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47章 元颢兴衰朝夕变 魏廷胜负转瞬间

尔朱荣遣散了大部分贼众,但仍有几个头目无处可去。

他想了想,决定量才录用,给他们一条活路。

这时,一个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人虎背猿腰,眼神锐利,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你叫什么名字?”尔朱荣问。

“宇文泰。”少年回答,声音沉稳。

“你父亲是谁?”

“家父宇文肱,曾随鲜于修礼征战,不幸战死。

我后来投奔葛荣,如今……”

宇文泰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尔朱荣点点头,心中暗赞:“此子不凡,可堪大用。”

于是,他破格提拔宇文泰为军将。

宇文泰的命运,就此改变。

另一边,葛荣被押送洛阳,最终在闹市被斩首示众。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朝廷论功行赏,魏主加封尔朱荣为大丞相,统领河北及京畿以外的军务,甚至封他的儿子们为王。

元天穆的军队被撤回,朝中人事也重新调整。

“陛下,杨椿德高望重,可进为太保。”有大臣提议。

“准。”魏主点头。

“城阳王徽素有才干,可任司徒。”又有人进言。

“好,就这么定了。”

朝堂之上,权力重新洗牌。

尔朱荣的势力如日中天,而年轻的宇文泰,也在他的麾下悄然崛起。

那时候,梁朝大将曹义宗已经包围魏国的荆州整整三年。

荆州守将王罴拼死抵抗,想尽办法守城,总算没让城池陷落。

魏国朝廷因为北方战乱不断,一直顾不上南边,

直到这时才派中军将军费穆统领各路援军,南下救援荆州。

梁军长期围城,早已疲惫不堪,哪想到费穆突然杀到,直接冲进梁军大营。

曹义宗措手不及,当场被活捉,荆州之围终于解除。

消息传到梁朝,梁主萧衍大怒,心想:“你们抓我的人,我就不能以牙还牙?”

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借刀杀人”——封投降的北魏宗室元颢为魏王,派大将陈庆之护送他北上,让他去争夺魏国皇位。

元颢原本投奔梁朝,现在有了靠山,立刻带兵北上。

他一路势如破竹,攻下荥城,还活捉了魏国行台统帅济阴王元晖。

元颢得意洋洋,对手下说:“天助我也!

如今大势已定,我便是魏国之主!”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孝基”,准备大展宏图。

魏大都督元天穆正率军出征河间,准备讨伐自称“汉王”的邢杲。

这邢杲原本只是幽州的一个小官,却趁着天下大乱,野心勃勃地想要称王。

他聚集河北流民,占据北海,四处侵扰青州,闹得人心惶惶。

天穆奉皇命东征,可眼下局势复杂,朝廷内部有人担忧:“大都督,邢杲虽猖狂,但元颢勾结梁国,威胁更大,您是否该先对付他?”

天穆沉思片刻,坚定道:“邢杲虽是小患,但若不除,河北必乱。

元颢虽勾结外敌,但一时难成大势。先平邢杲,再讨元颢!”

果然,天穆东征顺利,不出数月,便生擒邢杲,押送洛阳斩首。

消息传来,军中士气大振。

然而,就在他准备南下讨伐元颢时,急报接连而至——元颢已引梁军攻陷梁国,荥阳也失守了!

副将匆忙进帐:“大都督,荥阳乃洛阳门户,若再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天穆眉头紧锁,立刻下令:“全军急进,务必夺回荥阳!”

可当他们赶到荥阳城下时,梁军大将陈庆之早已严阵以待。

两军交锋,魏军竟被打得节节败退。

庆之趁势追击,一举攻陷虎牢关。

虎牢一失,洛阳震动。

朝堂上,大臣们惊慌失措:“虎牢乃洛阳屏障,如今落入敌手,梁军若长驱直入,国都将危!”

天穆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烽火,心中沉重。

他本已平定邢杲,却因一时之失,让元颢占了先机。

魏主子攸慌了。

洛阳城里风声鹤唳,叛军逼近。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不知该往哪儿逃。

无奈之下,他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陛下,不如去长安吧!”有人提议。

中书舍人高道穆立刻站出来反对:“关中荒凉残破,去了也是死路一条!

元颢孤军深入,兵力不多。

陛下若亲自率军背水一战,臣等拼死效力,未必不能胜!”

子攸眉头紧锁,犹豫不决。

高道穆见状,又劝道:“若陛下担心胜负难料,不如先渡河,召大丞相尔朱荣和大将军天穆合兵夹击。

不出十天半月,必能平定叛乱!”

子攸叹了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好,就依你所言!”

