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郑在许途 > 第113章 走万卷书行万里路

郑在许途 第113章 走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艾良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3 11:04:22 来源:书海阁

也难怪区区一根糖葫芦就能让我开心地吃上两条街,更别提周末的旧书摊总是能吸引我驻足良久。

那时候,由于坐在前排长期吸入粉笔灰,我患上了鼻炎,经常因为鼻炎和低烧需要去买药治疗。

而且,高中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我神经衰弱,整夜整夜的失眠,只能购买安神补脑液等保健品来缓解症状。

所有这些开销,都是从我微薄的生活费中硬生生挤出来的。

因此,我常常因为治病而吃不饱饭,也因为吃不饱饭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更容易生病了。

在这种勉强维持生计的情况下,生活陷入了一个顾此失彼、恶性循环的困境,似乎永远无法摆脱。

我独自工作后,生活变得自由而惬意。每天都能吃饱饭,生病时也能随意买药,偶尔还能和朋友外出聚餐旅游,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当我面对每月给爸妈一千元养老的责任时,却感到十分困难。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发现自己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花费了过多的钱。

于是,我决定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节省一些钱给爸妈。

我开始自己做饭,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我也不再随意购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物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同时,我也开始寻找一些兼职工作,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能够每月拿出一千元给爸妈养老了。

虽然这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但我知道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份心意和保障。

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安心。

但是有时候又觉得人生好没意思啊!不挣钱的时候,只能依靠着父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就算了。

可等到自己能挣钱了,却还是得小心翼翼地算计着每一分钱,不能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贫穷这个词仿佛如影随形,贯穿了人的一生一世,无论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它的束缚。

每每想到这里,那种无法呼吸的窒息感就会涌上心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我们也想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社会做出贡献,但现实的困境让我们望而却步。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

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但是,我也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能适应这个变化,努力工作,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坚强面对。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我们这代人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每当我在路上行走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问题:“这条路走下去,到底有没有钱途?”

这种思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反应。

同样地,当我决定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也会立刻想到:“这件事做完后,能不能让我赚到钱呢?”

对于我来说,开心、悠闲这些所谓的情绪价值,好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我渐渐发现,我越来越注重实际利益,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感觉。

现在的我,满脑子都是钱,眼中只有金钱和财富。

仿佛一切都与赚钱有关,其他的东西都变得不再重要。

有的时候我猛然惊醒意识到这一点儿,便会想尽办法改变这种状态,我会逼着自己去旅游、观景、聚餐等等,但是情绪总是提不起来了,以前爬山的时候我会慢慢欣赏山水林鸟的美景,会为观赏到一朵开得正艳的花、一块圆润的石头而惊醒。

但现在我每一趟旅游都变成了强迫性景点打卡的,加班加点的拍完照就赶往下一个景点,风景再美也没有手机更吸引我。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冷漠,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仿佛世界失去了色彩一般。

我静静地站在这片熟悉的风景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曾经,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让我心生欢喜,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的欢笑与回忆。

然而,如今的我却再也找不回从前那种欣赏的情致。

岁月如梭,物是人非。

那些曾经与我一同欣赏这片风景的人,如今已不知去向何方。或许,他们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忙碌着,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而我,却依然停留在原地,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是啊,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唯有这片风景依旧。

但它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它变得陌生而遥远,仿佛在嘲笑我的孤独和无助。

我缓缓地转身离去,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

我知道,我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再也无法找回那份曾经的纯真和快乐。但我也明白,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变化和无常。

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现实,勇敢地面对未来。

在遥远的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能够出口成章,将大自然描绘得如此逼真动人。

或许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那时没有现代便捷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可供选择,人们只能依靠徒步、骑马或乘坐马车来完成旅途。

这样一来,当他们外出办公差或是前往其他地方时,必须亲自穿越过崇山峻岭、山川湖海,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多变气候。

这种亲身经历使得他们对自然的感受更为深刻和真实,而这些感受也成为了他们诗词创作的灵感源泉。

因此,他们所写下的诗词往往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充满了真挚情感和独特韵味。

如今的许多作家,其中有些人甚至完全依赖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作品。

他们中有多少人愿意真正融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呢?

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得他们难以描绘出那种真实而深刻的美感。

对于这些作家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构建故事和情节。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作品缺乏真实感和生命力,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比之下,那些愿意投身于现实世界、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周围事物的作家们,则能够创作出更具深度和魅力的作品。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他们可以捕捉到细节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中的真实美感。

只有当作家们积极参与到生活之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作家能够放下想象的束缚,勇敢地走进现实世界,用真实的笔触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妙篇章。

唐朝时期诗人咏蝉,唯独虞世南的《蝉》最为经典,好像课本里没学过。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骆宾王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虞世南的蝉,侧重表达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品行高洁之人,无需借助任何外在之物(诸如权势地位、强者的援助),自身便能声名远扬,且声名自然流传后世。

骆宾王的蝉,着重体现身处困境之人的哀叹;李商隐的蝉,重点在于抒发牢骚。

古代人写诗老有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