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70章 雨过天晴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270章 雨过天晴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随着倾盆大雨落下,仿佛老天有意要将这场因叛乱而发生的杀戮痕迹彻底清洗干净。

在接下来的两天内,京城中所有参与此次谋逆的东林党及其他相关党派官员,全部被一一捉拿归案,并被株连九族。

参与谋逆的勋贵也被全部抄家,并株连三族。

此次东林谋逆一案也渐渐平息。

…………

京城也开始恢复到往日的繁华景象,皇党一众官员更是干劲十足。

这其中,最忙碌的当属户部尚书郭允厚,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拎着算盘和账册,每次抄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随着京城内参与谋反作乱的官员家产被尽数抄没,郭允厚心里乐开了花。

看着手中厚厚的账册,暗自思忖:“好你个江大人,去四川发财都不带上我老郭。

不过我老郭运气好,在京城照样能为大明发光发热,增加国库存银,而且还是这种抄家的无本买卖。”

郭允厚忽然意识到,当初自己一时冲动,给朱由校拨了二百万两银子重修三大殿,这一举动简直英明至极。

不然的话,这抄家的美差还真不一定能轮到自己头上。

与此同时,京城的百姓也隐隐感觉到朝廷必定发生了重大变故。

虽说朱由校和江宁早有安排,但仍有部分百姓目睹了事件的一些片段。

不过没过多久,锦衣卫便找上门去,给了这些百姓一笔封口费,并严令不许乱说。

就连沉寂多日的《天启时报》,也再度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头条赫然写着:东林党人叶向高、**星与一众勋贵相互勾结,通敌卖国,出卖大明军事情报给辽东建奴和塞外蒙古林丹汗。

一时间,**星和叶向高被京城百姓痛骂为卖国贼。

而远在塞外蒙古的林丹汗和辽东的努尔哈赤,还浑然不知自己莫名其妙就背了这么一口大黑锅。

与此同时,张五爷坐镇锦衣卫镇抚司衙门。

田尔耕则陪同邹元标、官应震前去捉拿**星、叶向高等一众东林党官员的九族。

**星本是北直隶正定府高邑县人,自然成为第一个被开刀的对象。

这在当地瞬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星身为东林大佬,在家乡声望极高。

顿时,不少学子甚至当地县令都开口为**星喊冤。

但随着另一位东林大佬邹元彪的出现,原本还喊冤叫屈的一众学子和官员纷纷闭上了嘴。

毕竟邹元彪在东林党内的地位和声望都在**星之上,他的到来,无疑是彻底坐实了**星通敌叛国的罪名。

随后,**星的九族尽数被捉拿归案,田尔耕更是趁机将其部分门生故吏一并拿下。

邹元标对此并未多说什么,官应震则对邹元彪佩服不已。

他心里清楚,若不是邹元标亲自出马,就凭自己和田尔耕,恐怕不动用武力,还真解决不了**星的九族。

随后,众人一路南下,将参与谋逆的其他东林党官员,如礼部左侍郎孙慎行、工部右侍郎孙如游等一众官员的九族全部缉拿。

罪名清一色都是通敌卖国。原本不少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但听闻此次办案的钦差竟是东林党魁首邹元彪,一瞬间,那些满心疑惑的人纷纷不再言语。

邹元标的门生故吏们纷纷为其呐喊助威,然而,仍有不少东林党人痛斥邹元彪是残害同门的刽子手,说他已经沦为朝廷鹰犬,与江宁的江党、魏忠贤的阉党搅和在了一起。

对此,邹元彪不做任何解释。

在京城之中,保皇党一众官员借此机会,提拔了一批出身清白、办事能力出众的年轻官员,开始填补因东林党官员被清洗而空出的职位。

如今,京城再无东林党人的踪迹,朝堂之上仅剩下保皇党和清流党。

所谓的清流党,便是以邹元标为首,杨涟、左光斗等一众官员组成。

其余的则是保皇党官员,细分为江宁的江党和魏忠贤的阉党。

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振奋,没了东林党这群拖后腿的,所有官员办事都格外卖力。

………

数日之后,朱由校处理完政务,便陪着张嫣在御花园中观赏江宁送来的两对大熊猫。

看着那四只圆滚滚、胖乎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张嫣满眼都是喜爱之色。

朱由校也时不时亲自给熊猫喂喂竹子,笑着说道:“江兄还真是有本事,出门打仗还能给朕弄来这种稀罕玩意儿。”

