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54章 外公去世(下)

我们都是九零后 第54章 外公去世(下)

作者:秋水海棠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21:41:55 来源:书海阁

第 54章 外公去世(下)

(六)

风卷着纸灰掠过地里时,九月被大舅母拽住手腕。老辈人说女子见不得棺木入土,她只能蹲在三十步外的竹丛里,看男丁们的黑布鞋碾碎一地晨霜。道士的铜铃混着竹梆声飘来,每响一声,她就往掌心掐道月牙印——外公教过的,这样能记住时辰。

竹丛间隙漏下的光斑,在黄土堆上织成筛网,九月数着那些跃动的金点,突然发现它们排成了坐标系。最亮的那个光斑正落在棺头方位,像极了老人用篾条摆的坐标原点。她摸出校服兜里的半截粉笔,在竹竿上画起抛物线,粉灰簌簌落进衣领。

突起的旋风裹着纸马残骸扑向草丛。九月追着片烧焦的纸片跑,抓住才发现是撕碎的成绩单——外公把她的月考排名表糊成了引魂幡。墨迹被火舌舔成焦褐色,“年级第七”的位置却完好无损,背面还粘着篾刀刻的批注:“莫慌,下次从这头编。”

等待的时辰里,她蹲在外公常劈竹的老树墩旁。年轮缝里嵌着二十三枚粉笔头,按入学年份排列成北斗状。树墩裂痕渗出松脂,把粉笔头凝成琥珀,像封存了十二载春秋的时光胶囊。

当铜锣三响宣告封土完成,九月冲向坟茔时踩碎了路边的腌菜坛。瓦砾间滚出个竹筒,筒身用艾草灰画着等高线——是后山到县一中的地形图,每个陡坡旁都标着建议车速。

(七)

竹根在潮湿的泥土里虬曲盘绕,像无数交缠的暗青色血管。九月蹲下身,将三支香烛插进根须最密集的凹陷处,烛泪滴在去年新长的竹鞭上,凝成血珀般的珠粒。她忽然想起外公说过,毛竹的根系能在地下绵延五里,此刻烛火明灭间,仿佛看见那些看不见的根脉正载着火星,在幽暗的地底奔流成河。

供品是早晨现蒸的艾草青团,碧玉色表皮裂开细纹,渗出松花粉的鹅黄。摆盘时青石供桌突然发出细碎的响动,石缝里探出一簇鹅黄色菌伞,菌褶间还沾着半片笋壳。九月用竹签轻轻拨开腐叶,发现去年清明埋下的竹筒酒竟生出菌丝,在筒底织出毛茸茸的金色网络。

山雀就是在这时俯冲下来的。灰蓝色翅尖掠过墓碑上未干的红漆,惊起供盘边缘的芝麻粒。那些芝麻弹跳着坠入竹根缝隙的刹那,整片竹林突然掀起轰鸣。九月的耳膜灌满竹节爆裂的脆响,二十年前外公栽下的毛竹正在集体拔节,新裂的笋壳像褪下的蛇蜕,在风中翻卷成青玉色的浪。

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笋衣,内侧还残留着晨露的凉意。指腹抚过纤维纹路时,恍惚听见篾刀破竹的韵律——那是无数个暮春午后,外公坐在天井青石上,将五年生的老竹劈成三十六道篾条。刀刃切入竹筒的瞬间,总会有淡绿色汁液溅上他的靛蓝围裙,在粗布纹理间晕开山峦的形状。

竹涛声里忽然混进金属刮擦青石的锐响。九月转头望去,供桌边缘的艾草团子正在缓慢塌陷,菌丝缠绕的竹筒酒不知何时裂开细缝,金褐色酒液渗入石缝,竟将整块青石染出泼墨般的纹路。她凑近观察,发现那些墨色纹路正在石面游走,渐渐勾勒出半幅未完成的篾器图样。

阳光穿透三十米高的竹冠,在坟前投下斑驳的光栅。九月的影子被拉长成纤薄的竹片,斜斜切过供桌上菌丝绘就的篾器纹样。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站立的位置恰好是十八年前外公埋下第一棵竹苗的土坑。此刻脚底传来细微的震颤,仿佛那些深埋地下的竹鞭正以每年四十五厘米的速度,向着她十八岁的骨骼生长。

