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02章 代王的好大侄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02章 代王的好大侄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如今,大同的局势已牢牢掌控在手中,杨肇基也颇为顺利地彻底掌控了剩余的三万兵马。

再加上黑云龙此次带来的两万人马,此刻杨肇基麾下已有五万大军。

江宁与袁可立经过一番简单商议后,决定不再隐忍,随即着手调兵遣将。

袁可立亲自前往太原坐镇,以此震慑晋王。

而江宁则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宜。

之后,江宁将李若琏派到袁可立身边听候调用,同时调拨两千锦衣卫随行。

黑云龙也调拨了五千兵马,随袁可立一同前往太原。

对于军中剩余那些有问题的将领,江宁可没打算轻易放过,直接使出他那“一锅烩”的手段。

当然,这种事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

他派人前往大同城中,将老魏请了出来。

老魏一听来意,整个人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笑着说道:“还是江大人懂咱家呀!

咱家这辈子,除了见不得老百姓受苦、皇上受累,就剩下这点小爱好了。”

所谓的“小爱好”,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和贪官污吏掏心掏肺。

随后,老魏依据江宁提供的证据,雷厉风行地开始拿人。

这一番动作下来,可谓是杀得人仰马翻,大同军营内一时间血流成河。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违法乱纪的将领,在老魏的手段下,纷纷被揪出惩治。

老魏那狠辣决绝的变态手段,彻底震慑住了杨肇基和黑云龙这两位久历沙场的领军将领。

他们心中满是震惊,实在没想到,平日里看上去一团和气的魏公公,竟藏着如此变态的一面。

其行事手段之狠辣,就连他们这些常年带兵打仗、见惯了生死场面的将领,见了都不禁为之咋舌。

不多时,大营之外,只见几名士兵抬着担架匆匆赶来。

担架之上,赫然躺着郭允厚,此刻的老郭正哼哼唧唧地呻吟着。

在他身后,跟着一群鼻青脸肿的户部官员,一行人径直朝着江宁走来。

郭允厚一见到江宁,赶忙开口说道:“江大人呐,老夫感觉如今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已然可以开始干活了。”

江宁心里当然明白郭允厚所说的“干活”所指何事。

随后,江宁将早已整理好的名单递给郭允厚,接着又调拨了两千士兵以及五名锦衣卫探宝百户,供郭允厚差遣调令。

谁也不曾想,郭允厚一拿到名单,竟直接从担架上一跃而下,脸上瞬间浮现出兴奋之色,旋即领着一众户部官员匆匆离开,迫不及待地去查抄那些军中将领的家产了。

这时,一旁的老魏一边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上的血,一边感慨说道:“郭大人可真是老当益壮啊!

都这把年纪了,前不久险些被那赵将军给活活打死,紧接着又差点被江大人您给活活掐死。

受了这么重的伤,此刻居然还如此生龙活虎。”

江宁听后,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魏公公,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

本官可从来没想过要掐死郭老抠,上次真的只是个误会。”

魏忠贤听完,笑着说道:“江大人,是咱家说错话了。”

接下来,大同城可谓是彻底天翻地覆。

郭允厚领着户部官员全力彻查军中将领的家产,这一查,竟如抽丝剥茧般牵出了一堆惊人内幕。

随着调查深入,发现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地宗族势力也被卷入其中,买官鬻爵的黑幕层层揭开,更是牵连出了大同巡抚王象春,以及镇守太监周如林。

面对此等情形,江宁毫不手软,直接下令将大同巡抚王象春抓捕归案。

至于镇守太监周如林,老魏可没打算轻易放过他,当场就动用家法,将周如林狠狠招呼了一顿,随后将其五花大绑,扭送京师,等待进一步的惩处。

周如林在老魏那一番毫不留情的家法伺候下,彻底崩溃,将所知之事交代了个底儿朝天。

而巡抚王象春,原本还妄图硬扛到底,死不认罪,怎料镇守太监周如林率先将他供了出来。

这下王象春也没了斗志,干脆破罐子破摔,结果牵扯出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局面,江宁依旧不为所动,秉持着查到谁就抓谁的原则,绝不姑息。

郭允厚刚开始还一脸兴奋地查抄家产,到后来也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他找到江宁,说道:“江大人,如今这牵扯的人可是越来越多了呀!”

