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34章 秦商负责九边粮草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134章 秦商负责九边粮草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江宁参观完五军都督府后,曹文诏即刻派人前来禀报,已约好两位秦商,随时可前去赴宴。

江宁听闻,当即拉着定远侯邓文明与李若琏,率领一众锦衣卫一同前往。

抵达酒楼时,曹文诏与满桂早已在门口等候。

见江宁到来,二人赶忙上前行礼。

江宁见状,微笑着说道:“曹将军,没想到你办事如此利落,本官还以为得等上好些日子呢。”

曹文诏笑着回应:“末将岂敢耽搁大人的要事。

派人下了帖子之后,两位秦商一听说是江大人有请,赶忙放下手头事务,即刻前来赴约,估计马上就到了。”

江宁点头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在门口稍等片刻吧。”

这时,一旁的邓文明忍不住开口道:“江大人,不过是区区商贾,我等身为朝廷大员,若是守在门口相迎,传扬出去,岂不是自降身份?

能给他们下帖子,已然是给足了面子。”

江宁听后,觉得邓文明所言有理,便笑着说道:“既然侯爷这么说,那我们便先进去吧。”

于是,江宁一行人径直走进酒楼,只留下几名锦衣卫在门口守候。

来到二楼包厢,众人陆续落座。邓文明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开口问道:“江大人,为何一定要宴请这两个秦商呢?

说到底,他们纵然家财万贯,也不过是一介商人罢了。”

江宁笑着解释道:“侯爷有所不知,此次朱纯臣和薛濂这两个王八蛋,勾结山西八大晋商通敌卖国,此事发生得太过突然,将我原本的计划全盘打乱。

我只好提前动手,与魏公公及袁阁老赶赴山西,杀了个血流成河,把整个山西翻了个底朝天。

但八大晋商在山西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不可能没有后手。

如今,朝廷九边军镇的粮草运送,一直由八大晋商负责。

如今他们全部落网,可九边军镇的粮草供应不能中断,必须尽快找人接手,否则极易引发大乱。”

邓文明听完,恍然大悟,随即点头表示明白。

片刻之后,一名锦衣卫匆匆前来禀报:“启禀大人,两位秦商已经到了。”

江宁神色从容,微笑着说道:“直接让他们上二楼吧。”

锦衣卫领命匆匆离去。不多时,只见两名四十多岁、身着粗布衣衫的中年男子来到包厢门口,恭敬地行礼道:“草民秦有德、秦有义,见过诸位大人。”

江宁并未起身,这时,一旁的曹文诏主动开口说道:“两位东家,本将为你们引荐一下。

这位是锦衣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江大人,这位是定远侯邓侯爷,还有这位是锦衣卫李千户。

至于本将和满将军,你们都相识,便不多做介绍了。”

接着,曹文昭又笑着对江宁和邓文明说道:“江大人、侯爷,这两位便是末将在陕西征兵之时,与满将军结识的秦商,秦东家。”

江宁面带笑意,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两位秦商,心中不禁暗自感慨,这两人行事确实极为低调。

在当今大明,那些豪商哪个不是在家中穿金戴银,尽显奢华。

然而,大明律明确规定商人不得身着丝绸绸缎制成的衣裳,这二人却特意身着粗布衣衫前来,显然是有备而来。

随即,江宁笑着说道:“二位东家,你们在陕西为朝廷大军捐钱捐粮的义举,本官早有耳闻,心中甚是钦佩。

所以今日特意设宴,宴请二位,不必太过拘礼,还请入座。”

秦有德和秦有义赶忙站起身来,态度恭敬地说道:“身为大明子民,理应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捐钱捐粮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

自从朝廷改制实行新的商税政策之后,我等商人也从中受益颇多。

以往,我等商人走南闯北做生意,每到一处地方,当地官府便会巧立各种名目索要钱财。

若是不送上丰厚的孝敬,这买卖根本就做不下去。

但自从朝廷改制上税之后,我等只需按时依规缴纳税款。

遇到之前那些试图巧立名目盘剥的地方官员时,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当地锦衣卫求助。

不曾想,锦衣卫的大人当机立断,真就整治了那些贪官污吏。

如今,我等在北直隶一带经商,再也没有地方官府敢肆意盘剥,对我等而言,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生意也比以前好做多了。”

随后,江宁笑容满面地说道:“二位东家,先坐下吧,咱们边吃边聊。”

二人听闻,这才小心翼翼地入座。江宁接着笑着问道:“二位东家既然按时向朝廷缴纳商税,那便是大明治下的合法商人。

只要依法纳税,朝廷自然会保障你们安稳经商,绝不再容地方官府肆意敲诈勒索。

不知二位东家是陕西哪里人,平日里具体都经营哪些买卖呢?”

