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39章 岁末之战序幕

大秦:我是唯一仙 第139章 岁末之战序幕

作者:满满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4:20:15 来源:书海阁

如果置身其境的话,诸葛亮相信自己也极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实力不足,只能怪自身条件有限。

不过接下来正是展现出实力的时刻。

“将军消息敏锐,想必已得知长坂坡的战事了。"诸葛亮说道。

孙权赞同地点点头:“听说赵子龙一喝, 五千骑兵,威风凛凛,勇猛异常!”

说到这里,就连孙权也不由赞叹。

当日亲眼见到那一幕的并不仅仅是他,这样的战事不容作假。

哪怕是对头,孙权也为刘备拥有这样的猛将点赞。

对比起曹操,刘备的形象在这场战役中无疑成为了后人的笑柄。

面对五千人,一个人逼得对手狼狈逃窜,世人关注的只是结果——一个人 了曹操五千兵马。

而长坂坡之战确实显示出刘备的战力仍有不确定性。

他的实力似乎并非那么强大,被曹操追赶至南边落荒而逃,实在有损形象;但他又展现了保护几十万平民平安南行的魄力,至少能带着十几万人毫发无损在曹操的追击下安然立足,这份能力绝非普通人所能办到。

孙权对此疑惑不已,一个能保护大批民众南下而不失毫发的人,为何守不住一座或数座城池?但诸葛亮对此却不愿过多解释。

若究其根本,还是秦天所赐。

假如没有去年秦天那个意外插曲,刘备在那天的局势会严峻得多。

不只是平民,或许连妻小也会受到威胁。

幸好曹军被突如其来的援军惊吓,刘备才能从长坂坡毫无损伤地脱身,得以安顿下来。

诸葛亮直言:“虽然丧失了荆州之地,但我们实力的损害并未显着增大。

当前已回撤和加入关羽舰队的精兵加起来,总数有两万八千名。"

此外,江夏郡的刘琦也拥有万余兵力。"说到这里,诸葛亮略感感叹。

同父异母,两子截然不同。

论及刘琮与刘琦,算了吧,两者无法相提并论。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未曾预见的随意行动竟然为他保留了一线生机。

去年,他曾建议刘琦尽早离开荆州,随后刘琦很快就去了江夏。

如果没有了刘琦江夏的那万精英军力,刘备现在的情况恐怕十分不利。

听此言论,孙权则断然摇头道:“还不够,远远不够!”

交战不只是看数目,但即使如此,双方的实力差距仍是巨大。

尽管孙权自夸江东拥有十万精兵,但具体含金量,只有他自己清楚。

这十万士兵并不都集中在这一个地方,实际上赤壁周边的兵力数量远低于这个数据。

如果真的打起来,孙权实际能动用的估计仅有三四万人。

在战情危急无法调动的情况下,这个数字还会减少。

加上刘备约有四万兵马,总体规模也只能勉强达到十万左右。

再来看曹操,他仅南下就带着十五万以上的大军。

这些兵士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精英部队。

由于几乎没有耗费太多精力便拿下荆州江陵等区域,这些地方的兵力加入后,曹操当前的兵力起码达到二十万!这个还是最起码的,谁知道曹操手中真正有多少人力。

两方力量对比极为明显。

交战不可能全军出动,按最悲观的预估,孙刘联盟总兵力估计不过六七万人。

而曹操一旦挥师南下,带来的大军肯定不止二十万。

尽管战场上并非仅仅比拼数量,这种军队数量上的悬殊足以令人心灰意冷。

的确,孙权不想屈服于曹操,但实力如此巨大差距……

诸葛亮却未丧失信心。

首先,曹军跋山涉水远征,疲惫不堪;他们在追击刘备途中更是派遣轻骑兵一日一夜奔袭三百里。

若是曹军真的强大,怎会仅派出五千轻骑?由此可判断,经过数日跋涉,曹操军队疲惫,战力能否维持尚且难言。

再者,即使加上那些在荆州江陵地区投诚的人马,也不足畏惧。

毕竟投降的士兵究竟能有何种战斗效力?曹操为了南进进攻江东,江陵等地难道可以无人留守吗?

