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53章 武举策论考试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53章 武举策论考试

作者:终南九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3:48 来源:书海阁

今日周末,加更一章,感谢各位读者大大们的支持,麻烦大家帮忙点个评分,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大家!

眼见两人如此神勇,袁可立和李邦华顿时眼前一亮。

袁可立赶忙开口问:“江大人,老夫没记错的话,这两位前段时间似乎也在你身边,是吧?”

江宁笑着点头回应。

一旁的李邦华暗自咋舌,心想这江大人真是走了狗屎运,竟能发掘出这么多猛将贤才 。

这时,江宁转头向身旁的锦衣卫吩咐道:“去,把曹文诏和曹变蛟的草靶挪到150步外的距离,让他俩再试试。”

锦衣卫领命,匆忙跑去将草靶移至150步远。

江宁面带微笑,朝曹文诏和曹变蛟点头示意。

叔侄二人默契十足,再度张弓搭箭。

只见曹文诏十箭依旧稳稳射中靶心,曹变蛟则有九箭正中靶心,仅有一箭稍稍偏离。

这下,如同给所有考生兜头泼下一盆冷水又猛地敲了一棒。

场上气氛瞬间凝固,考生们反应各异。

有的眼神中燃烧着炙热的火焰,那是被曹文诏叔侄的神勇激发了斗志,心中暗暗发誓要奋起直追。

有的则面露忧色,神色间满是忧虑,深知自己与之差距甚远,对这场考试的前景感到迷茫。

随后,江宁差人把满桂、何可纲、赵率教三人唤来,吩咐他们负责监督考场,自己则与袁可立、李邦华一同前往聚将台。

这时,江宁开口问道:“袁阁老,不知这策略一科,该考些什么内容呢?”

袁可立沉思片刻后说道:“无非就是兵法、行军打仗、如何布置安排等方面。

但凡熟读兵书的,基本都能答上一些,关键就看有没有学子能够答出自己的观点和特色来。”

李邦华满脸震惊地盯着江宁,忍不住开口质问:“江大人,你该不会是丝毫准备都没做吧?

你可是此次恩科武举的主考官啊!”

江宁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李大人,本官对这方面确实不太了解,想着您二位经验丰富,肯定早有准备,所以就没再过问此事。”

听到江宁这般回答,袁可立和李邦华顿时一阵无语,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心中暗自骂道:这江宁也太不靠谱了,简直就是个甩手掌柜!

就在这时,魏忠贤火急火燎地赶来了。

江宁一见到魏忠贤,赶忙满脸热情地打招呼。

魏忠贤也笑着与袁可立、李邦华一一寒暄。

李邦华与魏忠贤不太熟络,只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

这时,江宁开口问道:“魏公公,怎么样?战马都准备好了吗?”

魏忠贤得意地笑道:“咱家出马,一个顶俩!

两千匹战马都给您备齐送过来了。”

袁可立听闻,开口问道:“江大人,战马你都没准备好吗?”

江宁脸色一黑,无奈说道:“袁阁老,京营的情况您大概也清楚,原本的战马早就被那些勋贵倒卖得一干二净,仅剩的一些也都被他们拉回了家。

如今京营里所谓的战马,不过是些用来耕地的驽马,根本达不到战马的标准。”

听到江宁的回答,袁可立无奈地叹了口气。

李邦华更是气得脸色铁青,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这时,袁可立开口问魏忠贤:“魏公公,这两千匹战马是从御马监调来的?”

魏忠贤笑着回应:“袁阁老说得对。

如今在京城,要一次调动上千匹战马,也只有御马监有这储备了。

腾骧四卫开始整训的时候,咱家就立刻让人将御马监的战马全部清查了一遍,那些胆敢伸手倒卖战马的混账东西,咱家都送他们去见阎王了!”

江宁作了个揖,说道:“这次真是麻烦魏公公了!”魏忠贤笑道:“江大人这说的什么话,咱俩还客气啥?”

随后,魏忠贤脸色陡然一沉,怒声道:“这些勋贵简直胆大包天,竟敢变卖京营战马,全换成这些耕田用的驽马,实在可恨!

要是他们落在咱家手里,敢卖战马,咱家非得把他全家都拉去卖了不可!”

