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225章 陶罐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225章 陶罐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第225章 陶罐

“族长,这些陶罐、陶锅的坯子都做好了不少,只等熊土那边把磨碎的石头拿过来就行,”熊杰搬了一个脸盆大小的陶坯过来,摆放到熊洪面前的桌子上,“按照你的要求,在这上面刻上了不少熊部落的文字和族规。”

眼前这个陶盆,比熊洪当初刚制作的时候,不管是质量还是美观上都要好很多,而且熊木带领的陶器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制陶经验,不仅仅在这种常见的陶器上有所改变,甚至是一些特殊形状的陶器,他们也都能制作出来。

虽然这帮匠人现在深受部落族人的尊敬,不过在熊洪面前,他们还是很谦虚的,毕竟族长不仅仅是族长,更是将制陶的技术传播给他们的人,没有人比熊洪更懂技术。

去年在跟白河诸部的交流过程中,要不是有鹿皮随时翻译,还真不一定能够那么顺利,这就让他非常希望让这些人都学会熊部落的文字和语言。熊洪认为,把熊部落的文明给传播出去,将农耕文化发扬光大,才能让熊部落及周围的部落生活的更好。所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想了很多办法。

白河诸部对熊部落的文字、语言不通?没关系,熊部落接下来会将制作好的竹简、刻好字的陶器等“产品”,传播到这些部落里。

你花了“高价”换到了这些东西,除了用之外,看到上面刻着的一个个大小相同但图案不一样的文字,会不会觉得他很神秘?会不会有部落想着要弄清楚上面的信息?那熊部落的文字不就可以传播出去了吗?

既然要认这些字,是不是就要找熊部落的人来学?这是不是也能从这些部落换一些东西回来?

至于竹简,那就更方便了,一卷就是几十上百个字,对传播文字更加方便。

至于这些陶器上刻什么,熊洪也有一些规定,大一点的如同陶盆、陶锅甚至以后的青铜器上面,就刻部落的一些族规,比如成亲、刑罚这些;小一点的如陶罐、碗这些,就刻一些花纹、词语、短句等。

这样做在熊洪看来有很多好处,首先就是对推广熊部落的文字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个时代的部落,对这些新东西很是好奇,尤其是在这种陶器上刻上一些字,烧制出来呈现的样式就跟普通的陶器完全不同,就连熊部落自己的族人们对有字的陶罐都爱不释手,更别提其他部落了。

其次是提升陶器的附加值,这个当然是“奸商”熊洪提出的概念,熊木等人可不觉得刻上几个字陶器煮出来的食物就能变得更好吃,但架不住熊洪劝说,说这个陶器上面写着熊部落的一些知识,等换给其他部落就告诉他们,这可是熊部落非常珍贵的东西。当然兑换的物资也要比普通的陶器贵上一倍。

还有就是能够让族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这些文字,虽然之前熊部落一直坚持着晚间学习的习惯,现在还正在筹划开春后的课堂学习,包括一些适龄的孩子们上课,但这些成效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呈现。熊洪是想利用这些机会,将一些文字给刻在常用的器具上,这样就能让他们经常接触到了。

另外,除了一些文字的刻写,还有很多数字、计算、图案的刻写,比如简单的加减运算,一些部落的图案等。

“好,等上釉的时候,多带一些徒弟,你觉得哪些族人可以,就跟我说,我来安排,”熊洪很是满意现在熊杰带领着的陶器坊,不仅仅能够按照要求完成部落的任务,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开动脑筋,想着办法提升陶器的质量和降低成本,这对熊洪来说,熊杰年纪虽小,但已经有了一个行业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值得他大力培养。

现在在制陶这一方面,流程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得益于熊杰参考砖窑修建的陶器窑室,再加上对温度的控制和掌握,现在每窑都能产出几十件中小型的陶器,或者是十几件大型的陶器,而且成功率还很高,并且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现在也有不少被制作了出来。

“这些釉料你都是怎么知道是什么颜色的?”熊洪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也不知晓,但他给部落族人一种全知全能的形象,让熊杰以为族长是在考教他。

“是这样的族长,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烧!”

“烧?”

