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 第54章 太极凌烟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第54章 太极凌烟

作者:独狼仔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3:13 来源:书海阁

不但庙堂之上推崇重文轻武的政策,打压习武之人使其难有出头之日,就连山野之间也盛行纵情山水以为侠风,致使很多尚武之才宁愿潇洒于乡野,也不愿考武举走仕途,更别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了。

紫阳真人作为国师,忧心国家武备不足武道废弛,为提携武林后辈,便尝试在国家选才的正途之外另辟一条辅道,为国储备优秀的在野武学人才。

借着朝廷尊李姓的东风,效法当今圣人提倡的“武庙十哲”之举,又遵循太宗皇帝于凌烟阁给二十四功臣绘像的先例,独出心裁有此创新之举,于天宝五载发布了“太极凌烟榜”第一榜。

想当年,太宗皇帝是为了表彰开国的二十四功臣,绘其像立于凌烟阁,这是文士武人的莫大荣耀。

“太极凌烟榜”便是效法此举。

凌烟阁本是太极宫的一个阁楼——长安皇城有三大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此榜先取“太极”二字做前缀,既合太极宫之名,彰显皇家气派,又暗含尊崇道教的太极之意。

后缀再取“凌烟”二字则是效法太宗皇帝为国取仕、为江湖门派光大门楣,故而此榜极有深意。

太极凌烟榜是按二十四功臣之数取一半,即十二名,这也暗合当今圣人推崇的武庙十哲之数,既不逾制又点选了武林中年轻俊才的精华,还免了御史言官批其僭越的诟病。

所幸自天宝年太极凌烟榜发布以来,武举基本就能以制举的方式每两年举行了,不好说是得益于凌烟榜的功劳,但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都开始重视了,这是事实。

之后的六年里太微宫接连发布了三榜,每一榜都颇受瞩目,甚至连海外的渤海、南诏、回纥、大食等国都极为关注。

今年是第四榜的发布之年,因为榜文是年底发布,而武举则是次年的三月举行,故而上榜之人只要想考,那是大概率能够考中武举而入仕的,即便上榜之人不愿参加武举,也会因榜上有名而享誉江湖,此为受人瞩目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受人瞩目的就是太极凌烟榜产生的额外功效,这已被武林中人认可和看中,同时也是海外之国最关注的,那就是通过上榜之人,就能够大致评判其所属门派未来的发展潜力。

因榜单只评年轻英才,也就是说十数年后这些上榜英才必定是该门派的中坚力量、定海神针。

于是太极凌烟榜就成了江湖中人暗中考较其他门派的实力,以及在培养新兴力量和未来发展空间的龙虎榜。

不少年轻侠客随着两年一次的发榜而趋之若鹜,甚至为了求得紫阳真人一见而各出奇招,这是由于登上榜单是快速扬名立万的最佳途径,无论榜单中人是主动还是被动上了榜。

这是有例可循的,全天下都知道在已发布的第三榜,也就是上一榜中,突然就出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高手——上清派道士李泌——荣登榜首。

榜单一公布马上就有不信邪的年轻侠士前去挑战,结果全都灰头土脸而归,一问之下个个都说摸不着他的边儿,还是人家手下留情未施重手才得以全须全尾的回来。

后来有人细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李泌是个神童,还文武双修,早就凭才高八斗的文采名闻庙堂。还在他六岁时就连圣人都与其倾心接纳,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更是称呼他为小友。

他自小便得上清派的高人传功,身轻如燕,才十岁时便能在纱制屏风上舞蹈。且身法快如闪电,无人能抓得着、追得上,所以挑战他的人个个都摸不着边而败北。

这一结果传到江湖上,让有心挑战的人个个气馁,都说第三榜是最憋屈的一榜——因为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这一榜,武只有第二——不过李泌对武举考试从来都不感兴趣,据说第四榜中此人将会退出,因为超年龄了。

这也是太极凌烟榜的一个特色,未到年龄不上榜,超过年龄则下榜,哪怕是再厉害都不参与评定。

莫燕侠放下酒杯问道:“赵老儿,听你说了这么多,那武庙十哲,只有十哲怎的就合了十二之数?别是你瞎编的吧。”

赵国泰一脸不屑道:“你有所不知,武庙十哲名为十哲,其实共有十二人。圣人在开元十九年为表彰和祭祀历代名将置的武庙,以周朝军师姜尚为主祭,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即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积、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和燕昌国君乐毅,故而总共十二人。”

“到底还是老赵肚子里的墨汁多,佩服佩服。莫老头,长见识了吧。”丁环打趣道。

莫燕侠叹道:“想当年朝廷举行武贡举时真是齐聚天下高手,人人奋勇争先,老夫至今都还记得开元后期最后一位武举首魁者的名字,他叫郭子仪,如今已经是位大将军了。“在这之后每年的武贡举基本就停了,这几年因太极凌烟榜才渐渐有了武制举,但也基本只两年一次,规模就更不如当年了,唉,再无那般盛况喽。”

莫燕侠说的是事实,文人科举可说是全天下最最耀眼的盛事,无论是参举的士子,提供交通的驿站,亦或是接待住宿的客栈、寺庙都以能参与其中为荣,反观武举却是式微,影响力连科举的一分都不如。

赵国泰道:“科举士子为求仕途都广事干谒,行卷通榜,投赠诗文,培养声名,就连李太白都曾想尽办法求见文坛大家荆州长史韩朝宗,还奉上一诗《与韩荆州书》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以期讨好并得其赏识而推荐做官。”

丁环接口道:“凌烟榜则反其道而行之,不用武士干谒,主动点评天下英才,看来这文武之间对仕途的认知差异竟然如此之大。”

