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435章 昭苏·夏塔

房车环游记 第435章 昭苏·夏塔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8:41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早上,虎永刚几人吃过了早餐。就前往昭苏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昭苏草原石人”景区。

草原石人,是亚欧大草原上一种重要的文化遗迹,近百年来,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新疆,不仅仅是昭苏草原上有,虎永刚他们几个,在那拉提景区的“乌孙古迹”景点,也见到过草原石人。

而据国内和日、英、法、德等国家学者考证,分布在昭苏大草原上的石人,系隋唐时突厥游牧民族的的墓前石人。

虎永刚几人到了景区门口,却发现门可罗雀,除了他们一行五人,再无其他游客。

他们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时间还早,他们是第一批游客。

进去之后才发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草原上,孤零零地矗立着一些草原石人。

其中最高的一尊石人,名为“小洪纳海”,高有2.3米,面东而立,双手抱置胸前。

这尊小洪纳海石人,作为昭苏草原保存较为完好的石人之一,其帽子、发辫、衣物的褶皱以及眉眼都清晰可见,仿佛穿越了时空,向游人展示着,隋唐时期突厥游牧民族的生活风貌。

而那手中似乎曾经持有物件,现如今虽已遗失,却如断臂的维纳斯一般,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而其腰间所刻的古代民族的文字,更是记录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场景与信仰追求,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这草原石人景区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玩的,门票还死贵。

虎永刚觉得,这是他们一路走来,所踩到的最大的坑,比云南腾冲那个火山坑还要大。

几人赶紧跳出坑外,前往这天计划行程约下一站——夏塔。

夏塔景区,位于昭苏县城西偏南方向60多公里的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的西天山主脉北麓。

“夏塔”,清朝到时候称作“沙图阿满台”,为突厥语中的“沙图”转音而来,又被译作“夏台”、“夏特”,是“梯子”的意思。

古时候的夏塔,是乌孙国王室的避暑胜地,也作夏都。

夏塔景区以沟通天山南北的夏塔古道为主体,串联起夏塔古城、夏塔河、夏塔温泉、雪莲峰、木孜达坂等景点,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生态多样性丰富,被誉为"全国十大探险热点"之一,也是“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世界级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夏塔古道,被誉为“中国最美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高危的一条着名古隘道,又名唐僧古道。

夏塔古道翻越天山主脊上海拔3600米的哈塔木孜达坂,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夏塔河谷最里面的木札尔特达坂最高海拔5000米左右。】

虎永刚几人到了景区以后,发现门票不算很贵,只要40元/人,但必须购买40元/人的区间游览车票,因为景区内太大,游览车程有28公里,大约需要40分钟。

这40元/人的车票,也只是从景区大门坐到温泉酒店,再往里走,就要换乘电瓶车或者骑马。

当然,体力好的人,可以选择徒步。

区间游览车沿着夏塔河一路往前,途中有一小段河道是奶蓝色的雪山融水,其他路段都是奶白色的,看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沿途会经过神龟石和流沙瀑布两个景点,游览车会分别停靠5分钟,让游客们去拍照。

虎永刚和宁静这一路走来,看过了太多的神石与瀑布,在他们眼里,这两处毫不起眼,连车都懒得下。

到了温泉酒店,步行几百米,到达电瓶车站,15元/人、15分钟到转运桥。

区间游览车上有一半游客,选择了徒步前往。

不过电瓶车直行都有5公里路程,徒步路线要绕行,肯定要远得多,宁静和刘太、刘娜都受不了,只得作罢。

转运桥到电瓶车的终点站只有1.5公里,听说这一段的景色优美,虎永刚几人就选择了徒步。

这一段脚下有花海,路边有森林,远处有雪山,步道两边还不时窜出小松鼠、土拨鼠等小动物,消耗掉几人不少的相机内存。

从将军桥再往前,可以到鲜花台或者去看冰川,但除了徒步就只能骑马。

骑马的价格应该算不便宜,80元每小时,300元封顶。

小刘娜跃跃欲试,但宁静和刘太一听说骑马往返需要5-6个小时,担心屁股被颠烂,立刻就不想去了。

有一说一,这夏塔景区的什么雪山、草地和花海,对虎永刚来说,吸引力都不大,他只不过是想骑马。

现在老婆不想往前,再加上里面还没有餐馆,那就撤退好了。

虎永刚几人离开了夏塔景区,前往附近的夏特柯尔克孜族乡政府所在地吃午餐。

这个乡因境内夏特古道和夏特温泉而得名,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隔河相望,附近的玛热勒特沟口,分布着228座古墓葬,细君公主墓就在其中。

这个乡镇不大,可供选择的餐馆也就不多,所以虎永刚几人看到一家川菜馆就走了进去,随便点了糖醋里脊、水煮肉片、蒜泥白肉等几个家常菜,简单吃完就继续赶路。

一个多小时后,回到昭苏县城,虎永刚也没有停留,直接沿着212省道一路向北,奔向察布查尔县城而去。

察布查尔县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

【锡伯族(英文:Sibe people)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

宁静问了一下度娘,“锡伯”这一个名称,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居然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比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等,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

这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中,也算是不多见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