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240章 粮票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240章 粮票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轧钢厂距离南锣鼓巷并不远,走路最多也就半小时。

骑车子的话10分钟左右就能到。

李枭本以为在门口能碰到闫埠贵,只不过让李枭疑惑的是,闫埠贵今天并没守在门口,这让他心中有些稍微诧异。

自从阎解娣出生后,闫埠贵就越来越爱贪小便宜了。

今天倒是有点不正常。

正想着的时候,李枭也推着车子进了大院,这才注意到,前院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正在讨论着什么。

只不过气氛让李枭感觉有些对。

“小枭你终于回来了。”,看到李枭回来,一位大娘立刻热情道。

“孙大娘,这事出什么事了,我怎么感觉今天这气氛比我当初考大学还紧张啊!”,李枭笑着开玩笑道。

“小枭你不知道?”,闫埠贵也是开口道。

闻言倒是让李枭一愣,苦笑了声,“你们先说说什么事啊?我这今天在厂子待了一天,从哪里知道去。”。

听李枭这么说,有些人不由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孙大妈则是哎呀了一声:“小枭这是可大了,白天街道过来通知,说是面粉要限购,还要推出一个叫粮票的东西,以后买面粉只有钱还不行,没有票人家不卖给你,你说这是不是粮食不够了,又要闹粮慌了。”。

李枭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倒也没觉得众人好笑。

不说现在就说后世,一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一阵抢购,这个年代更是如此,人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

大多都挨过饿,经历过饥荒,对于粮食二字很敏感。

如果不是知道未来的发展,遇到这事他也要囤点粮食,想了想李枭解释道:“大家不用慌,如果真是粮慌的话,粮食肯定会全面限购,而不是只限购白面大家想想是不是这理。”。

众人中其实有不少也是明白人,但这种事情有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一听李枭也这么说,不少人才稍微放下了心。

“那小枭,这一次推出粮票是为什么?”,听了李枭的解释,有人疑惑的开口问道。

“我猜应该是前一阵粮食涨价闹的!大家应该还都记得吧?”。

院里人闻言都点了点头,那一次他们不少人都存了些粮食,见众人点头李枭这才道:“这一次就是为了避免那种情况再一次出现,不信大家可以去粮店看看、问问,很多粮铺都被警告了,之后还会进行公私合营,就是为了防止那种情况的发生。

不过大家也可以趁着粮票还没正式推出,多储存点面粉,现在是冬天粮食也长不了虫,到时候多出来的粮票也可以卖给有需要的人。”。

听了李枭的话,一个大妈像是想起什么忽然道:“公私合营的事情,前一阵我倒是听我大姨说过,他就在前门吴家粮铺上班,街道好像找过他们老板,说公私合营之类的,当时我还不信,那又不是什么大厂子还合营,现在看来是真的。”。