当夜,他带着几名亲信,悄悄离开洛阳,直奔河内。

皇帝一走,洛阳城顿时乱成一锅粥。

临淮王元彧和安丰王元延明见局势失控,便召集百官商议。

“如今陛下不知所踪,国不可一日无主。”元彧环视众人,沉声道,“不如迎元颢入城,以安民心。”

“可元颢毕竟是叛军……”有人迟疑道。

元延明冷笑一声:“难道要等尔朱荣回来,再被他摆布?”

众人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同意。

于是,他们封存国库,备好仪仗,率领百官出城,恭恭敬敬地迎接元颢入主洛阳。

元颢进了洛阳宫,改年号为建武,照例大赦天下。

他封陈庆之为侍中,兼任车骑大将军,权势一时无两。

另一边,元天穆收拾残兵败将,凑了四万人马,悄悄逼近大梁。

他分兵两万,派费穆率军攻打虎牢关。

元颢得知,立刻派陈庆之迎战。

费穆正猛攻虎牢,忽闻陈庆之要来,心里先怯了三分。

手下将士也慌了:“将军,陈庆之用兵如神,咱们能挡得住吗?”

费穆强作镇定:“怕什么!先守住阵脚!”

可没过多久,又传来消息——元天穆竟带兵北撤了!

费穆这下彻底慌了:“只剩咱们孤军奋战,如何是好?”

果然,陈庆之大军一到,费穆连抵抗的勇气都没了,直接望风投降。

陈庆之把他押回洛阳,元颢一见费穆,冷笑道:“你趋炎附势,投靠尔朱氏,还滥杀王公大臣,该当何罪?”

费穆跪地求饶:“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

元颢一挥手:“拖出去,斩了!”

杀了费穆,元颢还不放心。

他找来黄门侍郎祖莹,吩咐道:“给子攸写封信,语气要软硬兼施。”

祖莹提笔,元颢口述道:“朕泣求梁朝相助,只为雪耻复仇。

如今只想讨伐尔朱氏,救你出虎口。

你若肯与我同心协力,大魏或许还能复兴。”

顿了顿,他又冷冷补充:“否则,尔朱氏得势之日,就是你大祸临头之时。

这话你好好想想,富贵才能长久!”

祖莹写完,元颢看了一遍。

这封信送出,元颢心里却并不轻松。

他知道,子攸未必会听他的,尔朱氏更不会善罢甘休。

手下有人劝道:“陛下,陈将军连战连胜,咱们不如乘胜追击?”

元颢摇头:“不急,先稳住洛阳再说。”

书信送出后,如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只有河南各州郡陆续归顺,表示臣服。

元颢见状,又派出使者四处游说,劝各地官员归降。

齐州刺史沛郡王元欣接到诏书,心中动摇,正犹豫是否接受。

军司崔光韶挺身而出,厉声道:“元颢受南朝摆布,引外敌祸乱国家,实乃乱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这不仅是大王的家事,更是国仇。

我等深受国恩,岂能顺从?”

长史崔景茂等人也齐声附和:“军司说得对!”

元欣闻言,眼神一厉,当即下令斩杀元颢的使者,表明立场。

与此同时,襄州刺史贾思同、广州刺史郑先护、南兖州刺史元暹,也都拒绝归顺。

冀州刺史元孚曾被葛荣所害,后来官复原职。

元颢想拉拢他,封他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

谁知元孚转头就把诏书献给了魏主子攸,以示忠诚。

局势愈发紧张。

平阳王元敬先忍无可忍,愤然起兵讨伐元颢。

可惜实力悬殊,最终兵败身亡。

元颢率军进入洛阳城时,正赶上一场暴风。

狂风卷着沙石,吹得人睁不开眼。

颢勒紧缰绳,放慢马速,缓缓行至阊阖门前。

忽然,他的坐骑惊跳起来,死活不肯进城。

左右侍卫连忙上前,替他拉住马辔,连抽几鞭,才勉强驱马入城。

颢心里隐隐不安,总觉得这不是好兆头。

进城后,他立刻下令,严禁士兵侵扰百姓。

无论是皇宫内院,还是民间街巷,全都维持原状,不得劫掠。

起初,洛阳城倒也安稳。

可好景不长。才过了十几天,元颢就松懈下来。

他整日饮酒作乐,疏于政务,对身边的亲信却百般纵容。

那些跟随他南下的士兵,更是肆无忌惮,在街市上横行霸道,欺压百姓。

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一天,恒农人杨昙华私下对亲友说:“颢这皇帝当不长,我看他这身龙袍,穿不过六十天!”

这话传到了谏议大夫元昭业耳中。

他摇摇头,低声叹道:“当年更始帝刘玄从洛阳西行时,也是马惊狂奔,撞上北宫铁柱,三匹马都摔死了。结果呢?刘玄终究败亡。

如今元颢的马不肯进城,和当年何其相似!”

此时,高道穆的侄子子儒从洛阳逃出,投奔子攸。

子攸正忧心忡忡,一见子儒,连忙拉住他问:“洛阳现在如何?元颢的势力可还稳固?”

