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圣教之辱

鼎定河山 第一百五十二章 圣教之辱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隐于山林高处的冯过等人见溃兵折向白鹿洞书院,不由面面相觑——这是要去接受儒教的洗涤净化,改邪归正?浪子回头金不换?

啊呸,其他人不清楚,方腊此人可算是较了解的。

在冯过看来,此人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心路历程后,整个人变得执拗偏激,没人可以劝他放弃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为了重返辉煌,他可以抛妻弃子,可以放下身段尊严寄人篱下,可以不择手段达到目的。这样的人,已为某种不可逆的情绪所蒙蔽、支配了灵魂,别想着他会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也别想去劝解引导他回头是岸,若无可能远离他,就及时毁灭他。

当然,因为有邵百花和方灵芝,冯过不会主动去对方腊不利,但更不会去帮他。那是惹火烧身、自取灭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何况也帮不上,可气的是还避不开。

就目前这局势而言,数百年抱团是没法子逃出这莽莽大山的,目标太大,极易追踪。想脱困还得化整为零,纵然有损耗也大概率能保留不小的力量。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待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再冒头,别傻乎乎的做那出头鸟。

游击战也了解一下,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的“麻雀战”也了解一下。

那个时空的抗ri战争中,抗ri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搬条小板凳,看部好电影,啧啧啧,一代人的美好童年回忆。

这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这些人明摆着是要拿白鹿洞书院搞事情。

请问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金贵……嗐,是大定什么最金贵,答案是“读书人”,又叫作书生、学究、书迷、书痴、书麓、书种等。

读书人的地位毋须多言,太祖曾说:“武将须用读书人。”《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重文轻武在大定完全是当做国策来执行,而起执行得非常彻底。

文官的特殊地位和优厚待遇当然不外乎几点:

一是权重,大定的国家大政方针主要是由文官制定,武官基本上无缘权力中枢,更谈不上掌握实权。

二是位高。大定的士大夫的待遇可以说无与伦比,建国之处,太祖就制定了不杀士大夫与言官的祖宗家法。难怪寇准敢于拉住真宗的龙袍,吐沫星子溅了皇帝一脸,也要与皇帝理论清楚。

三是待遇高。这是权重位高的附属品,大定存在严重的武官歧视,文官是升迁比武官快,一般而言,文官不犯错误,三年升官一次,而武官必须五年升官一次。在具体待遇上,更是“待士大夫厚”,俸禄的差距更不是一点点。

武将在统治者“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政策不断打压下,武将权力不断缩小,即便是边防前线的统兵将帅,手中权力也很轻。

文人普遍存在“从军为耻”的观念,优秀的人才不愿进入军营,文臣更不愿意改换武职。

呃,又跑偏了。

总而言之,正因有此大环境,读书人算得是将权阶级。由此顺推,一旦白鹿洞书院千余……好吧,就算今日书院休沐,也有数百师生,这众多士子中不乏名门子弟,一旦遇险,会引发多大的舆论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官府或者说朝廷该如何进行危机公关?投鼠忌器之下,是否会作出貌似离谱的让步?至于说秋后算账,怎么也等事态完全平息舆论不再波及后再下黑手吧,朝廷总不好明晃晃地朝令夕改吧。

讲真,他并不想卷进这件事。况且,乱兵之中,他这几人能做些什么?无非是送人头数罢了。嗯哼,小春哥武力值爆棚,自保是不成问题的,但他也不会独自跑路,否则回去怎么面对董小宛?至于徐元杰和刘几,两位小伙伴肉眼可见的紧张,但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慌乱。嗯,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果然是要做大事的人,为你们点赞。

只是,似乎又没法子置身事外。往小了说,他看杨长孺很顺眼,再者徐、刘二人在旁,不做点什么,会感了他们的心哪;往大了说,同是儒教弟子,天生就得相互守望、彼此照应,见死不救,无论是何理由,传将开去都会大损声名,必被文坛唾弃。冯过感觉脑仁疼,进退维谷哪。

不过,他也没犹豫多久,火速赶到的追兵替他作了决定。

离的远感触不深,一旦那批追兵上了岸,与逃兵相比就有了云泥之别。这么说吧,二者放在一起,就好像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和高考满分作文,差距大到无法比较。

冯过不知兵,但见到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卒在各自长官带领下分队入山,前后呼应,可攻可守,且行动统一迅捷,在山林间穿行攀爬如履平地,便晓得这绝对是支精兵。

他看看贾小春,对方一言不发的望着这一切,眼神中有种叫做跃跃欲试的东西。

小春哥行伍出身,见到精兵强将自会勾起许多回忆。

“那位是高手——”惜字如金的春哥蓦地指着某个身影说,很是肯定。

冯过也瞧见了,那个身影着实抓人眼球,即便是他这种仅有三脚猫功夫的低手也晓得那人绝逼是个高高手。

远远看去,那人身材高大,与兵士相比显得鹤立鸡群,行动轻盈,予人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之感。

那人似乎感觉有人在窥视自己,向上望了一眼。

冯过不自觉地眯了眯眼,相隔这么远,对方的目光仍是犀利如刀,让人不敢直视。

魂穿至此后,他倒是认识了好几位习武之人,如方腊、王寅、贾小春以及半桶水的冯居庸,当然还有允文允武的辛弃疾,其中当以贾小春武功最高,但与那人相较,似乎不在一个等量级。

卧艹,绝对是武力值爆棚的牛人,不知是何方神圣?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李纲麾下没几个猛将兄,也成不了名帅。

站在高处目测,追逃双方直线距离并不远,并在迅速拉近,大抵两刻钟后便会碰上,但逃兵没有往深山逃窜,而是径直闯入白鹿洞书院。

书院的墙并不高,门也不够结实,流寇或翻墙或破门,哇哇怪叫着冲了进去,士子们惊呆了。有那一身正气的迎上前去,刚叱了声“你们是何人……”,后面那半句“可知此处是书院圣地”来不及说出口,便被人一脚踹飞,趴在地上有气无力的咳着。

杨长孺虽然跑回来示警,可一来书院并无扈卫,二来大多数人不信贼人敢祸害此地。

敢?当然不是愚昧,而是从骨子里迸发的自信。

白鹿洞书院可是天下第一书院,倚山临溪,古木蔽天,流水潺潺,殿堂巍立,翰墨留香,步人其中就仿佛来到阆苑仙境一般……咳咳,总之,此处乃儒教圣地,文人至此当沐浴焚香以示敬仰之心,否则便是有辱斯文。

所谓“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所谓“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谁敢辱我圣教?必不容于天下也。

但,是“之乎者也”能伤人,还是拳脚刀枪能杀人?

但是,朋友,有句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请了解一下,更何况是这是支军纪混乱的冒牌军队,或者称之为草寇更为恰当些。

士子们哪经历过此般场合,见不速之客凶神恶煞的一言不合就出手伤人,莫不胆战心惊,一时间惊愕当场,任由流寇驱赶着集中到一起。

好在王寅先前与花宣如是说:“最好莫伤人,活着的读书人才有更好的利用价值。”花宣想想也对,乃吩咐下去,若无必要不可伤人。否则被一路追赶逃窜的这群“义兵”少不得要狠狠地发泄发泄心中的憋屈。

不多时,书院的师生被全成了阶下囚,有那满口道德仁义叱骂者皆被好生伺候了一回,虽仍骂骂咧咧,声音却是弱了下来。

花宣志得意满,嗤笑:“读书人,好金贵哦……”

是日,为白鹿洞书院院史的耻辱日,后来者讳莫如深,不敢触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