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31章 陈子龙到来还有宋应星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31章 陈子龙到来还有宋应星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接下来这几天,江宁那可是忙得不可开交。

江宁一直秉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原则。

江宁就找到魏忠贤,让他去把那些已经贪污官员的家产全部都查抄了。

也算是让魏公公在打击**、惩治贪官这件事上,能多做出点成绩来。

之后,江宁又和魏忠贤一起,跟袁可立协同办理官员集体贪污的案子。

袁可立身为刑部尚书,处理事情那肯定比江宁和魏忠贤想得周到、全面。

面对如山的铁证,涉案的官员们没办法,一个个都乖乖招供认罪了。

袁可立想着得赶紧把这案子了结,于是雷厉风行,仅仅三天就把案子迅速审结了。

之后,他就和江宁、魏忠贤一道进宫去面见朱由校。

一到大殿,袁可立马上就跪地启奏:“陛下,老臣遵奉旨,审理理工部官员贪污一案。

现在案子已经办完了,特地来向陛下汇报。”

朱由校接过奏折,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涉案官员的名字,脑袋一下子就大了,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

这些可都是自己手底下的官员啊,发生这种事,让他这个当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

朱由校越想越气,“啪”的一声,把奏折狠狠地扔在书案上,冷冷地说:“全部给朕砍了,一个都别留!”

袁可立一听,赶忙说道:“陛下,要是全都杀了,恐怕会引起朝廷上下的动荡啊。

依老臣看,贪污数额大的,就斩首示众,起到震慑作用;贪污数额较小的,从轻处罚。

这样既能彰显陛下的威严,又能体现陛下您的宽宏大量啊。”

朱由校听了这话,火气“噌”地一下蹿得更旺了,可还是强忍着耐心说道:“袁爱卿,你的意思朕明白。

但这群贪官污吏干出的那些事,实在是不杀了他们,难解朕心头之恨呐!”

这时,江宁站出来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哪怕会引发朝局动荡,也得把这些贪官全都斩首。”

袁可立一听江宁竟然要把所有涉案官员都给斩了,当时就愣住了。

他心里直犯嘀咕:这江大人平日里看着挺机灵的一个人啊,怎么这时候说出这么不靠谱的话?

难道他不清楚这么做会有啥严重后果吗?

就在袁可立满心疑惑的时候,只听江宁接着说道:“陛下,您恩赐给这些官员官职、俸禄,还给了他们特权。

可他们非但没有心怀感恩,想着怎么报效陛下,反倒利用手里的权力,毫无顾忌地大肆贪污。

要是陛下这次轻易就放过他们,臣担心其他官员不会对陛下心怀敬畏,往后行事反而会越来越肆无忌惮,贪污**之风怕是会更加猖獗。”

这时,就连跪在一旁的魏忠贤也赶忙抢着积极发言:“启禀陛下,老奴觉着江大人说得太对了。

最近这段时间,老奴从百姓那儿听到个道理,没有雷霆手段,莫行菩萨心肠。

老奴没念过书,可也清楚,皇上赏他们饭吃,给他们官做,这是多大的恩赐啊。

他们竟然还敢瞒着陛下,上下勾结、集体贪污。

这次要是轻易放过,往后还不知道得捅出多大篓子。

所以老奴也提议,不但要把这群贪官全都斩首,还得把他们三族一并株连,以儆效尤!”

听闻魏忠贤竟提议要株连三族,大殿之中,朱由校瞬间愣住了。

袁可立和江宁更是惊得呆在原地。

江宁心里忍不住暗自吐槽:“我擦,这魏公公可真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九千岁’名号的狠角色啊。

自己不过想着把这些贪官全都斩首,再抄没他们的家产,可魏公公竟然直接要株连三族。

看来就算没自己帮忙,老魏在这反腐反贪的事儿上,也能把事情办得风风火火。”

而一旁的袁可立,彻底感到无语。

本以为江宁的提议就已经够不靠谱了,没想到魏忠贤比江宁还离谱 。

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开口说道:“株连三族怕是不太妥当吧,这得连累多少人啊。”

一旁的江宁见状,赶忙跟着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要是大规模牵连,恐怕会引发诸多问题。

魏公公对贪官的痛恨之情,臣完全理解。

可一旦牵连范围太广,只怕不少无辜之人也要遭受无妄之灾。”

紧接着,袁可立也赶忙进言:“确实如此,陛下。

把那些贪污的官员全部斩首示众,以正国法,这便足够起到震慑作用了。

万万不可轻易株连三族啊。”

眼见皇上不同意诛连三族,江宁和袁可立也都不支持。

魏忠贤赶忙见风使舵,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把所有贪污官员都斩首示众,抄没他们的家产!”