江宁闻言,笑着打趣道:“好你个郭老抠,你平日里不是总吹嘘自己,连皇上都不怕,这辈子唯一怕的就是户部没银子吗?

怎么,现在就怕了?”

郭允厚听后冷哼一声,说道:“谁说老夫怕了?

老夫只是感慨,此次从京城出来,带领的人手实在太少了。

你瞧瞧,这些官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家产有多有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呀,哪能轻易放过。

可如今,老夫手下这些人根本就不够用了。”

江宁见状,无奈之下打算再给郭允厚调拨些锦衣卫。可这一琢磨,他自己也傻眼了。

此次他原本带领了5000锦衣卫,如今1000人在大同城内负责保护信王朱由检的安危。

另外2000人由李若琏带领前往太原,负责袁可立的安全。

剩下的2000人也已经全交给郭允厚了。

随即他又想到了老魏,赶忙把郭允厚打发去找老魏想想办法。

恰好老魏此次从东厂带了2000人马一同前来。

不曾想,郭允厚找到老魏,将情况一五一十说明之后,老魏兴奋得格外高兴。

只见他二话不说,立刻调集那2000东厂番子,跟着郭允厚就开始在大同城“大杀四方”。

江宁瞧见这一幕,不禁傻眼了。

他着实没想到,郭老抠和老魏凑到一块儿干事,威力竟然如此惊人,把整个大同搅得如同天翻地覆一般。

此番清查下来,大同的官员直接被抓了九成九。

好在江宁此次带来的京营之中,有先前从国子监招收的学子。

他赶忙从中挑选出几名,暂时代理大同的政务,否则大同城恐怕就要彻底陷入瘫痪。

随后,江宁又赶忙提笔写信,安排人手骑快马送至京师交给朱由校。

信中,他详细说明了大同如今的状况,希望能够从吏部调拨一些人手来山西。

毕竟照他这清查的速度继续杀下去,整个山西官场恐怕都要被一扫而空了。

与此同时,信王朱由检也并未闲着。

在王承恩和黄道周的协助下,他们对代王朱鼎渭违法乱纪的行径展开调查,结果越查越多,那些恶行简直触目惊心。

像什么欺男霸女、抢夺民财、纵人行凶之类的,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更为恶劣的是,竟有将幼童掳进王府,折磨致死的残忍之事,甚至还把百姓活生生烧死,如此丧尽天良的恶行,实在是数不胜数。

好几次,朱由检看到这些调查结果,气得怒发冲冠,差点就要提刀径直冲进代王府,恨不得当场将朱鼎渭乱刀砍死。

幸亏王承恩和黄道周玩了命地阻拦,才没让他冲动行事。

随后,朱由检对那仅存的一点亲情彻底绝望,心中再无顾虑,当即便调集人手,雷厉风行地对代王府名下的家产展开全面查抄。

这事儿传到江宁耳中,江宁着实懵了。

那一刻,他只觉自己仿佛还没睡醒,好似仍置身于梦境之中。

想当初在京城时,大家相处倒也和睦,行事都还算是比较讲究,从不打打杀杀,基本都是人情世故。

可如今一出京城,好家伙,一个比一个手段狠辣,这转变之大,实在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江宁觉得和其他几位相比,自己在他们面前就像个新兵蛋子。

在杨肇基整顿大同镇军务期间,江宁察觉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军中将领纷纷驯养家丁,并将其充当自己的亲卫。