这时,秦有德率先开口回应道:“回江大人的话,草民是陕西榆林卫人士,主要经营药材、粮食、酿酒以及皮毛生意。”

言罢,秦有义紧接着说道:“小人是延安府人士,主要做布匹、粮食,还有牛羊方面的生意。”江宁听闻二人所言,敏锐地捕捉到一丝异样,旋即微笑着问道:“二位东家,不知你们可有与关外的蒙古人做过生意?”

秦有德和秦有义听罢,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手中握着的酒杯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秦有德咬了咬牙,一横心说道:“江大人,实不相瞒,如今陕西连年遭受天灾,虽说百姓们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但我等商人做生意实在艰难。

小人确实与塞外的蒙古人有过一些生意往来,不过,小人敢以项上人头担保,绝对没有向蒙古人输送任何朝廷违禁之物。”

秦有德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其实在豪赌。

毕竟,前段时间山西八大晋商通敌卖国的事情,已然轰动整个大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他深知,在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江宁面前,绝不敢说半句假话。

他心里清楚,江宁今日特意设宴相邀,必定是有要事相商。

这个节骨眼上,老老实实坦白交代,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

要是还敢心存侥幸,装疯卖傻,恐怕下一秒就会被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拖出去,一刀给剁了。

紧接着,一旁的秦有义也声音发颤地说道:“江大人,小人等确实与塞外蒙古人有生意往来,但正如秦东家所言,小人等绝没有向蒙古人输送朝廷违禁之物。

如今这世道,生意实在难做,还望大人体谅我等的难处。

若是朝廷有需要,我等愿意再向朝廷捐钱捐粮。”

听到两人的回答,江宁微微一笑,心中明白方才敲打的效果已然达到,接下来便该安抚他们了。

随即,江宁问道:“二位秦东家,你们是亲戚吗?

还是恰好都姓秦?”

秦有德咬了咬牙,说道:“江大人,小人和秦东家只是恰巧都姓秦,并无任何亲戚关系。”

江宁闻言,点了点头,说道:“二位秦东家不必如此惊慌。

先前地方官员对你们盘剥掠夺,你们做生意着实不易。

至于与塞外蒙古人做生意,在本官看来并非什么不可饶恕之事。

毕竟,山西八大晋商通敌卖国一事,如今整个大明无人不知。

他们卖给蒙古人和建奴的,可是粮草、军械等朝廷严禁外流的物资。

相比之下,你们的情况实在不值一提,本官也不会因此事刻意为难你们。

至于向朝廷捐钱捐粮一事,就无需再提了。

只要你们按时向朝廷缴纳商税,便是合法商人,朝廷自会保障你们的权益,不会随意欺压盘剥,你们大可把心放在肚子里。”

听到江宁这话,秦有德和秦有义顿时如释重负。

原本他俩满心担忧,想着今天怕是得大出血,甚至花钱都未必能保住性命。

却没想到,这位江大人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把他们与蒙古人做生意的事定性为小事。

两人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暗自庆幸之前没向蒙古人售卖违禁物品,否则,这会儿恐怕全家老小都已性命不保,只能去见阎王了。

这时,江宁笑着说道:“二位东家在陕西时,向曹将军与满将军捐钱捐粮,堪称我大明的义商。

如今,本官这儿有一桩买卖,不知二位东家可有兴趣。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可是和朝廷做买卖,并非与本官个人交易。

当然,你们要是觉得不合适,也可以拒绝。”

闻听此言,秦有德和秦有义顿时来了兴致。

他们心里清楚,这位江大人找他们肯定是有正事,绝非觊觎他们的家产。

毕竟就凭与蒙古人做生意这件事,江大人要是想收拾他们,那还不是轻而易举,到时候他们连喊冤的地儿都没有。

秦有德赶忙开口问道:“不知江大人说的是什么生意?”

这时,江宁笑着说道:“既然二位东家都从事粮食生意,那本官就直说了。

先前,朝廷九边军镇的粮草一直由山西八大晋商负责供应。

如今,他们通敌卖国,已被朝廷尽数抓捕归案,过些时日就要九族集体开刀问斩了。

可九边军镇的粮草供应不能中断,所以,向九边军镇运送粮草这笔生意,不知二位东家有没有兴趣?

刚好,九边之一的延绥镇就在你们陕西,想必你们对此并不陌生吧。”

听到这儿,秦有德和秦有义二人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闪过震惊与喜悦。

给九边军镇供应粮草,这可是一笔天大的生意!

倘若能够做成,往后他们在大明境内做生意,简直是如履平地。

毕竟,他们身后站着的可是九边军镇——大明北方的顶级军事力量,又有谁敢轻易为难他们?

只要他们不像八大晋商那般自寻死路,再花些银子上下打点一番,其中所能带来的利润,简直不可想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