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拳王:从一九八三开始 > 第5章 尴尬的乡中

拳王:从一九八三开始 第5章 尴尬的乡中

作者:永不挂靴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6-07 18:39:24 来源:书海阁

梁斌姨夫家的活儿,尔东最后还是捏着鼻子接了,只不过一起去干活儿的是梁家老二梁岩,梁斌此时屁股有恙,一时半会儿的还好不了。

尔东感叹,自己轻易答应和不会拒绝别人这两条顽疾,哪怕是人生读档重启也没啥变化啊。

如果再不有所改变,可能会给自己今后的幸福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嗯,必须得多提醒提醒自己,话到嘴边只要觉得有一丝的不把握就干脆闭嘴算了,省得后头做事时别别扭扭。

好在这活儿只干了半天,两人就被东家解雇了。

起因是梁斌姨夫从外头赶回来,看见尔东正满头大汗的在房屋地基上拔草,而梁岩却在羊圈旁边的麦草垛上四仰八叉躺着休息,生气之下不免责怪了几句。

论出力当然还是梁岩多,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干了会儿活刚歇了几分钟就被自家姨夫撞个正着,更糟糕的是没拔几棵草的尔东压根儿不是因为劳累而汗流浃背。

他就是大病初愈,体虚而已。

梁岩估计是早就不想干了,这边姨夫话音还未落,他那里就麻溜起身扬长而去,头都不带回的。

尔东就很尴尬,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梁家姨夫也不理他,气哼哼进了屋。

尔东摇摇头,有点儿想笑,想了想,叹口气继续拔草,慢腾腾的干到中午,总算把地基周围都清理干净了。

正迈步往回走呢,梁家姨夫在后头把他叫住了,走过来塞给他两元钱,说这是半天的工钱,就是给你的,那个臭小子就算了,不得了了翅膀硬了,我说两句都不行。

至此,搬砖项目就算是无疾而终了。

尔东松了口气,莫名的开心,拔了半天草就狼狈的不成样子,看来体力活儿只能是最后的选项,开学前这十几天还是好好锻炼吧,先把身体调养好再说。

九月一日,伊河乡中学如期开学。

中学初一到初三九个班近三百学生,尔东这届初一算人多的,占四个班。从初一到初三,尔东都有熟人,梁斌上初三,自然是乡中的老大。

尔东重新熟悉着那些看起来面善却叫不出名字的同学,借口就是大病一场脑子不球行了……慢慢的他发现,很多小学同学都辍学了,女孩子居多,不全是因为成绩不好,只是家里觉得已经仁至义尽,女娃能识字会算数也就足够,也该帮着家里干活儿带弟妹了,年龄大点儿的,家里已经开始张罗婚事。

眼下还没有强制义务教育这一说,不会有老师和乡里管文教的干部到辍学学生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也没有人觉得娃娃不上学了有什么不妥,甚至有些孩子上着上着学突然就不来了,学校最多也就是打发相熟的学生问一下,结果如何,随缘而已,没人会追问下去。

伊河乡是华夏与苏联交界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地少人多,临近沙漠,本来吃饭就是大问题,经济在全县十五个乡镇里排名倒数第二,能投在乡中的钱实在是少得可怜,办学十年,撑到现在已经实属不易。

乡中的建筑格局呈“回”字型,四周是三排教室和一排教师办公室以及库房,总共二十几间土坯房,教室状况还好,教师办公室则一副年久失修的模样。

中间的简易土操场暑期两个月里没人维护,已经野草丛生,跑道都看不清了。足球门是用三根木头钉成的。两个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倒像是新建的,黄土的地面夯的很平整,篮球架和排球网也都是新的。

操场边还有几副颤颤巍巍的快要散架的单双杠,看着随时要倒的样子,沙坑里的沙子经了雨水,早已板结成硬邦邦的一整块。

再往外就是断续破烂的院墙和紧紧围住学校的茂密树林,藏上个把人根本不容易发现,是学校里一些小混混吹牛抽烟或者用拳头解决私人恩怨的好场所。

翻过院墙,再走个两三百米就是水库了,乡中每年六月和九月,都有老师专职负责巡视,怕学生逃课去游泳。

老师们收拾不听话的学生的办法也很简单,等他们下了水,就把衣服收了,留一帮光屁股娃娃蹲在水里大眼瞪小眼。

效果还是有的,起码乡中的学生这几年没出过事。

这两年乡上其实一直想把乡中交出去,和临近的古楼镇中学合并是方案之一,那里靠近县城,条件要好的多,起码各科老师的配备还算齐全,但是并校计划迟迟没有结果,也不知上头咋安排的。

