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215章 木板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215章 木板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这些树的直径大概都在50厘米左右,是制作木板、木质家具的好材料,不过要想把这一棵棵树变成族人想要的东西,得费很多工夫。

首先就是砍树,原始社会不比后世,有着各种先进的工具,几分钟就能砍倒一棵。这里得花上很久,才能砍倒一棵这么粗的树木。

事实上,部落对于砍树累积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部落现在常用的直径30厘米的树木,砍伐起来速度也很快:在离地面20厘米高的地方,用锋利的斧头先砍出一个楔形缺口,然后在这个楔形缺口的背面继续砍一个缺口,其他族人拉动提前绑在树干上的绳子,绳子分为两根,沿着树木倒下的方向分布在两边,防止拉倒树木的时候砸着自己。

树木倒下后,再用斧头或者锯子把多余的树枝给砍下来,这些粗壮的树干,由族人费劲地抬其两端,下面塞上一组车轮,就能沿着道路装到车上,拖回部落。

当然,也有用双人锯来锯的,不过锯子对付这种粗壮的树木,效率有时还不如斧头,所以砍树的这些族人,最喜欢的还是用斧头,尤其是经过锻打之后重新磨得锋利的斧头。

砍下来的木头通常会堆放在围墙外面的一处地方存放,让它自然晾干,不过这个时间很长,熊洪不可能等上两三年才去建造船只,所以对这些木材的处理也就简略了很多。

不过这也让熊洪有了更长远的规划。

熊部落造出来的船肯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以现在的技术来说,木材就是最好的造船材料。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各个国家的海军也都是用这些木材作为基础原料,它们建造的船只,活跃在各个国家的海军序列里,被称为风帆战舰。

后世的瑞典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21世纪初,当地的林业局通知国防部,可以把种植的橡树砍下来去做船。熊洪知道,好的木材不仅仅可以做家具,更是制作这些船只的最好材料。

熊洪也让熊石等人记了下来,就是寻找松木、杉木生产多的地方,尤其是高山,标记下来,作为部落优良木料的储备基地;另外就是在一些不太适合开发成土地的山地上,砍伐完树木后,再栽种上一些树木,砍多少棵就栽种多少棵。

人工栽种的树木虽然要经过很多年才能用,但从现在开始准备,总比以后去更远的地方去砍伐要省事,而且人工栽种的可以更容易控制间距,提升木材的质量。更何况,一些可以造船的树木本身就能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作用,排列整齐的人工树林管理起来也比杂木林要好管理的多,里面还可以用来养殖。

“将那些直径在50厘米以上的木料给堆放好,围墙这边没有地方,可以就近在森林那边存放,底下用木头或者石头给垫起来,放在那边晾干……”

现在就算建造船只,最好也是用这些普通的木料来进行建造,一方面这些木料加工起来更简单,另一方面,船只还没有定型,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地调整,用这些上好的木料太浪费。

“好的族长,熊大熊二他们说,从凌河沿岸发现了很多树林,里面就长着不少这样粗的树木,木材还是很充足的,还有必要让族人们去栽种吗?”

熊木有些疑惑,虽然对族长暂时不用更好的木料表示认可,但对于栽种树木,他还是有些不太理解,树林多的是,这些优良的木头也多的是,没有再砍就行,何必浪费时间去栽种呢?

“这些木头现在是很容易找到,可你看上面的年轮,上面每一圈就代表着树木生长了一年,”熊洪指着一棵树干被锯的整齐的断面,“你来数数,这棵树生长了多少年。”

“1,2,3……78、79,共82圈,也就是82年。”

“我们砍倒它用了多久?会不会超过一天?”

