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零七章 一字勾斜

鼎定河山 第一百零七章 一字勾斜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早前,陈康伯便不无自豪地给冯过几人介绍了自己这位最敬重的山长,称任良辅乃是自己一生追循的榜样。

任山长并非本地人,而是松**浦人,其父任仲孚,好义乐善。大德间岁饥,发米二千斛、谷八百斛以施贫乏。部使者上其事,诏旌其门,擢其子良佐溧阳教谕,良辅信州叠山书院山长。

这些都罢了,其叔父可是大名鼎鼎的月山先生,书画冠绝大定。

冯过假假的亦算是全才,于书画之道已然入门,鉴赏力不俗,自是知晓“月山先生”其人。

任仁发,字子明,又字子垚,号月山,青浦人。工书法,学李邕。长绘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英宗诏藏秘监。

他在跋语中先叙述了所画的肥、瘦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

在写完对两匹马的评语后,他又笔锋一转,进一步议论道:“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此乃借用两匹马来评论官场的得失利弊也。他将画中的肥马,比喻成为官不正的贪官,他们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壮;又将画中的瘦马,比喻为廉明勤政的清官,因为忙于政务而累得皮毛剥落,骨瘦如柴。

冯过曾见过“二马图”摹本,那匹肥马马首挽着笼头,但是缰绳却松开了,拖在地上;而瘦马不但有笼头,缰绳还套在马脖子上。

可谓是极尽讽喻之能事——一匹是没有约束的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就会无法无天,鱼肉百姓而肥己。另一匹是有约束的拴着缰绳的马,有了管束才能尽心尽力,克勤克俭。画者似乎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官吏管理的看法,其用心可谓十分良苦。

不过,其仕途并不显,历官都水佣田使司副使、中宪大夫,以浙江宣慰使司副使致仕。

真正为国为民做实事的历来不是身居高位的那寥寥数位,而是基层官员。

任仁发对家乡的水情十分关注。随着吴淞江出海口的不断东移以及河道的逐渐变窄,导致太湖泄水不畅,因此常发生洪涝灾害。任仁发对此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为疏浚吴淞江,多次上书:“今下源沙高水浅,不甚湍急,若及早开浚,工费省而易为力。数年之后,愈久愈湮,工费倍而难为功,所当预为之图也。”“治水之法,须识潮水之背顺,地势之高低,沙泥之聚散,溢口之缓急,寻源溯流,当得其当,合开则开,合闭则闭,合堤防则堤防,庶不徒劳民力,而民享无穷。”

实践出真知,任仁发通过疏浚吴淞江、大盈江、乌泥泾,开江置闸,积累了很多经验,成了一名水利专家。后来盐官海塘崩溃、镇江练湖淤塞,也都由任仁发主持修治。当时有人对治水缺乏信心,有种悲观的论调,认为“水旱无时,非人力所可胜,自来讨究浙西治水之法,终无寸成”。任仁发根据自己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写下了《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对此种谬论予从坚决驳斥:

“浙西水利明白易晓,何谓无成?大抵治之之法有三:疏河港必深阔,筑围岸必高厚,置间窦必多广,设遇水旱亦不能为害。昔范文正公请开水浦,议者沮之,公力排浮议,疏浚积潦,数年大稔,民受其赐,载之方册,照然可考,谓之无成,可乎?”

他治水屡创佳绩的名声传到京城,擢升为都水少监。某年黄河决口,也是任仁发指挥抢救,率众筑堤,巩固河防,可称之为“大定第一水利专家”。

对这样一心为民谋利的官员,冯过向来敬重,有小侄子当面,那还不千方百计的打探消息,好进一步的了解这位治水大禹……治水大拿。

嗯,其父亲任珣,曾任高邮知府。任仁发自幼勤奋好学,长得气宇轩昂,能文能武,十八岁考中举人,自持名刺往见时任中奉大夫、浙西宣慰使的游显,被任命为幕府中的宣慰掾,负责整理文书档案。

