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荒岛六人行 > 第52章 姥姥家里唱大戏

荒岛六人行 第52章 姥姥家里唱大戏

作者:金角大王728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15:47 来源:书海阁

王胖子疑惑道:“还缺什么,咱们的木工工具已经不少了。”

他们之前打制的各种凿、铲、刨已经一大堆了,光刨子就好几种。

肖恩道:“木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梁和坊,而这些木料都是长条状的,需要先将圆木开板、归方。”

“开板、归方是什么意思,是要将圆木切成木板、木方么?”白雷雷问道。

肖恩点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开板就是将圆木切成板。归方就是将木板按需要的尺寸加工成木方,使其横平竖直。而要进行这两道工序,我们还缺两种工具,一是大锯,二是墨斗。”

肖恩之前制作过两把框锯,按锯的用途分为两种,一把是顺锯,用来顺着木纹锯木头,像开板就需要这种锯。另一把是截锯,用于垂直于木纹锯木头。这两种锯的锯齿排列有所区别。

“我们之前制作的顺锯,开小一点的木料没问题,但如果要盖房子,对大木料、长木料开板,就显得力不从心,还需要做一把大锯,能够两个人一起操作,这样开板效率才能提高。”

开板是个力气活,要顺着圆木从头锯到尾,俗称“拉大锯”、“扯大锯”,对体力、耐力、技术都是考验。

“大锯的制作方法和之前的框锯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更大、更长,再就是锯条与锯框垂直,而不是45度。

另外,开板、归方这些工序,都需要先放线,就是在木料上画线。之前放线我都是用尺子、绳子来画,应对短小的木料还能凑合,但长一点的木料就不行了,必须用墨斗。”肖恩继续解释道:“墨斗的制作,主要是需要的材料多一些。”

王胖子问道:“都需要什么?”

肖恩介绍道:“墨斗由线轮、墨仓、墨线、班母等部分组成。对于我们来说,这几部分都比较容易制作。而比较难制作的,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部分,那就是墨汁。”

说罢肖恩望向王胖子,他们没有墨汁,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制作。

王胖子哦了一声道:“这个不难,墨的制作也算是穿越必备技能了,我看过一些视频,总结了一下,制墨的主要材料,其实就两个,一是颜料,二是胶。其它材料,像什么麝香、冰片都是辅料,主要起增香、防腐的作用。

颜料最上等的是油烟的黑灰,一般用桐油混合松油、猪油,燃烧收集而得,这个费时费力,用在墨斗上有点浪费;还有一种是现代工艺,现代墨汁一般直接用工业炭黑作颜料,但是炭黑是石油、煤炭等工业的副产品,我们还无法生产。

以咱们目前的条件,可以直接用‘锅底黑’。就是铁锅底部、烟道里附着的黑灰,用水飞法去一下杂质就可以。

墨斗对墨的品质要求不高,毕竟木工放线不需要长时间保留,也不讲究什么色泽、笔触、墨香,用锅底黑足够了。

至于胶,那是现成的,猪胶、鱼胶都可以。”

最近钓上来的鱼,他们收集了很多鱼鳔,洗净晾干用来熬胶,比猪胶品质更好。

沈曼如听他们讨论完,点点头道:“那这样吧,今天肖恩和胖子、金库就负责制作墨斗和大锯,其他人负责打下手,以及赶海、收集食物等日常工作。”

早饭后,肖恩就开始制作墨斗。

传统墨斗的制作,牛角尖是常用材料,他们没有牛角,用羚羊角替代,差球不多。

上次他们打了一只林羚,取了两根羚羊角,除了王胖子锯了四片角片之外,接近角尖端的一段肖恩特意保留了下来,用来制作墨斗。

羚羊角接近角尖的部分是实心的,肖恩利用实心部分挖出一个圆形的墨仓,再将角尖削掉一点,从中钻孔,直通墨仓。再利用后端空心的部分,将上下两面切掉,在左右两面上钻孔、穿轴、安装线轮。从线轮前端钻孔,也通到墨仓。

将数米长的墨线从羊角尖的孔中穿进墨仓,再由墨仓穿到线轮,缠绕到线轮上。墨斗就算制作完成了。墨仓里面一般塞上蘸有墨汁的棉球,墨线从中穿过,就能蘸上墨汁。

至于墨线的材质,一般用棉线比较多,他们没有棉线,就从烂渔网中抽一些纤维较细的网绳代替。

墨仓中需要放棉球,他们也没有,就找了一片破布代替。

线轮的制作,用木头刻一个小轮子,侧面看是一个沙漏的形状,方便缠线。轮轴处钻一个孔,中间穿一根粗铁丝当转轴,铁丝穿过线轮和羊角两侧的孔,从右侧伸出来再弯曲两下,当作摇把。

墨线的前端系着一个“班母”,墨斗使用时,一般用班母固定墨线的一头,木工一只手拿着墨斗,另一手控制线轮放线,放好线后再腾出一只手弹线。

相传木工祖师鲁班发明墨斗时,一开始还没有班母这个东西,他平时做工都是由他的母亲帮他牵着墨线的一头,后来他的母亲去世,鲁班就发明了班母来固定墨线,为了纪念他母亲,就将这个部件命名为“班母”、“替母”。班母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有用一根钉子的,也有用一个拉环的,作用一是为了固定墨线,二是防止收线时线头被收到墨斗中。肖恩用了一根小铁钉当班母。

