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48章 志异、陕盗王子顺苗美、秦寇入山西等

志异

正月初一日(辛巳日),京城遭遇大风,白天笼罩在雾霾之中,视线昏暗如夜。三月份,一口名为威鼎的大钟自行鸣响,天象上火星(古人称之为荧惑)进入了井宿区域,随后退回但再次停滞,并最终进入了鬼宿星座。到了五月二十二日(辛丑日),海丰县出现了一圈长约数丈的石头围栏,高度超过一丈,忽然移动了五十多步的距离。

白天变得昏暗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新年正月初一白天就出现昏暗,更是极为异常,这恐怕象征着天地之间的阻隔和闭塞达到了一种交汇点吧?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记述的开头来强调其重要性。

陕盗王子顺苗美

正月,陕西边界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匪首王子顺和苗美联合数千逃兵,对绥德进行了劫掠,并向南包围了韩城。总督杨鹤和巡抚刘广生联手出击,成功击退了这批贼军。叛军败退后,再次侵袭清涧,官军紧随追击,贼军被迫逃入西川。在此之前,万历年间,朝廷鉴于西部军队的艰苦条件,实行了预先发放三个月口粮的政策,但到了此时,由于陕西大旱,粮食价格上涨,军饷供应极度短缺,士卒时常哗变,逃亡至山谷,一些人甚至煽动饥民参与叛乱。此刻,东部战事愈发紧急,朝廷决议审查军队规模和军饷开支,各边防重镇大幅度裁军达数十万之多,趁着这种混乱局面,大量士卒哗变骚乱。

秦寇入山西

三月,陕西贼军侵入山西,侵犯襄陵、吉州、太平、曲沃等地。四月,贼军攻陷蒲县,山西从河曲、保兴至蒲津长达一千五百里的区域,贼军自称“横天一字王”。

贼陷河曲

十一月,山西总兵王国梁在河曲追击贼军,使用西洋大炮时因炮身破裂导致官军自乱阵脚,贼军趁机攻占了河曲。

贼陷黄甫川(秦寇)

五月,贼军突破金锁关,杀害了都司王廉。壬子日,王嘉允率军攻陷黄甫川和清水两个营地,次日又攻占府谷县,接着围攻孤山堡。榆林道白贻清派遣兵马挫败了贼军,贼军逃入府谷县,延绥巡抚洪承畴等人对其展开围攻,大量斩杀敌人。至九月三日己卯,王嘉允勾结陕西贼军再次入侵,洪承畴、杜文焕从孤山方向发起反击,彻底打败了贼军。贼军假装投降,但仍然伺机逃跑。

白贻清,号惠风,常州人;洪承畴,字亨九,福建人。

杨鹤误抚

都司艾穆在延川成功地逼迫并打击了贼军,清涧地区的贼寇寻求招安投降。三边总督杨鹤及陕西巡抚刘广生派使者四处携带免死令牌招降贼军头目黄虎、小红娘、一丈青、龙江水、掠地虎、郝小泉等人,并将他们安置在延绥河西。然而贼军投降后再叛反复无常,纵然不再焚烧杀戮,却依然持续抢掠,荼毒民众更甚。百姓敢怒不敢言,地方官吏不敢违抗抚臣之意,不敢上报情况,结果使得匪患日益严重。

杨鹤,号无山,湖广武陵人。

刘懋言秦寇

六月,给事中刘懋上奏指出,陕西的流窜贼贼实际上是延庆的兵丁与当地土匪相互勾结的结果。边镇贼军依靠本地士绅做向导,土匪又依赖叛军增强实力。最初人数并不多,但近年来连续遭遇荒灾干旱,无知民众纷纷投靠,贼军势力才逐渐壮大。当地督抚派出未经充分训练的军队征讨,未能取胜,转而采用招抚政策。在征讨中,所杀所俘的多是饥饿的平民,而真正的贼寇则劫掠饱食一番后扬长而去。在招抚过程中,表面上贼军接受招降,但实际上他们因为缺乏食物,依旧外出劫掠,名义上投降,实际上并未真正归顺。