朱由校一听,二话不说,赶忙下旨,就怕魏忠贤再想出什么别的激进点子来。

旨意一下,袁可立不敢耽搁,赶忙拿着圣旨去宣读。江宁原本也打算跟着去,却被身旁的魏忠贤一把拉住。

江宁正准备开口询问,魏忠贤却突然神秘兮兮地笑了笑,说道:“江大人,刚才咱家这戏演得如何?”

江宁一下愣住了,不过脑子一转,瞬间就明白了。

原来魏忠贤早料到朱由校可能一时心软,对这些贪官只是做做样子,最后从轻发落。

所以故意提出株连三族这种极端的建议,让皇帝下定决心将这些贪污官员全都斩首抄家 。

江宁不禁重新审视起眼前的魏忠贤,心中暗自惊叹。随后,他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道:“高啊,魏公公!

刚才那一番表演,简直精彩绝伦,把全场都拿捏得死死的!”

魏忠贤嘴角一扬,脸上堆满了笑容,假意谦虚道:“哪里哪里,咱家不过是略微出手。

江大人如此夸赞,实在是折煞咱家了。”

话虽这么说,但他那语气里的得意劲儿,就像快要溢出来一样,怎么藏都藏不住 。

随后,江宁与魏忠贤相视而笑,结伴前往刑部。

彼时,袁可立正站在高台之上,当场宣读对所有涉案官员的处罚决定。

当一众官员听到自己将被斩首,家产也要被查抄时,瞬间吓得哭爹喊娘,现场乱作一团。

紧接着,魏忠贤大手一挥,身后的兵丁立刻上前,将这群官员全部五花大绑起来,推搡着押上了囚车。

魏忠贤临时决定把他们先游街示众,之后在开刀问斩。

就在这时,江宁和袁可立都借口身体不适为由,把接下来的一系列事务一股脑儿全扔给了魏忠贤。

魏公公倒是兴高采烈地接下了这差事,仿佛捡了个大便宜。

江宁则匆匆返回锦衣卫镇抚司衙门,一进办公房,他就赶紧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暗自庆幸。

心想这么多人,一口气全都要砍了,也就只有老魏这种嫉恶如仇的人能干得出来。

自己向来心慈手软,实在做不出这种事。

而袁可立身为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自然也不能在这种事里掺和得太深,免得落下话柄 。

就在此刻,突然有人前来禀报:“大人,虎千户回来了!”

江宁听闻,猛地想起之前自己派虎大威去请徐光启的学生陈子龙,让其帮忙种植红薯与玉米之事。

他赶忙快步来到大厅。

只见多日未见的虎大威,浑身透着一股风尘仆仆的气息,身后还跟着两名中年男子,看上去约莫三十岁上下。

乍一看,竟像是两个普普通通的种地老农。

胡大威一见到江宁,赶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敬说道:“卑职虎大威,见过大人!”

他身后的两人也赶忙跟着跪地,齐声说道:“学生陈子龙,学生宋应星,拜见江大人!”

听到这话,江宁目光落在其中一名男子身上,忽然开口问道:“你叫宋应星?”

那名皮肤黝黑、长相平凡的男子点了点头,恭敬回应:“回大人,学生确实叫宋应星。”

江宁一听居然是个大牛人,心中顿时乐开了花。

紧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另外一人,问道:“你叫陈子龙,是徐光启老大人的学生?”

陈子龙点头,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学生正是陈子龙,工部尚书徐大人的确是学生的恩师。”

江宁赶忙伸手将三人扶起,又吩咐人端来茶水,满脸笑意地问道:“大威啊,我不是只让你去请陈先生吗,怎么把宋先生也一道请来了?”

