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287章 导弹技术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287章 导弹技术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双重制导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两种不同的制导方式。

在后世采用这种方式的导弹有很多。

就比如M帝的“哨兵”,就是采用的是惯性制导 GPS制导。

惯性制导就是用导弹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设备,在一路上测量导弹的运动状态、姿势、速度以及大致轨迹飞行,这种制导方式自主性比较强,不依赖于外部,这也就意味着抗干扰的能力比其它制导方式要优秀。

GPS制导则是可以提供精确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导弹的命中几率,使导弹不偏离目标位置。

除了惯性制导 GPS制导模式外。

在后世,惯性制导 主动雷达制导的模式也很常见,这种模式主要用在反舰导弹上。

在前中期主要依靠惯性制导,用惯性制导保持导弹朝大致目标方向飞行,等到飞行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才会启动,在海面上用雷达搜索目标,然后在进行打击。

还有几种采用的是惯性制导 地形匹配制导、惯性制导 星光制导、惯性制导 红外制导、惯性制导 电视制导,以及惯性制导 指令制导的模式。

每种双重制导模式侧重点也不同,也有自己的倾向。

像是惯性制导 红外制导,就常用于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惯性制导 电视制导则是空地导弹以及反坦克导弹。

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倾向,也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就拿空空导弹来说。

它的打击目标,都是具有高机动性以及高速度的空中目标,这些目标的发动机都会产生红外辐射,这样一来利用红外制导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踪效果。

再者红外制导抗干扰性能很强,这样一来就算敌人使用带电子干扰的设备,红外制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不受干扰。

而后世之所以都开始使用双重制导,甚至是多重制导,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能取长补短。

提高导弹的命中率,抗干扰性等等。

李枭提前拿出来,也是想引导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这些都是经过后世验证过的。

不过他透露的大多都是2000年代以前的技术。

像是后世现代技术,对于这几个年代来说不能说是科幻,但也差不多,很多技术在这个年代听起来都很梦幻。

随着讨论的继续,越来越的人参与进了飞弹的讨论中。

众人都一致认为,导弹、核弹,现在是研究的重点,卫星、计算机可以稍慢一步。

之所以有个优先级,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科技人才不足,只能优先发展可以保护国家安全的东西,而导弹、核弹就是最优选,这两样东西在手,就能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也能不受到其它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不过李枭的那些提议,也给了众人不少思路。

既然已经预料到在将来,敌人会研究出“反飞弹系统”,那么就在设计之初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马教授、陈教授,资料上所说的悬停、变轨,你们认为能做到吗?”,众人讨论到飞弹发射方式以及变轨时,任教授问道。

马教授、陈教授两人,都是航空工程方面的专家,在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等方面都有着研究。

之前对这种发射方式众人就已经有了讨论。

都认为这种发射方式优点有很多,这其一就是增加了灵活性,第二就是可以增加敌人防御的难度,这也是最重要的。

在第一次悬停变轨后,这样就能有效打乱敌方防空反导系统的预测,这是因为反飞弹系统是根据雷达进行跟踪的,可在悬停时,飞弹速度无限接近与零,这与飞行中的飞弹有明显却别。

这样一来就会迷惑敌人的雷达,再者导弹在悬停变轨后,飞弹的轨迹就有了变化,不再是抛物线的形式进行打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不确定性,加大了计算出飞弹轨道的难度。

既然这种发射方式可以迷惑敌人,那么之后就要讨论这种技术能不能实现了。

马教授、陈教授两人对视了一眼,陈教授道:“我们认为可以实现,我们可以先在飞弹最底部,安装一个火药发射器,在飞弹发射后,这个火药发射器的推力就会先把飞弹推到空中,

然后在启动发动机,不过这个时候的发动机,还没有全部释放出他的推力,就可以造成悬停的现象,这样一来就有了变轨的时间。

到此我们的飞弹也会让雷达产生误判,这个时候飞弹头顶的两个喷射孔,就可以控制导弹旋转找准方向……。”。一边说陈教授还在最前面的一块移动黑板上,画出了建议图纸,解释着如何让飞弹变轨。

等到陈教授说完,下面的人也是一阵沉思,琢磨着陈教授所说。

这个时候吴教授举了举手道:“陈教授,在飞弹的最上面是飞弹头,里面装的都是火药,如果在飞弹头上增加两个喷射孔,这会不会造成某些意外。”,说着吴教授就给众人讲解了一下,飞弹的大概结构,作为军工专家,对于这些他很清楚,但显然在场的人对于飞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而听完吴教授的教授,陈教授想了想道:“吴教授说得对,刚刚是我没想到这一点,吴教授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如果给它加一个帽子呢。”。

闻言众人都看向了他,吴教授就解释道:“我们用一个盖子把飞弹头盖起来,喷射口就开在这个盖子上,在盖子的内部有着单独的推动装置,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影响到飞弹头,等到完成变轨后,我们在多在盖子上设计一个向上推的力,把盖子给推开,露出飞弹头。”。

“这个设计好,既不会影响飞弹头,又可以留出喷射口来,那我们在第一次变轨后,留下盖子用于二次变轨呢?这个是不是也可以试试。”。

“二次变轨?这怎么变?在高速下如果再利用喷射口变轨,稍微偏差,飞弹可能就会偏离方向。”,有人疑惑道。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二级助推,在第一级助推能量消耗完毕后,然后进行分离,在启动二级助推,这样一来能增加飞弹的射程,也能在分离的时候,发射干扰弹,再一次迷惑敌人的雷达,

然后等到飞弹速度慢下来后,在进行一次变轨,甚至我们可以设计出三级助推,四级助推、五级助推的飞弹。”。

片刻安静过后,吴教授道:“增加二次助推,以及在分离过程中发射干扰弹,这两个建议倒是可以试试,不过如果等到慢下来再一次变轨,这中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飞弹速度的下降,飞弹就会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偏差,这样很可能会降低命中精度。

再者飞弹的轨道都是提前计算好的,特别是长距离,跨州飞弹,微小的偏差,可能就会导致飞弹偏离原有的目标。”。

“我倒不这么认为,慢下来再一次变轨,就像那位同志说的那样,可以打乱敌方对飞弹的轨道计算,也可以修正前面飞弹的误差,这样反而能提高精准度。”,这个时候又有一人道。

听完那人所说,罗教授想了想站了起来:“刚刚这位同志虽然说的不错,但飞弹轨迹都是提前算好的,如果中途改变的话,就要重新计算,在短时间内,我们根本就无法得到结果,有计算机也不行。”。

这个时候又有人插嘴道:“我支持罗教授的说法,再者就算计算机算力足够,但飞弹的飞行轨迹、速度,都需要相关传感器,进行测量,

但据我所知,现在的传感器精准度不够,用在飞弹上也有局限性,无线信号传送也很容易受到干扰,这些都是问题。”。

众多专家你一句我一句,商讨着在飞弹上可实现性,有时还会争吵上两句,不过这都很正常。

这一商量就好几天,这才有了一个大致的方案结果。

这倒不是一两个想法就难住了众人,主要是李枭对未来飞弹的想法有些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