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227章 金铉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227章 金铉

作者:明溪漱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4:11:53 来源:书海阁

金铉,字伯玉,号在六,南直隶武进人,北京留守卫籍。他幼时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善写文章,十八岁时考中天启丁卯(公元1627年)顺天乡试第一,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进士,刚开始任扬州府学教授。他每日教育引导学生,讲授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之学,闲居时的言行举止,都遵循一定规范,一时间众多英才都来跟随他学习,如胡之门(安定人)。他不久升为国子监博士,庚午年()升任工部主事,负责监管制造兵器。他亲自检查整治,谨慎有加。当时,皇帝锐意进取,认真细致地审查考核官员,太监张彝宪奉命总理户、工两部钱粮,并且设立公署,引起全国震惊。金铉特地上疏请求罢免张彝宪。他更加担忧这样会开启内外臣结交之风,破坏礼仪廉耻,不只是为了节省无益的开支。奏疏送上去后没有回信。

不久,张彝宪发公文要求负责的两部司属拜见他,还说并要按照拜见尚书的体制拜见。金铉愤怒地说:“太不幸了,我之前说的全部应验了。”他又上疏指责张彝宪其人面无愧色,内心阴暗,妄自尊大,身为皇帝所简选的臣子,却让他人卑躬屈膝,企图将他人置于手下之列,另外制定虚妄的不符合礼仪的规矩,破坏朝廷原有规则,强行将大臣们至于身体残缺的太监之下,作为臣子,我向朝廷表示忠诚,发言自己品行无瑕,个人生死全由皇帝决定,但决不会在张彝宪面前卑躬屈膝,以免触犯了内外臣交结的朝廷禁令。皇帝看到奏疏后,下旨严厉责备他。

不久,朝廷指派金铉到杭州负责征收赋税,他还没未任,随后就因为生病而回。刚一个月,张彝宪就以检查、验收火药出具的检验报告有问题为由,免去了金铉的职务。一时朝中的正人君子,纷纷为他上书鸣冤,比如礼部的周公镳、刑部的曹公荃,结果他们被连累一并受到降职处罚。金铉从此对仕途十分失望,整日闭门读书,研究关于自然现象和生命原理的学问,家中十分贫穷,连风雨都挡不住,自己烧火做饭供养父母,教育几个弟弟,谈论古今,怡然自乐。有客人谈及朝廷中的显贵,他就捂耳朵、捂着脸避开。

金铉与刘理顺(谥号文正)和礼部的陈龙正关系很好,礼部称赞金铉学习践行了古人也很难做的行为。辛巳年(公元1641年),他因父亲去世丁忧守丧,甲申年(公元1644年)服丧期满,二月被朝廷起用补为兵部车驾司主事,负责巡查皇城。才二十多天,贼寇就攻到了京城皇宫。三月十九早,他听到皇帝变故,怒目骂贼,并脱下粗布麻衣,戴上官服管帽,束起牙牌,直奔守卫部队营地,进入皇宫城门,有太监以及守城的士兵突然向外逃出,金铉大声制止他们,但他们毫不理会,只管逃走。金铉赶到皇宫内院,看到宫女们狂奔逃出,他在御河旁,解下牙牌交给家人,拜了四次说:“送给太夫人,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说完就投入御河。他的随从拼命拉他,金铉大怒,用手击打随从,又跳入水中而死。他的母亲章氏、妾王氏、弟弟金錝,都投井而死。当时贼军占据皇宫,外人不能入内,一个月后贼军离去,有人看到冠袍漂浮在水上,捞起金铉的尸体,但是已经无法辨认。金铉的家人以他衣服上的环状服饰验证,确定是金铉的尸体,就买了棺材安葬他。南明朝廷追赠金铉为太仆寺卿,谥号忠节,祭祀于旌忠祠。

《编年史》记载:当时贼军攻打京城,情况紧迫,金铉跪在母亲章氏面前说:“儿子我世受国家恩遇,任职兵部车驾司主事,城破后按照道义必死。我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可以让您藏起来,希望您尽快离开。”母亲说:“你受国恩,我难道不受国恩吗?如果事情无法挽回,屋檐下的井,就是我死的地方。”金铉痛哭,辞别母亲前去处理工作。丁未日,他回家时路过御河桥,听说京城已经陷落,望着住所拜了两拜,随即跳入御河。他的随从极力救助,金铉撕咬随从的手臂,又急忙向深处游去。当时河水比较浅,他就低头陷入泥泞淹死自己。家人将消息报告后,他的母亲章氏已经八十岁,也投井而死。妾王氏也随之而死。他的弟弟生员金錝哭着说:“母亲死我必随死,但母亲未归土安葬,现在还不敢死”,于是购买了棺材收敛安葬母亲。安葬完毕,金錝也投井而死。

朝廷中枢机关中职责关系到国家封疆事务的属官里,被迫逃亡或者主动投降的不计其数,只有金铉与成德(谥号忠毅)始终坚守气节,宁死不屈。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平时就卓然独立,严于律己,不随意迎合私情,所以在突然遭遇非常变故时,能够慷慨激昂地践行道义吗?所以说,那些只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不足以与他们共谋长远利益,那些害怕微小伤害的人,也无法与他们共赴重大危难。像金铉这样的人,先前敢于抗击权阉,后来又英勇殉国,真是壮烈至极!

(作者写的)赞诸忠臣诗

共负凌烟万丈才,诸君怀抱未曾开。请缨欲继终军志,沈水空遭屈子悲。唾贼声声皆是血,酬君念念尽成哀。九泉莫叹遥穹隔,灿灿光芒入夜台。

春残夜静殒文星,赴焰投崖万古名。不羡绛帷多弟子,常因铜柱识先生。家藏遗史传当代,国有忠臣续正声。更喜闺人先殉难,双凌浩气绕铭旌。

上帝深宫闭九阍,晚江斜日塞天昏。英才尽作龙蛇蛰,遍地都成虎豹林。才许誓心安玉垒,已伤殒首向金门。贤豪虽没精灵在,地回难招自古魂。

塞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已觉地灵因昴降,直疑天意弃苍生。魂归绝地为才鬼,国有遗编续正声。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