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 第64章 祭母哀思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 第64章 祭母哀思

作者:独狼仔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03:13 来源:书海阁

蹲下身烧了火纸,心中默念着:“苍天保佑,教祖护佑,叫吾找到凶手给义母报仇。”

呆立半晌,龙潜抽出紫金箫,运足内力,气灌箫头,在石鼓上刻下“田宅”两个字。

大石鼓在其浑厚的内力下,簌簌落下石屑,片刻便将字刻好,看着田宅这两个字,龙潜好像没了力气,呆坐下来,看着看着,脑中一片空白,任凭泪水流淌。

就这么,龙潜呆坐了一早上。

直到正午的阳光晒痛了皮肤,才长叹一声站了起来,四周再环顾一圈,转身离去,向南去找那块平缓的斜坡,还有那棵老槐树。

顺着小路南行的时候,空白的脑子才开始活泛起来。

似乎昨夜还有些事情没有想透,脑海里开始回忆和琢磨起与詹老丈人的谈话内容,就其传递出来的消息,不断进行分析和推演。

老丈说到,义妹张文文满周岁时,义父母还一起回过霸王村,之后就再未回来过。

推算时间,那时自己已经三岁,应该是在他们辞别田先生,离开霸王村准备再度闯荡江湖时,遇上了抱走自己的大胡子叔叔——第一个托孤之人——将才三岁的自己交给了义父母。

从那时起他们就承担了大义,既要抚养孩子又要躲避追杀,所以不敢回村,也不敢联络家人,免得波及无辜,所以数年未回村子,导致田先生思女心切郁郁而亡。

义父母分开逃亡后,义母是选择回到了霸王村。

若以江湖经验来看,这是不可取的,不过她二十多岁才踏足江湖,想必婚后那些年又被义父照顾保护,所以江湖经验不足,且又无处可去才不得已回村。

而义父则带着自己四处逃亡,直到遇上白云先生。

料想以义父的身手,在江湖中还不至于难以立足。龙潜想起小的时候跟义妹是开心成长的,根本没有感受过什么危机,这要么是义父在外面就悄悄解决了杀手。要么是其经验丰富,预感到危险带全家提前逃离了,所以小时候经常搬家。

但全家依然疲于奔命,而这,只有像推事院这样的势力才会让义父如此高手尚且束手无策。

只有像“怪物”那样的江湖高手参与其中,出手追杀才会让义父身受重伤,而能够调动这一切的人......难道......难道吾之仇人竟是右相李林甫吗?

龙潜头脑里突然闪出的这个念头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个念头昨晚就闪了一下,是自己下意识不去想,强逼着去睡觉才停了下来。

毕竟这个仇人太可怕,太有势力了,该如何报仇?还有,作为大唐的宰相,有什么理由一直追杀一个平头百姓?

这些年虽然天下人都知道右相害人无数,但其针对的都是政敌,全部是官员,何时听说他单独针对百姓下手的?

这个推断是有依据的,义父曾留言,自己的亲生父亲是个大善人,那就说明龙氏家族绝不会是官员身份,因为只有平民里常行善事之人才会被称为大善人,从未听说哪个官员行善会得此称呼,最多是离职时百姓送上万民伞而已,由此可见,龙氏家族是百姓的身份毋庸置疑了。

若非右相,那么难道是推事院中的某个为非作歹之徒,假公济私草菅人命,做了坏事要灭家族的口,还联络了江湖高手协助呢?是了,定是如此,才能解释得通。

龙潜感觉心头的分量轻了不少,毕竟直接对阵当朝的宰相,这是难以想象的可怕事情。

但龙潜依然觉得还是难以化解心中的疑惑,毕竟个别为非作歹之徒私下行事的话,一是难以持久只针对一人,二是不可能调动江湖高手持续追杀六年。

对了,义父的遗言曾说过,家族牵涉了一桩朝廷大案。不知是什么案子能跟推事院结这么深的梁子,以至于六年都不放过自己?

