礼,转身离去。

宁远愣了一下,心中狂喜,却面如平湖,仰望苍天,幸福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感谢上苍,我会坚决履行诺言的。

宁远拭去泪水,向不远处的邱千城招手,等邱千城来到近前,才低声说道:“准备一辆车,你亲自开车到总督衙门后门等待,不要声张。”

“是”邱千城并未多言,直接转身,向龙旗轿车走去,然后开车离开了。

宁远的目光从外事局的龙旗轿车上扫过,并未停留,最后回到残垣断壁的总督衙门上,之前的全无头绪和彷徨,一扫而空,心中开始盘算,以不变应万变,他要看着各路神仙粉墨登场,上台表演,看着他们接下来如何收场,怎么下台。

大哥这一手玩的高明啊!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次考验,是一次看似平淡无奇,却别开生面的考验。

宁远深深地陷入到自己临时构建的思绪世界里。在别人看来,宁远陷入了深深地沉痛之中不能自拔,可见与戈辉真的是兄弟情深啊。

就连坐在龙旗车里吹着空调的锡良和孙婉儿,都被宁远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

“戈辉能有这样的兄弟,值了。”孙婉儿喃喃说道。

“可惜了戈辉,正值大好年华,该死的日本人。”锡良局长喃喃自语。

“宁远不会放过日本人的,看着吧,禁卫军只会化悲痛为力量,会变得更强。”孙婉儿坚定地说道。

“那样最好”锡良还是觉得人心隔肚皮,真心是真有,但真心不一定一直有,人是会变的,特别是时间长了,活了一大把年纪,他太知道这些了。

“肯定会的,我相信他们。”孙婉儿再次强调,更像是在说服自己,其实就是在说服自己。

其实,两个人都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开始接受戈辉没了,这个事实了。已经开始思考,没了戈辉,该怎么办?

锡良用眼角扫了一眼孙婉儿,未再多言,开始了他自己的思考。没有了戈辉的禁卫军,会走向哪里?没有了戈辉的特区,会走向哪里?此时的禁卫军,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了,宁远的身板儿,能不能扛起这份重担?他们剩下的十三兄弟,还会不会一如既往的配合默契?

“戈辉啊!你走的太早了。”锡良不经意间,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而戈辉,此时已经出现在邱千城的视线里了,虽然经过刻意乔装改扮,但依然让邱千城一眼认出。看到戈辉的那一刻,邱千城激动得从车上下来,差点喊出声音来。戈辉在邱千城目之所及之处,手指竖在唇边,做出嘘声的动作,提醒邱千城不要声张。

龙旗荣耀直接驶向红楼,接下来的几天,戈辉将一直待在红楼,遥控一切。

戈辉回到红楼,下车前,递给邱千城一份牛皮纸文件袋:“直接送到朝阳机床厂,亲手交给皮特黄经理,然后你就去找宁参谋长吧。”戈辉说完,下车走人。

在这一天中,总督衙门遇袭,总督遇袭身亡的消息,开始在朝阳,在锦州扩散。特区各界一片哗然,太突然,太意外,当时就有人否认,不可能。朝阳是什么地方,有禁卫军重兵把守,有大量的警察巡逻,谁能在禁卫军和警察的眼皮子底下,袭击总督衙门?而且还是用炮,什么炮能从禁卫军眼皮子底下,运进朝阳?除非是自己人,但这又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事实确实如此,总督衙门成为废墟,有人证实,清理出一百多具尸体,其中包括那位英俊得招人恨的东北中校。总督衙门被袭击是事实,大家开始接受这个事实 ,很快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特区可能要变天了。天有不测风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总督衙门,那是特区的脸面,居然被炸了,连总督都被炸死了,这个脸面丢大了。这是北方经济特区的耻辱,也是东北禁卫军的耻辱。

全朝阳的警察和武警都在挨家挨户的搜查袭击者。很多朝阳百姓报案,隔壁发生多次爆炸,警察已经到现场确认,有五门迫击炮被炸毁。这样的地点,一共三十处,每处都发现了五门口径超过2.5寸的迫击炮,而这种口径的迫击炮,禁卫军并没有装备。