江宁一眼便洞悉了此事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照这般情形发展下去,最终这些将领恐怕一个个都会变成拥兵自重的军阀土皇帝。

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江宁立刻将黑云龙和杨肇基召集到一处,神色郑重地下达命令。

军中所有将领,一律不得驯养家丁并带入军营。

所有将领的亲兵,全部由军中统一派遣,同时对亲兵的数量名额进行严格管控,而且还要定期更换,绝不能让军中养成派系争斗的风气。

刚开始,杨肇基和黑云龙对江宁的这一命令并未太过在意,只是敷衍地点点头。

见状,江宁笑着耐心解释道:“二位总兵,你们不妨仔细想想,若是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一名将领养上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家丁,那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况且,大明的参将、游击、总兵可绝非寥寥数人。

长此以往,恐怕会重蹈唐朝藩镇之乱的覆辙啊!

据本官所知,你们二位身边各自也养了差不多几百名家丁吧。

为了军中的长远发展,也给其他将士们做个表率,二位意下如何?”

听到江宁这番话,黑云龙和杨肇基两人顿时如遭雷击,脑袋“嗡”的一下。

他们此前驯养家丁,仅仅只是出于方便自己行事的考虑,压根就没像江宁这般想得如此深远。

但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江宁所说确实句句在理,是实打实的道理。

随即,二人不敢再有丝毫迟疑,赶忙带头表态,愿意将自家家丁全部编入军中。

同时,对于军中将领驯养家丁一事进行严格杜绝。

完全按照江宁的提议执行,所有将领的亲兵,都从军中选派士兵担任,对亲兵的数额、人员进行严格把控,并且按照规定定期更换,坚决不能让军中再度陷入派系之争的泥沼。

接下来,军营里的事务便顺遂起来,一切都在有序推进。

江宁见此,便不再过多操心军营之事,转身来到大同城中,去找信王朱由检。

一到地方,就瞧见这位年轻的亲王正忙得不可开交,带着手下的人四处查抄他王叔代王的家产。看到江宁到来,朱由检显得格外兴奋。

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去,赶忙说道:“江大人,你有所不知啊,本王这些日子,光是从代王府名下,就已经查抄出几百万两银子了!

而且这还没清查完呢!”

江宁听闻,一阵无语,暗自感叹,嘴上不禁说道:“这位信王殿下,可真是代王的好大侄儿啊!”

就在这时,江宁突然又想起之前在御书房中与朱由校商量的改制宗室供养政策。

于是赶忙开口问朱由检:“信王殿下,不知您对代王府下的宗室情况了解得怎么样?”

闻听此言,朱由检伸手摸了摸脑袋,思索一番后开口说道:“代王府传承了几百年,如今算起来,王府宗室大概有三四千人吧。

不过可能还有一些旁支宗室,并未登录在皇家族谱玉牒之上。”

见状,江宁笑着说道:“信王殿下,不妨将这些宗室全部重新登记梳理一遍,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样也好在回京之后上报皇上。”

朱由检听闻此言,点头应道:“本王稍后就着手去办。

至于查抄代王府家产这件事,要不江大人你来接手?”

江宁听完,赶忙笑着摇头拒绝道:“还请信王殿下见谅,臣这几日手头事务繁杂,实在抽不出空来。”

朱由检见状,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一边继续查抄代王的家产,一边调查代王府一众宗室的情况吧。”

看着朱由检一脸认真专注的模样,江宁不禁心生感慨。

这位信王还没有正式走马上任宗人府呢,此刻就已经办事如此认真了。

之前要不是自己在御书房点将,兴许这位信王以后就是个太平王爷,当然了,太平王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但相比较之下,宗人府的舞台会让信王更加海阔天空。

有时候想想这官当多大才叫大呀?

王爵在大明已经封顶了。

如今有自己在,朱兄肯定不会出岔子。

除非朱兄将来没有儿子,才能轮到这位信王殿下。

只希望这位信王殿下,接下来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