“是的,不管什么样的材料,我都可以给破碎成很小的碎粒,或者放到石磨上磨成粉,然后再兑水涂在陶坯上。”熊杰老老实实地答道,“不过每这样做一次,我就会记录一下,有时候做出很好看的东西,就去看看是怎么做的,这样就能很快知道,要想做出同样好看的陶器,需要什么材料来制作釉料了。”

“嗯,是个好办法,肯动脑,”熊洪赞叹一声,这个办法其实任何人都能做,可要坚持下来,就非常不容易了,而且他还能找到最合理的办法来进行试验,“好好干吧,到时候给部落多做一些好看的陶器出来。”……

对熊杰进行了一番勉励,熊洪又来到了熊木所在的木工坊,他要来亲自查看,吩咐熊木做的事情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纸,自从来到这个时代,熊洪就在想着把这个东西给制造出来,尤其是在上厕所用各种树叶和竹签时,这种念头就尤其强烈。可这两年一直为部落的温饱而奔波,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干这件事,但随着要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竹简的重量也越来越重,熊洪得想个办法减少阅读时的难度,那纸张就是最好的选择。

提起造纸,华夏人并不陌生,它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发展。

而熊部落也不是没有造纸的条件。

首先是技术上的,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熊洪自然知道造纸术有多么伟大,即便是不记得很具体的制作方法,但对大致的流程和材料的处理还是有些熟悉的。光是这个,就能节省部落族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是知道了答案和解题思路去倒推过程,只要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多尝试一些办法,总归能轻松地解决;

第二是原料和工具上的。造纸的流程,按照能够手工搓出来的方法,可以分为原材料的采集与处理、纤维解离工艺(造浆)、抄造与后处理、干燥等步骤。而这些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工具和原料,熊部落现在都能予以解决——大不了效率低一些,时间长一些,反正跟将要得到的产品相比,这些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就是需求上面。造纸术其实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原型了,但直到东汉蔡伦发明(一说改进)造纸术时,用的还是兽骨、龟甲、兽皮、布帛和竹简,来记录各种信息或者传播知识。而这些载体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重量、成本、原料等缺陷,但纸张却完美地避开了这些缺点,这也是社会上对纸张的需求而促使的改进。

就比如说熊部落,如果不是熊洪穿越而来,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别说纸张了,可能再有个几万年都不一定会有竹简的出现。

“熊木,这些原料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虽然是冬天,但在木工坊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厚厚的水蒸汽将整个房间都给充斥满了,熊洪也是分辨了好久,才找到蹲在石槽旁边的熊木。

“族长,是你来了啊,”熊木也认出了熊洪,连忙上前打招呼,“这里的地方还是有点小,春耕之后得换个更大一点的地方。”

其实造纸的原理很是简单,熊洪就曾经拿过一张麻布跟熊木举例子,麻布是由麻线纺织而成的,而麻线又是由不同长短的麻纤维捻在一起的,那如果让这些纤维不捻在一起,而是平铺在一个光滑的地方呢?再让它们更加紧密结实呢?那会不会就形成了另外一种“布”?

熊木被熊洪的说法所吸引,让他深以为然。于是按照熊洪的指导和建议,熊木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纸张的研制。

“这些树皮都是从之前当做柴烧的木头上剥下来的,都干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熊洪虽然跟他讲了构树的树皮是造纸的好原料,但奈何现在是寒冬,外面的树木很不好找,“没办法,只能先试试看,反正要的是把这些树皮给打碎。”

除了构树之外,纺织坊剩下来的一些麻线团、破布,还有捕鱼队那边严重破损的渔网,都被熊木收集了过来,用来当做制作纸张的原料。当然一些草和秸秆也能制作,不过最好的还是纤维比较多的原料,这样造起来也更简单一些。

“这些树皮之前都在池子里泡过很久,而且还混合很多的生石灰一起浸泡,”熊木指着一卷被捞上来的树皮,“这个池子不算大,里面就泡了两百多斤的树皮、”

“时间有点短吧?”

按照道理来说,这种浸泡的时长,至少要有个半年的时间,当然现在熊洪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等待,所以现在只是验证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造出纸张,至于纸品的质量,这个要等到以后再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