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57章 道德经五十八章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257章 道德经五十八章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大明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朝廷各部衙门如往常一样正常运转,然而平静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朱由校仍旧一门心思扑在修复三大殿的工程上,如今三大殿已修复过半。

就在这一天,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匆匆赶往皇宫求见朱由校。

朱由校在御书房召见了他,开口问道:“田爱卿,何事如此急切地要见朕?”

田尔耕脸色十分难看,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刚收到消息,江南等地近日忽然流传出一则谣言,因此特来向陛下禀报。”

朱由校闻言,略感好奇,说道:“什么谣言,值得你如此大惊小怪?”

田尔耕赶忙说道:“近日,江南等地突然冒出许多谣言,纷纷直指陛下的出身。”

朱由校脸上露出疑惑之色,问道:“朕的出身怎么了?”

田尔耕结结巴巴地回答:“这些谣言声称陛下与光宗皇帝并非神宗皇帝的子嗣,而是宫中宦官偷梁换柱得来的,如今这谣言正四处传播。

微臣已命人加紧追查谣言源头,可查到的都是些收了银子,四处传播谣言的青皮混混,没有什么有用线索。”

听到田尔耕的话,朱由校面色平静地点点头,说道:“朕知道了。

要是没别的事,田爱卿就退下吧。”

田尔耕闻言,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只见朱由校淡淡一笑,问道:“江爱卿从四川可有消息送来?”

田尔耕摇了摇头。

朱由校摆摆手,田尔耕立马恭敬地行了一礼,缓缓退出大殿。

来到殿外,田尔耕一脸为难地对方正化说道:“方公公,如今江南这谣言越传越凶,咱们难道就不管吗?

要不要安排人在《天启时报》上进行辟谣?”

方正化微微一笑,说道:“田大人呐,皇上都不着急,你着什么急?

把心放到肚子里。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京城,至于其他地方,不必太过在意。”

田尔耕闻言,点了点头,随后行了一礼,便匆匆离开了皇宫。

送走田尔耕之后,方正化转身回到大殿之内,来到朱由校身旁。

朱由校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开口道:“这些人终于按捺不住,准备动手了吗?

方大伴,如今朝廷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方正化闻言,开口说道:“近日,不少官员纷纷上奏,希望派满桂将军领兵前往山西巡视,以防林丹汗率兵进犯。

内阁与五军都督府则是反对满贵将军前往山西。”

朱由校闻言,沉思片刻后,笑着说:“这道圣旨,朕准了。

稍后便让司礼监下旨,令满桂率领京营剩余人马前往山西境内巡视。”

方正化点头称是。

方正化又说道:“就在今日,定远侯递了折子,说最近京城许多勋贵希望能增加人手修复三大殿,纷纷找上了他的门路。”

朱由校闻言,微微一笑,道:“好啊,这些奸臣自己都跳出来了。

不知都有哪些人?”

方正化赶忙回道:“有镇远侯顾肇迹、定西侯蒋维恭、抚宁侯朱国弼、安乡伯张光灿,遂安伯陈长衡,兴安伯徐治安等人。”

朱由校听完,顿时脸色铁青,冷笑连连,说道:“没想到这么多奸臣都自己跳出来了。

既然如此,稍后,你去给定远侯传个话,就说这事准了。

朕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

说完,朱由校走到窗边,望着有些阴沉的天色,说道:“江兄,以前都是你在朝堂之上帮朕制衡群臣,这次也该朕给你露一手了。”

站在一旁的方正化满脸笑意,说道:“如今江大人领兵在西南平叛,朝堂上的担子不轻。

陛下坐镇京城,总揽朝纲,君主内,臣主外,可谓内外联手,那些魑魅魍魉自然无所遁形。”

朱由校笑着说:“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能,还是要各司其职。

但他们端着大明的饭碗,却想着砸大明的锅,朕岂能留着他们了。”

说完,转头对方正化说道:“稍后把老神仙请到宫里,朕近日对《道德经》有所感悟,想与老神仙探讨一番。”

方正化赶忙领命。

只见朱由校又开口说道:“朕总算明白江兄为何平日里行事不按常理出牌,多了一份随性洒脱,这便是道家的治国精义。

没想到,江兄竟全领会了。

看来朕也得多研读《道德经》。”

方正化赶忙说道:“江大人肩上担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陛下心中装着的是九州万方。”

朱由校缓缓说道:“《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有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人之迷,其日固久。’百姓迷惑,朕亦迷惑啊。

朕将手中权力分给他们,让他们辅佐朕治理天下,可他们只知谋取私利,全然不顾天下百姓民生,朕留他们不得了。”

方正化闻言,赶忙笑着拍马屁:“陛下言之有理。

老奴虽愚昧,但也常听魏公公说,吃皇上的饭,就得有颗忠于皇上的心。要是吃着皇上的饭,还心怀不轨,那便是狼心狗肺。”

听到方正化的奉承,朱由校又开口问道:“皇后近日如何?”

