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1984:不负来时不负卿 > 第20章 要想富,先修路

支书陈建国也是一个二十几年的老支书了,抽了口旱烟,说道:“我们茅草坪村九个组,一千二百二十七人,适合结婚的男青年就有一百三十多人没有结婚。”

宋学文接过话:“一千二百人,一百三十人没有结婚,也就是说,我们村的男青年,大部分都是打着光棍,为什么没有女人嫁来我们村呢?就是因为一个字,穷。”

“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大家内生动力不足,不思改变,外面女人多的是,就像你们自己家的女儿一样,都是希望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但是我们村呢,没有好的交通条件,每天就靠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一点粮食,一年到头,存不到一百块钱。”

“最重要的是,有个三病两痛,就连去医院都要请几个人抬着走出去。”

老支书听到这里,突然有些激动起来:“这路必须修,我们家所有劳动力都要参加修。”

“如果早点有这一条路,哪怕有一个骡车,我的媳妇也不至于难产死去。”原来陈建国的大儿媳妇在前年,因为难产,大半夜的请了几个人抬着去乡卫生所,那天晚上又下着雨,天黑路滑,走到半路的时候抬担架的人因为踩空,摔倒在地,还没有等他们到乡里,他大儿媳妇就已经死了。

听宋学文提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事,就像一把尖刀刺着他的心,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决心。

陈二勇说:“二伯,修路我们都赞成,但是修到哪里,总要确定下来吧。”

陈建国吐了一口烟雾:“就修到村委会,以后哪个组要修支路,哪个组自己出劳力,只要把路修进村了,一切都好办。”

陈二勇还想再说什么,被陈建国白了一眼,他就像霜打的茄子,立马低下了头。

宋学文继续说:“我同意老支书的提议,只要把路修到村了,就什么都好办了,最远的小组到村委会,也不过三四里地,比起你们去乡里,要近得多。”

“而且,这是一条生命路,致富路。”

一个小组长说:“照你这么说,只要路修通了,就都能找到老婆了,那城里人不是一人娶两个。”

宋学文知道这种人就是爱钻牛角尖,如果不把他的话反驳回去,又会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我不敢保证路修通了,就每个人都能娶到老婆,但是至少路修通了,就多了很多谋生的手段,只要不是懒,就算是上山烧炭卖,你也只需要挑到村委会这里存着,然后就有大货车来收购,你想,如果你每天从山上挑去乡里,和从山上挑到村委会这里,是多少差距?每天去乡里,只能跑一趟,而到村委会这里,你可以跑四到五趟。”

“所以,要想富,先修路……”

宋学文的话还没有说完,村委会门外一个声音传来:“好一个‘要想富,先修路’呀,陈支书,看来你们村要搞大事呀。”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群人,拥着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村委会。

陈建国和宋学友连忙起身迎上去:“马乡长,您怎么有空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马志远笑呵呵地说道:“我本来是想来你们村察看一下灾情,老天让人心寒,没想到你们却在热火朝天的商量着大事呢。”

陈建国忙说:“这都是宋学文昨天给村长的建议,我们还没有商量好呢,没想到乡长您会来。”

马志远看着宋学文:“很好,很好嘛,年轻人有志向,有远见,说说看你们是怎么打算的吧。”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宋学文,他只好说道:“我建议每家出一个劳动力,从乡里修到村委会,总长度大概是五公里左右,差不多半年,也就是年底的时候,就可以修通了。”

“另外,需要的爆破物资,还没有做预估,按人均算的话,每人十元钱,估计也就够了。”

马志远十分赞同地点着头:“这个想法很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有愚公精神,就算是一座王屋山也能把它移开。”

“这样吧,既然你们要修路,我这个乡长,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吧,还是按你们说的,每家出一个劳动力,投工投劳,至于爆破物资嘛,我去给你们想办法。”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谢谢乡长!”

“马乡长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感谢的话,既然乡里都答应出爆破物资来资助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陈建国安排各组长马上回去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确定劳动力,然后才来以抓阄的形式,分配哪个组修建哪一段。

陈建国大声说:“谁要是回去不开好群众会,老子就要抄谁的祖宗。”

这话逗得大家乱笑。

散会后,小组长们立即回去准备召开群众会议。

宋学文也打算回去,被马志远叫住了,“听说你打猎很有一手呀。”

“全凭运气罢了。”宋学文只能谦虚地回答。

他感觉马志远脸上一直是挂着笑:“你的事我可是一大早就听说了,你们茅草坪村出了一个神枪手,一次就击毙了五头野猪的事情,是广为流传呀。”

“但是我今天不是来领教你的枪法的。”转过头对陈建国和宋学友说,“今年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雨了,一路来,我看到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你们在修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天气,如果再这样继续干旱下去,要早做秋种的打算,千万不能有一块荒地,更不能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支书和村长连忙答是,马志远又说:“这可是茅草坪村百年未遇的干旱,我们当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次旱灾,你们村里有什么打算,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宋学友就把昨天晚上和宋学文聊的关于成立合作社的事情汇报了上去。

马志远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成立合作社是非常好的事情,如今市场经济开放,能够想到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经济的宏观思路还是不错的,但是你们也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既然是市场经济,那就要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竞争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