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95章 诸将死难、贼陷六合、志异

诸将死难

这一年,贼寇进攻安庆,官军战败撤退,除了程龙、陈于王之外,还有许多将领壮烈殉国。例如,把总詹鹏在战场上勇猛冲锋,当他听到部队崩溃的消息时,决心以身许国,撞石自尽而亡。把总王希韩平素廉洁勇敢,深受部下拥戴,即便力量耗尽,仍率领部下奋力突围,坚持到最后血战到底牺牲。把总王猷力量过人,在战斗中杀死大量贼寇,最终被贼军重重包围后生擒,被活生生割肉而死。守备王宏猷陷入绝境被捕,贼寇因其武艺高强有意留下他,但他坚决不降,痛斥贼寇,即使遭受挑断脚筋、砍去双脚的酷刑,仍不断声地怒骂至死。守备莫显骅刚刚取得武科功名,却不愿参加会试,主动请缨讨伐贼寇,最终在战场上壮烈牺牲。把总唐世龙虽已完成任务有机会离开险境,但他不愿独自逃生,选择继续奋战,最终因战马倒蹶,被贼寇砍杀而死。千总王定远,原已被革职流放到安徽,但在多次战斗中积累功劳,甚至一只眼睛失明,但最终之前的功绩付诸东流,还是遗憾战死。千总周嘉结婚仅一个月,却满怀豪情地主动请战,最终在战场上战死。而周嘉的新婚妻子王氏,极其哀悼丈夫,终因悲痛绝食并上吊自杀。此外,还有张全斌、俞文夔、顾应宗、蒋达、潘象谦、季靖等多位将领,先后英勇殉国。

自从流寇发动叛乱以来,虽然有许多武将选择了逃避,但也有很多武将选择以身殉职。他们的名声或许有的流传甚广,有的不为人知,如同作为士人也会各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

贼陷**

**虽然是一个小县城,却是金陵的门户所在。以前这里并没有城墙,到了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巡抚张国维鉴于流寇的严峻形势,命令县令郑同元修筑城墙。郑同元由于财力不足,只建起了一座土城。第二年丁丑年(公元1637年),张国维出巡时见到土城,深感不满,便拨款建造砖石城墙,但还未动工,流寇就已经逼近了。

流寇原先占领了庐州、凤阳等地,虽然他们在英山和霍山等地驻扎,但早就对**虎视眈眈。县令郑同元是浙江人,缺乏应对流寇的经验和才干,认为流寇还在数百里之外,因此没有提前做好防备。驻守**的游击将军常某是蜀人,武艺超群,但手下只有七百人。当时永生洲的部队与常某的军队不合,整天争吵不休,郑同元没有调解。张国维得知此事后,虽然在流寇到达前几天命令永生洲军加强守备,但由于将领们缺乏斗志,守备意志更加松懈。

浙江的一位御史北上途中因滁州有流寇阻挡而折返**,提醒郑同元贼寇势力强大,应当加强防备。然而郑同元依然自信满满,声称当地兵多将勇,无需担忧贼寇。御史无奈只好从小道经扬州离开。尽管流寇即将来临的传言愈演愈烈,郑同元仍旧对外宣传军队实力强大,安抚百姓不要恐慌。然而,部分有识之士对他的说法半信半疑,侦查骑兵四处巡逻,却未能发现流寇踪迹。

直到七月十七日夜晚,商人们暗中得知流寇逼近的确切消息,悄悄准备好食物,点灯熬夜等待。深夜时分,有人发现将士们带着士兵站立得整整齐齐,低声交谈。突然他们注意到周围的商民,便询问他们为何不睡觉。商民们回答说,听说流寇很快就要来到这里了。一名把总安慰说这只是谣言,有军队在,不必担忧。但明智的人都不相信此话,保持警惕,假寐待旦。

十八日清晨,忽然炮声连响,民众大惊,流寇骑兵从西门突然袭击。永生洲的部队由于张巡抚、曾指挥的原因,士气不高,仅仅将冶甫桥烧了以流寇过河而已。唯有常游击率领几百人迎战,然而途中已有半数士兵逃跑,当他们到达西门时,流寇的精锐骑兵已经抵达。常游击组织防线,成功阻挡了流寇的初次进攻。流寇突然喊话说从东门进攻。常游击听后分派后队防守东门,流寇见阵型动摇,派出十七名前锋骑兵突击,官军纷纷溃逃,常游击意识到无法持久抵抗,便大声呼喊百姓赶快逃走,他将尽力守住南门。官军一边抵抗一边撤退,流寇骑兵逐渐转向西方,百姓得以逃往桥南。当常游击撤退至浮桥时,流寇紧随其后,士兵们纷纷南渡,常游击只身殿后,身边只剩五人。

