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1984:不负来时不负卿 > 第19章 请您去一趟村委会

晚上只有宋学武他们三兄弟去抓鱼,明天又是供应王德江和服务公司,王德江因为是跑着两个乡赶集,因为天气也热,昨天就告诉了宋学兵他要开始减量,宋学文也觉得应该把重心放在县城,不光价格高,而且有时候就算多拿一点去,也不愁销路。

因为昨天晚上给宋思远他们父子灌输了一晚上的新思想,今天他也没有什么事,就去宋思远家看看。

两家也就三百来米的距离,一支烟的功夫就走到了。

今天他们家就已经请好了木匠,宋思远在打着下手,不时地把木材搬来搬去的。

见到宋学文来,他忙上前递烟,接过烟后,他观察了一下,都是按照他的草图来做的,一共三层,一个笼子可以关四只。

“做这么大个笼子,准备把后屋檐下都用来养兔子吗?”宋学文看着木匠做出的雏形问道。

宋思远憨憨的笑着说:“嗯嗯,叔,昨天晚上听了你的话,感觉受用非常的大,我想养一只也是养,养十只也是养,不如先养个一百来只试一下,如果效益可以的话,就重新单独建一个圈舍。”

“你的想法是可以的,也很胆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下子养这么多,成本就上去了。”宋学文从来没有养殖过兔子,也不建议他一下子大规模的搞,他提出以合作社的形式搞,就是把风险分散,这样一来,就算有什么事情,大家也都能承受。

宋思远却说:“我昨天晚上就和我爸商量了,先去信用社贷款一千元,加上我们自己的五六百元,养一百来只,基本没有问题。”

“我不同意你贷款搞这个。”宋学文说道,“你自己已经有了五百元,可以先买五组种兔,一组种兔一公四母,种兔一年要生产四胎,一胎都是四到八只,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自繁自养了。”

“如果你前期把所有的钱都投入来购买种兔,那么后续如果出现一点点意外,你的资金从哪里来。”

“所以,按我说的,先用三百元购买五组种兔,还有一百多元,可以做应急流动资金。”

来了这么久,一直没有见到宋学友,忙问:“你爸爸呢?不会是去给你搞贷款去了吧?”

宋思远说:“没有,我们爷俩昨天晚上只是商量了一下,多养一点,这样一年可以多赚一点,没有考虑到还要留下应急资金,他今天一早本来是准备去乡里找信用社贷款的,一早起来,就去村委会了,说是要和几个组长谈谈修路的事情。”

没想到宋学友做事还雷厉风行的,这倒让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既然已经把道理讲给了宋思远听,他应该也能明白过来。

然后又胡聊了几句,看宋思远要忙着搬木材,也就不再打扰。

难得今天是最闲的,他在村子里走着,每一个地方都感觉熟悉而又陌生。

一路上也不停地有人打招呼,还有人递烟或是请他去家里喝茶。

都知道他这几天赚钱了,那天把粪桶打了之后,也没有人敢再叫他“半边孤”了,人都是很现实的,而且往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是要自己尊重自己。

以前他经常打老婆孩子,别人自然也不把他老婆孩子甚至是他当人看。

现在,他把老婆孩子宠上了天,谁又会没事,来犯他的逆鳞呢?

“叔,我爸爸在到处找您呢,请您去村委会一趟。”宋思远气喘吁吁地跑着来告诉他。

茅草坪村委会也离他们家只有一里路的大田组,原来是一个庙,后来破四旧的时候,就把几尊神佛给请了出去,然后挂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成了茅草坪村的村委会。这个村一共有九个村民小组,还没有进到里面,就知道里面乱哄哄的。

“要修就要直接修到每一个组,光修到村委会,那不是只有你们茅草坪组和大田组受益,我们半坡组还离了两里地呢。”说话的是半坡组长。

另外一个组长也附和说:“就是,要修,大家就投工投劳,修到每一个组,要不然我们大栗子组就不参与。”

“啪!”

宋学友在桌子上拍了一下:“陈二勇,你还是一个党员,国家最小的干部,难道就没有一点组织观念,大局观念?”

栗子组的组长陈二勇低下了头,不再说话,气氛一时有一些紧张。

这时宋学文走了进来,大家都看着他,有知情的已经知道要修路是他提出来的了,也希望他这个时候能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宋学友,像见到救星了一般,忙把他请到离他最近的凳子上坐下:“学友兄弟,你来得正好,关于修路的事情,我们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宋学文见来的都是村干部和小组长,这些人在村子里,都是有一定威望的人,只要这些人同意了,修路就不成问题了。

“大家好,我叫宋学文,可能在座的都认识我。”他自我介绍了之后,继续说道:“关于修路的事情,我作为茅草坪村的一个普通村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和大家聊一下。”

在场的人都盯着他,听他继续说下去。

“在场的,除了老支书和村长,还有哪些人参加过山江(山南县城至江北县城)公路的修建?我没有记错的话,在座的好几位组长都参加了这条公路三合段的修建。”

“我们这些四十岁以上的都参加过。”陈二勇回答,“那个时候公社要求每家出一个劳动力。”

“那么,你们再看看现在,通公路的地方,和没有通公路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人家地里的庄稼要比我们山上的庄稼长得好,为什么人家生产出来的粮食可以很快卖出去?那是因为有了公路,他们很容易买到肥料,有了公路,来收粮的贩子也方便进出。”

“陈支书,我想问一下,我们村有多少人,有多少光棍?”宋学文话锋一转,别人都不知道他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