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477章 兵围黔清(上)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9月4日,四川重庆府,夔东府方向,两府交界的万县。

150里路程,经过3天的正常行军,督师文安之和临国公李来亨的3万大军,来到万县西城外10里的地方。

“啊呸”

“狗日的谭诣,谭弘”

“他妈的,你们也有今天,落荒而逃,闻风丧胆的废物”

此时此刻,先锋小将谭益,带着其父谭文的一众旧将,站在东城门楼上,望着女墙上清军丢弃旌旗,脸色狠厉,破口大骂中。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之仇,即便对方是两个亲叔叔,谭益也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剁碎了喂狗狗。

可惜啊,他的两个亲叔叔,侦听到文安之和李来亨亲自领兵3万西进,直接放弃了万县,逃之夭夭,撤往后面的梁山县。

“陈叔叔,高叔叔,咱们继续追”

“这两个鳖孙,王八盖子的,就是逃到天涯海角,小爷也要冲上去,弄死剁碎了他们,以祭奠家父和死难的兄弟们”

乘胜追击,终于逮到机会复仇的谭益,就是要借着文安之和夔东的兵威,完成自己的复仇机会,更要恢复涪侯府昔日的荣耀。

别小看这帮人,仅仅两千多人,大浪淘沙,去除污渍废物,能留下的都是百战精锐,忠心耿耿的铁汉子。

“咚、咚、咚、、”

“轰、轰、轰、、”

“兄弟们,报仇雪耻,杀贼,,”

“兄弟们,杀谭诣,杀谭弘,,”

“兄弟们,杀汉贼,杀走狗,杀,,”

一天以后,9月5日,督师文安之的前锋军,涪侯谭文的旧部,2千多的残部,经过昼夜的急行军,终于在梁县追上了清军。

话不多说,刚刚立阵西门外的谭益部,也不搞什么围三缺一,就要带上本部人马,冲上去搏命。

此时此刻,梁县城里有5千兵马和不少衙役丁壮,是谭诣的心腹总兵冯景明,留下来断后的。

兵贵神速,小将谭益,根本不用考虑后路的问题,反正梁县他们熟悉的很,里面的守军,能有一半精锐就不错了,士气肯定也不行。

“咚咚咚”

“兄弟们,该轮到咱们了,冲上去,杀贼,杀,,”

“杀贼,杀鞑子,杀,,”

一天以后,9月6日下午,督师文安之和李来亨的中军,来到梁县城外,开始围三缺一,规规矩矩的攻防战。

准备半个时辰后,大老粗老武夫,悍将益国公郝摇旗,带着本部3千兵马,盯着梁县的东城,开始冲上去厮杀了。

先锋军小将谭益,伤亡了大几百人后,此时正带着一千多残部,躲在后阵休整中。

开玩笑,城里5千人,追击的涪侯残部,仅仅2千多人马,就想破城啊,在山里流浪了半年,缺兵短粮饷的情况下,拿什么攻城。

去年以前,双方都是知根知底,妥妥的兄弟家族军队,装备也都差不多,那就更难打了。

9月10日,经过4天的搏杀,冲锋陷阵,蚁附登城,明军伤亡了几千人之后,梁县告破。

满清的总兵冯景明,带着500心腹将校亲兵,骑着一大堆战马骡子,从梁县的西门,破城而出,向西逃亡忠县。

9月12日,明军的先锋军,益国公郝摇旗,带着本部2千多精锐,来到夔东二潭的老巢忠县,重庆府的最外围。

这一次,大老粗悍将郝摇旗,也不敢私自攻城了,因为里面的清军,严阵以待中,兵强马壮,久候多时了。

一条长江水,贯穿整个大西南,重庆和夔东府都是靠着长江,周边的地方武装军阀,都是靠这条水吃饭养兵。

在夔东府,势力最大的无疑是忠贞营,人多兵马多,但地方武装三潭也不差,他们占据了最富裕的忠万梁,三个县城,兵马足足有2万多人。

二谭吞并了老大兵马后,优势最大的就是水师,忠县南城门就在长江边上,占据了水路便利。

这时候的水师,可不是专业的水师,既能干水战,也能上城墙砍人,妥妥的两栖陆战队。

此时此刻,城里有二谭的水师1万,步兵3千,还有重庆增援过来的兵马,总兵程廷俊的右标,副将党朝禄的1500人,整整1.5万兵马。

放眼整个四川,明清双方的兵力,都是严重不足,因为战乱几十年的原因,人口流失太多了,明清都养不起太多的兵马。

整个重庆府,也就是1万左右的军队,还是四川巡抚高民瞻,带了3千保宁府兵马南下的情况下。

其他的兵马,都屯在重庆府的上面,潼川府,跟成都的明军继续对峙着,兵马也不多,1.5万左右。

“噔、噔、噔、、”