推算时间应该是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的事情,那时自己才三岁,当时是发生了什么案子呢?

脑海里想起来归乔松,不知作为不良人的她是否愿意帮自己查查,这一年前后到底发生了哪些平民被灭族的大案。

青衣人一直在追查自己,这不奇怪,因为从当年大胡子叔叔托孤时便是如此,要说斩草除根会有这么重要吗?持续六年不停,莫非......莫非,除非是自己的身世里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是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才使得推事院持续追杀吗?可龙氏家族,平民百姓家庭能有什么大秘密,以至对方死咬不放?龙潜开始否决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推断。

这些想不透的事情都困扰着龙潜,心中暗自决定,既然解释不通,就暂不去纠结,还是抽丝剥茧,把一个个可能性排除掉,先按照是个别推事院的坏人在做恶事这个思路去追查凶手,只要被查清,不管他背后是不是有右相撑腰,定要手刃真凶。

龙潜一边脑海里思考着,一边往南走了三里,果然看见有一处斜坡,就在小路边两丈远处。

坡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走上坡顶放眼朝南面望去,远处就是南阳郡。从斜坡继续南行约两里,就上了官道可直通城门,但若是站在坡脚,甚至背坡的北面还真不容易发觉有一条官道。就恰好在背坡的北面,龙潜看到了一棵槐树,独独一棵,长在坡脚,夹杂在其他树木中显得很突兀。

槐树周围四丈内,树木稀疏但都长得比周边的树更高大,忽然间龙潜悲从中来,跌跌撞撞朝那树走去。

坡面斜缓平直,一直延续到坡脚,看不出其中有任何包拱之处。坡脚树木不算茂密,槐树周围的地面也是平平整整,若不是詹老丈人指点,谁能想到这地下竟然埋着三十七个冤魂。

摸着那棵槐树,龙潜热血上涌,迅速运起十成金雷掌力就要向地面击去,就要拍在地面上时,手掌竟然有些发抖,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收功撤掌。

即便挖出了这些冤骨,又如何区分那一具才是义母的遗骸?并且都已经在地下快十年了,这样仓促打扰她老人家,实属不该,还是先祭拜,以后再想办法迁坟吧。

将蜡烛点燃插在槐树脚,点了三炷香向四周团团祭拜后插在蜡烛中间,跪倒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再也止不住悲伤,趴在地上放声大哭。

这一场哭拜,直哭得天地变色,风云哀嚎。

哭了良久,龙潜渐渐收声,呆坐在烛前,一边抽噎着,一边将带来的火纸全部燃起。

火焰中仿佛又看到了义母慈祥的面容,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的辛劳。

此时再回忆起当初颠沛流离的六年,才真正体味到义父母的不易。

其实当时家中已经困顿潦倒,义父无论带着他们住在哪里,都会隔三差五地出门去打猎贴补家用,而每次他打猎回来,都是家中最高兴的时刻,犹如过年,因为会有肉吃。

记得义父母到后来每天只吃一顿,已经饿得满脸菜色,依然让家中保持着快乐和幸福,彼时还是孩童的自己哪里知晓这些艰辛。

他们将能够买到的布衾都给两个孩子做了新衣,把所有的吃食都留给了他和义妹,问起时总是笑眯眯地说,阿耶阿娘不饿,但你们要多吃,要快快长大,要学会保护自己,于是两个孩子高兴地刨完碗中的米饭。

看着挺拔高大的槐树,龙潜回忆着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触动了心中所思所想,文思涌出,决定要将义父母的养育之恩留下笔墨,以寄托哀思。

周围看了一圈,他将面前的槐树皮剥掉一半,露出了光滑的树干,脑中再次回忆起了义母慈祥的面容,略一沉吟,运气于指,将全部的怀念聚集于手指头,在树干上刻下了一篇悼亡诗。