这二十多万大军真的前往南境,恐怕连十五万都不足。

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在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决战。

若曹操真的沉得住气,在江陵驻扎大军,那所有的布局都将毫无作用,大家只能坐以待毙。

孙权紧锁眉头说:“你也承认,假若曹操有足够的耐心,在此坚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微笑回答:“绝无可能!”

“为什么?”

诸葛亮轻轻地念出两个名字:“马超,韩遂。"

孙权豁然开朗,明白过来了。

表面上,曹操已稳定北方,但实际上他还面临着不少后顾之忧。

尤其是与马超、韩遂这对宿敌间的矛盾,时间拖得越久,曹操后防空虚的风险越大,这两人很可能抓住机会行动。

"此外,恐怕您还没有意识到,曹操的首席谋士,鬼才郭嘉,已于去年病逝。"孙权的眉头更深了,他开始理解:“难怪我感觉到曹操此次出兵这般急躁,本应稳扎稳打的他似乎显得过于冒险。

原来郭奉孝不在了。"

若郭嘉尚在,定会约束曹操冲动之心。

而现在郭嘉已故,没有人能再阻止他的攻势,这正是他急于行动的原因。

若郭嘉还在世,这场战役压根不会爆发。

曹操必然急于南伐,好早日解决江东问题,急于成功是他的一大弱点。

诸葛亮从容道:“关键在于,北方士兵并非擅长水上作战。"

"曹操若欲攻克江东,必须借助荆州水军的力量。"这也是当初吸引刘备与荆州牵连的原因之一。

没有荆州水军的支持,曹操根本无望攻取江东。

难道他会依靠步兵挑战舟师吗?

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产生了。

"荆州水军归顺曹操,只是出于军事压力,并非出自真心。"毕竟他们是降卒,未经足够磨合,究竟能有多少战力难以预料。

理应情况下,曹军应驻守江陵,静待良机。

但这样会给马超、韩遂机会。

因此,曹操只能速战速决,或者干脆舍弃荆州撤回。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两难选择。

如今,曹操左右为难。

想依赖荆州水师又难以信任,二十万兵马里,或许只有六七万是真正的水军。

这就拉平了双方的基本战斗力。

虽然孙权和刘备的部队不算强大,抽调三五万水军仍是可能的。

所以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便从八万人对二十万人缩小到四万对六万,这差距变得很小。

只需智计得宜,便有赢的机会。

更何况对手还是不情愿服从的降卒,取胜的把握几乎锁定!

而即使曹操拥有二十万大军,如果他的水师无法夺取江东,一切又能奈何?

二十万 对阵五万水军,也只能遥望无策,甚至沦落到成为水军演练射击的活靶子。

若曹操不明智,派不谙水战的士卒上船交战,只怕孙权和刘备的笑容都会因为喜悦而变形。

让不熟悉水战的步兵强行登舟和海军抗衡,后果不言而喻。

结局无需多言。

此时,诸葛亮提出至关重要的 :“当前,将军统率庞大军队,刘备与您并肩作战,一定轻而易举瓦解曹兵。

“待曹操战败,势必退回北方,短期内不会有南进的实力或机会。"

“由此,荆州与东吴将迎来无比宝贵的拓展时期。

天下三分格局将成或未形成,全仰仗将军的决心了!”

一切诱因中,最重要的是荆州的利益。

本质上,孙权不愿联合刘备的关键原因是不放心放虎归山。

即便能打倒曹操,几年间曹操也无力南下;然而他身旁还有一个刘备这个隐患存在。

曹操一去,刘备必将重新崛起,这就等于让他释放了一头老虎回归森林。

孙权虽不希望受制于曹操,却同样不想在身边留下潜在威胁。

诸葛亮提及荆州,所有顾虑顿消。

一旦荆州落入孙权手中,刘备的生机便近乎掌控在他的掌心。

往后,孙权再不必担忧刘备对自己构成威胁,毕竟要针对孙权就必须先夺下荆州。

失去荆州,刘备连根基都站不住。

这就是诸葛亮主动献上了自己的生命之线。

如此一来,孙权无需再多忧虑。

当下合盟,不仅可以消灭曹操,解自身燃眉之急,还能夺得垂涎已久的荆州,孙权怎会拒绝?

