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6章 玩法、过年

脚印浅浅 第6章 玩法、过年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我儿时的成长时期,没有上小学前,除了跟随母亲的时间居多外,就是整天同生产队时代同龄同村同队的孩子闹腾、玩耍。

严寒隆冬里的游戏,有捉迷藏、滚铁环、打“包子”、打砖块、玩扑克、套麻雀等。

春天,当麦苗泛青,长高到抽穗的时候,三五成群去田野割草,黄昏时段在麦田里,满地尘土飞扬的追逐着,抓一种叫做“红牛”的飞虫,一只只灌进瓶子里,捉回去喂鸡 。

夏季麦收季节,为生产队拾麦穗,赚工分或换零花钱,最开心。的还是当成堆的麦子和油菜收割后,堆放在生产队大场上,我们在里面互相推搡、翻滚和相互掩埋式的玩耍。

暑假季节,除了帮助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路外,就是找水塘水坑玩,学“狗扒”式游泳。那时,没有所谓游泳池,农村更多的是涝池,所谓涝池是一种村里,聚集暴雨水后,留在大水坑里的水,或者下大暴雨后,田野凹地里的水坑。说到当时村里的涝池,南、北各有一个,妇女们常在池边洗衣服,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一到入夏季节,则在池岸边大柳树的背后,脱得一丝不挂,瞄准无人留意,就扑通跳入水中。当然,在玩游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村东头,大约三里地远的一处洼地,在暴雨多发后的夏季,那里基本都是满满的水,一连好些日子,那里都是我们“游泳”的好去处。每到烈日当空的午饭后,当大人们因炎热,还在午睡的时候,外面高温能达四十多度的时令,这却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挎着草筐,早早出门,八、九个一群同伴簇拥,嘻嘻着奔向那里。高高田埂上,远远就看到一汪汪池水,在阳光下斑驳淋漓,走到近它,则是微风下,层层星光闪烁,反射的阳光强烈刺激着你的眼,但更多时,已有比我们距离近的早来伙伴,早已身光光的在里面扑腾了。在这里嬉戏,可比涝池方便多了,全一帮男孩子,可以无所顾及,玩的花样有狗狍,也有站着跳水,和用手捏鼻,闭上眼睛摔平板入水,也有互相推水打斗……。累了上岸,横躺在田地里,用泥土把身体糊上,仰面朝天,晒着太阳,等身子凉晒干了,就又跳进水里,这样的快乐,一直会持续到带有凉意的秋初。

还有,小时候最开心就是盼望着过春节,农村也叫过年。过年是当时最奢侈和期盼的日子,因为不但有好吃的糖果,有平日极少吃的肉,还有新衣服穿,有盼望大人分发压岁钱,和声声爆竹声……总之,是一种极度拥有的快乐。

正月里,还可以跟着大人,走亲戚访友,更多是希望见和跟他(她)们的孩子玩,随到一处,可以接受别人送出好吃、好玩的。

每年已进入腊月,就已经开始进入那个气场。那个时代过年,家里一年到头也就才买几斤的猪肉,但最开心莫过于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那天,孩子的我,整个中午能蹲守在家里,期盼和等待着锅里煮好肉块,吃是自然不能放开肚皮享用的,但啃骨头,却是可以满足的奢望情景:小小搪瓷碗放在跟前条凳上,屁股坐个小凳,冬日若遇上暖烘烘的阳光下,尽情享用那刻的幸福和解馋,释怀了一年的贪婪。

下午,村里的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在三十日这天早早着上了新衣新帽,三五成群在家门前互相比对、炫耀和追逐,幸福的脸上像花一样开放着。

过节,有些风俗从记事起,一直延续到今天,生生不息的相传。从过春节准备开始,农村的女人们都围绕全家吃、穿和洗漱忙碌着,男人们则早早就开始打扫、收拾庭院和采购,到了除夕三十晚上,最亲近的人,端上自家准备好的糖果、肉碟子等,齐向长辈住处聚拢,于是吃、喝和给孩子发压岁钱相继开始。因为是冬日,大家都是围炕而坐,又说又笑,一直持续到深夜,随后各自畅然地回家睡觉,孩子们则往往都把收到压岁钱压在枕头下,这才操心地进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早早起身,里里外外放先一天故意剩余下来的鞭炮,随后就和大人们向陈列自家祖先老影地方集中,等全族男人们到齐后,开始由年长的长辈发话、训导、祭奠、烧纸、磕头。

再下来,就是挨家去给本族年长的老人磕头、拜年,也包括到没有过三周年的族人家,在供奉的灵前,向已过世逝人祭拜。长长的拜节队伍,要走一个早上,期间也会檫肩遇见其他家族的队伍,这时候大人们之间,往往会相互调侃,也是件乐事。这样团拜,到了早上九点多钟才结束,然后各自散去,这才回家开始吃年早饭。

