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271章 各方反应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271章 各方反应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随着朝廷雷霆出击,京城内参与谋逆的东林党官员以及一众勋贵,迅速被捉拿归案。

他们的九族或三族,全部株连,家产也被一并查抄。

百姓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痛斥这些叛国贼罪有应得。

紧接着,张文和又以江宁平定奢崇明之乱为由头,成功转移了百姓的注意力。

《天启时报》上报道,四省总督江宁已彻底荡平四川奢崇明的叛乱,如今奢崇明本人及其一众部下,都已被押解进京。

这消息一传出,百姓们人心振奋,一时之间,祭祀大明英烈的香火鼎盛。

随后,朱由校亲自前往太庙,祭告列祖列宗。

之后,将奢崇明及其部下,与参与谋逆的东林党官员和勋贵们,全部押往西直牌楼。

朱由校钦点李若愚亲自监斩。

李若愚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

他本只想在皇上面前多刷点存在感,提升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却没想到接到了如此重大的差事。

李若愚心中又喜又惊。

喜的是,只要能把这差事办得漂亮,日后在皇上心中必定能站稳脚跟。

惊的是,要斩杀这么多人,恐怕自己的名声都得直逼“活菩萨”魏忠贤了。

但他作为司礼监新人,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光靠表忠心显然是不够。

随即,李若愚心一横,牙一咬,决定拼了。

到了行刑那天,李若愚也学着老魏,在西直牌楼将所有罪犯开刀问斩。

一时间,现场血流成河,足足数千人殒命。

这一举动,在天下官员心中大大增加了朝廷的威严,也让天下百姓纷纷叫好,对朝廷充满信心。

毕竟,一次性处死上千名官员,如此大案,自开国以来,也只有太祖洪武爷执政时出现过,而且当时百姓的生活可比现在富足安稳得多。

这无疑成为一个风向标,让百姓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盼头,朝廷在民间百姓中的公信力也直线飙升。

随后,朱由校下令让吏部尚书杨鹤从新科举子当中挑选合适的人才,派往四川赴任,以便尽快稳定四川的局势。

对于江宁和四川巡抚朱燮元联名上奏的,关于让土司担任部分官职的奏折,朱由校没有丝毫犹豫,大笔一挥当场批准。

不过,他对这些土司所任官职进行了严格限制,将其控制在一定品级内,目的就是确保这些土司不会再生出什么事端。

同时,朱由校又下了一道旨意,命各家土司把族中的子弟送到国子监读书,希望他们将来能够为大明效力,也算是恩威并施了。

紧接着,方孝忠又被派往四川传旨。

与此同时,南下办案的邹元标、官应震和田尔耕行动十分迅速,很快就将参与谋逆的东林党官员及其九族全部捉拿归案。

田尔耕看着手中郭允厚亲自编写的《搜寻宝册》,不禁心生感慨。

郭允厚爱财如命,在查抄贪官污吏家产方面,手段确实层出不穷。

大明朝一直存在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无论罪犯是被满门抄斩,还是株连九族,都不会动其祖坟和祠堂,这也算是给罪犯家族保留的最后一点体面。

就拿当年严嵩被查抄来说,当时仅仅是抄没了他名下的家产,并没有动严嵩的祖坟和祠堂。

严嵩最后待在祖坟祠堂附近,靠着坟地周边的土地维持生计,也算是安度了余生。

至于外界传言严嵩乞食于墓穴,最后冻饿而死,不过是民间百姓以讹传讹罢了。

然而,郭允厚的《搜寻宝册》中,却赫然打破了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明确将祖坟和祠堂也列入查抄范围。

田尔耕见状,索性就按照《搜寻宝册》上所记载的内容,对所有参与谋逆的东林党官员的祖坟与祠堂一并查抄。

这一举措,无疑在极大程度上震慑住了原本就躁动不安的江南士绅。

他们意识到,朝廷此次是真的动了雷霆手段,连祖坟和祠堂这种关乎家族根本与尊严的地方都不放过。

如此一来,江南士绅们心中不禁泛起寒意。

…………

与此同时,薛国观在山西境内顺利完成了番薯、玉米、土豆等新型作物的推广工作。与山西巡抚乔允升做好交接事宜后,便启程返回京城。

而关外的林丹汗,在与朝廷大军对峙许久之后,始终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无奈之下,只好选择退兵。

毕竟此前与努尔哈赤的对战,已让他损失惨重。

若是继续与明军僵持下去,万一努尔哈赤趁机在背后突袭,林丹汗可承受不起这样的风险。

随着林丹汗的退兵,山西的危机也彻底得以解除。

宣府总兵黑云龙率领所部兵马返回宣府,进行休整。

杨肇基继续镇守大同。

马如龙则带领剩余军队,分别驻扎在山西境内的各个要地。

英国公张维贤和满桂,率领京营剩余人马班师回朝。

此次出关作战,虽最终大败了卜失兔,但朝廷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兵马损失颇为严重。先是在与卜失兔部的对战中,就有上万人马阵亡。