肖恩制作墨斗的功夫,王胖子制作墨汁。

王胖子知道墨的重要性,所以从几天前就开始收集锅底灰。他还弄了一截竹子,将一端用细绳捆住,另一端破开成好几根,将一个上过釉的碟子夹在破开的竹子中间,倒着扣在油灯上,平时他们点油灯时,烟灰就会沾到碟子上。

他将烟灰、锅底灰倒入水中化开,用破布过滤、静置沉淀之后,将上层的浮末撇掉,将水倒掉,剩下的灰泥晾干备用。

锅底灰加烟灰,他现在已经收集了半碗。

将猪胶加水化开,倒到灰泥中,反复揉捏摔打,直到质地细腻均匀,最简易的墨泥就做成了。

王胖子捏了一小块墨泥,放到小碗中,倒一点水化成墨汁,再用一小块破布吸饱墨汁,塞到墨斗的墨仓中,墨斗就可以用了。

上午他们制作好墨斗,下午就帮李金库制作大锯。

大锯的其他零件李金库已经做好,只剩下锯条最为费时、费力、费材料。这大锯约有1米5长,锯条也得有1米3。

所以锯条的制作最为关键。

三人在他们的废铁堆中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根合适的材料,那是从渔船拆下来的,连接船舵的一根铁杆,约2厘米粗、1米5长,用来打制锯片正合适。

这么大尺寸的铁件,他们还是头一次打制,好在他们现在有充足的木柴和木炭,铁匠工具也非常齐全。他们叫来白雷雷挤风箱、沈曼如添柴烧火,叫来秀兰挥大锤。

秀兰的专属大锤,锤面宽大,用来打锯片正合适。他们先将铁棍烧红一截,再由王、肖二人固定住铁棍,李金库掌小锤,秀兰掌大锤,叮叮当当打起铁来。

圆柱形的铁棍,三两下就被秀兰打扁,每打完一截,李金库就趁热修整一下边缘,将一把宽铲抵到边缘突起处,敲击一下裁掉多余部分。再将铁片放到炉口,烧红下一截继续打,那铁棍在锤击之下不断延展、变宽变长。

秀兰力大无穷、体力充沛、收放自如、落点精准,那铁片打得厚薄均匀、宽度一致,边缘也比较整齐。不到1个小时,1米5的铁棍被打成了2米多长、2毫米多厚、6、7厘米宽的铁片。

截掉1米3的一段铁片,冷却之后侧立在地上,六人每人一块磨刀石,对铁片的一条边进行打磨,将不平整处磨平,使锯片中间稍宽,两头稍窄。

然后他们又将锯片放到铁炉上,再次烧红进行开齿,开齿的过程与上次做锯条类似,只是锯齿整体更大。

锯条中间部分的锯齿稍大,两端稍小。因为锯条使用时,中间部分人的发力最好,用大齿效率高;两端用小齿不容易卡住。

开齿又用了大约1小时。开好齿之后,他们将锯齿一侧烧红,分段淬火。

淬火完成后,他们又将锯条平铺到地上,每人一块磨刀石,先粗磨、后细磨,将锯条侧面打磨平整、光滑。光滑的锯片能有效减小拉锯时的阻力。

打磨完之后,李金库和肖恩开始对锯齿进行开刃,用陶制的三角矬刀,卡在锯齿间,向同一方向打磨,他们粗磨之后沈曼如和王胖子又细磨了一遍。

开刃之后就是掰料,按照顺锯的掰料顺序:左中、右中、左中、右中……将锯齿依次掰开。

锯条制作完成时,太阳已经快落海了,他们将锯条装到大锯上,扭紧锯标,将锯抬到一根圆木前。

这根圆木已经靠在一棵大树旁,下端与大树绑在一起,上端用一块木头压住,木头也与大树绑在一起,中间还塞了一根木楔,肖恩用锤子将木楔钉紧,圆木就被压紧,不能动弹。

肖恩先用墨斗顺着圆木放好线,然后和王胖子两人各站在一个木墩子上,一人抬着大锯的一头,将锯框端平,锯条抵在圆木上端,二人顺着线开始拉动那大锯。

随着大锯的拉动,圆木发出“哧!哧!”的声音,锯条渐渐没入锯路,木屑不断从锯条下面飞出。

拉大锯的发力只靠胳膊是不行的,他们要运用全身的力气,两人要紧密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两人拉了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秀兰这时走过来拍拍肖恩的肩膀道:“肖哥哥,你上那边去,和胖子哥一起吧。”

肖恩只好跑到王胖子一侧,二人一起负责这头,秀兰自己在另一头。

有了秀兰加入,拉锯的效率明显提高,圆木切开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

三人一边拉锯,一边还唱起了儿歌:“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

请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他妈妈,不让去,嫌弃他,太淘气!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

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

姥姥家,不给饭,舅舅给杀大公鸡,

蒸不熟,煮不烂,急得外甥直打转!”

三人越唱越起劲儿,那大锯拉得越来越快、嗡嗡作响,很快,一大块木板就被锯开了。

此时已经天黑,三人意犹未尽,正想再拉一片木板,四周突然黑了下来。

众人抬头一看天空,此时太阳刚刚落海,本该还有些天光,但是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急速变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