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扬州轶事

鼎定河山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扬州轶事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孙觉任福州知州时,有很多百姓因欠债无力偿还为官府收押。当时刚好有些有钱人准备捐钱五百万给寺庙修佛殿,来请示孙莘老。

孙莘老慢慢地说道:“你们捐这些钱是为了什么呀?”

众人说:“愿佛祖赐福。”

孙莘老说:“佛殿还没有怎么损坏,也没有露天无遮而坐的人,不如用这些钱替囚犯们偿还债,这样做能够让数百人脱囚释放,因而获得的福报岂会比修整尚未损毁的寺庙少吗?”

那些有钱人不得已,答应下来,当天就把钱缴纳了,监狱一时遍空了。

孙觉官职并不算高,历任湖州、庐州、苏州、福州、亳州、扬州、徐州、通州等七州,所到多有政绩,秦观说他“转守七州多异政,奉常处处有房祠”。换句话说,在各地卸任后,民众多数为他建生祠或列为名宦。譬如知福州时的这一手“为民劝捐”便做的极为漂亮,传为佳话。

另,他还有个好女婿黄庭坚,还有个好学生秦观。

冯过无由的心虚起来,自己可是剽窃了秦少游那阕《鹊桥仙》的,虽然这个时空秦观与辛弃疾一般不再是大词人,但当着人老师的面,这感觉实在不怎么好。

咦,等等,秦湛,秦湛,岂不就是……

“秦兄,令尊可是淮海先生?”冯过及时反应过来,妈呀,本尊的妻子、儿女当前,能不心虚?当然,表面是镇定自若的。不对,还得表现出惊喜。

“正是家父。”秦湛与母亲、小妹皆是面露黯色。

冯过依稀想起某事,却一时之间抓不着关节。

徐元杰及时解惑,黯然道:“往年淮海先生仙逝,实乃文坛之痛,天下士子莫不遥祭伤悲。”

是了,秦观大前年去世了。

八年前,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五年前,他自知年事已高,乃自作《挽词》,“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闻此词道尽心中凄苦之情,怎叫人不心生悲惋怆然?

后放还横州,行至滕州之时,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而卒,结束其坎坷的一生。张文潜作《祭秦少游文》云:“呜呼!官不过正字,年不登下寿。间关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这正是秦观一生的最佳写照,句句痛人心肺,一代文人,命运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到最后竟死在化外之地,令后人无限感慨。

这个时空,秦观的词作极少,诗文为一大家。

其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他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他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紧扣现实,不尚空谈;引古证今,说理透彻;结构严密,章法井然;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综上所述,他的策论风格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文人论兵,秦观堪与晚唐杜牧相媲美”,而且,他还深谙兵法,早年即写有《郭子仪单骑见虏赋》,赞扬大昌名将郭子仪“匹马雄驱”,兵不血刃以解回纥之围的壮举,壮年时期写了一系列用兵的策论。对兵法如此熟悉,这是因为他研读了《孙子》十三篇。

如此全才,偏生命运多舛,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

双方叙之,彼此乃有瓜葛,譬如孙觉和辛弃疾并资哲皆是友人,资哲与秦观往来甚密。既有此关系,遂寻了凉茶坐下相谈。

秦湛,字处度,号济川,行名大七,乃是秦观独子。

其,幼承家学,工于文,应举未中,随侍于父亲身边。后秦观被诬,目为元佑党人,追论不已,一贬再贬,一直流放到广东雷州。流放途中,父子失散。前年秦观卒于广西藤州,秦湛方从湖南奔丧至藤州,与秦观弟子范温扶榇北还。在长沙遇到秦观的好友黄庭坚,黄庭坚念及过去的骨肉相交已成枯骨,不禁紧握两个晚辈的手失声痛哭,并坚持赠送二十两银子。崇宁三年,秦湛奉父榇离潭州抵高邮,葬于扬州西山蜀冈祖茔。