剧贼神一元

十二月己巳日初一,巨寇神一元等人攻破新安县,初九日丁丑,又攻破宁塞县并占据该城。十三日辛巳,神一元带领四千名陕西贼军骑兵入侵,攻陷了树涧及保安等地的城池。直到第二年正月,副总兵张应昌领军击败了神一元,神一元死后,其弟神一魁接手领导部众。

徐孝妇剖肝进姑

孝妇徐氏是湖广汉阳的一位女子,小时候许配给了村民汪卷。汪卷家境极其贫寒,靠给人做工维生,她的婆婆邓氏年老体衰。孝妇嫁到汪家后,白天耕作,晚上纺织,对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鸡鸭猪肉和蔬菜从未短缺。崇祯己巳年(公元1629年)至庚午年(公元1630年)间,全国经历了严重的饥荒和瘟疫。孝妇和丈夫汪卷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但是即使这样也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甚至试图自我卖身,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卖出。这时,婆婆邓氏病情加重,突然想吃猪肝。孝妇便急忙爬行到市场,跪求屠户施舍猪肝,但屠户因他们无钱支付而拒绝了请求。

无奈之下,孝妇含泪回家,想到猪肝既然难以获取,猪肝和人肝味道或许相似,那么也许自己的肝能够救婆婆一命,婆婆活了自己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深夜时分,她动手三刀割开肋部,但未能成功取肝,正当她准备再次举刀时,突然出现一位白衣老妪告诉她应该横切而不是直切。孝妇听从了老妪的建议,一刀下去,肝脏果然顺利取出。她立刻将肝脏煮成汤喂给婆婆喝,婆婆奇迹般地康复了。而在烹制肝脏汤的过程中,孝妇本人并未感觉到疼痛,但过后伤口剧烈疼痛,她一度昏迷过去。这时,那位白衣老妪再次出现,安慰她说不用担心,我来救你,孝妇真的很快恢复了意识。几年后,婆婆邓氏去世,孝妇在婆婆的坟墓旁堆砌草屋,独自守护在墓地,一碗汤、一杯茶,必定亲自捧着在婆婆墓前祭奠。婆婆墓在山的偏僻处,无论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不明,还是烟雾弥漫,山野间的鬼怪嚎叫、蛇豕横行,她都不曾畏惧。她每天都会亲自砍柴挑水,对于别人的衣物饮食援助总是婉拒,她认为辛苦劳作、忍饥挨饿最多就是死去,而自己早在割肝那一刻就已经准备为婆婆付出生命。她是为了婆婆而活,现在死在墓边,早晚并无区别。

汉阳县令杨四知深知此事,向上级呈递了详细的记录,请求朝廷为这位孝妇予以表彰。

当我阅读历史文献时,见到那些割耳断臂的英勇事迹,不禁感慨并非所有女性都没有侠义精神。然而,即使是那些甘心与伴侣同甘共苦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始终牢记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就如同江边负尸的行为一样感人肺腑。有不少女子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孝行,她们或怀抱石头跳入江河,或怀抱沙土表达哀思,但不一定能做到对公婆如此深切关怀,甚至不惜割肉断发。儿媳对父母的孝顺,有人可能会忽视,有人宁愿毁容伤身,忍受痛苦折磨,但未必所有人都能做到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唯有这位孝妇,她坚定的孝心和无私的付出,哪怕是面临生死考验,也要用自己的肝脏挽救婆婆的生命,这份勇气和决心堪称奇孝,是极致的孝道典范,值得流传千古。

译者注:1.原文中的“瑶池冰雪”,古时用来比喻女子对丈夫从一而终,坚贞不屈。

2. 原文中的“矢念萱庭”,在古代,“萱草”常被喻为母亲,而“萱庭”则寓意母亲所在的家庭或庭院。矢念萱庭,指矢志不渝地怀念、照顾母亲。

3. 原文中的“号江负尸”,可能出自“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古时曹娥的父亲出江捕鱼,因江水暴涨不幸遇难。曹娥沿江痛哭七天七夜寻找父亲尸体,最后投江。后来江面平静后,在江水中发现了曹娥和他父亲的尸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