伊河乡中的师资匮乏到令人瞠目的程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之类的文科科目倒也罢了,照课本念也能撑下去。数理化英语全线缺人是真的很要命,直接影响到了办学质量。

偏远穷困的乡镇中学哪有人愿意来任教,工资低不说,关键是编制解决不了,毫无前途可言,整个县域大部分乡镇中学其实都面临这个问题,短期内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希望。

也因为如此,乡中这些年考上高中的学生称得上凤毛麟角,能考上的要么是乡上干部和教师子弟,因为父母亲读过书,能辅导,抓得紧,要么就是真的聪明,纯靠智商悟性硬拼上去。现在的状况是,有点门路和余钱的家长都会把孩子转到鼓楼镇中学或者县城四中。

梁家老二梁岩开学就去了四中。

理科科目看来还是要自学呀,尔东看看新发的课本,再看看所谓的课程表,自己都觉得心累,上初中就等于天天自习咩?

乡中几位带初一的老师,学历最高的也就高中,矮胖红脸笑眯眯的袁老师四十来岁,算是本乡教育界资深人士,教语文历史,也是班主任。

袁老师是老好人,学生们也都喜欢他。

一脸严肃的复转军人李和平教政治和体育,李和平日常一身旧军装,除了不戴帽子,仍然是军人作风。

他教政治自然是照本宣科毫不出格,体育课稍微特别一点儿但也有限,就是走队列,学生在他的口令指挥下每天走正步,走好了李教官满意了就会扔几个篮球排球让学生们随便玩。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沈月很好看,被分配教数学,沈老师的水平嘛,也就勉强能把例题讲明白,时不时卡壳不说,还有突然间走神的毛病。

英语老师暂缺,沈月也勉为其难的兼着,但她高中学的是俄语,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从她嘴里念出来,一股子列巴味道。

沈月的英语课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每次上课时学生们都笑的不行,都有点单口相声专场的意思,年龄大一点的男学生还吹口哨起哄……

小沈老师在坚持了一个月后终于撑不住了,找到校长哭诉,说要么找人要么罢课,自己已经受够了。

学校发动全乡人脉资源,费了好大力气,终于从县城请了位老师过来教英语。

这是位六十多岁的老爷子,据说还是四十年代的大学生。

但是老爷子第一堂课上来一张口,连过来听课的欧阳校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大家实在是分不清老爷子是在教英语还是在唱川剧……

尔东没有笑,他在前排坐着,清清楚楚的看见了老爷子眼中泪光闪烁,手中紧攥的粉笔已经折断,凄苦的眼神里,是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无法抑制的自哀…

第二天,老爷子也请辞走了。

尔东早就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毫不关心,他们根本不了解,也没时间了解自己这个堂堂小升初状元郎面临的窘境。

二老(其实也就三十多岁)现在忙忙碌碌,早出晚归,工作态度那是相当的不错。

尤其是佟梅英,终于在吴书记亲自出面争取下,高效率的如愿以偿的走进了乡中心小学,当上了代课老师。

只是和尔东的预期有点儿不一样,佟梅英没当上体育老师,中心小学居然安排她去教音乐,也许是校方对吴书记的强行安排有所不满而故意为之。

尔建国父子得知这一喜讯后乐不可支,又不敢放声大笑,差点憋出内伤。

佟梅英老师这高音吧,确实不错,但问题是喊出来和唱出来……毕竟还是有所区别的,效果也完全是两码事。

佟老师,您还是自求多福多多努力吧,尔东暗暗祝福。

佟梅英却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高高兴兴奔赴音乐老师岗位去也。

总的来说,除了梁斌臀部伤势仍未痊愈,尔东身体状态依然欠佳,其他的一切都还马马虎虎。

这一年,祖国遥远边境的城市乡村,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平静和贫穷之后,开始有些隐隐的骚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