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245章 关于货币的思考

禁卫军 第245章 关于货币的思考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同一时间,北京紫禁城,端坐在御书房里的光绪皇帝,手里也捏着一枚1两银币,放在眼前观察着,做工精致,纹理细腻,戈辉的半侧脸头像,栩栩如生。

“他居然把自己的头像放到银币上。”光绪咬着牙感叹。

特区储备银行的1两银币发行以来,一直在朝阳、锦州港区、锦西港区流通,还没在长城以南发行。光绪手中的这枚1两银币,是有人从锦州港区带回北京的,几经流转,才来到光绪手中。

“啪”1两银币被光绪重重地拍在面前的桌案上,咬牙切齿地喝道:“这就是不臣之心啊!”

近身太监元福,轻声道:“皇上,大过年的,这点小事儿不值得您动怒。戈辉就是真有不臣之心,他也死了,想当皇帝,也只能在那边当了,就是在那边,也得问丰都那帮鬼神同不同意啊!”

“嗯?丰都?”光绪一愣,马上又笑了,指着小元福笑道:“你这小鬼头,你要到那边,丰都那帮鬼神可就真危险了。”

“奴才还想伺候皇上呢!哪里都不去。”小元福马上表忠心:“奴才就是奴才,到哪边都是奴才。”伴君如伴虎,他可不敢表露一丝一毫的野心。

“传旨,袁世凯御书房觐见。”光绪把玩了一会儿1两银币,直接下旨。

元福传旨没多久,袁世凯就来到了御书房,立即叩拜:“臣,袁世凯,参见陛下。”

光绪看着袁世凯做完了全套的参拜动作,才说了一声:“起来吧!”

“谢,陛下。”袁世凯起身。

“你看看这个。”光绪把1两银币递向袁世凯。

袁世凯伸出双手,接过光绪手中的1两银币。其实袁世凯在银币发行的第三天就拿到了银币,做工精致,纹理细腻,戈辉的半侧脸头像,栩栩如生。他好生羡慕了半天,但他知道,自己没这个命,起码现在还看不到自己有这个命。

“纹理这样细腻的银币,朝廷能做出来吗?”光绪直接问。

“做不到这样精细。”袁世凯直接否定,但是,他马上又说:“其实,我大清使用银元已久,包括英国的贸易银元、美国的贸易银元、日本银币、法国的安南银元、墨西哥银元。朝廷自己也铸造过银币,吉林机器局于光绪八年,最早铸造了厂平1两银币,光绪十三年广东造币厂铸造光绪元宝,但是……朝廷的努力都失败了,没能从洋人手中抢回货币主权。”袁世凯举着手中的1两银币说道:“但臣相信,真正的黑马是这个‘辉大头’。因为国家建设债券已经通行大清全国,所以‘辉大头’肯定也能所向披靡,它的出现,很可能将英美法日等国的银币货币逐出大清。”

“真的会吗?”光绪不太相信。

“臣,相信会的,因为国家建设债券,真的很强势。”袁世凯言之凿凿:“越来越多的商家,已经开始拒收外国银币,只收国家建设债券。原来以墨西哥银币为主的上海地区,现在几乎停止流通墨西哥银币了。要知道,整个大清差不多有4亿多墨西哥银币,可想而知,国家建设债券该有多么的强势。”袁世凯双手托着1两银币,送还给光绪皇帝。

光绪捏起“辉大头”,五味杂陈地叹息道:“北方,北方,说什么也绕不开了是吗?人死了,还阴魂不散。”

在光绪无奈感叹的时候,戈辉手中也捏着“辉大头”,也在发着感慨:“这枚银币,发行到北京,上海,广东,长江沿线,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只要我们禁卫军能一直赢下去了。”刘城十分坚信地说道:“我们的银币终将取代英美法日等国的银币,将他们逐出大清。”

“准备得怎么样了?”戈辉把玩着银币,随口问道。

“北京、青岛、上海、广州、汉口、西安、太原等地的特区系银行,都准备好了,正月初三,同时发行。”刘城立即回答。

“为什么选在初三?”戈辉问道。

“没有为什么,如果硬要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三生万物’,代表着无限可能。”刘城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就这?”戈辉哭笑不得:“这算什么理由。”