眼见老魏又要放狠话,江宁赶忙快步上前阻拦。

他知道老魏是个狠角色,向来敢说敢做,一旦出口就要动手。

可当下的局势,还不能与勋贵们彻底撕破脸,毕竟各方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随后,江宁带着魏忠贤在大营里四处走动查看。

只见各个考场的学子们都在弯弓射箭,然而整体成绩却不太理想。

这还是江宁特意让人把草靶保持在80步的距离,要是恢复到原本100步的距离,估计至少得刷掉一半的考生。

两个时辰后,所有考生射箭完毕,整整淘汰了三成。

这些被淘汰的学子们神色失望,有的甚至失声痛哭,纷纷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这时,江宁开口吩咐道:“去,把这些学子全都拦下来,告诉他们,等策略和武艺考核全都结束了再走也不迟。”魏忠贤一脸纳闷,开口道:“江大人,这不合规矩吧,第一轮射箭都不及格,按理应直接淘汰呀!”

江宁笑着将魏忠贤拉到一旁,低声说道:“魏公公,整顿京营这事,您也是清楚的。

这些人虽说武艺不行,但说不定有其他才干呢。

再考考看吧,总能从中找出几个人才来。”

随着身旁锦衣卫前去传话,那些原本射箭不及格的考生们顿时喜出望外。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有第二次机会,原本都以为自己这次考试就要惨淡收场了。

刹那间,众人一个个摩拳擦掌,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接下来的考核中好好表现。

眼见步射环节结束,接下来,江宁吩咐人给所有考生准备饭菜。

一时间,米饭、肉菜、瓜果、点心一应俱全。

江宁心里明白,武举学子的境遇与文举学子不同,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家境贫寒。

这也是江宁变相拉拢学子的一种方式。

他留意到,不少学子甚至还自带干粮,清一色是黑面饼子、麦饼之类的粗食。

这时,江宁来到学子用餐的地方,不时和学子们打招呼,温言安慰、鼓励他们。

走着走着,江宁就碰见了英国公府的张世泽、定国公府的徐允祯,还有定远侯府的邓云飞。

江宁逐个上前,对他们都鼓励了一番。

半个时辰后,所有学子用餐完毕,接下来便是骑射考核。

只见不少学子面露难色,毕竟对于家境贫寒的他们而言,骑马射箭是遥不可及的难事,但他们一个个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上马。

好在江宁有满桂、赵率教、何可纲这三位大将。

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向考生们简单叮嘱了一些骑射技巧。

在他们的指导下,不少学子渐渐舒缓了紧张的神情,开始尝试着进行骑射。

看着学子们骑马射箭的表现,江宁忍不住摇头,这成绩实在一言难尽。

也难怪李邦华曾说,当年戚继光参加武举时,武艺表现平平,策略方面更是差强人意。

不过江宁还是从众多学子中发现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两个30岁左右的粗壮汉子,不管是步射还是骑射,成绩都十分优异。

于是江宁让人把那两名学子的资料拿来查看,得知他们分别是黄得功、周遇吉,二人皆出身于辽东军中。

江宁顿时眼前一亮,心想这可是捡到宝了。

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猛将,而且更是忠诚之臣,日后皆为大明战事拼杀直至战死。

最后,江宁吩咐手下人将两人的名字圈出来,手下赶忙照做。

这时,魏忠贤不知何时站到了江宁身后,开口问道:“江大人,这是做什么呢?”

江宁顿时被吓了一跳,急忙转过身,见魏忠贤正一脸笑意地站在自己身后。

心里暗自吐槽:“这老魏怎么整天神出鬼没的,跟个阴魂似的甩都甩不掉。”

这时,江宁笑了笑,解释道:“魏公公,这两人皆是难得一见的猛将之才,我提前标记出来,免得回头疏忽给忘了。”

魏忠贤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随着天色逐渐暗沉下来,骑射考试宣告结束。

江宁当即便安排所有学子留在军营中住宿,并且严令他们不得随意外出,宣布次日将举行武举的笔试。

袁可立因公务繁忙,便告辞离去。李邦华则与江宁一同留在军营。

就在这时,魏忠贤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江宁身旁,江宁不禁一阵头疼,却还是笑着开口问:“魏公公,您今日没有公务要处理吗?”