瞧瞧,所谓有其父乃有其子,果如是也。秦湛与其父一般颠沛流离,虽具才学,却连乡试都未过。不过,因为父守制,他错过两科乡试,心气受损也是难免。但听他意思,不日也将往汴梁,以期有一番作为,不堕乃父之名。譬如秦观那弟子范温,字元实,号潜斋,华阳人,乃是名臣范祖禹幼子。其曾经跟随黄庭坚学诗,论诗重字眼句法,主张字字有来处,在京中已闯下偌大名声。

譬如“苏门四学士”的另外三位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皆在京中,自会照顾秦湛这位挚友之后。

这便是人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故作清高、不屑用之,那是傻瓜,“富二代”、“官二代”有何不可?酸葡萄心理要不得。

冯过倒是想起了一些事,那个时空——

秦湛历经十余年风雨,方回到故乡。由于受元佑党人子弟的限制,秦湛仕途无望,遂游学于外,成为中官梁师成的座上客,时人非议之。

绍圣中,蔡卞重修《神宗实录》,用朱黄删改,每一卷成,辄纳之禁中,盖将尽泯其迹。而使新录独行,所谓朱墨本者,世不可得而复见矣。

梁师成在禁中见其书,为秦湛诸人道之,诸人幸其书之出,因回:“此亦不可不录也。”师成如其言。及败没入,有得其书,携以渡江,遂传于世。

梁师成自谓苏(轼)氏遗子,以招延元佑诸家子孙,苏轼、秦观有师友之谊,作为秦观儿子的秦湛自当在被招之列。秦湛则因其父被诬“增损神宗实录”一贬再贬,谪死道途,为探知其真相,而成为梁师成之座上客,当在情理之中。

呵呵,梁师成哪,臭名昭着的“六贼”之一。蔡京为“公相”,童贯为“韫相”,梁师成则是“隐相”。

此人实无文才,但却自我标榜,自称是苏轼流落在外的儿子。

当时,苏轼的文章被禁,他的文章在民间的都被毁去,梁师成向宋徽宗诉委屈说:“我的先辈有何罪?”此后,苏轼的文章才慢慢流行。他以翰墨为己任,广招天下才能之士,这些名人往往被他玷污。他在厅堂放了很多书画,请宾客参观,得到某人题识符合己意的,就秘密提拔,执政、侍从也可由此而升任。王黼待之如父,称之“恩府先生”,

即使蔡京父子对他也要献媚攀附,最多时曾兼任百十个官职。

据说苏轼远谪之时,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不足月而生梁师成,故史家多含糊其词。梁师成自称“苏轼出子”、“苏氏遗体”,也未遭到苏家的否认。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这样的权奸,秦湛若与其牵扯不清,才真是有辱父声。

不过,在这个时空,不太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毕竟,若无意外瞧这时间走向,常定王朝离覆灭已是不远,所谓“六贼”者,皆无好下场。

当然,关于此节,冯过不可能提及,初次见面,交浅言深。

今日,孙觉等人乃是登山拜祭秦观,与冯过等相遇,也算是缘分。

末了,孙觉邀请冯过一行去他城效宅邸留宿。

冯过言称在扬州城有居住之所,明日再登门拜访。

此地距金陵百里,一日可达,倒是无妨停留些日子。

冯氏产业涉及方方面面,在江南诸省均有商铺,扬州省亦不例外。一路上沈致信负责车马住行,从开初的拘谨无绪到渐渐的熟门熟路,也算是渐入佳境,很能适应当下的身份角色。

眼见着日将西沉,双方决定明日再见,便准备下山,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乃驻足望去。

稍顷,随着锣鼓声开道,数十人乱哄哄的从山道那边转出,当前一人披红挂彩,身材魁梧,貌甚英武。

而队伍中间四个人捆绑抬着的赫然是一头四脚朝天的老虎,兀淌着血,显然是不活了。

这……冯过觉得这场面有些熟悉,蜀冈打虎?景阳冈打虎?

孙觉却是大喜:“此事果真成啦,善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