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禁卫军 > 第268章 蔡锷与曾纯

禁卫军 第268章 蔡锷与曾纯

作者:哈拉和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47:33 来源:书海阁

就在光绪皇帝和几位大臣沟通足球比赛的时候,2000册《特区体育》周刊已经在上海多家书店悄然上架,加上前几日收音机上反复宣传,立时引起围观。

两个在街上边走边聊的人,被书店里的热闹景象吸引了。

“什么情况?书店里为什么这么热闹?”一位身着长袍马褂人疑惑道。

“无非是又出了什么好看的话本罢了,都是些无意义的事情。”另一位穿灰色长衫的人说道。

“无意义?”长袍马褂淡淡一笑,轻轻摇头:“松坡兄(蔡锷,字松坡),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觉得什么事情是真正有意义的,所以无意义才是人生的主流,计较这些,更无意义。”

“我还做不到无用兄(曾纯,字无用)的洒脱随性。”蔡锷轻轻摇头。

“不如去看看,虽然无意义,但也不差这点时间。”曾纯说着,好奇心驱使,自顾自的向街边的书店走去。

蔡锷叹了口气,并未多言,也跟过去,他也想知道,是什么话本,这么有人气。

然而,他们看到的不是话本,而是一本又一本封皮精美的杂志——《特区体育》周刊。

很多人都被杂志里英风逼人的球员照片吸引了,有严肃不失优雅的成合装照片,有身着球衣脚踩足球的照片,有笑出一口白牙的生活休闲照片。摄影师真的花足了心思,让照片呈现一种阳光、健康、有气质的感觉,没有人能从照片上看出来,这些人其实都是普通工人。

蔡锷的手指轻碾杂志的页面,硬实光亮的纸张,清晰的照片、精细的文字,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杂志。

“多少钱?”曾纯举着《特区体育》周刊问店员。

“杂志后面写着呢!”店员答:“一两银圆,或者一千文硬币,大清全国统一价。”

“一两银元?”蔡锷震惊:“太贵了。”

“一本薄书值一个辉大头(一两银圆上有戈辉头像)吗?”曾纯诧异道:“你们这是明抢啊!没人会买的。”

“你们看那里。”店员指着账房柜台那里。

蔡锷和曾纯同时移目过去,等待付款的人居然排起了长队,每人手里握紧了一本杂志,一脸欣喜的样子。

“两位兄台,你们要买吗?如果不买,能让给我们二人吗?”两位公子哥打扮的年轻人出现在蔡锷和曾纯的身侧,其中一位瓜皮帽公子哥说道。

看蔡锷和曾纯犹豫,另一位不戴帽子的公子哥连忙解释道:“就剩下二位兄台手中这两册了,你们如果不买,就让给我们吧!”

蔡锷和曾纯几乎是下意识的递出了手中的《特区体育》周刊。

曾纯不解,直接问店员:“为什么呀?这么贵,一两银圆,他们还趋之若鹜。”

“你们不听收音机啊?一连五天,都在播这个新闻。”店员解释道:“北方经济特区要举办足球比赛,啊……对,他们叫‘城市足球联赛’,5月20日正式开赛。人的体育场,张门票本地销售,余下的2000张门票留给长江以南的大清百姓。”店员指着账房柜台那里:“他们买的是‘门票特别版《特区体育》周刊’,最后一页是足球比赛日的江南地区版门票,拿着这本门票特别版《特区体育》周刊,你就可以在对应的城市,对应的体育场,对应的比赛场次,入场观看比赛了。最最重要的,今天卖的《特区体育》周刊,最后一页是5月20日开赛日的门票,光绪陛下有可能去朝阳观赛,并且下场开球。现在你们知道,自己刚才放弃了什么机会吧!”想了一下,店员又自豪地补充道:“全上海,只有十家书店有资格卖这本《特区体育》周刊,我们都是签了五年的合同才拿到的机会。”

蔡锷和曾纯对视了一眼,目光又同时移向账房柜台,又移回对方的脸上。

“嘻嘻嘻”店员笑了,马上又好心提醒他们:“别难过,朝阳和锦州港区,一共三十二支球队,要踢很多场呢,你们只是没有机会买开赛日的门票,其它比赛日的门票,会陆续的发过来,你们还可以争取决赛日的门票。如果你们实在是想买开赛日的门票,可以去别的书店碰碰运气,没准还有剩,不过,不要报太大希望。”

蔡锷和曾纯对视了一眼,曾纯说了声“谢谢”然后走出了书店。

“怎么样松坡兄,有什么想法吗?”曾纯问道。

“我还看不出来,或许是那位总督大人的亲民之举吧!”蔡锷摇头说道。

蔡锷,1904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东京)毕业后回国,先后在江西和湖南训练新军。今年三月末和曾纯一起辞去了湖南新军教官一职,三天前两人来到上海。

