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58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258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方正化匆匆赶到五军都督府,宣读朱由校旨意,同意满桂率领京营剩余人马前往山西巡视。

沈有荣听闻,顿时大惊失色,赶忙说道:“方公公,如今江大人领军在外,京城就只剩这京营五万兵马了。

要是全都调走,京营可就空虚了。

老夫虽说对朝堂局势了解有限,但也能察觉到,最近这段时间恐怕要有大事发生。”

方正化闻言,笑着安抚道:“沈都督,无需担忧,只需遵旨行事便是。”

见方正化如此镇定,沈有容暗自思忖片刻,随后点了点头。

紧接着,满桂便奉旨来到五军都督府领命,之后便前往京营率领剩余的五万兵马,奔赴山西巡视,以防范林丹汗进犯。

内阁之中,孙承宗和袁可立得知这一消息,皆是惊愕不已,赶忙前往御书房求见朱由校。

一见到朱由校,孙承宗便急切说道:“陛下,如今江大人率十万兵马在四川平定叛乱。

京营又有两万兵马被陈都督带去巡视九边军务,剩余这五万兵马无论如何也不能调动啊!

否则京城没了重兵镇守,难免会出乱子。”

一旁的袁可立也跟着开口劝说。

朱由校却神色淡然,对众人说道:“无妨,一切皆在朕与江兄的掌控之中,两位爱卿不必担忧。”

听到这话,二人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孙承宗行礼说道:“既然如此,那老臣便放心了。

只是,老臣近日旧疾复发,身体抱恙,想向陛下告假几日,在家调养养病。”

朱由校听了孙承宗的话,笑着点头应允。

随后,二人退出御书房。

此事过后,孙承宗这位当朝首辅告病在家,内阁便只剩下袁可立一人主持政务。

方正化又前往神虚观宣读旨意。

神虚子听闻皇帝召见自己入宫讲道,顿时满脸激动,赶忙换上那件金丝祥云道袍。

跟张五爷打了声招呼,便与方正化匆匆赶往皇宫。

进入皇宫后,在方正化的引领下,神虚子走进御书房。

见到朱由校,神虚子赶忙打了个稽首。

朱由校看到神虚子到来,立刻起身相迎,笑着说道:“朕近日闲暇之时研读《道德经》,虽略有感悟,却仍未得要领,故而请老神仙入宫,为朕讲道解惑。”

神虚子微笑着回应:“陛下有旨,贫道自当为陛下讲解一番。”

朱由校一抬手,方正化立刻端来一把椅子,又奉上一杯热茶。

随后,朱由校便与神虚子热烈地讨论起《道德经》来。

…………

与此同时,杨安随着青山先生及其叔父,一路沿着运河北上,抵达洛阳。

天黑之后,几人径直来到福王府。

杨安抬头看着福王府的匾额,心中暗自惊叹,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是撞大运了。

在王府侍卫的带领下,他们进入王府。杨安紧紧跟在青山先生身旁。

没过多久,只见一位身着锦袍、手持铁如意的老者,抚着胡须,笑着与青山先生的叔父打招呼:“进卿,这次你可来晚了。”

青山先生的叔父也笑着回应:“拱极兄,你这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不知事情进展如何了?”

被称作拱极的老者神色平静地说:“殿下这几日正在考虑,想必很快就会有答复了。”

听到这话,青山先生的叔父抚须点头:“如此便好,只是咱们也得抓紧了。

四川那边刚传来打了大胜仗的消息,咱们也该尽快动手了,不然龙椅上那位的威望必然更上一层楼,到时可就不好办了。”

手持铁如意的老者淡淡一笑:“进卿无需担忧,如今咱们一切准备就绪,万无一失。”

随后,几人跟着手持铁如意的老者来到一处院落,杨安则守在门外,偷偷听着他们的对话。

当天夜晚,在王府总管太监的带领下,几人来到福王书房,杨安被阻拦在门外。

进入书房后,手持铁如意的老者一脸平静地看着身着四团龙袍的朱常洵,淡淡地问道:“这几日殿下考虑得如何了?”

朱常洵神情复杂,陷入了纠结当中,就在这时,青山先生的叔父也开口劝道:“殿下,您要清楚,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

当年您已经错过一次,若是这次再错过,恐怕下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只见朱常洵神情激动,快步走到两位老者面前,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道:“本王太想当皇帝了!

本王自来到洛阳后,做梦都想当皇帝。

本王若是当了皇帝,一切军国大政都听两位先生的,两位先生就是本王的左膀右臂,本王会像对待父皇那样尊敬二位,二位先生便是本王的亚父!”

