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03章 放长线钓大鱼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03章 放长线钓大鱼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随着江宁等人在大同城接连展开一系列大动作,消息很快便传至八大晋商耳中。

介休范家的范永斗得知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神情慌乱。

他急忙向来人详细询问具体情况,待听闻大同最近发生的种种变故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派人去邀请其他七家晋商的家主前来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与此同时,他又赶忙吩咐手下人随时做好逃离的准备,以防不测。

每一个指令下达时,他的声音都不自觉地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对局势的发展充满了担忧与恐惧。

江宁此刻稳如泰山般端坐在大同城,神色镇定,毫无慌张之意。

早在刚踏入山西地界时,他就已精心安排锦衣卫密探,对八大晋商——这八个不折不扣的汉奸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

当下,江宁心中已然定下计策,那便是放长线、钓大鱼。

毕竟八大晋商通敌卖国的行径绝非一朝一夕,其背后所牵扯的势力盘根错节,究竟涉及多少人,根本无人知晓。

但此次江宁来到山西,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势必要将这伙通敌卖国之徒彻底一网打尽。

即便为此把整个山西官场翻个底朝天,他也在所不惜。

他心里清楚,重病就得用猛药来医,绝不能留下后患。

他可不想几年之后,又因同样的问题,在跑一趟山西。

随着其他七家晋商家族的家主陆续抵达,范永斗赶忙满脸焦急地将他们迎进自己的庄园,随后众人围坐一处展开密谈。

席间,王登库率先按捺不住,开口发问:“范东家,你这么火急火燎地把我们都叫来,究竟所为何事呀?

最近这段日子,大家都忙着帮大金筹集粮草、军械物资呢。”

听闻此言,范永斗重重地叹息一声,神色忧虑地说道:“王东家,都到这节骨眼儿上了,你居然还有心思给大金筹备那些东西。

朝廷大军已然踏入山西,在大同城那可是杀得昏天黑地。

而且京城那边也传来消息,成国公和阳武侯都被朝廷给抓了。

明摆着,朝廷这次调集大军进驻山西,目标就是咱们。

所以老夫寻思着,大家要不赶紧召集族中老小,通过张家口出关,去投奔草原部落,或者直接去辽东投靠大金。”

听闻此言,王登库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范东家,会不会是你想得太多了?

大同城那边的消息我同样也收到了,据说朝廷派了一位王爷过来,大同城内的确是闹得翻天覆地,代王也被圈禁在了代王府。

不过,截至目前,朝廷大军并未再有其他大动作啊。

我还听说,内阁的袁阁老率领人马去了太原城。

说不定,此次朝廷兴师动众,针对的只是晋王和代王,和咱们并无关联呢。”

这时,一旁的王大宇赶忙接过话茬说道:“范东家、王东家,依我看呐,咱们还是得慎重考虑,有必要出关去避避风头。

就算不把全族老小都送出去,至少各家的直系子弟得全部安排出去。

咱们八家在这晋地经营多年,家大业大,树大招风啊。

万一那些朝廷官员起了贪念,一时眼红,随便给咱们安插个罪名,把咱们八家一锅端了,那咱们可就损失惨重,万劫不复了呀!”

随后,几人围绕是否出关避难一事展开了激烈争吵。

主张出关避风头的人,神色焦急,言辞恳切,不断强调局势的严峻性:“如今朝廷动作这么大,谁知道下一步会怎样?

咱们不能把身家性命都押在这儿,出去躲躲,等风头过了再回来也不迟啊!”

然而,也有几人态度坚决地坚持留下来。

他们眉头紧锁,满脸忧虑地看着主张离开的人,反驳道:“咱们在山西经营了多少年,产业遍地都是,哪能说走就走?

一旦出关,这些产业无人打理,朝廷随便派个人来接管,咱们就血本无归了。

而且,谁能保证出去就一定安全?

