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33章 收回兵权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33章 收回兵权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如今,三千营和神机营算是安排妥当了。

神机营编制设定为三万人,全员装备火器。

三千营同样编制三万人,清一色骑兵。

另外,考虑到五军营也需要编制两万骑兵,所以暂时让这两万骑兵与骑兵营一起接受训练。

如此算来,京营总共17万人,减去已安排的,还剩下九万人马,这九万人便统一划归五军营 。

这时,江宁转头看向曹文诏,笑着说道:“曹将军,五军营这差事就交给你了。”

曹文诏闻言,赶忙说道:“多谢江大人厚爱,只是末将此前从未一次性统领过如此多的人,实在担心力有不及呀!”

江宁闻言微微一愣,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他心里清楚,曹文昭这话并非谦虚。

曹文昭在辽东担任参将时,最多也就统领几千人马。

如今要将近十万人马的五军营交给他,对曹文昭而言,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

可当下最为尴尬的是,自己手头实在没有可用的老将了。

身旁的定远侯邓文明虽说绝对是铁杆保皇派,但毕竟身为勋贵,多年未曾统兵,江宁实在不敢冒这个险。

至于孙传庭、卢象升,此时他们还未成长起来,江宁也不愿拔苗助长,毕竟真正的名将都是在战场上一步步历练出来的。

那种天生就能统帅千军万马的绝世名将,江宁想都不敢想,毕竟这样的人物,多少年才出一个啊。

眼见江宁眉头紧皱,这时一旁的定远侯邓文明赶忙开口说道:“江大人,本侯有个建议。”

江宁原以为邓文明要毛遂自荐,赶忙开口说道:“侯爷,您一心忠君报国,这点本官心里清楚。只是这近十万大军,若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实在难以掌控。”

听到江宁这话,邓文明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江大人,本侯并非要举荐自己。

自家事自家知,本侯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又怎会贸然毛遂自荐呢?

本侯要举荐的是前任山海关总兵陈策,陈总兵。

如今陈总兵正在京城养病,本侯前几日还特意去探望过,他病情恢复得差不多了。

陈总兵戎马多年,文武双全,是难得的沙场老将,统兵练兵经验极为丰富。

不如就让陈总兵统帅五军营,再让曹将军担任副手,不知江大人意下如何?”

听闻此言,江宁陷入了对邓文明提议的思索之中。

陈策这位老将,江宁确实有所耳闻,此前听赵率教提起过。

他可是当年参与过万历三大征的名将,戎马一生。

江宁记得,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天启元年,鞑子攻陷辽阳、沈阳后,陈策老将军从山海关领兵出征,最终壮烈殉国。

好在因自己的出现,历史的轨迹稍有偏离,如今沈阳和辽阳并未沦陷,反而明军还打了一场胜仗。

这位陈总兵也只是有病在身,此时正在京城调养。

眼下要训练新兵,启用这样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江宁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陈总兵担任五军营主将,曹将军为副将。”

一旁的曹文诏见江宁同意让陈策担任五军营主将,心中顿时如释重负。

倒不是曹文诏不愿担任五军营主将,毕竟作为一名沙场名将,他对自身能力有着清醒的认知。

统帅近十万人马,若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般人着实难以胜任,更何况还要将这些人练成精锐之师。

如今恰好有陈策这样的老将出任五军营主将,自己担任副将,正好可以在其身边悉心学习。

眼见五军营主将和人马都定下来了,江宁也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去办就好,毕竟术业有专攻。

随后,江宁便安排曹文诏赶快联系那两位在京的秦商。

之后,江宁跟着邓文明前往新建的五军都督府进行视察。

来到基本快要完工的新建五军都督府,江宁不禁感慨,邓文明负责建造工程,绝对是把好手。

眼前这新建的五军都督府,才配得上大明军事最高机构的规格。

再瞧瞧之前的五军都督府,都快成老年活动中心了。

随后,江宁领着李若琏与邓文明一同踏入五军都督府,兴致勃勃地参观起来。

这新建的都督府,整体规模与先前的五军都督府相比,并无太大差异,却完美契合了江宁提出的具体要求。

这时,邓文明面带笑容,开口问道:“江大人,不知您对眼下这都督府还满意吗?”

江宁笑着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侯爷有心了,此事办得相当漂亮!”

邓文明听闻,紧接着赶忙追问道:“江大人,那不知接下来您对五军都督府有何规划呢?

实不相瞒,本侯早就把江大人您当作自己人了,您就别在本侯这儿藏着掖着啦,痛痛快快给本侯交个底吧。

本侯可不相信,江大人您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把原先的五军都督府改成五军养老院,又非要重新建这么一座五军都督府,仅仅只是为了有个办公的衙门。”听着邓文明的话,江宁心里明白,今天要是不爆点猛料,怕是没法过关了。

于是他回头示意李若琏,李若琏心领神会,立刻带领十几名锦衣卫,将在场的所有人都带出了院子,而后亲自守在门口。

转眼间,院子里就只剩下邓文明和江宁两人。

看到江宁如此慎重地清场,邓文明直觉江宁接下来要说的,必定是关系到武将未来出路的重大事宜,不由得激动起来。

江宁笑着开口道:“侯爷,您可真是火眼金睛啊!

