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 第53章 别开生面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第53章 别开生面

作者:独狼仔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3:13 来源:书海阁

这会儿放心了,那点顾虑也烟消云散,心想不就是想让老夫花点钱好生招待这小道士一番嘛,这种事包括被救了一命的丁家父子,也绝对愿意摆宴答谢,实在是小事一桩。

料想对方年纪轻轻,虽然已经试出来确实功力非凡,但所谓的大战群雄,无非就是丁家给自己找面子编出来的。

对这种背景深厚、有心学武又放不下身段的纨绔子弟他真的是见多了。眼前的道士虽然不同于这个情况,但只要在宴席上抽空演示给他几招,大家面子上都能过去就行了。

莫燕侠大手一挥朗声道:“武林之中同气连枝,难得道长潜心武学,我们几个老家伙所幸手上还有点玩意儿能够拿得出手。老夫的百花拳,赵老拳师的四行拳,丁掌门的长拳都还是能叫得出名头来,若是道长不嫌我们露丑,不如移步到老夫的武馆大伙儿切磋切磋如何?”

来了,来了,今日果然不是论道而是来论武的,龙潜心中暗道,但口中却说:“不成,不成,晚辈只是热心于武技而已,就这点微末道行纸上谈兵尚可,拿出去会笑掉大牙的。今日难得几位前辈光临,不如让晚辈在客栈置上一桌席面,权当是几位前辈外出散心,顺便大伙儿一起笑谈论武可好?”

丁环笑道:“难得道长如此谦逊,连莫老儿来之前都一再夸您,且不说您救了小儿一命,就我们几个老家伙登门怎能让你破费,要让同行们知道了,非指着咱们几张老脸羞臊一番不可。”

赵国泰道:“丁掌门说的是,如今的年轻人早把尊师重道抛在了脑后,恨不得一出师门就把整个江湖踩在脚下,哪里像天霄子这般谦虚老成。

“各位没听说吗,这两年江湖中冒出个‘轻羽公子’四处踢馆挑战,下手那是一个狠辣,不少武林名宿都折在了他的手上,只怕是今年太微宫紫阳真人发布的武道岁举,‘太极凌烟榜’中他要占一席之地了。”

龙潜想起师父曾叮嘱过这事,还叫他年底前去拜见紫阳真人并送上玉玦,本想细问一番,但只怕打开话题便难送客了,便忍住好奇先处理眼前的麻烦再说,说道:

“各位前辈见谅,今日实在不得便,晚辈仓促备上一桌席面也是寒碜得很,待明日晚辈备足了礼,再一一登门求教可好?”

龙潜一再推辞,实在是不愿与他们纠缠,前几日才跟道家门人游学了几天耽误不少正事,还差点让李云痛苦得脱水而死。再说了那种接待盛情已叫他有些头大,更何况这会儿是本地的武林名宿赶来相见,肯定不好应付。

“道长这话就见外了。”

莫燕侠故意面露不快,他已打定主意只要高抬这小道士,在拳法刀剑上对其尽心,再多备上厚礼,自然会让那幕后之人面子上足足的。

于是接着道:“咱们几张老脸在饶阳郡多少还是有点面子,怎能上门欺客叫你破费,莫不是道长觉得饶阳郡武界庙小,招待不了武林同道吗?”

这话说得较重,叫天霄子下不来台,要知道这几人都是当地有头脸的人。只是天霄子不愿过多纠缠,一再谦逊自己刚出山门,阅历尚浅还当不起各位的盛情,只是路过贵宝地,绝不敢轻视饶阳武林同道云云。

其实莫燕侠几人只是佯装生气,借着话题都起身再拜,诚恳地发出邀约,那丁忠更是热情万分,不等答复就挽臂推肩地将天霄子架起,走出了房门。

这些人一来年纪大,二来热情周到,再加上还有丁家父子在场,天霄子自然明白他们以武会友的诚意,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到武馆去观瞻一番。