“快快快,小心脚下,跟紧了,别掉队了”

“兄弟们,再走半个时辰,过了这个山岗,休息一刻钟”

“兄弟们,看好骡马,小心火炮,弹药,都盯着点,那都是心肝宝贝”

8月31日深夜,夜色朦胧,四川中部地区,成都府至泸州府的官道上,大几千明军正在急行军,夜幕中时不时传来将校的吆喝声。队列整齐,步伐一致,每隔几十米,就打着一个大火把,连绵几公里,犹如一条蜿蜒的火龙,正在向南挪动。

一个个将士,挺直背脊,气势磅礴,抿着嘴一言不发,紧跟前面战友,彰显了团结的力量,还有严谨的军纪。

没错,这一支军队,就是大明在四川的军队,正在快速南下贵州边境,准备围歼贵阳的清军。

蜀王世子刘震为帅,吏部左侍郎、右军师方献廷为谋士,带着8千多精兵,遵照大明中华皇帝的旨意,昼伏夜行,秘密前往贵州边境。

副将杨定的步兵中营5千,参将包杰勋的二炮二司1500人,将军艾承业1千兵马,将军刘鼐兵马500,德安侯狄三品的儿子狄从仁,兵马500。

留守成都的主帅,是征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带着德安侯狄三品,延长伯朱养恩,广平伯陈建,总兵刘耀、龙海、陈万保等等,兵力1万左右。

细心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一次的南下大军,领兵的全是年轻将领,就除了一个军师方献廷。

8月28日,正在成都休整的黔国公沐天波,接到来自缅甸的圣旨,下令分兵南下贵州边境,配合主力围歼满蒙精锐。

为了顺利完成陛下的旨意,沐天波紧急问计方献廷,经过半天的的磋商,最后才拿出南下计划。

蜀王世子为首,方献廷为辅,调集陛下的亲信嫡系杨定和包杰勋,二炮司火器全部调走,随军南下。

同时,沐天波也假公济私,把大女婿艾承业塞进去了,就是为了见陛下的龙颜,露个脸面留个好印象。

一天后,闻到异常味道的德安侯狄三品,直接带上重礼找上沐天波,费尽口舌,才打听到一点消息。

天赐良机啊,老武夫狄三品,立马求着沐天波,把自己的嫡长子狄从仁,塞进南下的大军。

沐天波也是顺水推舟答应,很简单,成都府留下的都是军头武夫,陛下嫡系南下了,他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成都府,这时候荒凉的很,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留下来的丁口没多少,大军南下后,就剩下一万军队。

朱雍槺的旨意,说清楚了,主力南下后,成都的沐天波,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走人跑路,保住了兵马,哪一天都能杀回来。

话是这么说,可是沐天波难得拿到领兵大权,更怕守不住,丢了脸面和权势,因此卖力拉拢军头。

隔壁的潼川府,川陕总督李英国的手里,还有1.5万精锐。

几个月以前,李英国战败,丢了大几千兵马,为了拦住强势的明军,他抽调保宁总兵严自明3千人,直接南下重庆府,重点协防夔东。

同时,下令陕西增兵,抽调凤翔府守备杨青荫,领兵1500人,南下入川,重入川陕总督府麾下。

“踢踏、踢踏、、”

“主帅有令,全体停步”

“主帅有令,打灭火把,全体歇息”

“主帅有令,原地休息,喝水吃干粮,一刻钟后再整兵出发”

半个时辰后,官道上,骑马疾驰的传令兵,吼声如雷,来回传递军令。

即便是半夜,传令兵所过之处,火把纷纷熄灭,大几千将士,也跟着往边上一坐,整整齐齐,站如钟坐如钟。

这就是大明中华皇帝的真正精锐,纯正的嫡系步兵营,令行禁止,号令如一,整个步兵营5千人,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整个中华大地几万里,军队几百万,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这就是朱雍槺争霸天下的本钱所在。

可以说,明清所有的军队,能三更半夜正常行军,一日百里的速度,也只能是5个步兵营,体能充沛,令行禁止,还没有夜盲症。

如今的步兵营,早就超越了当初的勇卫营,那时的朱雍槺,也是赶鸭子上架,半吊子业余水平都不如。

现在不一样了,所有的新兵,都是昆明新兵营出产,由总兵潘世荣和夏龙山,带着几百勇卫营老兵训练。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不停的完善,如今的新兵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计划体系,一个个往死里操练。

想想也是,潘世荣和夏龙山,仅仅50多岁,正是经验丰富的年纪,还能继续领兵作战,他们也就是为了给儿子让路,才迫不得已进入新兵营。

一肚子火气的两个老武夫,那就没的说了,只能把火气洒在新兵身上,往死里干,干不死,干不废就行,只要听话合格的新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