在大定文人画倡导兴起之时,他一头扎进写实的立场中去,上溯五代黄筌以来的工笔写生传统,使他在铁选、赵子昂的笼罩下有独立的特殊价值。任仁发自认为学习韩干颇得三昧,无论用笔与赋色,尤其是那隐藏在笔墨背后极力追求写实的作风,却与秦楚李公麟十分接近。他画马多不作腾跃嘶鸣的情状,行止静立中,有一种英姿骏发、精神飒爽、悠闲自得的特别神态,流露出高雅的气质。

另外,《张果见明皇图》的构思极为巧妙,通常是题目点题——主要人物难道不应该是张果老和昌明皇吗?但看画面中人物的眼神所落之处,显然不是——主角是小驴!用笔精巧纤细,人物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小驴的慌不择路以及小童的慌里慌张、张果老的微笑以及被驴吸引了的人的专注都惟妙惟肖地体现了出来;整幅画设色清新淡雅,形象醒目地表现了张果老的仙风道骨和唐朝人的心宽体胖;这幅画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节奏感极强,一眼便会被吸引。………………

呵呵,一个说的滔滔不绝,与有荣焉;一个听的津津有味,敬佩尊重。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是,为官者想的最多的乃是挪挪位置,高升才是终极目标。百姓为何对官员没有好印象?不正是因为这世上不为民办事一心钻营以权谋私的官太多了么?贪,才是本性。“贪”之意为“今天拿钱”,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嘛,至于往后身陷囹圄?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个会先来呢?

冯过这边厢对任仁发深表敬服,任良辅亦是笑眯眯的声称“冯七郎”之名早已如雷贯耳,并抑扬顿挫的诵读了那几阕,对那篇《不以规矩》的院试时文更是赞赏有加,并说书院尝就此作范文给学生们详细解读分析过,众皆受益匪浅。

冯过自是谦虚一番,只道“惶恐”、“汗颜”、“谬赞”了。

任良辅又说,早前叔父来信还专门提到过“冯改之”,诗词文章不多提,便是书法亦是极好极好的。清溪先生赴京时在南京金陵城逗留,二人乃有一聚,见了冯过写给先生资哲的那幅字,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综合了晋、昌、楚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已然登堂入室。

任仁发以画称绝,书法也是当世大家,这般出言褒奖,足见其是真心欣赏那幅字。

“某未见到那幅字,不敢置喙,但这首诗却着实应景啊。”任良辅吟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这首《新竹》是那个时空郑板桥的诗,诗文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文字通俗易懂,却是极富喻意,冯过拿来赠资哲确是再合适不过了,也难怪儒雅稳重的清溪先生会在友人面前显摆。

当日,在陈康伯等人的极力邀情下,冯过一行在叠山书院住了一晚。

秋高气爽,众人坐在望江楼上品茗交谈,指点江山。

沏茶用的是书院里的泉水。书院礼圣门靠右边有口古井,此井水质清冽、味甘,茶圣陆羽曾以此井水泡茶,饮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信州第三泉”。

而望江楼是叠山书院观景最佳的地方,它古朴雄伟,站在望江楼。极目远眺,但见信江长桥横跨,城南的房舍和袅袅炊烟、“弋江十二景”尽收眼底。

“桥横一字水沟斜,凫石点缀北岸霞。东汉孙权立伟业,余汗葛阳建县衙。”

民间流传的谚语道出了“弋阳”二字的来历和建县历史。东汉建安十五年,弋阳即建县,历史悠久。

所谓“弋阳十二景”指的是出宝峰叠秀、灵岫排云、虹桥横跨、葛水回浪、笔卓文星、凫砥中流、弋溪双带、龟峰树屏、琬潭印月、渔次神石、江城晓霁、村郭斜阳等。

哥几个……咳,学友们诗兴大发,为这十二景赋诗吟诵,如“万壑群山闽峤来,蜿蜒曲折翠云隈”、“漫羡此中有佳处,朵云排出是移文”、“一条绣带束江腰,张起天弓方归弋”、“如何植地通天笔,卓立千寻无一字”等等,意兴酣畅。

次日,冯过几人告别辞行,学长们纷纷送上赠语,祝诸学弟今科大比马到功成,来年同赴京师再奏凯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