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3章 身世

脚印浅浅 第3章 身世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有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一生铭记,而且从此,对家里人员的关系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延续到我的一生。

一九七七年秋季的一天,已经就读小学四年级的我,与同村不同生产队一名叫小海的男孩,因学校自习上借橡皮而发生了口角,后来发展到了动手打起架来,在被同学们多次劝架拉开距离后,彼此依然互相不依不饶、愤气难消,也许是由于我出手比较重,他吃亏大的缘故,他一边抹着鼻口流出的血,一边狠狠骂我,说我“不是父母亲生的,是抱别人家的孩子”,他的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我很是惊愕,农村有句老话叫“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呀。这时老师也来到教室,没等老师评判是非,我就哭着跑出教室,跑着回了家。

记得父母当天也都在家,进门后我,边哭边委屈的问:

“妈!听别人说,我不是你们亲生的,是抱养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不是真的?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我突如袭来的话,使父母当时明显的愣了许久,他们没有立刻说话,也许我一连串的话让他们太唐突了。我本能的反应,看样子这是真的了,那刻我索性把书包往地上一摔,也不知道为什么,委屈而又任性地坐在院子里,边蹬腿边嚎啕大哭了起来,在幼小的心里,我哭的委屈是多样的,有被同学欺负而揭了短处,也有怨恨父母隐瞒、欺骗了我,也有怨恨我的亲生父母为什么不要我……,这些瞬间挤进了我的脑海,愤恨的我喘着气,在地上使劲撒着野地哭。

因为当时自己毕竟已经是大点的孩子了,似乎懂了一些事,隐约而片面的觉得,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想必以后很可怜,莫名的这种感觉,促使我那刻使劲地闹腾,父母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和处理。

这时隔墙的大伯、大妈还有大哥也听见了,不约而同地从隔壁来到我家里,在听了我的哭诉后,我也能看得出到他们的脸色刷白,也许是觉得有些事情是瞒不住了,但没想到能以如此伤害孩子的方式摊开、挑明出来。

在他们一再追问下,委屈的我把同学在学校如何说我难听的话,告诉了他们,若是平时孩子们之间打架后,都是以各自家长训导自己的孩子而作为结束,但这次出乎我意料地举动,大妈、母亲居然都脸色铁青,二话没说,一人拉我一只手就找到了学校,后来那个男孩子的家长也被学校叫来了,看来是家长说闲话,把我家的身事无意中传听给了他们的孩子,尽管是无意,但毕竟是他们做了一件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且选择了不恰当的时机,伤害我孩子般的心,我后来才觉得母亲是因为这生气,要去问个究竟、讨个说法,那个孩子的家长当面训斥了自己的孩子,并诚恳地向母亲道了歉。

虽然这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从这之后我也清楚了,在我们家,我至少和母亲之间是一对没血缘关系的母子。后来几日,我又是很矛盾,在我从小的记忆中,她分明又象我的母亲一样,从小很爱我,很小就抱着我和她同吃、同睡,特别是那个经济缺省的年份,她和全家宁愿自己吃粗口粮,而把细的白面、白馍留给我吃,供我上学和穿衣服,也对我平时的蛮横和任性耐心惯养和呵护。

后来,听说从我生下来三个月开始,我就和她在一起,要不是因为此次与同学吵架,我都没有任何的察觉和异样,母亲很温馨带我成长着。也就是从那天,我开始知道了,原来一墙之隔的那边,大伯和大妈才是我的生身父母,尽管那时一连好几天,我再没有象往常一样去他们家玩耍和串门,因为按照当时我的委屈,就是认定他们为什么只选择我,把我送给现在的父母来做他们家的孩子,同样我也知道了,我那边的三个哥哥原来是我的亲哥哥。

当时那个秋季,我闷闷不乐了好些日子,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许多,最初想不通的日子里,都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但毕竟我还是个孩子,从没独自外出过,也就想想而已。

也许大人们时间一长,好像也感觉到我的一些变化,有天晚上因为大妈家做了好吃的,我被叫了过去,事后知道他们是故意为之,那边的全家人和往常一样在说别的事情的当间,大哥才顺便告诉了我身事的细节。

原来我现在的父母,他们一连生了几个孩子,但基本都是出生后就夭折了,母亲为此也很受罪,后来就不生了,这时候正好赶上我出生,我的父亲也就大伯的弟弟,他们也很为难,农村当时没孩子毕竟也不成事呀,养儿防老是那个时代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也曾为此打算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但也犹豫了很久,他们思想也斗争了些日子。那时大妈和大伯是盼望生个女儿的,不想又生了个男孩子的我。起初,大妈让我父母在我和我三哥之间任意挑选一个抚养,大伯、大妈的主张想把三哥送给父母亲,因为三哥很乖巧、听话,而且那时他已经三岁了,也不用他们辛苦的养大,但我现在父母觉得,孩子没有从小抚养,产生感情、母子熟悉彼此,那怕是彼此的气味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后来就把我过继了过去,做了他们孩子。当时大哥给我讲了很多理由,我知道他是在给我宽心,我默默地听着,最后他一连问了我好些个问题,让我逐渐打消了郁闷和不快乐。

首先,在那个人民公社年代,孩子多意味着从小吃不好、穿不好,但这方面我现在的父母却是从小没有亏待过我,再说父亲和大伯毕竟是亲兄弟,都是很亲近的人,两边都是亲人,退了一万步,按照当时大伯家的想法,就是日后父母对我不好还有他们看着呢,有什么觉得不妥当的呢?当时大妈家孩子多,境况不好,我生活在那边比我在这边还是很幸福的,拿当时大哥的话说: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爱什么会给你买什么,简直就是个值钱蛋蛋,你还要咋样!其实想想,他说也是真的,当时大家基本都是共同生产、共同分享,也因为我们家乡那里很偏僻,粮食很欠缺,生产队给每人的口粮,几乎都是菜油每年每人八两、细粮几十斤,其余都是秋粮和粗粮,肉也只有过春节才有。反正从我记事情起,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前,农村吃的普遍很缺乏,每天能吃上白面、白馍是一种奢望,其他的就更别想了。

大伯、大妈家日子过的很紧张,我过继到父母家这点是好过他家的,吃穿和零花钱没有吃过多少亏,在我小的时候常听大妈说一句话:“如果家境好,谁会先后送你大哥、二哥去参军呢?”。虽然,我承认农村思想的陈旧,但其实际情况是:孩子大了,家里吃的口粮自然更紧张,那就不得不让孩子去当兵,这也是事实,因为当时农村谁是军属,人不在家还可以节约口粮,能节余给其他吃不饱的,这都是我看到的但没有感觉到的,因为我在我父母家这里不用为这操心,虽然他们也不富裕,但毕竟孩子就我一人,任由为所欲为,所以后来逐渐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其实从小,我的骨子里,就觉得我现在的父母亲就是我的父母亲,他们呵护我,我也喜欢他们。

两家的父辈,本来就是妯娌和兄弟的关系,他们都喜欢和关心我,哥哥们也是亲哥哥,没有什么公开身份前后的两样变化,觉得一样幸福,这不一样也持续到了现在。

只是后来,觉得有一些尴尬,那就是别人问你家几口人?我就只能说三口,在人生的后续成长阶段,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就也按照我现在的家庭执行,这件事情从我上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后来的工作、结婚和我也做了人父,对外人和不认识的履行形式上的手续、表格时,都是履行独生子女的义务。

父母就我一个孩子,其实我的家庭和内心,丰富而又充实,我有两对父母,后来在外每每返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围拢过来,问寒问暖、问长问短,欣慰自不言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