说不定在关外人生地不熟,还会遇到其他麻烦。”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整个房间里充斥着激烈的争论声,气氛紧张得仿佛一触即发。

最后,范永斗一锤定音,拍板拿定主意:八大晋商各家的直系亲属全部即刻前往张家口,在那里随时密切观望局势变化。

而各家在山西的产业,则交给旁系子弟负责打理。

倘若事态发展平稳,没有更多风波,他们便重新返回山西。

但一旦察觉到情况不妙,众人便立刻通过张家口出关,关闭产业逃离。

此时,众人面色凝重,深知这一决定关乎家族兴衰存亡。

大家虽各有担忧,但在严峻形势下,也只能按照范永斗的提议,匆忙着手安排各项事宜,房间内随即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与低声的吩咐声。

就在八家晋商紧锣密鼓准备行动之时,突然,一名下人神色慌张地匆匆前来禀报:“东家,京城来信了!”

范永斗心中猛地一紧,赶忙伸手接过信件查看。这一看,犹如五雷轰顶,只觉得天旋地转,双腿一软,差点直接昏死过去。

他面色惨白如纸,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着,声音颤抖地说道:“朝廷里边来信了,这次朝廷调集大军,还派出这么多朝廷大员进入山西,目标就是咱们八家。

事不宜迟,咱们片刻都不能耽搁了,赶紧收拾细软,即刻通过张家口出关,再不能留在这里了!”

众人听闻,皆是大惊失色,脸上瞬间没了血色,整个屋子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随后,其他几家晋商的家主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来不及再多说什么,匆匆告辞离开范永斗的庄子。

他们心急如焚,一路小跑着赶回自家府邸,一边疾走,一边大声呼喊着安排人手收拾值钱的家当,准备即刻前往张家口出关避祸。

此刻,范家庄园外,早已潜伏多时的锦衣卫密探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见此情形,其中一名密探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飞身跃上早已备好的快马,扬鞭策马,一路尘土飞扬,向着江宁所在之处疾驰而去,准备将这一重要情报迅速汇报给江宁。

此时,在大同镇军营内,江宁稳坐中军帐,黑云龙协助杨肇基,二人雷厉风行,迅速掌控了大同镇仅剩的三万大军。

对于军中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合或是阳奉阴违的将领,杨肇基绝不姑息,要么以罪论处,要么就地革职。

一番整顿下来,大同镇杨肇基麾下这三万兵马,以及黑云龙带来剩下的的一万五千兵马,均已整编完毕,士气高昂。

他们整齐列阵,盔明甲亮,随时听候调遣,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奔赴任何需要的地方。

江宁稳稳地端坐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一排排整齐列阵的士兵。

只见士兵们身姿挺拔,军容严整,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江宁见状,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感叹:“这杨肇基确实有几分本事,之前或许是刚到任不久,又赶上军中派系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才致使局面一度有些棘手,显得狼狈不堪。

但如今经过这番整顿,总算是彻底稳定下来了。”

两日之前,江宁就收到了温体仁和赵率教派人加急送来的密信。

展开信件细细阅读后,得知张家口已被他们彻底掌控,江宁顿时喜笑颜开。

他心里清楚,张家口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掌控此处,不仅掐住了晋商与外敌勾结的一条重要通道,也为后续行动占据了有利地形,可谓是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这一消息,让他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许。

只见郭允厚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江宁身旁,脸上满是兴奋之色,说道:“江大人啊,这次可真是发大财了!

经过老夫这几日不懈努力,查抄大同官员以及军中将领的家产,现已有八百万两之多,其他房屋田产、古玩字画、玉器等折合下来也将近三百万两。”

江宁听后,点头微笑道:“老郭,别急,这不过是开胃小菜,还有八道‘硬菜’,咱们都还没开始动筷子呢!”

郭允厚听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急切问道:“江大人,何时动手?

