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96章 元帝降乩、张任学改总兵、城芦沟、黄道周经筵应对

元帝降乩

正月,翰林院和都察院接到皇帝在平台上发布的诏书,号召百官广泛讨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

皇帝占卜,有仙人降下启示所说:“九九八十一年的气运流转,秦地的泾水、渭水两岸战火纷飞,战乱从秦地波及楚地,再到幽燕之地,数次战事和贼寇侵袭,使得众多公卿贵族被掠夺至长安。士兵疲惫不堪,百姓苦难深重,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哀鸿遍野。各家各户都在祈祷上苍保佑,每个人都渴望平安。洪水淹没魏地,秦川地区也损失惨重。流寇的肆虐将在几年内平息,然而紧接着又有新的战乱爆发。乱世之中,虎兔交替的年份战火纷飞,龙蛇交接之际更是荒年不断。”

皇帝又问,回答说“元帝曾有言,寻常时候不去干预,汉朝的将相之才很快就在眼前。”

张任学改总兵

崇祯戊寅(公元1638年)二月,河南巡按张任学被改任为都督佥事和总兵官,负责镇守河南省。在此之前,张任学曾期待能够获得巡抚的职位,并打算推荐丹阳知县张放。他强烈批评各地驻军不足以信赖,并大力主张文官中有具备奇才之人,能够抵御敌寇入侵。然而,当他接到这个改任命令后,心情十分沮丧懊悔。不久后,张任学就被逮捕了。

城芦沟

二月,朝廷开始芦沟在建城,称为拱极城。太监监督施工,并强行抓取过往行人参与劳役,极大地消耗了民间劳动力。城池建成后,面向北京的方向开设了一座城门,门额上书写“顺治门”;面向保定的方向则开设了一座城门,门额上书写“永昌门”。这两个名称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定数,十分蹊跷。

距离京城约四十里地的西南方向,有一条河流名叫芦沟河,也就是桑干河,民间有时也称其为浑河。在这条河上架有一座桥,名为芦沟桥,该桥始建于金朝明昌年间,芦沟晓月是京师八大着名景色之一,所建设的这座城池就位于芦沟桥附近。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强行征用路人做工,使得民间百姓疲惫不堪。而且同年十月,高起潜在芦沟桥一战中战败。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和兵力,即使拥有坚固的城池,也无法有效依赖作为屏障。

黄道周经筵应对

三月,皇帝结束经筵教学后,召集各位大臣询问关于保举和考选官员的问题,什么样的做法才能得到优秀的人才?

少詹事黄道周回答说,“培养人才就像栽种树木,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养育。现在的人才相比古代远远不足,尤其是在人才遭受打压和摧残之后,更需要深层次的培养和呵护。他又指出,在朝廷中立足的人才,关键在于内在的心术是否端正;而在边疆治理方面的人才,则要看其是否能认清并利用当时的形势。早些年,督抚等地方官员并未考虑周全形势,只是跟随贼寇的行动疲于奔命,结果并无成效,却总是借口兵力和粮饷不足。但实际上,历年累积的新旧饷银总计约有一千二百万两,足够供养四十万的军队。而现在,即便是宁锦三协的兵力总共也只有十六万人,似乎没有必要另外寻求更多的兵力来剿灭贼寇。”

庶子黄景昉请求宽恕郑三俊的罪责,皇帝表示,“郑三俊蒙昩不明,仅凭清廉这一点难以弥补过错。”此时南京应天府丞徐石麒也上奏,称郑三俊的清廉操守值得称赞。于是皇帝下令释放了郑三俊。郑三俊曾担任司寇一职,生活清贫,衣物只有一筐,连炊烟都不够供给,因为他判决案件时从轻处理罪犯而获罪。皇帝也一直知晓郑三俊的清廉,所以允许他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