张嫣闻言,笑着回应道:“江大人与陛下亲如手足,有了好东西,第一时间肯定是想着陛下的。

不如将其中一对送到江大人府上,您看如何?”

朱由校点头称是,说道:“宝珠这个提议甚好,回头挑选一对给江兄送去。”

这时,张嫣又笑着问道:“陛下,臣妾想请江大人的两位夫人来宫中坐坐,可以吗?”

朱由校笑着点头说道:“当然可以!

江兄的两位夫人虽说出身青楼,但都是知书达礼的好女子,你没事就与她们多亲近亲近。”张嫣笑着点头答应。

随后,朱由校陪着张嫣看了一会儿大熊猫,之后从中挑选出两只,让人直接给江宁送到府上,便返回御书房开始处理政务。

此时,御书房外方孝忠守在殿外,大殿之中,朱由校坐在龙椅之上,方正化站在身旁,张五爷则站在大殿中央。

只见朱由校笑着说道:“张五,你在锦衣卫当差四十年了,执掌锦衣暗卫也有二十年了。

此次江兄安排你作为后手,以防局势失控,你做得很好,没有让朕和江兄失望。”

张五爷赶忙说道:“老臣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一天是锦衣卫,一辈子都是。

不管是锦衣卫百户,还是锦衣暗卫指挥使,都是为陛下尽忠。”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的徒弟高文才跟在江兄身边做事,回头有合适的机会,朕便会提拔重用他。”

张五爷闻言,赶忙谢恩:“谢陛下厚爱。”

这时,朱由校再次开口问道:“朕一直不太清楚,当年成祖永乐爷重启锦衣卫之时,分别设立了明面上的锦衣卫指挥使,还有暗地里的锦衣暗卫指挥使,一明一暗。

但历经数代,几经变故,如今锦衣暗卫有多少人?”

张五爷恭敬答道:“回禀陛下,自从江大人执掌锦衣卫以来,数次清理整顿,将锦衣卫治理得焕然一新。

如今,锦衣卫明面在册共五万人,其中京师一万人,其余四万人分散在全国各地。

这其中有三千人是锦衣暗卫,规模虽说远不及成祖永乐时期,但如今的锦衣卫办事效率堪比太祖年间的锦衣卫。”

朱由校听完,点头道:“看来朕当初把锦衣卫和锦衣暗卫都交给江兄,这步棋走对了。”

张五爷一脸正色,同样点头说道:“陛下英明。

江大人能力卓绝,锦衣暗卫自土木堡之变后,实力受损严重,后来又数次遭文官借机清洗,直至世宗嘉靖爷重用,才稍有元气恢复。

奈何当年指挥使陆炳大人离奇身亡,致使锦衣暗卫未能重回巅峰。

到了神宗万历年间,更是对锦衣卫放任自流,自生自灭。

若不是江大人执掌锦衣卫,恐怕再过几年,锦衣暗卫便会彻底消亡。”

朱由校听后,不禁深深叹息,心想自己这些祖宗不仅帮不上忙,反倒尽添乱,尤其是自己的爷爷神宗万历皇帝,给自己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随后,朱由校说道:“张五,这些年你辛苦了。

若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提。”

张五爷笑着摇头,说道:“老臣有生之年能看到锦衣卫重振雄风,便已心满意足,别无所求。”

朱由校说道:“今后若有任何事,你既可直接进宫找朕,也能与江兄直接商议。”

张五爷赶忙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朱由校站起身,走到张五爷身旁,沉声问道:“张五,朕有一事问你,你务必如实禀报,不得隐瞒。”

张五爷点头道:“陛下请问。”

只见朱由校神色凝重,缓缓开口:“当初父皇驾崩之时,其中究竟牵扯了多少人、多少事?