“那么这说这也是好事!等到粮店合营了,咱们也不用担心粮食涨价了。”,有人脑子转的比较快笑着道。

这也让一些人有些幸灾乐祸的笑了笑:“我看那群粮商在哄抬粮价,一群黑了良心的东西,这就叫活该。”。

而听李枭那么说,闫埠贵眼前更是一亮,感觉李枭说的一个好方法,没准还能赚个几块,就算赚不了钱但也不亏。

这让他有些按捺不住,又听了一会,直接就回了屋子,开始翻找起了粮食袋。

“当家的你要去买面粉?”,见此跟进来的三大妈道。

闫埠贵点了点头:“面粉得备着,反正现在也坏不了,咱们多买几个月的,不仅能防着粮慌,二来像是小枭说的,多出来的面票也能卖给其他人。”。

不仅是闫埠贵,院子里不少人都抱有这个想法,多买点现在又坏不了,还能以防万一,至于粮食会不会降价。

这些众人倒不是没想过,都感觉再降价也降不到哪里去。

回到家王芳也是问道:“咱们要不要也去买点白面,家里的也不多了。”。

“还有多少?”。

“最多10斤,吃不了多久。”。

李枭想了想走到面缸旁拿起了粮食袋子:“那我也去买点。”,虽说白面他空间储存了不少,但该装的样子还是要装的,空间那些就当储备粮了。

拿上粮袋出了屋子。

和院里想要买粮食的人汇合,众人一起去了附近的粮店,可能因为这个消息的原因。

就算天已经黑了下来,粮店的人依旧不少。

显然都是知道这个消息后,跑来买东西的白面的,也就是目前只限购了白面,这要是其它粮食、物资也开始限购。

那恐怕来买粮食的人就更多。

李枭记得到了后年也就是55年的8月份,就会通过“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等到了9月就会发行粮票。

这也意味着正式进入了粮票时代。

刚开始还只是粮票,之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票证,布票、油票、肉票、豆制品票、工业券等等!。到时候想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只有票没有钱根本就买不到。

像是油票每人每月半斤左右,肉票每人更是只有六到八两,想要多买根本就没人卖给你。

除非去黑市,去买那些高价粮、高价肉。

不过就算去买也要偷偷的,否则要是被抓住那就算完了,轻则教训一顿,重则直接关监狱,工作都会丢了。

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78年才会逐渐好转。

等到1993年底,粮票才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想着这些李枭买了50斤面粉,就跟着院里人一起回了大院,到了大院,王芳看到他回来就开始煮面。

今天李彤炸了一个酱。

弄了一个老四九城炸酱面。

弄这道炸酱面,六必居的干黄酱最为正宗,再加上适量的甜面酱,炸出来的酱那叫一个好吃。

而炸酱面的菜码也讲究一个“顺四时”,春天有香椿芽,夏天有黄瓜、豆芽,秋天有萝卜丝,冬天则是大白菜丝。

做炸酱面,李彤做的可不比他差。

拌好面吃了一口,李枭就不由竖起来大拇指,给足了情绪价值:“可以啊!手艺又进步了,做的都比我好吃了。”。

“真的吗?哥,我怎么没尝出来。”,李彤吃了一嘴有些疑惑道。

“当然了骗你做什么,秀秀、小颖你们说是不是?”

闻言陆秀秀、李颖两个小家伙也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让李彤高兴的嘿嘿笑了两声:“我这是超常发挥了,论真本事,我还差得远呢!”。

王芳早就看出来了,李枭这是在逗妹妹玩,看李彤那一副傻乐的表情,心中也很是欢乐。

“下班的时候闫老师说这个星期天,大院里的人要去买冬储菜,我们买多少?”,想到今天下午闫埠贵给她说的事情,王芳问道。

李枭想了想道:“白菜买500、土豆150斤、萝卜100斤,应该就差不多了。”,

这倒是让王芳有些疑惑:“这点够吃吗?”,她在四九城也呆了4年了,虽然在学校不用储备冬储菜,但也知道一到了冬天,人们都是吃大白菜、萝卜、土豆,要不就是以前晒的干豆角、干茄子之类的。

至于其它菜非常少见,每家每户储存大白菜都要储存个小一千斤。

“够了!我有朋友冬天能弄来其它蔬菜,买这些就够咱们家吃了。”,李枭解释道。

这倒是让王芳眼前一亮,有些好奇道:“是从南边弄来的吗?多不多?”。

李枭摇了摇头道:“不是,是自己种的。”。

“自己种?怎么种?”,闻言王芳有些不解道。

“温室你听说过吗?就是在屋里种,可惜咱们这边弄不到塑料布,不然就能盖一个大棚,把里面弄暖和点,就能种出蔬菜……”。

李枭解释了一遍。

虽然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大棚技术,但那大多都是在国外,在国内还都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塑料布,大棚并不好盖。

听到李枭的解释。

王芳一下子来了兴趣,抓住他问了半天,这才放过了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