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434章 昭苏·圣佑庙·塔塔尔族

房车环游记 第434章 昭苏·圣佑庙·塔塔尔族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8:41 来源:书海阁

看完了表演,天马文化园的游玩也就结束了。

虎永刚几人看着时间还早,就去了昭苏县城西北、天山脚下的洪那海河畔的圣佑庙。

昭苏圣佑庙,蒙语称之为“博格达夏格松” ,藏语则称之为“吉金玲”,都是取意“神灵永佑”之意,蒙古人又称之为“喇嘛昭”,也就是“喇嘛居住的寺庙”。

而“昭苏”这个地名,则是取“喇嘛昭”的“昭”字和“六苏门”的“苏”字而得名。

在汉语中,“昭”有光明的含意,“苏”即万物复苏萌发,昭苏又可视含“昭然复苏”和“重获生机”之意。

蒙古语称其为“蒙古勒库热”,意思是“蒙古族庙宇所在地”。

虎永刚几人到了寺庙售票处,发现门票不贵,只要30元/人,但里面还提供游览车服务,而且超过了门票价格,40元/人,就猜想里面应该很大。

进去后发现,果不其然。

昭苏圣佑庙坐北朝南,背山靠水、居高临下,占地1万多平方米,仅殿堂就有8座。

该寺是左翼厄鲁特蒙古人所建的喇嘛庙,也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座黄教寺院。

其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耗银十万两,建筑风格具备了汉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相融合的特色。

建筑布局上采用了主殿座北面南,成串分布,也就是:照壁、山门、大殿、置佛像点、后殿一线。

虎永刚几人依照当地习俗,从照壁的左侧进入寺内。

首先看到的是法舞殿,这是寺内僧人们跳法舞及存放法舞服的地方。

往前不远是闭关殿,这是是僧人修行闭关的地方,也是观音八斋戒法会时,僧人受观音戒的地方。

闭关殿后方,两侧配有东西配殿,和六角形平面的双层檐楼亭。

檐楼皆为上下两层,重檐屋顶,平面呈正六角形,砖木结构,各角向上翘起,作腾飞状。

东面的角楼上有一口大钟,西面的角楼上有一面大鼓,这两座楼称之为“钟鼓楼”。

中国古代有“钟晨暮鼓”的说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

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

其“东西配殿”分别为度母殿和黄财神殿。

东配殿面阔三间,前面带有走廊,砖木结构,硬山顶;平面设计成矩形,抬梁式构架,五架梁对前单部梁。

【度母全称“二十一绿度母”,又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据说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二十一度母之首,被视为慈悲与绝美的化身。】

西配殿又被称之为“黄财神殿”。

黄财神,藏语名为“藏拉色波”,是密教之护法神只,诸财神之首。

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因其身相黄色,故称为黄财神。

【五色财神分别为:白财神、黄财神、红财神、绿财神、黑财神。】

东西配殿北侧有六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左边的三棵是当时为祈愿三位大德高僧长命百岁而种的,右边三棵是为了当地百姓而种的,这都是在建庙时栽种的。

据传,这些参天古树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89年),从乌孙山南麓原始森林中,挑选树干通直、树形优美、生长健壮的云杉幼树移植在庙内的,至今树龄已有一百多年。

这座寺院最主要建筑当属大殿,看上去壮阔雄伟,歇山顶,周环檐廊,殿内彩绘梁枋、壁画,门额挂“敕建圣佑庙”金匾山门。

整座为七开间的正方形建筑,共分为两层。

一楼现在供奉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和成吉思汗的画像。柜橱里供奉着历代喇嘛圆寂后留下的遗物,墙上悬挂着从布达拉宫请来的佛像、佛脚像,供游人们参拜。

大殿内部以两根中柱为核心,从内到外形成了一圈金柱、一圈外墙、再一圈廊柱的三个“回”字布局。

这与藏传佛教“曼茶罗”所表达的“围绕中心,逐层环绕,向外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契合。

