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47章 党还醇良乡殉难、商敬石善射、左应选固守昌黎等

党还醇良乡殉难

党还醇,字子真,陕西三原人,天启乙丑(公元1625年)考中进士,己巳(公元1629年)十二月担任良乡县令。当时后金军队逼近良乡城,党还醇命令士兵们坚守城池,最终因力量耗尽、外援断绝而壮烈牺牲。战后人们在草丛中找到他的遗体,发现他身上有多处伤痕,虽然赤身被绑,但尸体仍怒气冲天、栩栩如生。

他赴京选官时,曾送别恩师侯恪出京师。侯恪告诫他:“我只希望你们成为好人,而不只是成为好官。”这句话党还醇一直铭记在心。他的事迹上报朝廷后,被追赠为太仆寺卿,并赐予“忠节”的谥号,其一子也因此得以入国子监读书。

同一时期,还有保定推官李献明,在执行核查蓟密军饷任务到达遵化时,遭遇敌军,但他坚持留在原地,城池失陷后英勇牺牲,被朝廷追赠为光禄寺少卿。同时还有保定饷司何天球、永平知府张凤奇、推官罗成功、滦州知州杨燫、香河知县任光裕、遵化知县徐泽、良乡典史史之谏、教谕安上逵、训导李廷表、驿丞杨其礼、三屯卫将领朱国彦等人,相继壮烈牺牲。

己巳之役中,敌军所到之处,有的城镇在敌军到达前就已经空城,例如良乡、滦州、香河、固安、张湾;有的城镇虽已空城但敌军并未进入,比如霸州、三屯;有的城镇先行投降,数日后敌军才到达,例如玉田、迁安;有的地方军队已经先投降,而地方官员尚未得知,例如遵化、永平;有的地方大张旗鼓防御,敌军不敢侵犯,例如昌平、涿州;有的地方挂出降旗,但敌军路过并未接管,例如顺义;有的地方敌军驻扎附近却不进攻,城池介于守城和投降之间,例如房山;有的城池敌军来了投降,敌军走了又恢复抵抗,因援军到达而幸免于难,例如乐亭、抚宁。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心不稳导致。如果各个城池都能像宝抵令史应聘那样上下一心,或如永清令王象云那样有备无患,或者如昌黎令左应选那样全民皆兵,以及开平举人的募兵捐饷行动,或许不至于一败涂地。

其中,固安令刘伸虽尽力防守但仍未能守住城池,差一点就以身殉职;而良乡、香河、遵化的县令,永平知府,推官以及滦州守,以及三屯总镇等官员的牺牲,都表现出了他们的忠诚和担当。尤其是保定司理李献明,他的牺牲尤为壮烈。永平道郑国昌以及巡抚王元雅等人的失地丧师,不能算作真正的殉难。

表现最糟糕的是卢龙、迁安两地的县令,其他如蓟州、通州、三河、丰润等地的官员虽能坚守,但也主要得益于将士们的得力支持。当时的巡抚董邃初看到漷县只剩一座空城,而县令沈域仍举止从容,董邃初问他为何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如此镇定,沈域平静地回答说愿意以身殉职,董邃初听后深感敬佩并向他表示歉意,幸运的是他最终得以幸免于难。

商敬石善射

后金副将带领着六百名骑兵前往屿山,在行至河西的时候,突然有十二个骑手快速冲过来,后金便想捉拿他们。这十二个骑手箭术高超,直接射中了三位副将的眼睛,导致他们全部死亡。随后,后金剩余的部队全体上前迎战,但每当这些骑手弓弦响起,就有后金士卒倒下,阵亡人数众多。面对这样的困境,大部分后金士卒都不敢再用刀剑,而是以弓箭还击,但这十二名骑手竟然用手接住了所有射向他们的箭矢,没有一人受伤。待后金军撤退时,这十二个人继续追击并射杀,最终导致三百多名后金士卒死亡,直到他们的箭矢全部用完才停止追杀。

原来,这十二个人是一群强盗,以商敬石为首领。他们听说后金入侵,便召集同党想要借此机会立下战功,不料在屿山遇到了这支小队。此后,这十二位骑手一路来到通州并开始驻守。通州的守将向兵部报告了他们的战绩,并将他们全部收编到了自己的管辖之下。

此时,后金的大部队正准备进军河西、天津等地,当听说通州仅有十二名骑手就造成了清军四百多人的损失后,竟然因此改变了行动计划。

左应选固守昌黎、何大纲战胜

后金的军队抵达昌黎,即将兵临城下。新上任的县令左应选以超人的胆识和谋略闻名,听到后金军队来临的消息后,他亲自登上城墙巡视四周,并安抚百姓不要恐慌,声称几天之内敌军就会自行撤退。于是,左应选果断下令关闭城门,并着手筹备火药。待后金军兵临城下时,他已在城墙上布置好了火药,准备在敌人攻城时引爆。这些火药不同于传统的炮弹,其作用范围限于百步以内,并未装填入炮筒中,而是等到敌军发起攻击时直接点燃向下抛洒,顷刻间犹如无数火星从天而降,后金军士兵遭到大面积伤害,不得不撤退。

后金军之后又来到了漷县。面对这一情况,何大纲和张洪诗率领上万名骑兵赶来救援,并成功斩杀了一名敌将。与此同时,马世龙也率领五百名勇猛的战士加入战斗,一同夺回了被敌军占领的物资车辆,然后安然返回。

志异

这一年(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江阴城发出异常声音,当时县令是吴鼎泰;到了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江阴遭受了屠杀,从己巳年(公元1629年)算起,相隔了十七年。

译者注:1.商敬石此人,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在其他史料中也几乎难以查到踪迹,其后也未再出现过。就其事迹而言,恐怕有一定夸大成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