老夫这算盘都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江宁面带微笑,缓缓说道:“老郭,先别着急。

你要知道,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这八个狗汉奸在山西通敌卖国这么多年,其中盘根错节,牵扯了多少人、多少事,根本没人清楚。

所以咱们当下要做的就是等,等他们自己先乱了阵脚,然后把所有相关人员都给牵扯出来,到那时,咱们再来个一锅烩。”

听到江宁如此计划,郭允厚着实被惊到了。

他心里暗自感慨,江大人这是打算把整个山西官场都一锅端啊,如此一来,不知道得牵连多少人。

不过,他这个郭老抠倒也觉得无所谓,在他看来,只要能捞到银子,其他的事都跟他没多大关系。

反正有江宁在前边骑着老魏拼刺刀,自己则跟在后边吃蛋糕。

接着,江宁神色凝重,语气坚定地下达命令:“整个军营之中,马匹务必喂饱草料,保持最佳状态,利刃不可入鞘,时刻保持警觉。

所有人随时等候出发指令,不得懈怠!”

此刻,在山西太原城中,袁可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入城。

进城之后,大军径直朝着巡抚衙门行进。

山西巡抚张光前听闻此消息,顿时大惊失色,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

他慌慌张张地赶忙召集一众官员,匆忙整理衣冠,准备前去迎接。

然而,众人还未迈出几步,就听闻通报,袁可立已然来到巡抚衙门口。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神色中满是紧张与不安。

袁可立翻身下马,只是简单地和众人打了声招呼,便目光如炬,开始在人群中急切地搜索起来。

然而,他找了一圈,却始终没有看到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不禁顿时皱起眉头,一脸严肃。随后,他一言不发,径直朝着巡抚衙门大堂走去。

张光前等人见状,一个个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在袁克立身后。

这位袁阁老在民间素有“袁青天”的美誉,行事向来雷厉风行,手段果决。

如今又掌管刑部,权势滔天。

大同城那边发生的事情,他们早就收到消息,一想到大同城的那场惨案,众人心里就直发怵,生怕同样的事情在太原重演,自己成为刀下亡魂。

袁可立进入巡抚衙门大堂后,二话不说,径直掏出圣旨。

他神色冷峻,扫视众人一圈后,宣布将一众官员尽数扣押在巡抚衙门,严令他们不得随意与任何人接触。

与此同时,他又迅速命令军队全面接管太原城防。

这一连串干脆利落的动作,把张光前等人吓得面如土色,他们心中暗叫不好:这位袁阁老终究还是要动手了。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袁可立接下来并未再有进一步针对他们的动作。

只见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转身径直前往晋王府拜会晋王。

此时,晋王朱求桂正在王府花园中悠然自得地钓鱼。

听闻袁可立前来拜访,他微微一怔,旋即赶忙吩咐下人将袁可立请进府中。

这位晋王殿下朱求桂刚刚承袭爵位不久,在太原晋藩尚立足未稳。

见到袁可立前来,他丝毫不敢摆王爷的架子。

毕竟此次来山西的阵容实在太过强大。

不仅有素有威望的袁可立,还有当今皇上的亲弟弟信王,以及京城中声名远播的“活菩萨”魏忠贤,更别提那个威名远扬、被称作“搅屎棍”的江宁了。

代王的遭遇他早有耳闻,一想到代王的下场,晋王就胆战心惊,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也落得个同样被收拾的下场。

于是,晋王满脸堆笑,客客气气地开口询问袁可立:“袁阁老,此次不辞辛劳前来山西,所为何事呀?”

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袁可立的神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不安。

眼见晋王如此客气,袁可立顿时暗暗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此前还真担心这位晋王殿下脑子一热,效仿代王朱鼎渭那般摆谱拿架子。

毕竟,虽说自己身为当朝大学士兼钦差大臣,可对上这位晋王殿下,若对方执意刁难,还真有些棘手,除非能让信王朱由检亲自出面。

既如此,袁可立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只见他微微一笑,开口问道:“不知晋王殿下,可曾听闻大同那边发生的事情?”

朱求桂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强挤出一丝笑容,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大同城那边的事情,本王倒是略有耳闻。”

说话间,他的眼神不自觉地飘忽起来,显然内心极为忐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