“确实如此,紫阳真人为鼓励青年才俊建功立业,入凌烟阁光宗耀祖,所以取名太极凌烟榜。”

莫燕侠叹道:“这些年得益于凌烟榜,朝廷武备才又被官家重视,榜单的发布既为武举考试提前做了热身,也算是为官家更有效取仕而事先做个考察,还可作为武举的补充,把不愿参加武举的在野的武学贤才评选出来,供皇家挑选任用,实在是一件大善举。”

“我朝文士若是能得到如韩朝宗、先宰相陆象先等文坛大家的点评,那么在仕途上必能更进一层。武士若是能得到如紫阳真人的点评,不光是可以扬名立万,说不定还能在武学修为上得到突破。”

天霄子听着大家的评说,竟然有些开始憧憬,想尽早去拜见这位可敬可佩的高道大能之士紫阳真人了。

倒不是为了能够入榜,而是因为为国为民解忧,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要像他这样以切实可行的接地气之法去着力实施,配以大智慧的创新之举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也是践行道家铁律之所为,这是值得去拜谒一番的。

龙潜感叹道:“紫阳真人行此莫大善举,实乃我道家人的楷模。文人行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走捷径做官,而太极凌烟榜则是主动为习武之人提供‘行卷’的途径,同时也让官家知晓了山野遗才在哪儿。”

赵国泰说道:“正是如此,习武之人即便不求仕途但都会对扬名立万趋之若鹜,在这一点上倒是跟李太白求见韩朝宗,江湖人求见紫阳真人是一个道理。今年的凌烟榜,老夫觉得道长可一争高下,说不定还能名列首魁。”

其余众人皆抱拳称是。

大伙儿就这么闲聊着时间过去得很快,已是二更末了依然意犹未尽,还是莫老英雄一再提醒天色已晚,还承诺今夜一定留下天霄子在百花拳武馆住,明早大伙儿再来继续交流才结束。

盛情之下,天霄子感怀饶阳武林的诚挚也不好推脱,便安心住下。

第二天一早,莫燕侠率全家老小在门口恭候天霄子梳洗完毕,才邀请一同用餐。

当天霄子从房间推门出来,看见他一家老小安安静静的站在廊下时简直惶愧万分,让他拘束不已,连道惭愧。

饭还未吃完,赵国泰等人又带上了三四个人一同进来,介绍之后竟然全部是饶阳武界各门派的掌门人,连门口都候着一群跟来的各派精英弟子。

莫燕侠将中门大开,敞开教武场让大伙儿尽展拳脚技法。

天霄子经不住众人期盼的眼光,看了几家拳法后,还是分析总结了饶阳本地拳法中通行的几路拳法破绽,以及如何攻防转换的补救之法,各家掌门尽皆恍然大悟。

中午时分,赵国泰终于按捺不住,请求与天霄子下场对阵一局,所谓以武会友这个时候终于到了**,在场的都是习武之人,哪个不知空谈不如实操?

只是大伙儿都曾被人警告过不得妄自挑战天霄子,再加上都听丁环说了,河北道几家有名的掌门都被天霄子打得找不着北,而这些出名的掌门可都是河北道响当当的人物,故而都有所忌惮便一直未有人出头,如今有了饶阳武界的头牌出马,自然是个个兴奋。

天霄子也注意到了莫燕侠一再用眼色制止赵国泰的鲁莽,而后者视若罔闻执意出手,只是态度却极为恭敬。

赵国泰实在是因为忍不住,天霄子曾指出在他的四行拳法中,尤其是使出连环进击时,下盘的薄弱点将会成为他打斗中最大的拖累,为验证真伪,也因为自信终于做了这个出头鸟。

天霄子无奈,下到教武场站定,打定主意只是点到为止。

果然,比试中赵国泰连出十来招,都是才使得一半便被天霄子闪电般的卡在要害处不得尽展,憋闷之下终于施展出让他傲娇的四行拳连环进击,竟然也同样是招数才施展一半就被对方起脚破了他的下盘。

只是天霄子掩饰得极好,只当事者心知肚明,没让赵国泰丢面子。

赵国泰还是有这个见识,知道彼此的差距甚大,立刻收拳深揖到地心悦诚服。这一下包括莫燕侠等人也动容了,百闻不如一见,要知道赵国泰的武功在饶阳郡可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终于相信了幕后那人所说,天霄道长是难得的武道高人,曾经力敌数位武林高手而不落下风。

这一场比试后大伙儿不再是讲解自家门派的武功反而成了提问现场,各自都将武功修炼过程中的困扰诚心求教,而天霄子对求教之人也是逐一详细指点。

消息传出,本地的习武之人全部涌到了百花拳馆,来得晚的打破了脑袋都要混进演武场听天霄子讲武,这一番论武竟然成了饶阳武界的盛会。

就连当地的团练使都惊动了,带了兵书战策也赶来问武道。

还顺道带来了挥兴的消息,原来他已经调入了饶阳团结兵府做了队正,因公务繁忙不能分身来见。

自然也有不服气要下场叫阵的,只是天霄子与赵国泰比试之后便打定主意不再动武,一再解释只是论武绝不比武。

好在莫燕侠、赵国泰等前辈也多方维护,这才让天霄子少了不少纷争。

时间到了傍晚还是闹出了不快。

原来几家武馆馆主、掌门都极力邀请天霄子下榻自家门派,而莫燕侠则一再坚持不愿放手。

这一番口舌之争僵持了许久,还是在赵国泰的调解下,大伙儿才定出了让天霄子轮流在各家住上一天,这才结束了不快——此时的天霄子已经完全不能自己了。

从第三天起,天霄子无论轮住到哪一家,整个饶阳武界之人便蜂拥进哪一家,惹得有些门脸小的武馆都不得不拆掉大门,才得容纳这么多人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