流寇直逼浮桥,常游击右手挥鞭抵抗,左手抽刀砍断桥板,一名流寇骑兵冲上前,挥刀砍向常游击,常游击闪避到马下,用鞭子打死这名骑兵。但随后大批流寇涌来,将常游击团团围住,箭矢如雨般射来。常游击挥舞着马鞭,每一次抽击空气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仿佛金属撞击一般,周围箭矢如密集的雨点般纷纷落下。龙津浮桥长约十几丈,由木板平铺并用铁索连接。尽管桥板已被常游击砍断,但铁索仍在,常游击用佩刀割断铁索,成功阻止了流寇过河。然而,就在短时间内,常游击腿部和颈部相继中箭。浮桥断裂后,双方隔河对峙。官军遥遥看着贼寇上马快速离去,即使是高耸的城墙,他们也能一跃而上,轻松进入城内。流寇在城内肆意掠夺,身穿红袍的流寇首领坐在中间,强迫百姓搬运财物,每见到富贵人家的宅邸,便将浸过油脂的扫帚点燃作为照明工具,若火焰遇到隐藏的金银财宝时,便会因缺乏足够氧气而熄灭。此外,他们还用水泼洒在卧室地面,如果水分迅速干燥的地方,下面极有可能藏有金银,因为土壤中混有金属会加速水分蒸发。通过这些手段,他们在搜索财宝方面几乎做到了滴水不漏。就这样连续搜刮了两天才离去。之前,流寇距离**很远,侦察兵一直未能发现他们,导致百姓放松警惕。当流寇大军突然出现在道路上时,许多人还不知情,甚至开门询问流寇在哪里,因此很多人无辜被杀。流寇屠杀俘虏,将豆子放入尸体的腹部,并将尸体喂马,使得马匹肥壮快速,一天一夜就能行进三百里。他们采用的战术是故意绕过近处的城池去攻打远处的城池,待远处城池攻破后再回头攻打近处的城池。因为对于远离贼寇的城市而言,它们往往认为距离较近的城市还没有被攻破的消息传来,贼寇肯定不会直接过来,因此疏于防备。而对于那些距离贼寇较近的城市,则误以为贼寇主力已经过去,不需要太过严密防守。正是因为这样的误解和麻痹大意,贼寇每每能够抓住这些城市措手不及的机会,相继攻陷两个相邻的城市,贼寇十分狡猾。

如果不是常游击顽强抵抗,不仅桥北的人会大多遇难,即使连逃到桥南的人也会受到贼寇蹂躏欺凌,常游击对于当地百姓有再造的大恩。后来他在撤退至芜湖的途中,因箭伤发作不幸去世。而郑同元在流寇到来时,穿着便装带着五个随从骑马逃离,事后还将失地的责任推卸给永生洲的军队,最终只被罢免官职。我族中的叔父衡公当时正好在**,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并讲述了以上的情况。

**作为应天府的属县,如果当时掌权官员能预见流寇的日益壮大,提前筑起坚固城墙,并安排两千兵力驻守,也许不至于如此惨败。然而,现实是没有城墙,又没有足够的兵力驻守,仅凭几百人对抗十倍于己的流寇,无疑将百姓置于危险之中。而愚蠢软弱的郑同元在流寇来临时不做准备,也不调和两军的矛盾,流寇一到就匆忙逃离,事后还推卸责任逃避死罪,朝廷的法律尊严何在?然而,很多历史文献并未记载流寇攻陷**之事,可能是南京的大臣因为留都附近遭受流寇侵犯的情况对自己不利,未曾如实上报朝廷。我想,天下因流寇情报被隐瞒而受害的情况不在少数,实在是令人叹息不已(书写于六月十八日)。

**沦陷后,死伤惨重,白天路上都能听到鬼魂的号哭,人们大声驱赶也无法制止。只有当大喊“流贼来了”时,声音才会消失。另外,小孩子夜间哭闹,父母只需吓唬说“别哭了,流贼来了”,孩子就会立刻停止哭泣。可见流寇带来的恐怖不仅让人害怕,连鬼神也为之忌惮,不仅是老人、壮年人害怕,甚至连小孩都害怕。这种现象真是奇特。这两件事都是从**传来的叙述。

志异

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十戊申日,山西汾州府管辖下的武乡县和沁源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灾害,最大的冰雹如同大象般巨大,稍小一点的也有牛犊大小。同年,整个地区又遭受了严重的干旱。

七月,贼寇攻破了**地区。八月后每天日落后,天空中从东南方向的地平线下方升起一片红光,犹如火焰般映照半个天空,照射在人脸之上,使脸色看起来通红。这样的奇异景象持续了大约三个月之久。当时地方官员引用《京房传》中的说法,认为这是“日空”现象,预示着战乱即将兴起。而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占卜家则称之为“血霞”,认为这是大旱灾和大战乱的明显预兆。

这一年,浦口西北的山中出现了上万只人头鸟,分布在伏龙山一带,身体和脚如同鹤一般,头部能缩入体内而不伸出,而在它们的胸部则有一道类似人脸的奇特符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