“你硬要问,就是这个理由。”刘城很光棍地说道,然后自己也笑了。

呵呵……戈辉无奈地笑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刘城笑后,正色道:“自鸦片战争之后,短短六十几年的时间,外国银元已经占据了大清货币市场的五成以上,把银元输往大清,是列强争先恐后的大生意。大清的经济财富被无形中掏空,而北京的朝廷却浑然不觉,或者明明知道,却不作为,再或者就是,他们无能力。最可恨的是,很多外国银圆成色不到九成,甚至只有八成,比如日本银圆,勉强八成的成色,拿到大清来,照样按照足银兑换,让日本人赚银圆的差价。很多时候,外国银圆的市价更是高于足银,太可恨了。”

“确实如此”戈辉点头认可:“不过,话说回来,外国银圆能在大清站住脚,并快速扩张,也有很现实的原因。传统的银两太过落后,名目繁多,虚标严重,换算麻烦,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工商业的发展,早就不适用这个时代了,而北京的朝廷又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所以,我们特区储备银行有责任和义务改变这一切,必须把所有的外国银币赶出大清,货币主权,必须攥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攥在特区储备银行的手里。”刘城攥着拳头说道:“在我们特区系银行的授意下,上海地区已经停止流能墨西哥鹰洋了,这是我们试水的第一步。”

“第二步……”刘城扭头看了一会儿阳光充足的窗外,回过头继续道:“就是特区1两银币的发行,和外国银圆正面硬刚,一口一口的蚕食,直到把外国银圆挤出大清市场。同时……”刘城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窗口,看向阳光充足的窗外,背对着戈辉和宁远,继续道:“特区系的企业正在悄悄地吸纳外国银圆,运回朝阳,由特区铸币局重铸成1两的特区银圆,重新发行。”刘城转回身:“南方市场上的墨西哥鹰洋,差不多已经全部回收完成,大部分已经运回朝阳,正在重铸。”

戈辉皱着眉头问道:“你这样做,我们不是亏了吗?外国人可以发更多的银元过来,你永远回收不完。”

“首先,我们亏得起。其次,外国银圆的含银量最差也不会低于八成,我们损失不会太大,含银量低于八成的日本银圆,我们不收,或者降价兑换。第三,我们用来回收银圆的东西是香烟,白酒,和低成本的工业制成品,这些都是低成本,高售价的东西,我们稳赚不赔。最后,我们用纸币兑换他们的外国银圆,只兑换银圆,纸的成本可是很低的。”刘城一脸得意地说道:“一句话,我们要的是市场,国家建设债券要独占市场。”

戈辉重重地点头,然后吐出三个字:“继续说。”

“大清原来流通的白银,还有后来发行的大清银圆,我们同样在大量的回收。”刘城自信地说道:“战争债券,就是重要的回收手段之一。这些回收过来的白银和银圆,也将会重铸成特区银圆,重新发行。”

刘城走回沙发前坐下,继续道:“等消灭了俄国远东军,东北的战争就基本上结束了,接下来是大力发展,大搞建设的时代,铁路建设是重中之重,我计划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公路建设债券’,进一步吸纳全大清的财富来东北,顺便把外国银圆也收割一波。”

戈辉听了刘城的想法,不住地点头,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想法。

“假以时日……”刘城自信满满地继续道:“大清市场上流通的,只有国家建设债券,不会再有外国银圆,也不允许再有外国银圆。”

“有自信是好的,但是,外国银圆在大清已经流通几十年了,根深蒂固,清除它们,并不容易。”戈辉认真提醒刘城。

“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是,时间能改变一切。”刘城认真地说道:“特区银圆,形制统一,雕刻精美,更加坚固耐磨损,比外国银圆更漂亮,最重要的是,这是我们清国人自己的银圆,有特区政府背书,有东北禁卫军的力量加持,以后还要出台相关的法律,直接禁止外国货币在大清流通。”刘城用力的挥出拳头:“我们的银元将无往而不胜。”

戈辉和宁远同时向刘城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我们相信你!”

“还有……”刘城稍稍停顿了一下后,说道:“春节过后,特区储备银行计划推出仅限于投资基础设施和工业实体的三年期无息专项贷款。”

戈辉皱着眉头,脸上却带着笑意:“无息专项贷款?你是怎么想到的?”

