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59章 朱由检的小姨妈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259章 朱由检的小姨妈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江宁在成都府的日子,可谓是神仙生活,整日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太极。

与此同时,赶赴贵州的秦良玉正按照江宁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

她率领大军对安邦彦及其麾下叛军采取围而不剿的策略,将他们朝着指定方向驱赶。

将安邦彦这颗“棋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彻底搅乱了贵州局势。

这打法可把素有“宿将西南,大将之冠”美誉的鲁钦看傻眼了。

鲁钦本以为凭借自己手中五万兵马,再加上四川副总兵秦邦屏的两万白杆军。

虽说要一举剿灭安邦彦有些难度,但只要坚持下去,他有十足信心将其彻底消灭。

可如今朝廷又派来大军,却只是围而不剿,这让鲁钦实在摸不着头脑。

巡抚王三善倒是看出了其中门道,对此他心里乐开了花。

外人只知巡抚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可只有王三善自己清楚,这个巡抚当得有多憋屈。

之前朝廷国库空虚,致使贵州的朝廷军事力量薄弱,土司们更是嚣张跋扈、目无王法,尤以水西土司安邦彦为甚。

地方士绅与土司勾结在一起,根本不把他这个巡抚放在眼里。

如今正好借着安邦彦在前方“开路”,清理这些盘踞一方的官绅,王三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恨不得亲自跑去给安邦彦摇旗助威。

………

朱由检和老魏进入贵州后,可谓彻底“放飞自我了”。

锦衣卫和东厂人马倾巢出动,开始大肆搜集贵州境内地方官员和士绅的各种罪证,两人干得不亦乐乎。

朱由检更是展现出工作狂的特质,一度让老魏怀疑人生。

老魏一直觉得在反贪反腐、打击贪官污吏这条路上,自己在大明朝要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可见识到朱由检的疯狂程度,老魏也甘拜下风了。

看着一箱箱被抬回来的各地官员士绅的罪证,朱由检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到的贪官罪证越来越多。

朱由检笑着对老魏说:“魏公公,依本王之见,干脆把贵州官场的官员都屠戮干净,然后再重新挑选官员,这样岂不省事?”

听到朱由检这话,老魏感觉自己的小脑都瞬间“萎缩”了。

想他老魏,百姓称其为“活菩萨”,贪官污吏视其为“活阎王”,但他向来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从没想过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随便把人弄死。

可如今,朱由检居然要将贵州官场屠戮一空,这实在出乎老魏的意料,这位信王殿下胆子也太大了。

于是,老魏好言相劝道:“殿下,咱们代表的可是朝廷,做事得按规矩来,必须让天下人信服,咱们可不是土匪,不能不教而诛。

百姓有句老话说得好,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啊。”

听着老魏喋喋不休的劝说,朱由检不厌其烦,但也只好放弃将贵州官场屠戮一空的想法。

随后,他领着皇明卫直接去找秦良玉。

诛杀贪官污吏已不再是朱由检的追求,他朱由检将来可是要海外建国的,没有行军打仗的本事怎么行呢?

秦良玉见朱由检前来,也是一阵头疼。

原本她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朱由检跟随大军围剿安邦彦。

一是朱由检身份特殊,二是他来头太大,要是朱由检在战场上掉根汗毛,她秦良玉可不一定担得起这个责任。

但架不住朱由检以田如意为突破口,和秦良玉攀起关系来。

土司之间常常联姻,七拐八拐还真都能扯上点关系。

一番东拉西扯之后,秦良玉居然成了朱由检的“小姨妈”。

听到“小姨妈”这个称呼,秦良玉当场愣住了,原本想开口反驳,可后来发现还真没法反驳。

田如意的母亲出身石柱土司家族,与秦良玉年轻时关系十分要好,二人常以姐妹相称。

最后无奈之下,秦良玉勉强同意朱由检带领黄明伟与赵率教、曹文诏三人随军出征,但只能在一旁观战,绝不能亲自参与战事。

朱由检满心高兴地答应了。

秦良玉觉得还是不放心,又让人把老魏请了过来,帮忙照看朱由检。

于是,一把年纪的老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被“抓壮丁”逼上战场。

老魏内心欲哭无泪,暗自哀呼道:“江大人呀,您当初怎么不把殿下留在成都呢?

您在成都日子过得有多潇洒,老魏我这会儿就过得有多凄惨呐。”

…………

与此同时,洛阳福王府内,朱常洵坐在书房内,沉思良久。

就在这时,世子朱由崧走了进来,他朝着朱常洵恭敬地行了一礼,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父王,难道您真的答应那些人了吗?”

朱常洵示意朱由崧坐下,随后又叹了口气,说道:“父王之所以暂时答应他们,不过是为了稳住局面罢了。

即便父王不答应,他们也还有其他选择。

要知道,这天底下从来不缺狼子野心之辈。”

听到这话,朱由崧神情顿时一紧,开口问道:“父王,难道您真的打算跟随他们一同进京?”说到这里,朱由崧便不敢再往下说了。

朱常洵听闻此言,面色变得十分复杂,缓缓说道:“父王原本确实有过这种想法。

毕竟当年你皇爷爷对父王也是十分看好的,宫内有你皇祖母帮忙,朝堂之上支持父王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奈何最后,你皇伯父占了个长子的大义名分,又在东林官员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成为太子。

说句心里话,父王这些年来,心里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实在是心有不甘啊!”