随后与林丹汗交锋,又折损了上万人。

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张维贤和满桂带领着士兵和马车上装着战死将士的骨灰,返回京城。

抵达京城后,五军都督府的陈策、沈有容,以及大学士孙承宗、袁可立,亲自前往城门外迎接。

朱由校亲自前往大明英烈祠,主持了英烈入祠仪式。

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地来到英烈祠,祭奠那些逝去的英灵,缅怀自己的亲人。

这场仪式,让原本暗流涌动的局势逐渐归于平静。

之后,朱由校将英国公张维贤、陈策、沈有容三人召入皇宫,在御书房内,详细询问此次出关与卜失兔、林丹汗对战的具体过程。

当听到损失了两万多兵马时,朱由校忍不住一阵心疼。

要知道,如今这两万兵马可不是那些混吃等死的卫所军,而是实打实的精锐力量。

虽说还不至于让朝廷元气大伤,但也是实伤筋动骨了。

这时,朱由校看着手中江宁送来的最新密折,上面提到,只要京城东林党谋乱事件得以平息,便以关外一战损失惨重为由,让京营士兵留在京城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不再随意调动,

以此确保山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朱由校看完,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随后,他吩咐张维贤、陈策、沈有容三人招募士兵,尽快将兵员补充完整,并督促士兵们抓紧操练,争取早日恢复战力。

同时,朱由校又命令锦衣卫张文和在《天启时报》上大力宣扬朝廷此次在关外先大败卜失兔,紧接着又击败林丹汗,收获颇丰的战绩。

并且要求将详细情况都写上去,特别要注明此次大同、宣府两镇以及京营在战争中损失了不少兵力,目前急需从民间招募士兵,补充兵员,希望广大百姓能够踊跃参军。

这一消息发布后,让原本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百姓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朝廷以往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这次却破天荒地将战争细节和具体损失名额都公之于众。

不过,很快,北直隶地区便有不少青壮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军。

………

与此同时,关外的林丹汗收到相关消息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满心疑惑,自己何时与东林党人**星、叶向高勾结了?

这些人又在何时出卖过大明军事情报给自己?

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背上了这口黑锅?

思来想去,他最后只能将这些事归结为明朝廷的内部斗争。

而在辽东,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

代善率先开口说道:“启禀父汗,想必是明朝廷内部出现动荡,朱家皇帝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才把这口锅扣在我们头上。”

努尔哈赤冷哼一声,说道:“这个本汗自然清楚,难道你们就没看出其他端倪吗?”

说罢,他转头看向黄台吉。

黄台吉站起身来,分析道:“启禀父汗,据儿臣最新得到的消息,如今朱家小儿已彻底掌控大明北方数省的兵力,仅在京营就训练了十几万人马。

如今有十万兵马被那个江宁带到四川平叛去了。

想必此次东林党人**星、叶向高,必定是趁着大明京城兵力空虚,妄图发动叛乱,结果被朱家小儿给镇压了。

但又因种种缘由,他不能与江南东林党人直接撕破脸皮,所以才把这口锅甩给我们。

不过,这对我们而言,倒也是一件好事。

先前八大晋商被明朝廷收拾后,我们如今很难从关内获取粮草、军械等物资。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朱家小儿与江南东林党人显然已经剑拔弩张,关系极为恶劣。

如此一来,咱们便可以尝试与江南东林党人再度合作,让他们为我们提供粮草、军械等物资。”

努尔哈赤听后,点了点头。

这时,坐在一旁的阿敏冷笑着说道:“话虽如此,可如今物资要如何运到咱们手中?

明朝的关隘被朝廷官兵牢牢把控着。”

皇太极笑着回应道:“明朝廷虽然掌控着关隘,但咱们可以走海运。

如今,虽说我们能从朝鲜获得部分物资,但毛文龙那个祸害盘踞在皮岛,致使我们从朝鲜获取的物资日益减少。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与明朝江南的东林党人取得联系并达成合作。

毕竟东林党人通过海运经商已非一日,只要咱们能开出足够诱人的价钱,这些人没什么不敢卖给咱们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倭国展开合作。

这样一来,咱们的后勤物资就能得到保障,接下来只需继续攻打明朝廷,便可壮大我后金的势力。”

努尔哈赤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既然如此,与明朝江南东林党人联系的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黄太吉赶忙躬身说道:“儿臣领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