魏忠贤满脸堆笑地回应:“咱家刚好这两日得闲,便想着在这军营里陪着江大人,顺便也能趁机学习学习。”

这时,满桂、赵率教、何可纲三人前来复命。

江宁笑着招呼三人坐下,旋即吩咐人安排饭食,说道:“三位将军,今日辛苦了。”

满桂豪迈地大笑道:“大人言重了,今日俺可真是大开眼界,这里边有不少厉害的学子,日后定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猛将。”

随后,几人一边吃饭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

何可纲话语不多,但时不时插上几句。

赵率教全程发言极少,可每次开口都直切关键。

江宁心中暗自感慨,这老赵确实厉害,不愧是能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俩打得怀疑人生的狠角色。

第二天一大早,考生们陆续睡醒。

只见江宁早就派人在宽阔的校场上,摆好了上千张简易木桌,不过没放椅子,桌上只简单放着笔墨纸砚。

学子们简单吃过早饭后,就进场准备答题。

武举考试不像文举那么繁琐,江宁干脆把规矩改了,以烧完三炷香为考试时间,考题是袁可立和李邦华出的一些兵法策略相关内容。

江宁和李邦华在考生中间来回巡视。

李邦华忍不住问:“江大人,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以三炷香为限,还不让考生坐着。”江宁笑着,一脸无所谓地说:“李大人,咱们这可是武举,和文举不同。

这些学子以后都是要带兵上战场杀敌的,哪有那么多讲究。

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不如回家哄孩子去。”

正说着,几个穿着华丽锦袍的考生,气冲冲地跟旁边的锦衣卫抗议。

江宁走过去,问道:“你们不好好答题,在这儿吵什么?”

其中一个穿锦袍的少年说:“江大人,我们参加恩科武举,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可这考试也太敷衍了,连把椅子都不给,让我们怎么安心答题?”

其他几个锦袍学子也跟着附和。

江宁看了他们一眼,心里明白,这些都是富家子弟,平时在家养尊处优惯了,站一会儿就受不了,还指望他们上阵杀敌?

江宁冷哼一声,说道:“你们参加的是武举,不是文举。

说实话,这一千张桌子,我本来都没打算准备。

你们将来要上阵杀敌,为大明开疆拓土、保卫边疆,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不成打仗前,还得给你摆把椅子,让你舒舒服服坐着打?”

那名学子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可还是心有不甘,说道:“可是大人,文举的考生都是坐在考场里答题的。”

江宁点了点头,回应道:“既然你这么羡慕文举,那你去参加文举好了,我这儿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说完,江宁摆了摆手,两名锦衣卫立刻上前,直接把这名考生架起来,抬出了军营。

其他几个穿着锦衣的学子见状,再也不敢吭声。

江宁冷哼一声,扯着嗓子喊道:“没椅子坐就考不了试了?

将来上了战场,难不成还要敌人把脖子洗干净了,送到你面前让你砍?”

接着,江宁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你们当中有寒门学子,有富家子弟,还有勋贵子弟。

英国公府、定国公府,还有定远侯府都有子弟参加考试,他们都没吭声,你们叫嚷什么?

要是谁受不了我定的规矩,随时都能走!”

这时,一旁的李邦华忍不住劝道:“江大人,您这么说,会不会太伤学子们的心了?”

江宁又冷哼一声,骂道:“伤个屁!

愿意考就考,不愿意考就赶紧滚蛋!”

这话直接把李邦华惊得呆立在原地。

这时,江宁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皇上对此次恩科武举极为重视,你们想必也有所了解。

自我们大明开国以来,恩科中很少设有殿试,可这次皇上特意增设,这对你们来说,是鱼跃龙门的绝佳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

一旦错过,可就再也没有了 ,往后后悔都来不及!”

一众学子纷纷开始埋头认真答卷。

考场上,有人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有人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江宁路过孙传庭、卢象升身旁时,只见两人奋笔疾书,脸上满是自信。

江宁心中暗自惊叹:不愧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这点考试难度对他们来说,确实小菜一碟,毫无压力。

可再看看周围,不少学子紧握着毛笔,迟迟没有下笔。

江宁仔细巡查了一圈,结果被一些学子的字迹惊到了,那字写得简直不忍直视。

江宁心想自己的字已经够拿不出手了,没想到这些学子的字比自己的还差劲。

李邦华在一旁笑着说:“江大人,大明虽以武力开国,但多年下来,武举不受重视。

这些学子能学成这样,已经尽力了,您可别太为难他们。

如今军中还有不少将领,认识的字也就几百个。”

江宁听后,感慨道:“只会打仗,不识字可不行。

看来日后有必要好好整改一下恩科武举。

武举之人不仅要能上马杀敌,还得熟读兵法,最起码得识字。

不然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当将军,传出去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