中午,则是去同生产队上老人家里,给同队非本家的长者磕头、拜年,这项风俗,现在似乎淡了许多,多是互相串门问好。

正月初二,就开始走亲戚家了,但风俗是仅限走动有供奉“白事”(有三年没过,且供奉去世的)的亲戚家,其他亲戚家,这天是忌讳相互走动的,这是久来风俗,当地持续至今。正月初三,是女儿回娘家也是男方走丈人(岳父岳母)家的一天。和往年一样,这天我也早早起来,和父母去邻村的舅舅家。小时候去舅舅家,历来都是件开心的事情,可以看见和母亲亲近的人,这其中,有三个舅舅全家、外婆外公,还有从另外一个村赶来的大姨全家人。按常多年形成的习惯,早饭是要在外公所在小舅舅家吃的。妈妈和大姨从进小舅家门,都会围坐在热炕上,同舅妈一家叙长问短,爸、姨夫和小舅及外公,则围坐在外公所住窑洞的炕上,诉说着乡里乡亲,舅妈则是全程准备要用的早饭,间或小舅也去帮忙。在农村当时,平日每逢有人家过红白喜事,小舅舅总要被请去做大厨师,他调理“酣水面”的味道是我们最喜欢吃。在客、主人们聊天和准备早饭期间,我们这些孩子们两口窑洞之间乱窜,一会炕上,一会炕下,跑进跑出,也会一同跑到大舅和二舅家,叫上他们的孩子,十多个孩子一起玩耍,象群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场面终身难忘。

在大人们推杯论酒过程中,大家用完了早饭,时间往往就到了中午十点多,和大姨全家在小舅舅家陪同下,于是起身,要去同村大舅家了,往往都是人还未到,消息早早就让我们这帮孩子们给传递了过去。外婆、大舅和大舅妈以及早来他们家的亲戚,都早早在自家门前等候,迎接的场面是感人的,握手、拍抚和拥抱着孩子的浓情场面,不逊色于喝了蜜水一样甘甜。被礼让进大舅家大门后,大家都是围坐在外婆所住的窑洞里,屋子里此刻挤满了人,经常是凳子不够用,小辈就站着道喜。刚进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妈和姨先给外婆磕头,随后是外婆掀开她那放好吃物品的柜子,这时孩子们都围拢过去,接受分发给水果糖、核桃、柿饼和琼花糖等礼物。我和姨弟往往都是得到最多的,此刻外婆慈祥的脸上,写满了爱恋,大舅和大舅妈也要派发我们压岁钱,孩子们也要在大人笑声中,趴在地上完成磕头和道福。大舅是吃公家饭的医生,当时家境是舅舅们中最好的,所以我们从他们那得到的份儿钱也是最多的,他家的吃、用和摆设那时也是最时兴的。到他家,孩子们最喜欢抢着坐的是他家的竹藤圈椅,期间,也会观看大人们围坐起来边喝茶边聊天的情景,他家“红灯”牌收音机也是最喜欢听的奢侈品,抱在怀中爱不释手,总能招引来其他亲戚家孩子围拢和善意的抢夺,最后轮流抱收音机往往是折中的做法。大舅妈和她出了嫁的女儿,在大家寒暄后便开始准备中午丰盛的肉席大餐,大舅披着他那件威武的黑皮衣,悠闲地收拾着酒桌,倒当时算是高档的“五粮液”入酒壶,摆放酒具和竹筷,不时招呼大人们抽“大前门”牌香烟……。大舅说话沉稳而又风趣,知道和了解的事情也最多,从他那里,可以听到许多外面的新闻和趣事,他对待小孩子很有耐心,我们都喜欢在他跟前玩耍和聚拢,他是孩子们“眼里”敬重的长辈之一。大舅当时他在我们村所在公社医院工作,平时家里人头疼脑热,基本都是他亲自出诊和关照,自然也就特别亲近,他对我也最熟悉,我也喜欢和他闹腾。大舅妈则是个麻利、精干和极易沟通的农家主妇,热情而豁达,性格外向,我从小尊重她,她也对我们出手大方。

用过中午饭后,下午就去二舅家拜年,他家有两个哥哥、一个同岁的妹妹和小我的弟弟,因家里孩子多,当时家里生活比较紧张和拮据,但二舅个子魁梧,人勤劳和豁达,二舅妈和蔼可亲。同样的寒暄,我们孩子之间玩耍,直到天快要黑时候,就跟随父母离开舅舅家。他们往往会把我们送出村口,在互相道别后,去舅家拜年这天就结束了。

这样的走动,也是持续到今天。外公、外婆和大舅、大舅妈,在随后日子里相继过世,时光就是如此,可他(她)们在世的情景,却留下在了美好的记忆里,音容笑貌也铭记在心间。现在,我另外两个舅舅家,四个老人都还健康,过春节只要回老家,都会去转转。老人在小辈分的眼中,变得格外珍贵和仁爱,在我内心每每想起的时候,也都默默祝福他们,晚年,生活健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