朱常洵一边抹着鼻涕眼泪,一边郑重许诺。

两位老者对视一眼,皆露出满意的神色,点了点头。

随后,手持铁如意的老者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殿下做好准备,过几日便随我等一同进京。

一旦大事已定,殿下便能登基为帝。”听到这话,朱常洵抹着眼泪,不停地点头,随即又小声问道:“可是身在四川的那位,似乎比本王更有资格呀。”

说完,满脸惆怅。

手持铁如意的老者抚着胡须,哈哈大笑道:“殿下放心,有我等相助,这龙椅必定是殿下的。

至于四川那位信王殿下,若不是龙椅上那位护着,光凭他身为当朝亲王,却随意结交大臣、残害宗室,还手握兵权、擅自干涉地方政务、屠戮朝廷官员,随便一条罪名都能将他废为庶人,甚至取他性命。

等殿下登基之后,朱由检是死是活,全凭殿下一念之间。”

听到这话,朱常洵满意地点点头:“如此便好。”

随后,青山先生的叔父笑着说道:“殿下,既然您已经同意,那就安排人着手准备吧,时机一到,咱们一同进京。”

朱常洵点头称是,随后朝着二人恭敬地行了一礼,两人赶忙回了一礼,随后便告辞离开。

返回院落之后,手持铁如意的老者和青山先生的叔父神情激动地说道:“大事已成!

过些时日,这大明天下便是我等说了算!”

说罢,两人放声大笑。

守在院外的杨安小心翼翼地偷听着,只感觉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原本只是想捞点功劳,没想到竟无意间打入了敌人的老巢。

…………

在京城之中,朱由校的行事风格让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他要么亲自监督三大殿的修复工程,要么频繁请神虚子入宫为自己讲道。

起初,皇帝一心扑在修复三大殿上,虽说不理朝政,大臣们倒也勉强能忍,毕竟三大殿工程总有完工的一天。

可如今,皇帝竟沉迷于道家学说,这让臣子们实在无法忍受。

毕竟当年世宗嘉靖皇帝跑到西苑炼丹服药、修道长达几十年,可把大臣们折腾得够呛。

就连保皇党一众官员,也慌了神。

纷纷上奏折子,劝谏朱由校以国事为重。

然而,朱由校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依旧将这些折子留中不发。

随后,徐光启、郭允厚、温体仁、顾炳谦、朱大典、刘文明、官应震等保皇党骨干成员,纷纷前往内阁向袁可立求助。

袁可立倒是热情礼貌,可一问到关键问题,便表示自己如今内阁只剩一人,每日政务堆积如山,忙得不可开交,其他事情一概不知。

众人见此情形,无奈之下,又纷纷赶到孙承宗府上。

不曾想,连孙府的门都没能进去。

这下,众人彻底着急了,各自返回府中,赶忙写信并快马加鞭送往四川,寻求江宁的帮助。

与此同时,为了加快三大殿的修复工程,朝廷又从宫外招募了上万名民夫参与修建。

这段时间,平日里让百官闻之色变的东厂和锦衣卫,行事也格外低调。

《天启时报》报道的也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之事。

这些情况,无疑又给了东林党一众官员极大的信心。

………

在成都府,江宁这段日子过得十分清闲。

每日除了翻看各地送来的最新情报,便是打太极。

至于四川的政务,他全部交给巡抚朱燮元负责。

朱燮元这段时间忙的叫苦不迭,前段时间他多清闲,现在就有多忙碌。

四川的官场基本被江宁清洗了一遍,如今他既要处理朝廷与土司之间的事务,又要安抚经历战乱后的百姓。

朱燮元数次登门向江宁求助,都被江宁以和稀泥的方式给打发了。

而四川总兵杜文焕,则率领兵马围剿当初跟随奢崇明造反的十八家土司。

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进展十分顺利。

这段时间的杜文焕可谓春风得意,平日里与人交谈,声音都不自觉提高了几分,走路时腰杆子也挺得笔直。

秦良玉、曹文诏、赵率教三人领兵前往贵州后,江宁将卢象升和曹变蛟二人留在身边。

毕竟城外还有十万大军,要是所有将领都离开了,江宁可难以指挥调度这十万人马。

所幸,卢象升和曹变蛟二人皆是将帅之才,将十万大军管理得井井有条,江宁对此十分放心,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蜀王朱至澍倒是极为热情,隔三岔五就邀请江宁一同前往城外打猎,或者到王府赴宴。

试图借此拉近与江宁的关系,同时希望江宁能就将来如何在海外建国一事给指点一下。

江宁每次也都十分耐心地一一作答。

这一日,江宁又应蜀王之邀前往蜀王府赴宴。

只见王府内美酒佳肴摆满桌,歌姬们翩翩起舞。

李若琏、卢象升、曹变蛟三人显得十分拘谨。

李若琏小声说道:“大人,咱们这样似乎不太妥当吧?

毕竟咱们是来打仗的,如今整日无所事事,不是喝酒打猎,就是观赏歌舞。”

江宁笑着回应:“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嘛。”接着又笑道:“打了这么久的仗,难道还不能享受享受?

接着奏乐,接着舞。”

李若琏、卢象升、曹变蛟三人对视一眼,皆是一脸无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