《长相思·祭母》

吃多点,穿多点,点点均为母常言。从此忆慈颜。

过南山,祭北山,山上山下阴阳寒。僵坐泪湿衫。

——不孝子龙潜留书。

书毕,再次抱着槐树大哭起来。

今日才真正得知义母已经过世的消息,从今日开始才永远的失去了慈祥的义母。所谓生身父母在一边,养身父母大如天,只恨当年年幼无知,未能真正体会义父母的艰辛。

但此时也无法弥补和尽孝了,唯有泪水洒满槐树。

有哀怨的琴声响起,铮铮的古琴弦每拨动一次,龙潜便心悸一分,心中的哀恸也更盛一分。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此时此地有这样的琴声伴随,真叫人肝肠寸断,悲伤直透骨髓。

龙潜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随着琴声的节奏,一颗心也要碎裂在悲恸之中,霎时间只感觉万念俱灰,觉得今生再也无法报答义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唯有自裁,在义母坟前奉献出生命才有一丝孝道。

琴声再度响起,节奏愈发哀恸激烈,随着曲调和节奏,心情也愈发灰暗和压抑,龙潜心里只剩下了不孝子的念头。

已经生无可恋了,唯有一死才能尽孝,缓缓地举起了手掌,运劲就要向头顶拍落。

金雷掌罡猛无匹,即便是自己的一颗头颅也抵受不住,但唯有了结此生才能报答义母的养育之恩。

突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浓烈的危险气息冲击着他的心门。

以往这种气息都是来自于外部,而这一次却是从心底里升起。有那么一刹那,心中居然有了一丝自嘲,马上就要了结此生了,还莫名其妙的有了遇上危险的感觉,实在是奇怪。

同一时刻,丹田内一股精纯的五雷火内力陡然自动上蹿,冲到了头顶,瞬间将龙潜浑噩、混乱的脑海里带来一丝清明。

“还未给义母报仇,怎能随意轻生?”一个虚幻的龙潜在他耳边大声叫道,这声音传进耳膜迅速流遍全身,冲击着他的意志,要拍落的手掌停在了半空中。

浑身打了一个激灵,龙潜顿时清醒过来,睁着眼——明明是一直睁着眼的呀,怎的会有才张开眼睛的感觉——茫然地看着举起的手掌,额头冷汗猛淌,背心也一阵寒凉。

“怎的会有轻生之念?辛苦修道多年,难道道心都毁了吗?”龙潜扪心自问。

同时,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从背后传来了古怪的琴音。

立刻收掌,转身回顾。

一个女子盘坐在他身后两丈远,膝上横放着一把古琴,正在弹奏。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琴,这不同于一般的古琴,有足足五尺之长,细看下竟是在一头一尾两端,又加长了一尺三寸五。

龙潜出身道家,于琴道并不陌生,知道它在乐器中地位最崇高,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士族之人有“无故不撤琴瑟”以及“左琴右书”之说。

——古琴也叫瑶琴,一般长度只有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和地。七根弦从外到内依次分别称作宫、商、角、徵、羽、文、武。前五根弦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君、臣、民、事、物的庙堂之道,后两根则是纵横天下的文武之道。

那女子看见龙潜睛光闪射,显然已经清醒不再浑噩,俏丽的脸上有了一丝慌乱,停手抚住琴弦,莞尔一笑,道:

“小道人,你在哭什么呀,奇奇怪怪地抱着槐树这般凄凉,有什么叫你伤心欲绝的事情,可以给姊姊说说吗?”

龙潜内心的伤痛哀思还未完全平复,听到对方真诚关切的话语,心里有些吃不准,不知刚才的那股危险气息是否来源于面前的这个女子。

细看对方,一身绿衫绿裙,三十五六的样子,面容姣好,嘴角有颗黑痣,微笑起来尤显俏丽,叫人一见之下便会心生好感,让人亲近。

只是祭母时雅不愿有人在旁说三道四,龙潜不由得愠道:“贫道自哭贫道的,不关你的事。”

绿衫女子站起身,抱起古琴点头笑道:“小道人不错嘛,果然有点道行,难怪有人看中你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