山雀再次掠过时,叼走了半片笋壳。九月仰头望着那个灰蓝光点消失在竹海之上,竹涛声忽然变得层次分明:近处是新竹拔节的噼啪,中层是五年竹的篾条在风里震颤,最深处则是二十年老竹空洞的共鸣。这些声浪推着她后退三步,后背贴上某根竹竿的瞬间,掌心的笋衣突然开始燃烧。

不是香烛的明火,而是竹纤维自内而外的炽热。火焰游走的轨迹恰好是篾器图样缺失的那部分,九月在青烟里看见外公布满老茧的手,正将三十六根篾条穿成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穹顶。当最后一片笋衣化作灰蝶飘向竹梢,她终于听清竹涛深处的声音——那是五千四百根毛竹的年轮在同步计数,从1990年破土的第一株,到2008年正在抽节的第三百六十五代新竹。

暮色降临时,坟前青石上的菌丝图样已完全显现。九月将燃烧殆尽的笋衣灰烬撒向竹根,那些带着火星的灰屑刚一触地,整片竹林突然安静下来。十八岁的少女站在新坟与苍穹之间,听见地下传来竹鞭顶破岩层的闷响,而她的影子正在菌丝绘就的篾器图样里,长成第三十六道青竹色的年轮。

(八)

外公葬礼结束,回家路上,九月出村口,九月望着那片熟悉的田野,稻谷在风中轻轻摇曳,可往昔和外公一同劳作的画面,如今却刺痛着九月的双眼。家门口,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还倚在墙边,车座已经破旧不堪。小时候,外公总爱骑着它,九月坐在后面,后面还驮着一捆柴或是刚从街上上买来的生活用品。一路上,车轮碾过乡间小路,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那是我童年里最熟悉的声音。如今,三轮车还在,骑车的人却已不在。

走进院子,那只老黄狗摇着尾巴迎上来,眼神里满是期待,似乎在盼着外公像往常一样,从屋里出来摸摸它的头。可它等来的,只有九月无声的泪水。院子里的鸡群在角落里啄食,外公生前总是一大早起来,去鸡窝捡鸡蛋,然后给我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羹。如今,鸡蛋还在,做蛋羹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屋内弥漫着一股柴火和泥土混合的气息,这是农村独有的味道。堂屋的墙上,挂着外公年轻时的照片,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眼神里透着对生活的热爱。照片旁边,是就九月和外公的合照,我骑在外公的脖子上,笑得一脸灿烂,外公也咧着嘴,脸上的皱纹里都是幸福。九月的手指轻轻划过照片,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照片里外公的面容。

九月走进外公的房间,以前外公亲手编织的草席不见了,那些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不见了,属于外公的一切仿佛消失了。

厨房的灶台上,放着外公常用的铁锅,锅底被柴火熏得乌黑。以前,每到农忙时节,外公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在灶台上生火做饭,为一家人准备一天的能量。锅里煮着的玉米粥,香气四溢,那是家的味道,是外公的味道。现在,灶火已灭,饭菜的香气也消散在风中,只剩下九月对着空荡荡的灶台,独自哀伤。

走出屋子,九月来到院子后面的菜园。菜园里,豆角、黄瓜、西红柿长势正旺,这些都是外公辛勤劳作的成果。曾经,九月跟着外公在菜园里除草、浇水、施肥,他手把手地教九月辨认各种蔬菜,告诉九月,它们的生长习性。如今,蔬菜依旧翠绿,可劳作的身影却已消失不见。

站在院子里,望着四周熟悉的一切,泪水再次模糊了九月的双眼。这个充满回忆的农家小院,因为外公的离去,变得如此寂静和陌生。虽然亲人的安慰声在耳边响起,但心中的那份空缺,却怎么也填补不上。九月知道,外公已经化作天上的一颗星,远远地看着我,而他对九月的爱,会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留在九月的记忆深处,伴九月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九)

晨雾还未散尽的时候,九月已经踩着露水来到坟前。昨夜新插的竹香竟已抽出嫩叶,青烟缠绕着翡翠色的芽尖,在潮湿的空气中织成纱帐。她伸手去拂,指尖却穿过某个冰凉湿润的实体——整片竹林的露珠突然开始坠落,千万颗水珠在半空折射出外公不同时期的样貌。