最终,诸葛亮还有最后一手。

本无意透露秦天,但形势逼人不得不讲。

“将军是否听说过去年白龙出世之事?”

孙权目光闪烁:“略有所闻,不知孔明提及它有何缘故。"

“我确实见过真身。"诸葛亮直言。

“哦?”孙权兴趣渐增,“能否详述?”

于是诸葛亮道出那段与秦天初次相遇的经历。

“我说那人雄才伟略,见识广博,或许将军难以相信,但我确实有确凿证据。"

然后,诸葛亮叙述起秦天帮助魏延的事情:“仙人指引了魏延光明的道路,才有了赤壁之战的大捷,否则……”

诸葛亮一声叹息,当日若无魏延及时救援,结果还真是未可知。

“竟有这样的事?”孙权听得入迷。

他对神鬼之事向来感兴趣,何况是眼前真有神人显圣之事。

诸葛亮自信满满地笑道:“孔明断不会说谎。"

随即,他命人送上自己早就预备的礼品。

这些礼品正是秦天之前变幻出的大米、白面,再加上各种调料,如白糖、精盐等。

如果只论大米和白面的优良品质,它们或许尚可接受。

然而,那种白糖晶莹如砂雪一般洁白透明,在当世极为罕见;尤其是一般的精盐色泽灰暗,与秦天手中细腻纯净的白糖形成鲜明对比。

孙权甚至从未见过如此洁白的砂糖,毕竟糖份在那个年代是稀罕之物,即便是生产出来的各类蔗糖也常带有杂质。秦天这样的白糖,可以说自古以来从未有。

先前那些充满详尽描述的事情或许只能使人们半信半疑,但这份白糖的亮相足以消除孙权的所有疑虑。

放眼当下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工坊能够提炼出这种物品。

能够拥有这些神秘资源的人绝非凡俗之人,更别说是传说中的仙人或是那只白龙了。

见孙权已深信自己所言,诸葛亮终于放下心来继续说:“其实前几日,我还于营帐内偶遇了仙人,与之一并讨论了日后天下大势。"

“哦,那仙人说了些什么?”孙权眼神骤亮,充满期待。

“若非仙人的保证,如今我怎可能在这里为将军出谋献策,而非早已追随主公撤退回江南?”诸葛亮微微一笑,接着道:“恐怕早就离开了。"

闻言,孙权大笑起来。

关于这番交谈,秦天自然不会与诸葛亮提及。

他对历史上孙刘联盟的各项优势十分了解:尽管看似敌众我寡,曹操气势逼人,实际上却如同虚张声势的老虎般不堪一击。

当然,他不反对诸葛亮打着自己的旗号寻求支持,即使有点利用嫌疑也不过像披了老虎皮而已。

作为策略大师,诸葛亮向来灵活地理解道德底线,并且对秦天来说,这种事并无太大不妥,自己并不排斥。

于是,诸葛亮毫无压力地利用秦天为自己背书,因为他知道孙权对此类神鬼秘闻颇为热衷。

他以这种方式提供最后一道保障,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孙权发出警告:我和仙人有过节,合作要有度,不应有不切实际的妄想。

因为别无他选,诸葛亮才会选择让秦天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挡箭,面对如今的劣势情况,这是唯一的对策。

诸葛亮当然希望掌控孙权,就像他以前操控孙权拿下荆州一般,但他深知以虚构的仙人作为恐吓的底牌是他能达到的最大程度。

孙权大笑道:“若仙人已经明示胜局在握,就不需你再多花唇舌。"“仙人在侧,我们岂惧战败!”

诸葛亮微笑,若他说他会真心相信孙权,才是最离奇的笑话。

没有预先的筹备和利益的允诺,秦天不在现场,孙权断不会轻易开口表态合作。

简单地说,没有实质的利益,孙权不会有与刘备联手的急迫性。

至于仙人之事,则是一个保障手段。

即使没有这一说法,双方合作的基本意图已经明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