果然那四人立刻高兴起来,一同出了客栈,坐上早就候在门口的马车去了武馆。

百花拳武馆果然气派,正大门就有三丈余宽,此时门禁洞开,马车还离得老远便听到里面弟子练拳时的怒吼声,气势极响。

几人进了拳馆内堂,立刻有弟子摆下了瓜果茶水宴,莫老英雄坐了主座,拉天霄子在右首坐了,其余各人依次坐好。

莫燕侠作为东道主率先讲解了百花拳武馆的镇馆拳法,毫不避讳在场的还有其他武馆同行——这倒是让龙潜开了眼界,武林中各门派对自己的武功绝技莫不是防同行如防贼一样。

其他几位老拳师好像有了默契一般,莫燕侠才刚讲解完就轮流将各自门派的武学拳理,门派技法一一奉献。

尤其是丁环更是细细讲解长拳的诀窍,儿子丁忠在旁也仔细演示,大家无人藏私,也无人邀请龙潜下场较量——这倒是跟江湖中以武会友的方式完全不同,有些别开生面——龙潜也乐意接受这一方式。

这情形像极了太学的先生们生怕学生不理解课程内容,主动邀约起来,一块儿给学生开小灶。

要论武学修养,龙潜的悟性是极深的,听得出来几位拳师讲解时绝无隐瞒,其间若有旁的拳师问询,答者居然也是言无不尽。

龙潜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懒得计较他们这样做的原由,也对这些老拳师于武道的参悟和理解颇为好奇。所谓博采众家之长,今日无意间居然有了这个便利,便也听得津津有味颇有感触。天下间各类武学何止千万,每一个人对武技功法的理解和领悟都是不同。

饶阳郡的武界很有特色,大凡北方都是以腿法为主,饶阳却以拳法为重,尤其是百花拳武馆传承了几代的“百花拳法”也是攻防兼备,变化多端。

莫燕侠聊到兴头,为显以武会友的诚意,竟然脱下大氅要亲自下场演示,慌得天霄子起身将其拖回坐下,口中只一再谦逊的说,不敢劳烦莫老英雄下场费神,只需叫其弟子代劳即可。

天霄子这般执意是有原因的。

这几人以武会友诚意十足,且不说他们为何而来,就这般热情相待也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同时这种热情也是需要对等回馈。

单就是老英雄亲自下场打一趟拳,自己便不能无动于衷,若是对方拳毕主动邀他点评还真无法推脱,万一要叫阵切磋,那更是无法拒绝的。

点评时若是一味夸好,虽然礼数到了但在诚意上却落了下乘。

若是敷衍了事则对不住老英雄的厚意,倘若有甚涉及拳法弊端的言语,必然伤其面子。不如换其弟子上场,到时候轻重都好拿捏、尺寸都好把握,否则一个不慎就对不住这些老拳师的盛情了。

果然莫燕侠的大弟子下场,一通百花拳打得是花团锦簇,收拳后竟执弟子礼,向天霄子请教拳法的得失。

天霄子已看出此拳法颇为独到,就其拳路招法而言还在玉林庄的“玉林拳”之上。于是故意请教了几个招法中步、拳这般配合的原因,还点到了行拳中是如何由虚化实直击敌人要害等等。

说是请教问题,其实已直击拳理,请教的问题直接显示了拳法的精妙之处,这就比直接夸奖来得更让当事人心爽的了。

那大弟子回答得不尽如人意,惹得莫燕侠心痒难耐,直抱怨弟子学艺不精未能尽展拳法之妙。

于是眼一瞪坚决下场,边讲解边将百花拳毫不避讳地又演示了一遍,这一番讲解倒是叫武馆的众弟子们和跟来作陪的几家馆主、掌门都开了眼。

天霄子感佩老英雄的坦诚,看其拳脚施展之下果然尽展百花拳之长,就其威能而言,竟可与万不可的“伏虎神拳”一较高下。

天霄子也敞开直言,顺着话题导出了几个如何弥补拳法收尾处两招不尽如意的建议,进而直抒胸臆,指出百花拳若是对上强敌,将因虚招过多而难奏其效,不如专擅百花拳中的一路。

譬如梅花拳,其攻击力较强,只要能抢到先手,发挥强劲的攻击打法,以攻代守便能克敌制胜。

话才说完,莫老英雄一拍脑门深揖到地,这正是他一直在思考却又未能悟透的大烦恼,竟被天霄子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解决了。