“肯定不会超过一天,差不多一个上午就能砍上7、8棵。”

“对啊,这棵树从82年前开始生长,而我们只用了一会儿就砍倒它,”熊洪有些感慨,“如果我们只砍不种, 熊部落以后的族人,会不会就没有这些大树可以用了?我们现在种上一棵,几十年后熊部落就可以少找一棵,能用的木材也就多上一棵。”

“……明白了族长,等春天就让他们去找一些小树苗和这些树的种子,移栽到这边来。”

“嗯,到时候种整齐一点,我们也要给后面的族人留上一片片整齐的树林作为木料储备。”

在木材坊,一根三米多长、30多厘米粗的树干正被固定在几个木架上,熊木带着新挑选出来的木匠,对这根树干进行处理,整个木材坊,都是这样的场景。

木材从砍下来之后,树皮就被剥了下来,然后经过修整,主要是把节疤给削平。留下的树干,会被运过来放在架子上,因为木材的两头粗细不同,有经验的木匠会用墨斗在上面弹几条切割线,然后用斧头一点点地把圆柱形状的木头给削成边长在15、16厘米的矩形柱。矩形柱根据将要解下来的木板尺寸,会决定要不要把四条棱线给削出来,削好之后,用刨子在四个面再稍微刨平一些,然后就要对这种木柱进行切割,从上面裁下来一块块符合要求的不同尺寸的木板。通常根据木材的生长情况,每一根这样的木料,都需要从木材上分割出宽度、厚度各不相同的木板——这也是为了节省时间。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两人合拉的大锯,将初步处理过的木料用墨斗画上一条条线,每条线之间的距离大概就是需要的木板厚度和宽度,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将木料的一端放在一米多高的桁架上,一头翘起一头挨地,两个族人根据事先画好的线条,一人站在翘起的那头木料上,一人蹲在地上,沿着线条一点点地将木料给锯开。

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一天的时间两名族人差不多才能分解完两根木料。木板材料的稀缺,导致部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除了宗庙有几张长条桌之外,还有食堂有一些桌子外,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木板做成的家具。

所以熊洪从部落里挑选了不少的青壮,跟在熊木后面,来分解木料,争取这个冬天能准备更多的板材。

受限于工具和技术难度,部落裁下来的木料目前只有三种规格常用:5厘米长宽的方木,5厘米宽、10厘米长的木板,以及2.5厘米宽、10厘米长的木板,剩下的一些规格,则作为补充。

通常情况下,一根30多厘米粗的树干,经过分解之后,也只有十几块各尺寸的板子能够使用。

分解下来的木板,还要进行处理,通常是放在桌子上,用刨子给木板的表面刨平,削去多余的地方。对于宽度、长度不够的木材,还需要进行拼接。

拼接使用榫卯结构,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熊部落在熊木的指挥下,在木板的长边缘削出榫头或者开出榫槽,拼接时,放在锅上蒸,软了之后进行拼接,如果需要防水,还要进行捻缝,拼接好的木板更宽,用处也更大。

“现在整个木工坊是部落各个工坊里人最多的地方,分为剥树皮、画线、修整、解板、削平、拼接等几个小组,除了剥树皮最简单外,剩下的进展都很慢,”熊木向前来查看木工坊进展的熊洪诉苦,“工具也很容易损坏,尤其是锯子,一不小心就会断。”

忙碌在木料坊这边的差不多有120多人,原来的院子顶部,都用木棚给挡了起来,四周生上煤炭炉,里面的温度很是温暖。其中10人剥树皮,10人画线和修平节疤,60人负责解板,30人来刨平木板,20人开榫卯槽。这些工作也不是固定人员,尤其是解板的族人,体力消耗会非常大,通常干上一天,第二天就得轮换下来,否则就会影响效率。

开好榫卯槽的木板,会被运送到木工坊,由那边的族人进行拼接操作。熊山的铁器坊还在附近点燃了一个锻铁炉,专门用来打造、维修锯条和斧头等木工工具。

熊洪点点头,表示知道,解板子属于重体力活,同时也属于技术活,对族人的体力和配合要求很高,所以每天能出产几十块木板,熊洪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况且这个冬天还有很长时间,每天就算只有50块木板,这两个月还能有个千把块,解下来的木板,只能用在造船上,其他的家具一概不得使用。

这样到明年,部落应该就能积攒不少木板,足够建造一些船只出来,届时如果木板还不够,那就制作一些木筏或者竹筏出来,在相邻的两个村落之间运送物资,勉强也够使用。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能带动一些其他的东西改进。比如围绕着木船,一些配套的东西也在设计、准备中,比如船桨、风帆等,还有就是鱼网等工具。

造出来的船不仅仅是运输用,还有可以在水中进行捕鱼的功能,熊洪设计的渔船,要比运输船更小,但更灵活,在凌河这种宽度的河流和一些大一些的水塘、湖泊里,更加好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