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226章 造纸前的准备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226章 造纸前的准备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第226章 造纸前的准备

“是有些短,按照计划原本要泡上半年的,不过这是第一批实验用的,这才几天就捞出来应该也能用吧。”熊木有些无奈,他当然希望能够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来做,但熊洪好不容易有时间给他传授新的物品,就算材料没准备好,也要尽可能地靠近,“按照族长你的要求,把这些材料都给切碎,接下来要怎么做?”

“下次准备这些材料的时候,可以先找一些大缸或者修个池子,把这些切碎的东西都给倒进去,然后放上生石灰再浸泡上大半年,在捞出来处理之前,用清水冲洗,去掉里面的一些脏的东西。”

熊洪说着,并用木炭在墙上写着,同时让周围记录的族人给记下来,“现在这些先用着吧,等捞出来之后,用流水把这些碎麻布、树皮给清洗干净,接着下一步,把这些放到锅里煮,记得加上一些草木灰水,我也不知道要蒸多长时间,干脆就多煮上几天,就煮5天吧。”

“煮完捞出来清洗一遍,”熊洪接着吩咐,“然后找一些族人,用脚踏碓把这些煮过的材料舂成泥状,顺便再把里面的一些石子、小木棍给好好挑一挑。”

蒸煮、舂碎之后就可以把这些纤维给放到水池里,使劲搅拌,让植物纤维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池里。

这一步材料准备就算是完成了,但熊洪知道,在将这些包含大量植物纤维的纸浆捞起来之前,还要再加上一种能够起到分散作用的物质,就是传说中的纸药。

纸药在打浆之后加入,这时的浆液主要由纤维素与水构成。然而,纤维素不溶于水,密度却又要高于水,所以只要静置一会儿,纸浆中的纤维素就会发生沉淀,呈现絮凝,如此造出的纸张,就会不均匀。

而加入纸药之后,浆液就会变得粘稠,纤维素也就能够稳定地悬浮于液体之中;

而且从植物中提取的这些纸药,用现代科学眼光看来就是一些水溶性的高分子。这类高分子有个独门绝技,就是可以增加水溶液的粘度,而高粘度不仅能让纸浆保持均匀,在用纸帘捞出纸张之时也有助于延缓滤水的速度,而这个过程,足以让工匠们有时间挑拣出一些杂质。

虽然具体的原理熊洪也不是很明白,但并不妨碍他把这些东西告诉给熊木,用在自己部落的生产上面。至于原理是什么,那就等到后面部落里有人去研究吧。

纸药可以使纸浆中的纤维分散,同时它还能防止纤维互相粘结,使湿纸易以分张或揭分。一般是用植物的藤蔓、树皮、根茎等,经过水浸,搓揉,捶捣等工序获取的粘性汁液。

虽然冬天没有那么多藤蔓植物,可部落周围有一种榆树皮非常合适,取材也很方便,而且部落中用来造船的很多木材,就是榆木,剥下来的树皮也有很多。

除了榆树皮,另外一种生长在土丘农田区周围的植物——黄蜀葵的根部,也能制作出一些纸药。

“这一步就是制浆,添加完纸药充分搅拌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荡料入帘了。”

这一步非常考验工匠的手法,即便是在后世的21世纪,很多地方的古法造纸,也是最看重这一个步骤。荡料入帘(又称「抄纸」)是决定纸张厚薄均匀、纤维分布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需依赖竹帘的精细制作与工匠的熟练手法。

竹帘好说,部落的篾匠们做了这么久的竹编工作,技术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熊洪准备让他们做几套竹帘出来:将处理好的竹片破成很细的竹篾丝,大概就跟麻线差不多粗细,接着用编织的手法,以麻线为纬线,将竹篾丝平行排列(经线),间隔约0.3毫米,纬线紧密缠绕固定,形成细密网格。

这样做好的竹帘,在抄纸的时候,可以让纸浆里面的水漏下去,但又不至于漏的太快导致纸张厚薄不均匀。

接着就是最关键的抄纸技术了,这些知识可不是熊洪能传授的,只能靠着族人在实际制作中,一次次地尝试,一步步地总结了。竹帘除了竹篾编成的部分以外,还有一些框架、挂钩什么的,用来在抄纸的时候固定竹帘,并在制浆捞完之后把纸张给分离出来。