激动之下跑进卧房取来“百花拳谱”和“梅花拳要义”,一定要赠送给天霄子,这一下子倒让在座的几家馆主、掌门们震撼了。

就连天霄子也是感动不已,看得出大伙儿在武学上的交流绝不是刻意做给他看的——当然今日的聚会是有人刻意为之——而是平日里就很自然、很正常地相互探讨和交流,相互之间没有什么门派之见,武功之别。谁有了感悟或者绝招,就会跟本地的各家拳馆、门派切磋,毫不藏私。

这可不像江湖中其他门派,连师父给弟子传授武功都会留一手,难怪饶阳郡武风这般强盛。

难得武林之中有这么一股正气,这也是吸引天霄子的地方。忽然想起朱清标在夺旗大会上曾经说,饶阳郡的武界一直没有被三河盟整合吃掉,除了亚巴山不配合外,其整体武道强盛应该是重要原因。

接下来,又有几人逐一下场演武,待拳法一收,又都被天霄子几句话便抓住了核心最佳点,个个都如莫老英雄一般,尽心解读自己拳法奥妙之处,生怕解读得不到位被百花拳给比了下去。

赵国泰更是生怕讲得不够透彻,将莫燕侠的大弟子揪来做陪练。

其他几位拳师也依样学样,搞得这位大弟子一连几个时辰做陪练,不断地被摔、被打弄得鼻青脸肿、苦不堪言。

天霄子在衡山修道经年,对武学的领悟程度远超道法的修行,今天别具一格的以武会友形式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也打起精神仔细交流,渐渐地大家徜徉在武学里又忘记了一切。

在丰盛的晚宴上,几位老英雄谈兴甚浓,连诸多江湖典故、武林隐秘都翻了出来,颇让人长见识。

赵国泰不愧是号称本地武功最强者,见闻也是颇广,尤其对河北道的武林门派极为熟稔。

他说道:“河北道民风彪悍,爱武学武之人多过周边几个道,可惜就是没有大智慧者能够创出几门武功绝学来,除了几家传承悠久的门派,如幽刀门、花子门等有那么一两个高手,余者皆不足道。

“饶阳郡则不同,郡虽不大武林派别却不少,佼佼者如亚巴山寨、百花拳、四行拳、长拳等十余家门派,每派都有绝招绝活,总体在河北道中能排前茅,只是可惜还没有出现能踏足一流境界者。”天霄子心里很清楚,饶阳整体基础极好,只是在境界感悟上未得门径而已,只要假以时日必有能突破者,只是这些展望未来的话不能由他这个晚辈来点破,也没必要点破。

想起赵国泰说起的,太微宫紫阳真人发布的武道岁举‘太极凌烟榜’的事来,左右无事便开口问询。

赵国泰道:“洛阳太微宫是道家执牛耳者,住持方丈紫阳真人既是道门翘楚又是我大唐国师,更是武林中名望最尊的武学宗师之一。由紫阳真人主持、太微宫发布的‘太极凌烟榜’是一个江湖青年武士的排名榜。

“说是武道岁举,其实是每两年才发榜一次,上榜之人限定了十八岁到二十八岁的青年才俊,每榜只评定当年的十二名年轻英杰,今年是第四榜了。”

莫燕侠和其他几位年长者见天霄子感兴趣,生怕赵国泰讲不清楚都将自己所知和盘托出,渐渐地天霄子弄明白了这个榜是怎么个回事了。

道教被大唐尊为国教,天宝二年(742年)还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洛阳太微宫作为“道源”“祖庭”是道教最为尊崇的宫观之一,自然就受皇家推崇,成为了道家的主要道场之一。

朝廷之上有文武双举,即文有科举,武有武举,是选拔天下文武英才的正途。

武举自武周朝开始,原本是每年都举行,但如今盛世已久武举便渐渐松弛,还时常断举,这就导致了朝、野两条渠道都轻视武人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