供桌上的变化更令人心惊。昨日裂开的竹筒酒完全被菌丝吞噬,金色菌丝爬上青石表面。那些菌丝网络在晨光中闪烁,像用金粉重描的瘦金体墓志铭。

山雀的鸣叫从东南方传来,这次是整群灰蓝羽翼掠过林梢。鸟群振翅的声波震落层层竹叶,叶片在触地瞬间化作细密的篾丝。九月弯腰拾起一束,发现每根篾条断面都呈现年轮状纹路——二十年竹海生长的记忆,正以这种方式具象化地铺陈在她脚下。

竹根处传来黏稠的涌动声。她拨开沾满露水的蕨类植物,看见昨夜燃烧的笋衣灰烬处,竟有琥珀色竹汁从地下渗出。这些浓稠的液体在盘根错节的竹鞭间流淌,渐渐汇聚成外公常用的那把篾刀的轮廓。当刀柄最后一滴竹汁坠落时,整片竹林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破土声。

二十年生的老竹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青皮,露出内里玉化的竹肉。褪下的竹皮在空中自动分解,重新编织成九岁时外公送她的那只竹蝴蝶。更年轻的竹子则在节间裂开细孔,喷出带着松香味的竹沥,这些金黄的液体在半空凝结,拼出篾器制作的分解图示。

九月后退时撞上一根正在玉化的毛竹,后背触感不再是粗糙的竹皮,而是温润如古玉的质地。竹竿内传来潺潺水声,她将耳朵贴上去,听见1998年的雨声正从竹腔深处涌来。那天外公握着她的手劈开人生第一根竹柴,雷雨浇透的春笋在他们脚边疯狂拔节。

正午阳光刺破雾霭的刹那,所有异象开始坍缩。菌丝网络急速碳化成墨线,玉化的竹材重新覆上青皮,空中的篾器图石碎成飞灰。唯有那只竹蝴蝶依旧悬停在新坟上方,翅膀上浮现出用菌丝孢子写就的密语:每根竹鞭五年延展一丈,等你骨骼生长到第九丈时,我们会在地心岩层重逢。

(十)

上完坟,九月独自回到外公家。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的一切依旧,却处处透着死寂。那棵老树依旧静静伫立,可树下的石凳空了,再也没有外公摇着蒲扇,慢悠悠给九月讲过去的事。

以前,夏日的夜晚,繁星闪烁,外公就坐在这石凳上,扇着风,讲他年轻时如何翻山越岭去赶集,如何辛苦地把粮食背回家。九月坐在他脚边,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走进屋子,熟悉的烟火味和陈旧气息扑面而来。堂屋墙上,那张全家福依旧挂在显眼位置。照片里,外公笑得那么开怀,脸上的皱纹里满是慈爱,把九月紧紧搂在怀里。我站在照片前,久久凝视,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模糊了眼前的画面。

曾经,一家人围坐吃饭,外公总是把最好的菜夹到她的碗里,叮嘱九月多吃点,好好长大。如今,桌子还在,饭菜的香气却消散了,只剩九月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回忆着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站在院子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就像破碎的记忆。外公虽然走了,但他的爱和气息,早已深深融入这个家的每一寸土地,融入我的生命。这个十月,因为外公的离去,满是哀愁,但九月知道,那些和外公共度的时光,会永远陪伴着她,走过未来漫长的岁月。

外公走后,外婆像被抽去了脊梁,整日沉默着,眼神空洞又茫然。

清晨,她还是习惯性地早起,走进厨房准备两人份的早餐。等锅里的粥煮开,冒着热气,她才猛地回过神,怔怔地看着多出的那副碗筷,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午后,她会坐在院子里那张外公常坐的藤椅上,手指轻轻抚过照片里外公的脸,嘴唇微微颤抖,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夜晚,外婆辗转难眠,偶尔起来去看一下外公的房间。当她打开外公房间的门,她才想起,那个经常说她啰嗦的人已经不在了。

外婆没说过一句想念,可她的一举一动,都写满了对外公的思念和失去他后的孤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