具体的过程虽然不记得,但大致的技巧熊洪还是有些记忆的:在入帘时,双手平持帘架,以约30度的斜角缓慢浸入浆槽,避免激起气泡;

然后荡料,先向前轻推,再向后回拉,利用水流惯性使浆料均匀覆盖帘面,动作需连贯如“荡秋千”;随后控水,抄起后水平持帘,左右轻摇3-5次,沥去多余水分,同时调整纤维排列方向;最后就是叠加了,如需要更厚的纸张,可重复抄纸2-3次,每次需待前层半干后再覆新浆,避免分层。

这个步骤结束之后,就需要把竹帘连同框架一起移开,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如同压豆腐一般,等到压紧压实,里面的水分流的差不多,就可以对纸张进行分离和烘干,或者晾干。

从边角处小心地将纸张完整地取下来,贴到平整的墙壁上,或者平铺在平整的桌子上进行烘干,就能得到一张平整的纸张了。多张纸叠放到一起,用刀将边缘削平,再裁成固定大小的纸,就能供部落用来记录各种信息。

“这些步骤你都记住了吗?”熊洪花了两个时辰,一边讲一遍画图,将几个步骤都告诉了熊木,“这些过程里面具体该怎么做,我不会过多地过问,一切靠你们自己,当然要是碰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来找我,记得多思考。”

熊木点点头,光是用来记录各种环节的竹简,他就用掉了五卷,手腕发酸的他,已经对这种更加轻便、更加好用的纸张期待了起来,作为部落的“技术骨干”,他很清晰地感受到,纸张的制造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堪比部落种植粟米。

“都记下来了,这几天我们就准备把需要准备的工具先准备好,正好趁着煮树皮的这段时间,我们还能把竹帘给做的更细一点,”熊木拿过熊材那边送来的竹帘,摇了摇头,“族长你看,这些缝隙太大了,还不平整,跟你的要求差太多。”

熊洪也看到了竹帘,但他只是点点头,“你们自己沟通好,甚至可以自己做,到时候给他们一个要求就行。”

“另外熊木,你们要开始多培养一些族人来干这些事情,别到时候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没有人来做。”

“好的族长,这次造纸的族人我亲自来选一些。”

可以预料的是,熊部落即将发明出来的纸张,会在信息传递、文字记载上产生巨大的作用,甚至熊洪都想着用这些纸装订出一些书,给部落的族人们用来学习。

当然至少在今年,纸张的产量和质量不会很理想,甚至还会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但凡事总要有个开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了纸,就要有笔,而有了笔,就要有墨。

笔好说,现在部落里常用的就是用细炭做成的炭笔,这种笔虽然取材方便,用起来也顺手,可很容易把自己身上搞的到处都是黑灰,而且在竹简上书写的话,笔迹又太粗,这让熊洪很是苦恼。

古华夏用的笔也差不是炭笔,不过到了封建社会,就发现了石墨的作用,经过研磨,用细木枝沾着,就可以写在竹简上;后面据说秦国的蒙恬在镇守长城时,发明了毛笔,用毛笔沾着墨汁,书写更加方便。

既然毛笔从发明到后世一直都在使用,那就充分说明了这种东西的好用,而且取材十分方便,只要动物的毛发就可以,甚至人类自己的毛发也行——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喜欢用孩子的胎毛制作毛笔的。

笔墨笔墨,有了笔,那肯定离不开墨水。根据材料的不同,墨水一般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但无论哪一种制墨的方法,都需要原料的燃烧不充分,再收集残留的碳黑——木材等经过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浓烟,烟粒就是碳黑。收集下来的碳黑,在混合上粘合剂,加上水研磨,就变成了墨水。

熊洪现在非常希望能找到石墨矿,虽然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石墨的资源非常丰富,但熊洪又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更不知道石墨矿在哪里,只能寄希望于运气了。有了石墨,就能制作用于书写的墨水或者铅笔,总归是要比现在准备使用的煤炭粉或者木炭粉要好。

“行,这里就交给你了,”眼看天色已晚,熊洪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勉励了一番熊木,“不要怕失败,多尝试几次就行。”

造纸的事情这段时间就能有个成果出来,熊洪也乐得轻松,反正该说该做的他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等这些树皮组成的原材料快点准备好,至于其他流程,也不用太担心。

“……纸张制造出来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对熊木的技术,我还是很放心的,不过纸张造出来之后该怎样去使用,这倒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