子儒笑了笑,语气轻松:“您放心,元颢败亡就在眼前,根本不足为虑!”

子攸这才稍稍安心,长舒了一口气。

却说元颢这人,自从打了胜仗,就越来越飘了。

他本是靠着陈庆之的智谋和勇猛,从铚县一路打到洛阳,连下三十二城,四十七战全胜。可这厮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起了反叛梁朝的心思。

这天夜里,元颢偷偷召来临淮王元彧和安丰王元延明。

烛光摇曳中,三人低声密谋。

“梁朝不过把我们当棋子,”元颢摸着下巴说,“如今我们在洛阳站稳脚跟,何必再听他们摆布?”

元延明连连点头:“殿下说得是。

那陈庆之终究是梁将,不可不防。”

自此之后,元颢对庆之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庆之何等精明,早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

一日朝会上,庆之主动进言:“我军不足万人,孤军深入。

若敌军得知虚实,四面合围,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直视元颢,“不如速请梁朝增派援军,再把流落北方的南人都召集起来。

兵多将广,方能无忧。”

元颢眼神闪烁,支吾道:“将军所言极是,容我细想。”

退朝后,元颢立即找来元延明商议。

延明拍案而起:“万万不可!

庆之现在七千兵马就难以控制,若再让他扩充军队,我们岂不是要任人宰割?”

“那依你之见?”

“给梁帝上表,就说河北河南都已平定,只剩尔朱荣一部残敌,不日即可剿灭。”

延明阴笑道,“这样既不用增兵,又能安抚梁朝。”

这边庆之回到军营,副将马佛念跟了进来,屏退左右后低声道:“将军,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佛念凑近道:“您威震中原,功高盖主。

元颢那厮表面恭敬,实则猜忌。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先下手为强!”

烛火噼啪作响,映得庆之眉头紧锁。

他缓缓摇头:“此计太险,恐不可行。”

营帐外,北风呼啸,卷起满地落叶。

洛阳城的冬夜,格外寒冷。

河北那边突然传来紧急军报,说尔朱荣已经从晋阳出兵,和天穆会合,正护送子攸往南返回,他们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黄河边上了。

“将军,北岸已经能看到敌军旗帜了!”

探子气喘吁吁地跑进大帐。

陈庆之立即去见元颢。

元颢面色凝重,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庆之,你即刻带兵驻守北中城。

我亲自坐镇南岸,务必挡住尔朱荣的军队。”

庆之领命而去。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对岸密密麻麻的敌军帐篷,像一片乌云压在河面上。

“将军,我们真能挡住尔朱荣吗?”副将小声问道。

庆之拍了拍城墙:“三个月,十一次交锋,我们何曾败过?”

确实,三个月来,两军隔河对峙。

庆之的军队像铜墙铁壁,任凭尔朱荣如何进攻,始终无法突破。

安丰王延明带兵沿河布防,北军虽有战船,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尔朱荣大帐内,将领们正在激烈争论。

“大将军,不如暂且退兵吧。”

一位将领建议道,“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

黄门侍郎杨侃立即反对:“胜负乃兵家常事!

我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怎能半途而废?”

高道穆也站出来:“如今皇上流离在外,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

若就此退兵,岂不是养虎为患?”

尔朱荣摸着胡须沉思。

这时,刘灵助掐指一算:“不出十日,河南必平!”

正犹豫间,伏波将军杨檦的族人求见:“我家住在马渚,熟悉水路,愿为向导。”

尔朱荣眼睛一亮,立即下令:“尔朱兆、贺拔胜,即刻准备木筏,今夜从马渚渡河!”

夜色如墨,河水拍打着岸边。

元颢的营地一片寂静,哨兵打着哈欠。

突然,喊杀声从河面传来!

“敌袭!敌袭!”

哨兵惊慌失措地大喊。

元颢从睡梦中惊醒,连铠甲都来不及穿好。

他最疼爱的儿子冠受在混乱中被敌军生擒。

“撤!快撤!”

元颢脸色惨白,带着亲兵仓皇逃窜。

安丰王延明的部队也四散奔逃。

庆之接到消息时,北岸已经火光冲天。

“将军,我们被包围了!”

副将满脸是血地跑来报告。

庆之当机立断:“全军结阵,向南突围!”

但为时已晚。尔朱荣的大军如潮水般涌来。

庆之的部队在渡河时又遇上暴涨的河水,士兵们纷纷落水。

“下马!剃发!换上僧衣!”

庆之命令仅存的几十名亲兵。

他自己也剃去须发,混在逃难的僧人中。

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辗转回到建康。

黄河两岸,硝烟未散。

尔朱荣站在高处,望着南岸的残垣断壁。

“大将军,接下来怎么办?”副将问道。

尔朱荣笑而不答。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