本官才刚有个大概想法,就被您猜到了。

既然这样,那本官就跟侯爷您交个底。

如今这朝堂之上,文官权势滔天,武将的地位那是一落千丈。

就说朝廷正五品的千户,见到七品的县令居然都得行跪拜之礼。

这像什么话?

五品官见七品官还要跪着行礼,难道就因为文人就高人一等?

说到底,还是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彻底衰败,兵权全被兵部抢走,落到了文官手里,连皇上都不能直接掌控兵权了。

所以本官打算以五军都督府为核心,先掌控京营,然后逐步把全国兵权收归五军都督府。

就好比内阁统率六部百官,直接向皇上负责一样,咱们武将也不能再这样混吃等死了。”

听着江宁的话,邓文明此刻浑身止不住地颤抖,内心热血沸腾。

他随后压低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开口问道:“江大人,您说的可都是真的?”

江宁神色认真,重重地点了点头。

邓文明顿时紧紧握住双拳,眼神之中满是按捺不住的喜悦之色,激动地说道:“江大人,倘若此事真能成。

那咱们武将往后可就能挺直腰杆说话了,再也不用受那些文官的窝囊气,任他们骑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

到时候,咱们五军都督府直接向皇上负责,与内阁平起平坐,看哪个不长眼的文官,还敢吃饱了撑的来给咱们找麻烦!”

江宁微微一笑,并未再多说什么。

随即,邓文明说道:“江大人,接下来若有什么安排,您只管吱声。

本侯第一个带头响应,相信远在辽东的英国公和定国公知晓了此事,肯定也会全力支持。

至于其他勋贵,愿意支持咱们的,就带着他们一起干;要是不愿意的,那就随他们混吃等死好了。”

听到邓文明的提醒,江宁这才如梦初醒,自己原本是因整顿京营的需要,安排英国公和定国公去辽东暂避风头。

结果这段时间事务繁忙,竟把这两位国公忘得一干二净。

他不禁暗自思忖,也不知他们在山海关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

此刻,辽东山海关上,张维贤身着一身戎装,身姿挺拔地伫立在城楼之上,目光凝重地遥望着广袤的辽东大地。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肆意地拉扯着他的衣袂。

张维贤的神色透着几分沉重,不禁感慨万千,长叹道:“曾几何时,这片辽东大地,完完整整都是我大明的疆土啊!

可如今,竟一步步被那些建奴肆意蚕食。

唉,也不知老夫这把老骨头,此生是否还能亲眼目睹我大明光复辽东、将那些建奴一举剿灭的那一天哟……”

片刻之后,定国公徐希一身铠甲,急匆匆地跑了上来,隔着老远便大声喊道:“英国公,这天寒地冻的,您咋在这城头之上呢?

难道不觉得冷吗?”

张维贤听闻,哈哈大笑起来,伸手轻抚胡须,感慨道:“老夫在观赏我大明辽东这大好河山呐。

只是不知这辈子还能不能亲眼看到彻底剿灭建奴、光复辽东的那一天。”

闻听此言,徐希忍不住嘟囔道:“英国公,这事还真不是咱们该操心的。

咱们勋贵都多少年没掌过兵权了。”

说着,便伸手拉着张维贤往城下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英国公啊,您说这江大人是不是把咱俩给忘了?

当初就说让咱俩来辽东避避风头,结果紧接着就遇上建奴围攻沈阳、山海关,陈总兵又重病在身。

如今陈总兵回京城养病都快两个多月了。

前几天京城传来消息,说江大人和东厂魏公公带人在山西那可是杀得血流成河,

整个山西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现在江大人也回京城了,怎么还没想起咱俩呢?”

张维贤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定国公不必忧虑,或许江大人只是一时事务繁忙,还没来得及安排咱俩何时返京。

稍安勿躁,咱们只需耐心等待便是。”

徐希听了这话,沮丧着脸说道:“我就怕江大人是真把咱俩给忘了。

再过个几年,就算想起来,恐怕到时候咱俩这把老骨头都得扔在这辽东了。”

张维贤听了这话,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担忧。

毕竟这位江大人做事有时确实让人捉摸不透,感觉不太靠谱。

但随即他又想到,如今身处山海关,好歹手中还握有兵权,倘若再遇上鞑子来犯,他张维贤也能亲自领兵上阵,痛痛快快地拼杀一场。

即便最终战死沙场,也不算辱没了先祖的荣光。这么一想,他便也没再多说什么。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