“副行长钱百成和一帮东北银行专科学校的学生想出来的。”刘城坦言道。

“三年期无息专项贷款……”戈辉满脸笑意地咀嚼着这个新词儿:“钱百成?学校的教导主任,居然被你叫来当副行长。”戈辉笑了。

“不过,他们很有想法,想法很大胆。”戈赞叹道:“你更大胆,敢把他们的想法,当成特区储备银行的新政来实施。”

“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在学习,摸石头过河,可也得先下水才行。”刘城解释道:“我认真听了他们的计划,深入的讨论过了,可操作性很强,操作好了,能提振特区经济,加速特区建设。”

“你说的很好,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在学习,摸石头过河,可也得先下水才行。”戈辉真心的赞叹道:“大胆去做吧!勇于创新是好事,但也要握紧特区的钱袋子,尺度应该怎样把握,你自己拿捏。”

“我知道,特区的钱,来之不易,这关乎特区千万百姓的生计,关乎着禁卫军的生死存亡。”刘城认真地说道。

“战争债券呢?”戈辉换个话题。

“20亿的战争债券已经完成了将近15个亿。”刘城直接说道:“17日夜,你遇袭身亡,战争债券销售直线下降。21日,日本满洲军全体投降,战争债券销售才有所回升,但回升有限,更多的人对特区的未来充满担忧,认为特区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戈辉轻轻点头,但并未说话。

“所以,需要你适时的站出来,让所有人知道,你还活着,特区的天,依然是晴朗的天,未来依然充满期待。”刘城继续说道。“我正月初一上午,会通过特区广播电台,给全特区百姓,全大清国百姓,拜年。”戈辉说道:“正月初三,在特区外事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我正式亮相,以后,总督衙门和外事局合署办公。”

“合署……办公?”刘城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重重地点了两下头,脑补了很多画面后,吐出四个字:“近水楼台?”

戈辉无语,刘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这家伙又想多了。

宁远看出来他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于是说道:“九弟在这里休息,方舟在这里陪一下刘行长,我带老大见几个人。”

戈辉马上站起来,他很愿意现在就去,不想让刘城把话题全部引到孙婉儿身上。

“成,那你们去吧!我正好眯一会儿,有点困了。”刘城并不介意宁远不带上他。

就这样,戈辉和宁远一起来到了一间会议室。见到戈辉、宁远进来,等候在会议室里的三十人同时起立,敬礼。

“报告总司令、参谋长、终身制职业计划,TOP30,请总司令指示。”宁远的副官邱千城敬完军礼后,上前一步说道。

“终身制职业计划?”戈辉不解,还礼后,扭头问宁远:“这是什么情况?”

“就是最早的‘沉石’计划,沉在水底的石头,如果没人碰它,它会永远沉在那里,注视着水里发生的一切一切。”宁远淡淡一笑,解释道:“终身制职业计划,是沉石计划的升级版,规模更大,更细致,更契合特区未来的安全诉求。”

“具体说说”戈辉直接坐下,等宁远的解释。

“到目前为止,陆军按照训练特种兵的标准,共训练了672人。”宁远指着长条会议桌的末尾:“那里672人的档案,包括我的。今天来的TOT30,都是总部的管理者。这672人都签署了终身服役协议,终身为陆军服务,终身是职业军人,也就终身制职业计划。他们将被派到世界各地,以合适的理由潜伏下来,成为当地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娶妻生子。在陆军需要的时候,执行特别任务。”

“换句话说”宁远继续解释:“终身制职业计划,就是陆军训练了一支特别任务部队,专门完成一些特别任务,由1人、2人、3人……,最多不超过7人,临时组成特别任务小组,在全世界,执行特别任务。目的,可能是保护,可能是刺杀,也可能是获取……。”

“在全世界?执行特别任务?”戈辉认真地看着宁远,有些哭笑不得:“我们禁卫军,真的到了有这些‘特别需求’的时候了吗?”

宁远笑了,然后说道:“或许现在还没有,但以后肯定会有,因为我们在英属印度、南部非洲,北部非洲,已经或明或暗的存在了,很快在东欧西欧,在中东地区,巴尔干地区,也会有人过去,人去了,需求就会产生。有需求了,就要有专门执行任务的人。当然,你可以派特种部队过去,但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需要克服的问题太多,任务的成功率也不敢保证,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水银泻地一样,把我们训练的专人融入世界各地,像沉睡在世界各地的石头一样,直到陆军唤醒他们。”

“我还是觉得不太靠谱”戈辉轻轻摇头:“你想,远离特区,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戈辉轻轻摊手:“你明白我的意思。”戈辉把目光送向眼前的29人:“你们应该也懂吧!”

“我理解你的担忧,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所以我不追求绝对的忠诚,我相信人心会变的,但我也相信有人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从来没想考一百分,70分就挺好的。”宁远一脸凝重地解释道:“再说,我们也不能因为无法很好的掌控,就放弃我们必须要做的,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做好后援,让他们踏踏实实的为陆军做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