曾纯,1905年法国圣西尔军校(巴黎)毕业后回国,在湖南训练新军,与蔡锷是同事。

两人没有在新军中看到国家强大的希望。新军,无非是换了军装和武器的八旗军,派系斗争、勾心斗角、中饱私囊依然是新军的主流,这样的军队,真的能打仗吗?国家还有希望吗?同时,禁卫军两次大凌河战役的胜利,让他们又看到了希望,期间也收到了“红楼”的邀请,但他们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继续观察。后来的台安防线反击战和盘锦防线反击战,让他们看到了禁卫军强大的战斗力,直到禁卫军在奉天战场稳执牛耳,又在今年二月逼降沙俄远东军,才让他们下定决心去东北看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收到了“朗小姐”的邀请,所以才来到上海。“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复朗小姐。”曾纯又问。

“还没想好,我怕有一天站在国家的对立面。”蔡锷犹豫道:“朝廷尽管不好,但毕竟代表国家,禁卫军虽好,但我真怕有一天他们要独立建国。同室操戈,受苦的总是百姓。”

一辆白色的宝马轿车从两人眼前驶过,曾纯感叹:“你能想到吗?这样的轿车居然是清国生产的,就在你所担心的那位戈总督的治下。”

“他(戈辉)的确做了很多,朝廷就缺他这样的人。”蔡锷说道。

“你不想去看看?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曾纯说道:“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去看看,是不是真如传言中的那样。”

“走吧,朗小姐的黄浦江畔酒楼,下一条街就是,我们去找她聊聊。”蔡锷说道。

两人步行没多久,便来到黄浦江畔酒楼。曾纯主动和店员打招呼:“我们找朗小姐,我叫曾纯,前天,我们来过一次。”

“两位这边坐,稍等一会儿,我去问一下朗小姐。”店员礼貌地把两人让到座位上,然后离开了。

没过多久,店员再次回到两人面前:“两位请跟我来,朗小姐在后面的包间等候。”

还是前天见面时的那个包间,看到蔡锷和曾纯进来,张一朗站起来,主动邀请两人坐下,两杯热茶也被店员送到两人面前。

在张一朗看来,面相清瘦细眉细眼的蔡锷,并不帅气,她也不理解,为什么总督大人对蔡锷念念不忘,她相信,朝阳陆军讲武堂毕业的军官,哪一个都不比蔡锷差。毕竟禁卫军的军官是真打过仗的,对手还是列强的百战之师。

圆润却并不在肥胖之列的曾纯,虽然不能说他帅,但很耐看,可能是因为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受过良好的教育,让曾纯举手投足间更显得谦和儒雅,加上洒脱率真的性格,也为他加分不少。

目光在蔡曾二人的脸上短暂停留之后,张一朗说道:“我自做主张,为两位点了上海的特色小吃,希望两位不要见怪。”

说话间,陆续进来的服务员把十几样小吃摆在了餐桌上。

“谢谢郎小姐的招待,这么快就中午了,我们也确实有点饿了。”曾纯说着夹起一个生煎包放进嘴里,仔细口味,不住点头:“肉馅鲜嫩得同刚刚绽放的花朵,每一次咀嚼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还有那潜藏的卤汁,仿佛山间的清泉,待你轻轻一咬,便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溢满口腔,简直是鲜、香、甜的味觉盛宴。”

张一朗笑了,轻轻拍手道:“想不到曾先生不仅是一位作风硬朗的军人,还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

“如果从军是家族任务,那么美食就是任务之余,最大的爱好了。”曾纯坦言道:“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这样的饭店,自己做厨师。”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去尝尝曾先生的手艺。”说完,张一朗立即把话题拉到朝阳方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等你们到了朝阳,肯定也会迷上当地的美食。听说最近开始流行铁板烧,这种吃法,是今年正月,突然间在朝阳出现的。”

“噢!那我一定要去尝尝。”曾纯附和道:“我听说过铁板烧,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不过,我没吃过。”

“说到朝阳,足球比赛是怎么回事?那位总督大人,为什么突然要组织这样的比赛?”蔡锷咽下咀嚼了好一会儿的锅贴(饺子)后,问道:“今天在书店里看到了《特区体育》周刊,才知道特区要举办足球比赛。”

“足球比赛,一举多得。”张一朗解释道:“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东北,解决就业就成了特区政府的重中之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变得尤为重要,而足球比赛能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而随着足球人口的增加,工作岗位的数量也会直线上升,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张一朗摊摊手:“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但是我本人并不相信,这一切都有待证实。”

曾纯夹起一块锅贴,啧啧赞叹:“这是煎烙艺术下诞生的馅类小精灵,每一枚都承载着匠人的精心雕琢与时光的温柔以待。”他把锅贴举在眼前,继续赞美:“这是盛开的饺子之莲,却以更为挺括之姿,挺立于油香四溢的煎锅之中。外皮金黄微焦,仿佛秋日落叶轻覆的金色梦境,轻轻一咬,便是香脆与柔韧交织的美妙旋律,在唇齿间悠然响起。”

咳咳,蔡锷轻咳了两下,提醒曾纯:“无用兄,我们是来吃饭的吗?”