朱由崧听了这番话,神情顿时激动起来。

若父王进京登上皇位,自己就成了储君太子,而非眼下这区区福王世子。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父王,那您打算何时与那几人一同进京?

需不需要儿臣同行?”

朱常洵冷冷看了朱由崧一眼,知子莫若父,他怎会听不出儿子话里的意思。

暗自叹了口气,起身走上前,伸手扶住朱由崧的肩膀,说道:“父王想告诉你,这几日,父王想通了许多事。

是我们的终究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就别去强求,更不该有那些不该有的念头。

人人都觊觎皇位,古往今来,为此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可真正能登上皇位的又有几个?

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最后不过是成了龙椅下的累累白骨。”

朱由崧闻言,顿时愣在当场,目瞪口呆。

原本满心欢喜的他,听到朱常洵这番话,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显然,父王看得比自己深远得多。

看着儿子的表情,朱常洵站起身,继续说道:“你知道吗?

当年,父王在朝堂的势力,以及在民间的声望,都远超你皇伯父。

父王当初根本瞧不上你皇伯父那唯唯诺诺的窝囊样子,你不也常常戏弄欺负东宫那俩兄弟吗?

那时,我们何等意气风发。

可如今回头看,我们才是大错特错。

你皇伯父绝非软弱无能之辈,他仅仅凭借一个长子的大义名分,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多说,就引得无数东林党官员为他摇旗呐喊。

为了拥立他,东林党人冲锋陷阵,死了不少人。

而你皇伯父看似唯唯诺诺、如履薄冰,实则这才是大智慧。”

听到父王如此评价皇伯父,朱由崧不禁想起小时候一起读书的情景。

那时父王意气风发,在宫中人人敬畏,皇祖父对他们父子也是疼爱有加。

反观东宫父子几人,个个唯唯诺诺,就连当今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和他弟弟见了自己都得绕着走。

朱由崧顿时有些不服气地说:“父王,皇伯父当年不过是占了大义名分,运气又好罢了,不然怎会登基一月就驾崩了。”

朱常洵一脸正色地说:“你要记住,从古至今,能坐上龙椅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一个傻子,恐怕还没坐上龙椅,就被人踩死了。

你皇伯父精明得很。

当年的梃击案,你还记得吧?”

朱由崧点点头。朱常洵接着说:“你知道梃击案的幕后主使是谁吗?”

朱由崧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父王您和皇祖母吗?”

朱常洵叹息一声,说道:“连你都这么认为,天下人就更会这么想了。

实际上,这事儿跟父王和你皇祖母毫无关系。

真正的幕后主使,就是你那位看似窝囊的皇伯父。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以退为进,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还把父王和你皇祖母置于风口浪尖。

一旦他们父子几人有个闪失,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就能把父王和你皇祖母淹没了,就连你皇祖父到时候也保不住我们。”

朱由崧彻底震惊了。朱常洵继续说道:“当年,你皇伯父看似太子之位摇摇欲坠,实则稳如泰山。

他聪慧过人,平日里那唯唯诺诺的窝囊样子都是装出来的。

东林党人打着祖宗礼法的大义旗号为他助威,同时在朝中、宫内安插自己的人手。

你知道你皇伯父是怎么做的吗?”

朱由崧摇摇头。

朱常洵一脸严肃地说:“朱由校、朱由检俩兄弟的母亲是怎么死的?”

朱由崧微微一怔,小心翼翼地说:“一个病死的,另一个是被皇伯父打死的。”

朱常洵淡淡地说:“这只是表面现象。

真实原因是她们背后的家族投靠了东林党,被你皇伯父察觉,所以才对她们痛下杀手。

父王来洛阳就藩之前,曾与你皇祖父有过一番交谈。

那时梃击案刚发生不久,你皇祖父亲口告诫父王,来洛阳当个富贵藩王,别再有夺嫡的念头,因为父王根本不是你皇伯父的对手。

要是继续斗下去,等你皇伯父登基,咱们一家就没好日子过了。

最后,父王便来洛阳就藩了。”

朱由崧听完,仍心有不甘地说:“既然父王把皇伯父说得这么厉害,可为何他登基一月就驾崩了呢?”

朱常洵叹了口气,说:“你还是不了解你皇伯父。

论起隐忍狡诈,他不输世宗嘉靖皇帝。

论起残忍伪善,他胜过你皇祖父。

这样的人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这三件事都夺了天机。

一旦让他坐稳皇位,那些为他摇旗呐喊、冲锋陷阵的东林党人,就是他待宰的羔羊。

这是命啊。

你皇伯父登基一月就驾崩,与其说是东林党人动的手脚,倒更像是天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