大雄宝殿采用了“花板代栱”的檐下做法,就是将正常斗栱的斗、升取消,栱、昂以雕花木板取代。

大殿门口有两排“转经筒”,又称“玛尼”经筒,“玛尼”中文意为“六字真言”。

整个建筑分为两层,第一层供奉着“未来佛”、“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及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还挂有不少来自西藏和青海的唐卡。

据寺内僧人介绍说,其中有一幅还印着释迦牟尼的脚印。

寺院最后的殿宇叫做后殿,又称为“护法殿”,用于供奉“护法神”,安置在中轴线的最后。

至此,虎永刚几人参观这圣佑庙的行程也就接近了尾声。

回到昭苏县城内,自然先去找好落脚点,再去祭奠五脏庙。

晚餐的餐馆是刘伟民选的,还算不错。

除了常见的新疆美食外,他们品尝到了昭苏有名的野蘑菇汤。让虎永刚回味无穷的是那道“土鸡焖花卷”,想不到的是,土鸡的鲜美与花卷的香甜也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而这家的饮料,也很富有民族特色,让两大一小三位女士赞不绝口。

这里的饮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克尔西曼”,类似啤酒,是用蜂蜜和啤酒化发酵后酿制而成的;

另外一种叫“克赛勒”,是用野葡萄酿的酒。

看这名字奇怪,虎永刚一问才知,这个餐馆的老板是塔塔尔族人,而这两种饮料都是塔塔尔族人民最喜爱的饮料。

塔塔尔族,这是虎永刚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民族,顿时兴趣十足地和老板攀谈起来。

塔塔尔族族称为自称“tatar” 一词的音译,在汉文史籍中常被译为“鞑靼”、“达怛”等,中国境内塔塔尔族的人口数只有3000多人,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少的民族。

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音乐以豪放的草原情调为特色。

塔塔尔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诗歌的地方就有塔塔尔人,在塔塔尔人生活的地方一定有诗歌。”

由此可见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程度,所以他们最爱洁净,住房总是收拾的很干净,周围还种满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幽雅。

虎永刚几人都对塔塔尔族人的婚俗比较感兴趣。

老板本不想说,但扛不住几人的请求,又有虎永刚华子的加持,还是娓娓道来。

在过去,塔塔尔人一般实行族内婚,而现在,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多,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通婚越来越多,但必须是要信仰伊斯兰教的。

塔塔尔族结婚一般要经过说亲、订亲、婚礼等几个阶段。

塔塔尔族婚礼一般是在新娘家举行。

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婚礼时食用的食品和为新娘父母准备的礼物都送到新娘家去。

女方要准备床上用品以及窗帘等物品。

男方家和女方家各请一个“金哥”(女性),结婚期间主要由“金哥”来伺候料理新郎和新娘的生活起居。

婚礼当天要请阿訇念“尼卡”,并分别询问双方是否愿意结为夫妻,之后请新婚夫妇共饮一杯糖水,象征甜甜蜜蜜,白头到老。

中午时分,亲戚朋友带着礼物纷纷到女方家祝贺。

晚上身着新婚服的新郎在伴郎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拉着手风琴,唱着“几尔”(欢乐的塔塔尔流行歌曲,曲子固定,歌词即兴编唱),一路歌声琴声不断,以增添欢乐气氛。

迎新队伍到女方家后被拦住,需环绕院一圈,新郎在院前唱歌吟诗,并送上携带的钱财后,才准许进门,人们为新婚夫妇祝福。

这天女方家宰羊煮肉,准备丰盛的筵席来接待来宾,青年人唱歌跳舞进行庆贺。

按照传统习惯,新郎和新娘婚后,先要在女方家住一段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月,长的住一年左右,有的甚至要到第一个孩子出世后,再把妻子娶回家。

没有儿子的人家,女婿可以留下,与岳父母共同生活,并有继承岳父母财产的权利。

不过,现在塔塔尔人结婚,虽然新郎要提前到女方家中去,但结婚那天就把新娘接回男方家了。

虎永刚笑言,也算是移风易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