坊间有很多人分析,肯定是日本人干的,也只能是日本人干的。只有日本人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动机。当前,奉天防线上,日军的境况十分糟糕,如果不采取点特殊的手段,日军可能扛不到过年。

消息扩散的非常快,很快全朝阳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昨夜的爆炸是什么情况了,知道他们敬爱的总督大人,已经在袭击中身亡,都在传是日本人干的。愤怒民众不约而同的涌向日本领事馆,如果武警不拦住他们,冲击领事馆是肯定的。武警提醒民众,冲击领事馆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扔一些砖头石块用来泄愤还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有人用野猪拖拉机拉着一车砖头石块路过这里,被愤怒的民众拦下,强行征用了,他们向领事馆投掷了大量的砖头和石块。

在其它街道上,日本人开的商店、饭店、旅店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东西遭到哄抢。这是真正的“零元购”,值钱的东西,一个都没放过,能搬动的,直接搬车。一个人搬不动的,两个人一起搬,总之,见什么拿什么,不管有没有用,先拿走再说。

日资工矿企业由于武警的干涉,只是暂时停工,机器设备并未遭到破坏。不得不说,这些工矿企业是幸运的,他们从心底里感谢武警。事实上,武警认为,等打败了奉天日军,这些都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自然不能被破坏。

最惨的是日本《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的朝阳支社。因为,两个日资的汉语版报纸,发表的内容,激起了民众的愤怒。

日本《读卖新闻》的汉语版,大篇幅的介绍了总督衙门遇袭的详细经过,描述之详细,仿佛他们就站在边上看到了似的。事实上,他们确实有人看到了,看到了整个过程,所以描述的这么详细,并不稀奇。

日本《朝日新闻》汉语版,更是借此机会,为日军在东北的军事行动洗白。自诩是亚洲唯一的先进国,大和民族是亚洲最优秀的民族,日本满洲军来到东北,是为了平蛮攘夷,帮助清国驱逐俄国侵略,教化蛮昧的东北民众,推行王化,享受天皇荣光,实现大东亚共荣。而东北禁卫军在奉天、辽阳、本溪等地的对抗行为,是在恶意破坏日清友谊,破坏日清合作。在日俄战场上,日军和清国一直有着很深的合作,日本还在无偿地帮助清国培养军事人才。东北禁卫军罔顾这一切良好的前提,恶意进攻日军,这就是蛮夷行为,有失教化的行为,人神共愤。

愤怒的民众,欣然接受了自己是“蛮昧”的事实,然后直接冲进两家日资报社,开始了“蛮昧”的本能行径,直接将里面的一切砸烂。抢走了能换成钱的一切东西,大摇大摆的走了,我“蛮昧”,我有理,我怕谁。

全副武装的警察和武警就站在路边上,却无人上前制止,因为上头发话了,百姓的情绪需要发泄,需要正确的引导,堵不如疏,不要阻止,切记不能激怒百姓。千错万错,等他们“零元购”结束再说。

朝阳虽然混乱,但却在警察和武警的控制之下,乱中有序。愤怒的民众,并不是想砸什么就砸什么,并不是想在哪里聚集,就在哪里聚集,砸东西可以,打人也可以。实在是收不住,打残也可以,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打死不行。

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外国人,看到这些,不住的摇头,他们都有些怀疑,这些民众是不是特区政府或者是禁卫军雇佣的,或者是军人假扮的,怎么这么听话,让去哪里就去哪里,让砸谁就砸谁。有日本浪人试图反抗,结果直接被愤怒的民众打服,跪在地上连连求饶。清国民众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要说里面没有军人混在其中,打死我也不信。你看那几个盖锅头短发的,就很值得怀疑。

事实上,里面确实有军人混在其中,负责振臂一呼引导情绪,及时镇压那些想乱来的。发怒的人群,破坏力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及时的纠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欧美列强们在武装警察的保护下,全程观看了大街上的“民众游行”,特别是“零元购”这个词,创造得十分别致、贴切,既达到了目的,又掩盖了事实,被列强们点赞无数。他们也理解了,为什么武警不让他们靠近看戏了,一旦靠近,很可能会成为“零元购”的新目标。

德国领事乔纳斯和美国领事哈克,看完“街戏”后,同时来到了特区外事局,他们要听锡良的说法。锡良的态度坚决,特区外事局,概不发表任何关于总督府遇袭,总督身亡的评论。锡良提醒他们二人,真假不重要,事实就摆在那里,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怎么选择?是一如既往的和特区站在一起,还是萌生了新的想法?