虎大威憨厚地笑了笑,回答道:“启禀大人,卑职到陈先生老家时,宋先生正好也在那儿。

他俩当时正讨论着什么,说的内容高深,卑职听不太明白。

卑职想着大人一向敬重有才之人,就斗胆把宋先生也一起请来了。”

江宁听后,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这次你可立了大功。

一会儿去找老田,领两千两银子,我再给你放半个月假,好好放松放松。”

虎大威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谢过江宁。

江宁转而看向陈子龙,笑着说:“陈先生,本官请您来,是有事想麻烦您。”

陈子龙一脸疑惑,问道:“不知江大人所为何事?”

江宁说道:“本官打算种植红薯和玉米。

听闻徐老大人说,陈先生在这方面是行家,所以想请您来帮衬帮衬。”

陈子龙愈发困惑,说道:“红薯和玉米,学生在家时经常种植,种子也备有不少。

可大人您位高权重,怎么突然想种这两样作物呢?”

江宁赶忙解释:“如今大明各地天灾频发,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但红薯和玉米产量高,还耐旱,对土地要求不高,要是推广大明,能给吃不饱饭的百姓添份口粮 。”

听到这里,陈子龙赶忙站起身来,朝着江宁深深作了一揖,一脸激动地开口说道:“没想到江大人心系天下万民,学生在这里替天下万民谢过江大人了!”

江宁赶忙谦逊地笑着回应:“陈先生,该是本官替天下万民感谢您才是。本官对如何种植这两种农作物一窍不通,所以才恳请您前来相助。

不过您放心,稍后本官就会向天子上奏,为您谋个户部官职,如此一来,推广这两种农作物便会更加顺利。”

陈子龙满脸兴奋,说道:“即便没有官职,此事学生也心甘情愿去做!”

随后,他与江宁简单交流了几句,便立刻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前往自己老家去取种子。

江宁也不含糊,当即安排李若琏亲自率领锦衣卫一同前往,确保种子顺利取回。

这时,一旁的宋应星顿时也来了兴致,兴奋地说道:“若这两种农作物能在大明广泛推广,天下百姓便多了一份口粮,就再也不用为了一口吃食而卖儿卖女了。”

江宁听了,略有兴趣地开口问道:“宋先生对红薯与玉米也有所了解?”

这时,陈子龙笑着解释道:“我与宋应星乃是莫逆之交,我俩兴趣爱好相投。

不过宋兄涉猎更为广泛,且精通技艺。”

江宁一听,立刻意识到宋应星的重要性,随即说道:“两位先生,天子有意开设大明皇家科技院,广纳天下人才,为国家效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两位先生若是有意,本官可向天子上奏,保举二位进入大明皇家科技院任职。”

听到这话,宋应星和陈子龙更高兴了。他俩虽有功名在身,但多年参加科考却屡屡落榜,对求取更高功名早就心灰意冷。

如今,江宁的话又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随后,两人同时开口说道:“学生必为大明鞠躬尽瘁,也定不会忘了江大人的举荐之恩。”

江宁笑了笑,便让人将两人带下去安排住处。

之后,江宁又吩咐下去,把朱由校赏赐给自己的两千顷土地,全部交给陈子龙打理。

同时表示,只要是陈子龙提出的要求,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全力支持他开种植红薯玉米之事。

随后,江宁唤来田尔耕,让他协助自己起草一份奏折。

田尔耕铺开纸张,研好墨,在江宁的口述下,笔走龙蛇地书写起来。

奏折里详细说明了推广红薯与玉米对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重大意义,强调在各地频发天灾的当下,这两种作物耐旱且产量高的特性,能极大缓解粮食危机。

同时,江宁着重举荐了陈子龙和宋应星。

折子中提到陈子龙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经验丰富,老家时常种植红薯与玉米,对其习性、培育方法了如指掌,是推广这两种作物的不二人选。

而对于宋应星,江宁则称赞他涉猎广泛、精通技艺,其才学若能在皇家科技院施展,必定能为大明带来诸多创新与发展。

写好后的奏折被仔细封装,江宁选派了一名亲信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往皇宫。

亲信一路不敢停歇,抵达宫门后,依照流程将奏折呈递给负责通传的宦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