朕这些年一直在派人调查。

东林党人涉事其中,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其他几股势力呢?”

张五爷脸色阴沉,回道:“回禀陛下,先帝登基之时,锦衣卫和锦衣暗卫势力极为薄弱,未能查到太多有用消息。

但据老臣所知,当年齐党、楚党、浙党与东林党,还有当年的郑贵妃,数党争斗不休。

而在这背后,还有一股行事极为隐秘的势力。

老臣只晓得这股势力与东林党渊源颇深,至于其他详情,老臣确实不知。”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张五爷赶忙行礼,随后匆匆离去。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沉思良久。

这时,方正化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陛下,张五爷所说与老奴查出来的情况相同。

种种迹象表明,东林党背后确实存在一股更为庞大的势力,且行事极为隐秘,目前尚未查到任何与之相关的有用信息。”

朱由校点头,沉声说道:“这便是朕一直没下定决心彻底清洗东林党的原因。

拍苍蝇容易,打老虎难啊。

安排人手继续秘密调查。”

方正化赶忙领命。

随后,朱由校神情复杂地说道:“方正化,稍后你去见见福王府的赵全德,让他回去告知福王,就说朕有事找他,让他得空进京一趟,朕要与他面谈。”

方正化赶忙领命,随后匆匆离开。

此时,大殿内空无一人。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缓缓开口,似是自言自语,又似在与远方之人倾诉:“江兄啊,天下局势,错综复杂,纵然变幻无常,但心有壮志,便无事不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我兄弟二人联手,亦可胜天半子。

天下如棋局,唯你我执棋。

大明立国至今近二百六十载,从建元洪武,立国大明,文武之争到靖难之役、迁都顺天。从七下西洋,永乐盛世,到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再到夺门复辟。

成化犁庭,孝宗放权,致使文官尾大不掉。

到武宗收天下兵权、力压文官,刘瑾身死,武宗驾崩。

到世宗即位大礼仪之争,隆庆开关,神宗继位,张居正独揽大权十年,造就万历中兴的盛世景象。

神宗皇帝本应是大明中兴之主,奈何为一己之私清算张居正,使改革大业付诸东流。

后罢朝二十八年,穷奢极欲,独宠郑氏母子,更欲废长立幼,致使朝纲败坏,党争四起,至此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父皇登基一个月,壮志未酬,便骤然驾崩后,从此无数忠臣良将卷入党争,朝局动荡不安。

大明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与苦难,实难向外人道也。

所幸朕遇到了你,江兄,让朕有了整顿朝纲、肃清吏治、振兴武备的底气。

朕心中有大志,江兄你有经纬之才。

放眼天下,懂朕者,唯你一人。

真正懂你者,也唯有朕一人。

你我兄弟以天下为棋局,满朝文武为棋子,虽身处洪流,却能洞悉时局。

然而,前路艰难险阻,难以预料。

先是东林党独揽朝纲,勋贵通敌卖国,如今东林党更是阴谋造反。

这世间从不乏狼子野心之辈,前有辽东建奴野心勃勃,中有奢崇明起兵反叛,西南动乱。

江南东林士绅野心勃勃,山东之毒更甚。

如今你也已开始谋划布局,若能成功,无疑是拔除了天下百姓身上的一颗毒瘤。

如今世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就连宗室移藩海外诸事,你也已着手布局。

你我兄弟筹谋至数十年之后,并非为了个人荣辱,只为让大明改天换地、焕然一新,让天下百姓都能挺直腰杆做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