锡良强调北方经济特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会因为任何变故而改变。任何人也别妄图在此时铤而走险,找到自己的机会。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欺骗,要学会等待,要学会冷静的观察,三思之后,可以再三思。行动,只停留在想象,切记不要实施。

锡良还强调,禁卫军,不是一个人的,少了一个重要的人,会对禁卫军产生影响,但不会对禁卫军产生任何改变。前路和方向早有确立,都知道过程中会有牺牲,都知道过程不会完美,不会一帆风顺,禁卫军有勇气、有能力、有信心面对一切困难,征服一切困难。

锡良告诉乔纳斯和哈克,北方特区和禁卫军希望在前进的路上,得到朋友真诚的帮助,也会用最真诚的心回馈朋友,有来有往,利益互锁,朋友才能长久。最后希望德美两国,认清事实,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

乔纳斯和哈克回到各自的领事馆,都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反复思考锡良这一番话的用意,应该怎样向国内汇报,因为德国大总参谋部的高级别军事代表团出行在即。

戈辉,真的死了吗?

这个巨大的问号,突然出现在乔纳斯和哈克的脑子里,如同一支寒光闪烁的铁勾,在脑子里各种划动,把自己的思绪搅成了一锅浆糊。

北京的朝廷也收到消息,经过多方证实,戈辉确实遇袭身亡。但这个“多方”,不包括红楼,红楼一直对“戈辉遇袭身亡”一事,不做任何回应,只承认整个总督衙门成为废墟,仅此。

光绪捡起桌上的电文,这是昨天下午戈辉发来的电文。本来还在为怎么处理头痛不已,但现在,光绪犹豫了。还要不要处理?还有没有处理的必要?还有,戈辉为什么要修遵义府到茅台镇,再到泸州的铁路?难道是戈辉在那里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如果真是那样,朝廷是不是也可以占个大头啊?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也陷入了纠结之中,胸中数万匹羊驼在奔腾,烦躁不已。

戈辉到底是死没死,红楼一直不发表任何言论。清理完毕的总督衙门废墟,很多人去看了,确实是废了。残垣断壁,已经不足以形容情况之惨烈,无法想象是被多少发炮弹毁伤后,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五个人面面相觑。

戈辉没了,以后的禁卫军会怎样?会不会分裂?东北会不会乱?禁卫军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表面顺从朝廷,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朝廷?

此时慈禧太后,正端坐在戈辉的父母家里,正在与戈辉的父亲说话,电文到了。

李连英双手微颤地端着电文来到慈禧面前,小心地说道:“老佛爷,电文。”说话间,目光不经意地瞟了一眼戈辉的父母。

电文很短,慈禧却反复确认了几遍,确认没眼花,没看错。她瞟了一眼戈辉派来的特勤局长,又为难地看了戈依光夫妇一眼,犹豫了再三,最后还是没把电文递内容告诉戈依光夫妇。

慈禧不好再多做停留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确实出自慈禧),还是先不要告知戈依光夫妇了。她决定还是要去朝阳,她要亲眼确认,不然她不相信。在她看来,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戈辉就是一个祸害,一个大祸害,哪那么容易死。这回不再走走停停,而是加快了速度,今晚必须到朝阳。

这才是第一天,很多人,还有列强,包括北京的朝廷,都还在观望,还没到亲自下场的时候,一切都还比较克制。正如大山岩所说的那样,戈辉的死,需要时间发酵,足够发酵之后,才会有人跳上舞台,开始自己的表演。

大山岩在满洲军指挥部里坐等消息,他等着看好戏。

戈辉在红楼睡觉,睡等消息,他在学姜太公钓鱼,就看哪些人会愿者上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