方正化赶忙回答:“回陛下,皇后娘娘近日一直读书刺绣,并无异常。”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

随后,方正化匆匆离开去传旨。

就在他离去不久,司礼监首席秉笔李若愚匆匆来到御书房面见朱由校。

刚一进门,李若愚便赶忙行礼。

朱由校开口问道:“李若愚,你怎么来了?

可是有什么事?”

李若愚一脸正色地说道:“启禀陛下,奴婢近日在司礼监留意到,许多官员纷纷上奏,恳请陛下加紧修复三大殿。

另外,还有不少官员奏请,希望满桂将军率领京营剩余兵马前往山西巡视,以防范林丹汗进犯。

奴婢仔细查探了这些官员,发现全都是东林党人,所以特来向陛下禀报。

陛下,需不需要奴婢出手教训一下他们?”

看着眼前急于立功的李若愚,朱由校淡然开口问道:“那你打算怎么教训他们?”

李若愚赶忙说道:“全凭陛下拿主意,是杀是罚,陛下只需一句话,奴婢立马去处置他们。”

朱由校心中暗自冷笑,心想:他娘的,搞了半天,这是想让自己背锅啊。

眼前这李若愚比起魏忠贤来,就是聪明过头了。

要是魏忠贤,不用自己发话,只要一个眼神,老魏立马把事儿办了,黑锅也主动扛下了。

但李若愚显然只想捞好处,不想背黑锅。

想到这里,朱由校再次开口说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你想怎么办就去怎么办吧!”

听到朱由校的话,李若愚心中一喜,赶忙说道:“还请陛下下旨。”

朱由校眉头微皱,说道:“朕还需要下什么旨?

你都替朕把家给当了。”

听到这话,李若愚心头大惊,赶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说道:“奴婢万万不敢替陛下当家做主,奴婢只是一心为主,一时心急,还请陛下恕罪。”

朱由校冷哼一声,说道:“朕以前还没发现你做人做事竟如此圆滑。

早知道这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应该交给你来做。

毕竟魏忠贤可不会像你一样,会当媳妇两头瞒。”

听到这话,李若愚心中愈发害怕,随即带着哭腔说道:“奴婢糊涂,还请陛下责罚。”

说着便又疯狂磕头。

朱由校淡然说道:“魏忠贤那是朕的左膀右臂,做事从不瞒朕。

江兄更是朕的手足兄弟,做事也从不欺瞒。

他二人从未起过揽权自专的心思。

你倒是胆子大,也不掂量掂量你那剥了壳的鸡蛋脸,够格吗?”

李若愚此刻满心懊悔,自己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嘴里不停地说着:“还请陛下恕罪,奴婢一时糊涂。”

看着李若愚额头上渐渐渗出血迹,朱由校开口说道:“李若愚,朕跟你讲,你想学魏忠贤,还差得远呢,连个影儿都没有。

你以为魏忠贤每次做事都是随心所欲?

实则他处处都在替朕着想。

朕知道,很多人觉得魏忠贤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名不副实,毕竟他肚子里没多少学问。

但朕心里清楚,魏忠贤比你们任何人都多了一颗对朕的忠心。

如今,魏忠贤远在四川,你们就动了些不该有的心思。

朕可警告你们,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这就是最大的功劳。

不该有的心思,最好别起,否则后果你心里明白。”

李若愚吓得赶忙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一脸惊恐地说道:“奴婢明白,奴婢明白。”

随后,朱由校淡淡地挥了挥手,说道:“你下去吧,该忙什么忙什么。

替朕把司礼监看好,这便是你最大的功劳。”

李若愚如蒙大赦,赶忙连滚带爬地起身告辞。

随后,朱由校来到书案旁,目光落在放置于桌上的《道德经》上,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他转过身,悠悠然朝着殿外走去。

与此同时,他轻声吟诵起诗句:“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