咯咯咯……张一朗爽朗地笑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天大的事情,也不差吃饭这点时间。”

“有道理!”曾纯咀嚼着锅贴,含糊地回应,咽下锅贴,又夹起南翔小笼包,说道:“希望你们的总督大人是对的,足球比赛真的能赚到很多钱,同时还让更多的人找到了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就能养家糊口,这是善莫大焉的事儿。”

“虽然我不太相信足球比赛能赚到钱,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总督大人的决定还没有错过,希望这次也是对的。”张一朗说道。“我就不多作评价了,这个也真的好吃,简直是文化与传承的深情告白,咀嚼间,仿佛回到了古老而温馨的小镇,满满的纯朴与美好。”曾纯咽下南翔小笼包后说道:“我震惊的是,这个比赛,居然是一名铁血军人想出来的,那本《特区体育》周刊,虽然只翻看了几页,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准备的非常充分,细节把控的非常到位。我在球员照片上,看到了脸上洋溢的自信,眼睛里的光,那种感觉,和我品尝美食时,感觉是共通的。”

“现在我真的羡慕你们了。”张一朗感慨道:“你们有机会去朝阳看比赛,而我,只能在这里看店。”

“我明白朗小姐的意思。”蔡锷当然能听得出,张一朗话里话外的意思,但他还是有自己的担忧:“我是担心……”蔡锷的手在自己的胸口拍了又拍,斟酌着措词:“你们的总督大人,将来会不会……站到国家的对立面,我不希望国家乱起来,那样无数的百姓会受更多的苦。”

张一朗只是略作斟酌,便回答了蔡锷的问题:“我不知道总督大人的真实想法,将来会怎样谁都说不准,但我知道,老百姓最知道谁是真的对他们好,无数移民就是最好的明证,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民心所向的时候,朝廷也只能接受现实。”

“松坡兄的担忧,很可能意义不大,因为我感觉朝廷时日无多,根本不需要那位总督大人做什么。”曾纯放下筷子后,说道:“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那位总督大人有自立为王的倾向。听说他邀请光绪陛下来朝阳观赛,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还是想维持与朝廷的关系,不想恶化。”

“看来,还真是得去朝阳看看才知道。”蔡锷认真地看向张一朗:“朗小姐,我答应你的邀请,听你的安排,我们去朝阳。”

张一朗站起来,伸出小手:“我代表禁卫军欢迎你们。”

蔡锷伸手轻轻的握了握张一朗的半个手掌:“就像你说的,老百姓最知道谁是真的对他们好,我相信百姓的选择。”

松开蔡锷的手,张一朗又握住曾纯的半个手掌:“我等你开店,尝尝你的手艺。”

“等我开店了,第一个邀请你。”曾纯说道。

一周后,也就是4月22日,蔡锷和曾纯到港锦州港区,未作停留,坐上红楼派来的龙旗星途商务车,直接去了朝阳,于当晚入住朝阳禁卫招待所。

次日上午,戈辉与季明威在红楼接见了蔡锷和曾纯,下午,蔡曾二人在南郊示范军营体验射击禁卫军现役枪械。心中的震憾,久久不能平息。为什么禁卫军会有这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这么先进的武器要卖给列强,甚至包括敌对的日本、俄国、英国、法国?

4月24日上午,蔡曾二人参观了朝阳陆军讲武堂,还旁听了一节《战役学》的军事理论课,蔡锷和曾纯震惊禁卫军的军事理论研究。课后,两人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多份军事论文和战役报告。蔡锷没有见到林贺学长,还有同学蒋百里和张孝准,打听之后才知道,林贺去了奥斯曼训练新军,蒋百里和张孝准都去了海军陆战队当参谋长。

4月25日,蔡曾二人参观了大凌河基地,用脚步丈量了两次大凌河战役的战场。观看了武装警察的日常训练(驻扎在大凌河基地的是武装警察)。这才是军事训练,这才是要打仗的军人,他们从战士的眼中看到了杀气。

4月26日,蔡锷和曾纯被任命为先手行动指挥部参谋,协助季明威指导先手行动。并于当日下午,随季明威一起去大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